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大不易|
16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長安,拿著自己的詩稿請當時的名士顧況指教。
當時顧況看到白居易這三個字就笑著說:“長安米很貴的,而你要想白白居住在長安,不容易啊?!?/p>
顧況繼續(xù)往下看,看到: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長安白白居住,老夫方才不過玩笑罷了。”
|墓上題詩|
李白死后葬在采石江頭,往來詩人都在他墓上題詩.有人寫了一首絕句:
采石江邊一坯土,李白詩名耀千古。
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橫槊賦詩|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
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F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們統一江山同心協力,日后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
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
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絕命之詞|
李后主(李煜)被趙匡胤囚禁之后被封為“違命侯”。一個七夕之夜,李煜寫了這首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并讓宮女演唱,太宗趙光義聽到這首詞后,認為李煜有復國之心,因此便在當夜賜毒酒將李煜毒死。這首詞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里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
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四十六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
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
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自己準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山西村|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由于堅持主張抗金,陸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公元1166年,四十二歲的陸游被免了官。
報國無路,帶著滿腔的悲憤,陸游回到了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他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讀書,常常伴著青燈,獨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農村里到處打鼓吹蕭,準備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歡樂的氣氛。
陸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拄著手杖出發(fā)了。
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旋起來。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漸漸稀少。
當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復,路斷人絕,好像無法再前進了。
陸游興致正濃,不肯回頭,沿著山坡又走出幾十步,轉過山角,突然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小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
陸游很高興,走進這個小村莊,衣著簡單、性情純真的村民用自己釀的臘酒款待了這位客人。
有了這次難忘的經歷和感受,陸游重新振作起來了。寫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推敲之問|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么叫苦吟派呢 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
當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
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里就邊推敲邊念叨著。
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
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侯門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與姑母家的一名丫環(huán)相愛,兩人的感情甚篤。但后來他的姑母將這個婢女賣給了當時任襄陽司空的于頔。
這一年的寒食節(jié),此女子隨于頔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去婢》: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人面桃花|
在唐代有一個名叫崔護的年輕書生到長安城來趕考,剛好是清明節(jié)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來春游,走到一個一片桃花掩映的農家遇到一個美麗的農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閑聊幾句,崔護便戀戀不舍的離開了。
第二年的清明節(jié),崔護又來了,但是柴門緊閉,不見佳人。此時桃花依然盛開,崔護便在柴門上寫下了這首《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紅葉題詩|
唐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于祐在城墻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
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fā)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里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墨痕未干,字跡姍姍清秀。他看了看身邊高入云端的宮墻,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
于祐把詩帶回家里,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里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里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幾天后,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于御溝上游的流水中:
曾聞葉上題紅怨,
葉上題詩寄阿誰
之后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于祐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于祐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
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
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愿為二人牽線結緣。
當時于祐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于是答應下來。
于祐婚后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于祐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于祐哪里得來的,于祐便如實告之。
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 ”
于祐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
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于是提筆寫下:
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也許是最凄苦無奈也最浪漫溫馨的故事了。
“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jié)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里記當事人為顧況,《云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
名
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賞析】《離思》與蘇軾的《江城孟》、賀鑄的《半死桐》一起,被推為“三大悼亡詩”,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首詩意境極佳,通俗表達就是:見過了滄海之水的浩瀚無邊,其他地方的水再難入得了我的眼;見過了巫山之上的云霞,便覺世間再無云彩。我從萬花叢中過,就算是姹紫嫣紅開遍,也懶得看一眼,這是為什么呢?一半是為了修道,一般卻是因為你呀!讀來心中不是不感動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愛情向來是能讓人動容的,既然今生只愛那一人,伊人已逝,心中的痛與殤還需明說么?
我確定我不會再喜歡上任何人了,那份悸動,那份狂熱,都不會再和任何人重演,曾經對愛情的那份執(zhí)著,那份熱情,都在你離開的那刻,全都煙消云散。
《行宮》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賞析】白居易曾用一首840字的《長恨歌》書寫了大唐由盛到衰的過程,而他的好友元只用20個字就再現了大唐盛衰的經過。
在空曠寥落的古行宮里,宮中的花朵寂寞地開放,如同那宮女一般。有幾個白頭發(fā)的宮女依然健在,閑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惆悵哀傷,令人低徊不已。
寂寞無聊的白頭宮女在談論過去唐玄宗的故事,表現了唐玄宗昏庸誤國的事實,抒發(fā)了興亡盛衰之感,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吹雨入寒窗。
【賞析】有人曾這樣形容元稹和白居易的關系:他們不是穿一條褲子的關系,是穿一條內褲的關系。
元白二人互酬互贈的作品十分之多,這是其中一首杰作。
這一年,元稹貶謫他鄉(xiāng),又身患重病,更悲劇的是,此時,又傳來了白居易被貶謫九江的消息。如同一個驚雷,元槙大受震動,驚得驀然從床上坐起,陰沉的風雨吹入了寒冷的門窗。
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喜悅著你的喜悅,悲傷著你的悲傷。
《春曉》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聞花氣睡聞鶯。
狗兒撼起鐘聲動,
二十年前曉寺情。
【賞析】這是一首懷舊的詩,據這是元稹回憶與初戀崔鶯鶯的一段情事。
詩中寫春曉而憶及年少舊事,前兩句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后兩句則引出二十年“曉寺情”的難忘,展露詩情。
人這一生,總是被回憶纏繞。
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fā)生的情事。
生物壽終而死,不一定是悲劇。那是自然的事情,回憶永遠溫暖心頭。在這趟人生中能遇到它,絕對比沒有遇到它好。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詩人為什么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后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和樂天劉家花》
閑坊靜曲同消日,
淚草傷花不為春。
遍問舊交零落盡,
十人才有兩三人。
【賞析】人老念舊,這是人之常情。懷著滿腔期待回到故鄉(xiāng),意欲與老友舊交重敘情誼、共話往事;結果,遍訪其人,只是十存二三,這其間的心理落差該有多大呢?其悲哀又有多深呢?上面兩句,所寫的正是這種人生悲哀。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賞析】共患難的妻子亡逝,元稹多么傷懷呢?
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舍完了,你的針線盒我珍存著不忍打開。因懷念你我對婢仆也格外憐愛,多次夢到你我便為你焚紙燒錢。
元稹痛心地說: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傳唱千古,說透了的患難夫妻死別的悲傷。
夫妻死別人所不免,但回想當年貧賤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謂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晚春》
晝靜簾疏燕語頻,
雙雙斗雀動階塵。
柴扉日暮隨風掩,
落盡閑花不見人。
【賞析】日暮時分,應該是人歸掩門之時,但是卻不見歸人,柴門只是隨著風的吹動而自動掩了起來;花開應當有人欣賞,可是花兒落盡也不見有人。兩句雖都意在寫“靜”的境界,但表面卻不見一個“靜”字,這就是中國古典文學所追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理想境界。
《使東川·江花落》
日暮嘉陵江水東,
梨花萬片逐江風。
江花何處最腸斷,
半落江流半在空。
【賞析】江花,指江邊之花。這句話描寫憐花傷春之情?;ㄩ_花落,春去春來,本是自然現象。但是,在多情敏感的文人眼里,卻蘊含了人生的景象。由花落春去,就會聯想到韶華已去、青春不再,就會感慨時光無情、功業(yè)未成。上面兩句所寫的意蘊正在于此。
《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
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
唯夢閑人不夢君。
【賞析】做夢包含了希望與絕望之間極深沉、極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進一層,把不能入夢的原因作了近乎離奇的解釋:我本來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和你夢里相逢,過去也曾多次夢見過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顛倒,所以“惟夢閑人不夢君”。這就把凄苦的心境寫得入骨三分,內容也更為深廣。再說,元稹這首詩是次韻和詩,在韻腳受限制的情況下,別出機杼,更是難得。
新時代的10首詩詞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愛這土地》《回答》《再別康橋》《斷章》《雨巷》《鄉(xiāng)愁》《一棵開花的樹》《蛇》和《錯誤》。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窗?,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fā)現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了的聲音: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4、《再別康橋》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5、《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6、《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的,默默行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7、《鄉(xiāng)愁》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8、《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9、《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靜靜的沒有言語。你萬一夢到它時,千萬呵,不要驚懼。它是我忠誠的侶伴,心里害著熱烈地相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它月光一般的輕輕地從你那兒輕輕走過。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像一只緋紅的花朵。
10、《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這四句詩,出自陶淵明的《乞食》。乞食,顧名思義,就去朋友家蹭吃。寫這首詩的時候,陶淵明已是晚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他,生活頗為困頓,常常餓肚子。因此,陶淵明就去朋友家蹭吃蹭喝。
這實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當他走到朋友家,內心非常糾結。好在朋友善解人意,接下來是“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簡單地說,就是陶淵明飽餐一頓,且兩人相談甚歡。
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比較難堪的,難以說出口的。如果你跟朋友借過錢,肯定能理解陶淵明“叩門拙言辭”的窘迫。自己急需用錢,卻不知道怎么跟別人說,東拉西扯一大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意,最終實在是熬不住了,才遮遮掩掩地說出是借錢。所以,我讀到陶淵明這首詩后,一方面對陶公晚年生活的困窘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則是他實在是太了解生活與人情了。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此詩出自于杜甫的《贈衛(wèi)八處士》。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詩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中年杜甫突然有老友來訪。這位老朋友呢,已經二十多年沒有見面了,記憶中只有他年輕時的模樣。
現在,兩位好朋友已近鬢毛已斑白,兒女成行,各自有自己的人生際遇。古代不像是現代,有微信、電話等可以通消息。朋友是生是死,很難知道。而且,杜甫一生漂泊,又經過安史之亂,內心更是惶恐而不安。突然遇到老友,這是他生活中的巨大驚喜。我每次讀到這首詩,就感慨良久。人生在世,所求所遇,莫過于此。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侶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是南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寫這首詞時,南宋已被元兵所滅。國破之痛與人生的離散,都浸在詞中,讓人聞之落淚。
如果忽視南宋國破的大背景,《聽雨》也是一首寫盡人生的詞。年少時輕狂,中年時漂泊,老年時孤寂。悲歡離合總無情,身邊的朋友來了又走,而親人也漸漸離去,最終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
死亡在眼前,孤寂入骨,而自己只能在遙遠的記憶里尋找一些溫存與安慰。實在是悲苦之極。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62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典美文一勺鹽,悟人生!
下一篇: 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