稻盛和夫有個有趣的習慣
他在每次開始展開新的
這些人對他的專業(yè)往往并不在行,但對他的提案卻總是表現(xiàn)出足夠的興趣和贊同,并鼓勵他一定要試試。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
因為此前他同樣信奉理性思維,每次冒出新想法
可他們聽了提案之后卻個個反應冷淡,表示這樣的想法是多么脫離實際
,多么缺少根據(jù)。稻盛和夫看著這些精銳的大腦列出的全是“不能成功”的消極理由
,深感失望。他說:“再美好的想象之花,經(jīng)他們冷水一澆
,也難免萎縮凋零,本來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做不成了”。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教訓以后
,他就更換了商量的對象。當然,你可能會認為這只是一個個案
,不足以說明問題,那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其他精英的言論:1911年,法國軍事戰(zhàn)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聯(lián)軍總司令馬歇爾·福煦說:飛機是有趣的玩具
,但沒有軍用價值;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伯特·密立根說:人類不可能利用原子的力量
;1943年
1946年
1957年
1977年
很難想象
但從他們當時的處境看
然而理性思維的局限也正在于此:它只相信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切事情
這也是為什么《意念力》的作者大衛(wèi)·霍金斯忠告我們:
理性
可見,稻盛和夫的做法不僅不荒唐
那,理性思維是否就可以就此剔除呢
也不是
至于如何使用,不妨繼續(xù)看稻盛和夫的做法
在事情的構想
這時應該基于“悲觀論”,設想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
之后
然而,到了計劃付諸實行的階段
就是說“樂觀構想
這下終于明白了!
原來稻盛和夫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巧妙地避開理性思維的局限——在不需要的時候將其關閉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成事,最好不要在理性思維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感性與理性的區(qū)別有以下幾點:
1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tài)下時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維結果的行為
感性首先是作為理性對立而被理解
認為感性就是不理性
古典主義具有三個特征:
1
、為王權服務的鮮明傾向;2.、理性至上(主要表現(xiàn)為以理性克制情欲)
;古典主義是在當時流行于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
。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tǒng)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jīng)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唯理主義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
,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3.、奉古希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