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絳本文摘自楊絳《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神明的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才能,卻遠不平等。有富貴的,有貧賤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憑什么呢 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講理的。
孔子曾慨嘆:“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命,就犟不過。所以只好認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曾國藩頂講實際,據說他不信天,信命。許多人辛勤一世,總是不得意,老來嘆口氣說:“服服命吧?!?/p>
……
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傻蛋、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的可以一輩子欺世盜名。有才華、有品德的人多災多難,惡人當權得勢,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稱“造化小兒”。“造化小兒”是胡鬧不負責任的任性孩子。
我們常說“造化弄人”。西方人常說“命運的諷刺”,并且常把司命之神比作沒頭腦的輕浮女人,她不知好歹,喜怒無常。所以有句諺語:“如果你碰上好運,趕緊抓著她額前的頭發(fā),因為她背后沒有可抓的東西了?!币簿褪钦f,好運錯過就失掉了,這也意味著司命之神的輕浮任性。
可怪的是我認為全不講理的命,可用各種方式計算,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相同。這不就證明命有命理嗎 沒有理,怎能算呢 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準。有些算命的只會背口訣,不知變通,就算不準。
算命靠“八字”?!鞍俗帧狈Q“命造”,由“命造’推算出“運途”?!懊臁毕喈斢谖鞣饺怂^“性格”(Character);“運途”相當于西方人所謂命運(Destiny)。
一般星命家把“命造”譬喻“船”,“運途”譬喻“河”?!按敝辉凇昂印崩镒?。十年一運,分兩步走。命有好壞,運亦有好壞。命造不好而運途通暢的,就是上文所說的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
命好而運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擠,受嫉妒,一生困頓不遇。命劣運劣,那就一生貧賤。但“運途”總是曲曲彎彎的,經常轉向。一步運,一拐彎。而且大運之外還有歲運,講究很多。連續(xù)二三十年好運的不多,一輩子好運的更不多。我無意學算命,以上只是偶爾聽到的一些皮毛之學。
孔子晚年喜歡《周易》,作《說卦》、《序卦》、《系辭》、《文言》等,都是講究陰陽、盈虛、消長的種種道理,類似算命占卜。反正有數才能算,有一定的理才能算。不然的話,何以算起呢
既然人生有命,為人一世,都不由自主了。那么,“我”還有什么責任呢 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就行了。
人不能自己做主,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來說?;仡欁约阂簧S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決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抗日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某高官曾許錢鍾書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職位。鍾書一口拒絕不要。我認為在聯合國任職很理想,為什么一口拒絕呢 鍾書對我解釋:“那是胡蘿卜。”他不受“胡蘿卜”的引誘,也不受“大棒”的驅使。
我認為他受到某高官的賞識是命。但他“不吃胡蘿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為在那個時期,這個職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聰明,有他的個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絕。
抗日勝利不久,解放戰(zhàn)爭又起。許多人惶惶然只想往國外逃跑。我們的思想并不進步。我們讀過許多反動的小說,都是形容蘇聯“鐵幕”后的生活情況,尤其是知識分子的處境,所以我們對共產黨不免害怕。勸我們離開祖國的,提供種種方便,并為我們兩人都安排了很好的工作。
出國也不止一條路。勸我們留待解放的,有鄭振鐸先生、吳晗、袁震夫婦等。他們說共產黨重視知識分子。這話我們相信。但我們自知不是有用的知識分子。
我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能以馬列主義為準則的文人。我們這種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沒用的。我們考慮再三,還是舍不得離開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飯過日子,做馴順的良民,終歸是可以的。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不是不得已。
又如我二十八歲做中學校長,可說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長的料,我只答應母校校長王季玉先生幫她把上海分校辦成。當初說定半年,后來延長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讓我辭。這是我和季玉先生斗志了。做下去是千順百順,辭職是逆水行舟,還兼逆風,步步艱難。但是我硬是辭了。當時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資,好好的中學校長不做,做了個代課的小學教員。這不是不得已,是我的選擇。
因為我認為我如聽從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順從她的期望,一輩子承繼她的職務了。我是想從事創(chuàng)作。這話我不敢說也不敢想,只知我絕不愿做校長。我堅決辭職是我的選擇,是我堅持自己的意志。絕不是命。
但我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劇本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該說是命。我雖然辭去校長,名義上我仍是校長,因為接任的校長只是“代理”,學生文憑上,校長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隨后珍珠港事變,“孤島”沉沒,分校解散,我要做校長也沒有機緣了。但我的辭職,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命,是我的選擇。也許可說,我命中有兩年校長的運吧。
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還有“命主”呢 如果船要擱淺或傾覆的時候,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說是這人的個性做主。這就是所謂個性決定命運了。
烈士殺身成仁,忠臣為國捐軀,能說不是他們的選擇而是命中注定的嗎 他們是傾聽靈性良心的呼喚,寧死不屈。如果貪生怕死,就不由自主了。寧死不屈,是堅決的選擇,絕非不由自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第二次大戰(zhàn)開始,日寇侵入中國。無錫市淪陷后,錢家曾有個男仆家居無錫農村,得知南京已失守,無錫又失守,就在他家曬糧食的場上,用土法筑了一座能燒死人的大柴堆,全家老少五六口人,一個個跳入火中燒死。
南京失守,日寇屠殺人民、奸污婦女的事,很快就傳到無錫了。他們不愿受奸污、被屠殺,全家投火自焚。老百姓未必懂得什么殉國,但他們的行為就是殉國呀!能說他們的行為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不由自主嗎 這事是逃到上海的本鄉(xiāng)人特到錢家報告的。錢鍾書已去昆明,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
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無論中外,對命運的看法都一致。神明的天,怎能讓造化小兒玩弄世人,統治人世呢 不能服命的人,就對上天的神明產生了懷疑。
我們思考問題,不能輕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輕心大意地否定。這樣,我們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宮,在迷茫中懷疑、失望而絕望了。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造化小兒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一個不合理的人世。但是讓我們生存的這么一個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歸宿處嗎 又安知這個不合理的人間,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 如果上天神明,不會容許造化小兒統治人間。
孔子不止一次稱“天命”,不僅僅稱“天命”,還說“君子有三畏”。第一就是“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論語·季氏十六》)。這是帶著敬畏之心,承認命由天定。
.End.
(版權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
名
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1、世態(tài)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秾嫴琛?br>
2、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兑话倌旮醒浴?br>
3、我向來以為自己是個隨和的人,只是性情有點孤僻,常悶悶不樂,甚至懷疑自己有憂郁癥,并且覺得自己從出世就是個錯,一言一行,時候回想總覺得不當。我什么都錯,為什么要有我這個人呢?——《洗澡》
4、在大的時代里,個人正如一葉扁舟,唯有隨波逐流,偶爾的諷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靜地一步步走向墳墓而已。命運于此,并不是一個悲劇,不過是巨大的諷刺。——《干校六記》
5、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百歲感言》
6、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獥罱{
7、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獥罱{
8、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獥罱{
9、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但這又談何容易呢!——《洗澡》
10、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楊絳
11、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雜憶與雜寫》
12、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后來就真的堅強了?!獥罱{
13、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段覀冐怼?br>
14、靈魂的美惡,不體現在肉體上?!蹲叩饺松吷稀?br>
15、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楊絳
16、他發(fā)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薄?《我們仨》
17、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段覀冐怼?br>
18、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楊絳
19、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逗螢楹玫慕逃螢楹玫幕橐觥?br>
20、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楊絳
21、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楊絳
22、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負又嫉妒?!?《洗澡》
23、我們無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段覀冐怼?br>
24、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yè)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我們仨》
25、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楊絳
26、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峨s憶與雜寫》
27、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段覀冐怼?br>
28、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楊絳
29、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段覀冐怼?br>
30、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獥罱{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今天整理了這些,送給喜歡楊絳先生的人!
讀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在前言部分,楊絳先生說自己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想問問別人,緊跟著的一句話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心上,讀不下去了,掩卷,悲從中來,感覺到一種大孤獨大悲傷。
這句話楊絳先生是這樣說的: 而我可以問的人都已經走了 。
人生走到這個階段,真的是一種大孤獨了,楊絳先生的文字在我感覺很是理性,一般情感不外露,只是不動聲色的述說著,但言詞之間卻能讓人的心為之翻騰不已。讀她的小說《洗澡》的時候,感受非常強烈。
想來楊先生一生中問的最多的人應該是錢鐘書了,錢鐘書學富五車博聞強志,應能解釋楊先生的一些問題,但已先楊先生而走了。楊絳的這一句簡單平常的敘述中包含著一種怎樣的懷念和悲傷……
這樣的文字就是所謂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吧!
楊絳先生的書《走到人生邊上》中關于“人生”的結論是: 靈魂不死 。
書的最后是這樣說的:
楊絳先生把人分成三部分: 肉體、靈魂、靈性良心 。其中肉體和靈魂結合在一起為一面,靈性良心為一面。楊先生堅信人是有靈魂的。她說:
這樣推論之后,她又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除了肉體和靈魂,楊先生還認為人有本性,這個“本性”,楊先生稱為“靈性良心”,這個人的本性,是和貓性、狗性、牛性等等并列而存在的,是“ 全人類所共有,同時也是全人類所特有的。不分貧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獸,普遍都有同樣的人性 p35”。
對這個“靈性良心”,楊先生給出了這樣的定義:
除了“靈性良心”這個本性以外,楊先生認為人的肉體和靈魂也各有各的本性,這個靈與肉的本性基本相當與我國古人所說的“食色”二字。這個“食色”之本性和“靈性良心”之本性是相矛盾的,不相容的。
楊先生說“ 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看到這兩種不相容的本性 ”。在這一部分的思考中,楊先生似乎有一個矛盾,她沒有嚴格區(qū)別“靈魂”和“靈性良心”,或者說,她在思考這兩種本性的不相容和矛盾時,把靈魂和肉體統一的那一面里的靈魂給忽略了,而專注重于肉體。這等于由前面的肉體、靈魂、靈性良心的三元回到了靈與肉的二元。所以,在“有關人的問題”這一部分的最后,她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書的下一章是“靈與肉的斗爭和統一”,在這一章里,楊先生在思考靈與肉之間的斗爭時,又由二元回到了三元。在這一章中,有一個小標題: 在靈與肉的斗爭中,靈魂在哪一面? 從這一標題可以看了,這里面的“靈”和“靈魂”是兩個東西, “靈”是指靈性良心,“靈魂”是指那個和肉體和為一體的東西 。
楊先生思考的是,在靈與肉的斗爭中,這個靈魂在哪里?楊先生給出的答案是: 靈魂在肉的一面 p53。在靈與肉的斗爭中,靈魂和肉體是一伙,自稱“我”。靈性良心是斗爭的對方,是 “我”的敵人 p54。
在這里,楊先生似乎又把“靈魂”看得太低了,她說:
楊先生認為靈與肉是這樣斗爭的:
楊先生又進一步分析了“我”。 “我”是靈魂和肉體的統一,一個有生命的人,自稱是“我” 。如果再細分的話,在肉體和靈魂兩個方面,“我”在哪一邊?楊先生的答案是:“我”在靈魂那邊。靈魂代表著“我”,管理著肉體。楊先生的原話是:
靈魂雖然管理著肉體,但好像并不比肉體高明多少。楊先生說:
這個靈魂如果想成為一個善良的靈魂,就要接受更高層的“靈性良心”的指引。
靈魂和肉體的結合不是永久的,人的死就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靈魂和肉體分離之后,肉體最后消失,但靈魂還在。楊先生沒有說靈魂在和肉體分離之后去了哪里,只是說在和肉體分離之后,靈魂不會消失,沒有了肉體的靈魂,楊先生稱為鬼魂。從這里推斷,先生是認為有鬼魂存在的。在“受鍛煉的是靈魂”這一章的最后,楊先生是這樣說的:
楊先生在書里還提到了一個概念:命。并認為“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講理的”。
楊先生沒有講“命”和“肉體”、“靈魂”、“靈性良心”有什么關系,楊先生只是認為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每個人的才能資質之所以不同,都是“命”的關系。 “命”雖然不講理,但每一個人的“命”都是可“算”的,每個“命”都有自己的“命理”,所以是可“算”的。
楊先生用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和見聞說明自己是如何相信“算命”的。同時,“命”雖然可算,但也不總是都那么一清二楚和正確。楊先生用錢鐘書先生的“命書”的例子說明了“算命”的尷尬:
雖然“算命”會有這樣的尷尬,但楊先生是相信“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在統領著人世的各種“命”,楊先生歸為“ 神明的大自然 ”。在這本書里, “大自然”是個最高的概念,是個終極的概念 。相當于各種宗教的最高的神。
我覺得這是人的思維所能達到的最遠的距離了, 人的思維思想并不是萬能的,總有它認識不到的地方 。楊先生以96歲的高齡來思考人生,也難以給人生下一下清楚的斷語,以此,我認為: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這句古老的古希伯來諺語也許包含著大智慧。如果人類只是上帝的一個作品,那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既然我們只是上帝的一個作品,那我們就無法理解上帝的整個世界。正如我們人類可以輕易地決定一只螞蟻的生死一樣,當我們看到螞蟻在我們的手掌之間奮力穿行想要逃脫時,我們不也會發(fā)出輕蔑的笑嗎?
如果人類相當于螞蟻,上帝相當于人類,那么對人類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上帝肯定會發(fā)笑的。
上帝笑歸笑,人類該思考還得思考。既然生而為人,我們又自詡為萬物這靈,認為思考正是我們高于萬物的地方,那么,我們就不能辜負了人生。
所以,我們人類,注定要思考,思考是我們的宿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6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閱讀的魅力,就藏在這幾個···
下一篇: 9首詩詞,勸你莫負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