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從沒有一個人像杜甫這樣
,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卻心憂天下情系萬民;歷史上也從沒有一個詩人像杜甫這樣杜甫從盛唐的尾巴走來
1
,帶你讀懂詩圣杜甫的一生.png" />
幼年時期
《壯游》(節(jié)選)
往昔十四五
斯文崔魏徒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
2
年少優(yōu)游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
醉眠秋共被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fā)
落景聞寒杵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莼羹
不愿論簪笏
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杜甫出游郇瑕
天寶三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
3
仕途不順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節(jié)選)
杜陵有布衣
許身一何愚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
窮年憂黎元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
生逢堯舜君
,不忍便永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
,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
,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杜甫因已年四十四
,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4
戰(zhàn)亂流離
《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
四鎮(zhèn)富精銳
還聞獻士卒
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
臨危經(jīng)久戰(zhàn)
奇兵不在眾
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隨殺氣
竟日留歡樂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
,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時值安史之亂
,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下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5
為官時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
,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至德二年四月
,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至德二年九月
,長安收復。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
,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和「三別」。6
西南漂泊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鐵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
安得廣廈千萬間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乾元二年秋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
廣德二年春
,嚴武再鎮(zhèn)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這五7
安居生活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萬里悲秋常作客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廣德三年四月
這一時期
8
江舟長逝
《風疾舟中伏枕書杯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節(jié)選)
畏人千里井
戰(zhàn)血流依舊
葛洪尸定解,許靖力還任
家事丹砂訣
大歷三年
大歷五年
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
一代詩圣,一生顛沛流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6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十首詩詞寫“閑愁”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