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美
初
夏
齊安郡后池絕句
唐丨杜牧
菱透浮萍綠錦池,
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
鴛鴦相對浴紅衣。
賞析
這是一首畫面優(yōu)美、引人入勝的小詩。詩人把這些生機(jī)盎然、雜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組合成詩,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麗的畫面。
小池
宋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初夏靜美,萬物萌動而生氣蓬勃。這首詩很樸實,卻句句是畫,展現(xiàn)出清新自然的美好畫面,所以才如此被廣為傳頌,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
瀟
灑
初
夏
夏日山中
唐丨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賞析
全詩寫出了作者在山林無拘無束,曠達(dá)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fēng)度。詩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
丑奴兒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宋 | 辛棄疾
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yuǎn)樹斜陽,風(fēng)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間。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賞析
辛棄疾不只是詞人,更是一個豪杰,一個悲情和豪情交織支撐的豪杰。其詞多在困頓中立豪情自砥,多在哀怨處以灑脫開脫。雖被排擠處江湖之遠(yuǎn),在面對初夏美景時,他雖有不甘和無奈,但仍努力表現(xiàn)一種超脫的閑適之情,用現(xiàn)在的話說,努力活得瀟灑。
悅
耳
初
夏
約客
宋丨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賞析
這是寫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佳作,也是一首寫夏天聲音的詩,雨聲、蛙叫、燈花落聲、用棋子敲桌子的聲音。心情恬靜安祥的梅雨夜,耐心的等待朋友前來,這時一切的聲音都因心恬淡而無比悅耳。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 | 劉基
風(fēng)驅(qū)急雨灑高城,
云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
一池草色萬蛙鳴。
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開門見山,展現(xiàn)了大雨奇觀。詩人站在城樓上,眼見疾風(fēng)驅(qū)使著大雨,頓時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陣雨來得快,去得疾。不一會兒雨過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鳴。詩人通過自然界的風(fēng)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悠
然
初
夏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宋丨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詩中描寫的都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jié)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xì)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
馥
郁
初
夏
山亭夏日
唐丨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正當(dāng)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那薔薇不是詩人看到的,詩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還有薔薇滿架,而是那醉人的芳香提醒了詩人。在這盛夏驕陽下的山亭的幽靜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滿架薔薇”,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芳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靈動與生機(jī)。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 |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賞析
這是一首夏日懷人詩。前六句子敘夏夜南亭納涼情景,恬靜閑適,如詩如畫。后四句寫懷友人,情由景生,形諸夢寐,可見彼此相知之深、交情之厚?!昂娠L(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一向被譽(yù)為佳句,逼真地描繪了夏夜納涼靜謐閑適的意境。
源自:中華詩文學(xué)習(xí)
【篇一】抒寫夏天的優(yōu)秀古詩詞
《江樓夕望招客》
唐代: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fù)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fēng)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釋:
江樓:杭州城東樓,又叫“望潮樓”或“望海樓”,也叫“東樓”。
四畔:四邊。
星河:銀河,也叫天河。
晴天雨:風(fēng)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一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平沙:平地。
夏夜霜:月照平沙,潔白似霜,但卻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就:近,到。
消暑:消除暑氣。
較:又作“?!薄?/p>
賞析:
詩人寫出了黃昏時站在樓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華景色。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fù)長一首句寫仲夏之夜,登上江樓,極目遠(yuǎn)眺,海天暮色“茫?!币黄?,寫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畫面,山川形勢,氣象壯闊。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聯(lián)潑墨揮灑,江城萬家燈火四面閃爍天際銀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聯(lián)所寫海天茫茫、山高水闊,相互輝映。
風(fēng)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聯(lián)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兩個形象比喻。前者將風(fēng)吹古木樹葉的蕭瑟聲同雨聲聯(lián)系,說明酷似雨聲;后者將皓月臨照平沙的銀白色同霜色比并說明形如秋霜。以強(qiáng)烈的主觀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藝術(shù)的對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涼氣息。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尾聯(lián)以問答的形式,以江樓茅舍消暑“校清涼”親切、詼諧,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詩人登上江樓,向東望去,總覽余杭山川形勢,只見海天一色莽莽蒼蒼,山川分外開闊空曠。而當(dāng)夜幕降臨,城四周燃起了萬家燈火,錢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漁火紛紛點燃之時,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曠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樣陰涼潮濕,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層白霜那樣清寒。
于是,詩人描寫了俯瞰萬家燈火星河燦爛的繁華夜景和月白風(fēng)清的感受。用“晴天雨”來形容夜風(fēng),把風(fēng)吹樹葉的颯颯聲和雨聲聯(lián)系起來;用“夏夜霜”來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顏色,和霜色結(jié)合起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見一斑,壯美的山河,涼爽宜人的氣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篇二】抒寫夏天的優(yōu)秀古詩詞
《阮郎歸·初夏》
宋代: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譯文:
槐樹枝繁葉茂,柳樹高大,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和暖的風(fēng)微微吹起,綠色的紗窗下,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細(xì)雨過后,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美麗女子纖手撥動清池的泉水,水花濺起落在荷葉中,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注釋:
阮郎歸:詞牌名。此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彪p調(diào)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薰風(fēng):南風(fēng),和暖的風(fēng),指初夏時的東南風(fēng)?!秴问洗呵铩び惺肌罚骸皷|南曰薰風(fēng)。”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fēng)自南至,吹我池上林?!?/p>
水沈:即“水沉”,木質(zhì)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玉盆:指荷葉。
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篇三】抒寫夏天的優(yōu)秀古詩詞
《幽居初夏》
宋代: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樹陰下小徑幽幽。
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飛舞,湖畔草長鳴蛙處處。
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
當(dāng)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dāng)年?
鑒賞:
這詩是陸游晚年后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后二結(jié)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huán)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guān)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xiāng)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huán)繞,有屋于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一句暗筆點題。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lán)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yuǎn),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gòu)成了恬靜深遠(yuǎn)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cè)筆。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jī),又暗暗過渡到頸聯(lián)“籜龍”、“木筆”,著意表現(xiàn),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xì)針密線,又不露痕跡?!盎X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盎X龍”已經(jīng)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tài)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nèi)粚懢?,而承轉(zhuǎn)開闔,井然有序。頷聯(lián)“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lián)“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fēng)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lián)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yán)謹(jǐn)。但頷聯(lián)寫湖,是遠(yuǎn)處寬處景色;頸聯(lián)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fēng)光。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lián)必分寬緊遠(yuǎn)近”,這就在嚴(yán)謹(jǐn)中又有變化。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終老是鄉(xiāng)了。但結(jié)聯(lián)陡然一轉(zhuǎn),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jié)出詩情蕩漾。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于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 #能力訓(xùn)練#導(dǎo)語】夏日的晴空是明媚的,天是湛藍(lán)的,太陽像火球般烤著大地,陽光是那樣的強(qiáng)烈,天上地下處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下面是分享的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六月里西湖的風(fēng)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jié)的不一樣。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lán)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作品。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風(fēng)光不與其他季節(jié)相同,這兩句質(zhì)樸無華的詩句,更加說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與眾不同。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爱吘埂倍郑怀隽肆挛骱L(fēng)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qiáng)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qiáng)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fēng)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lán)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shù)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zhuǎn)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此破降墓P墨,給讀者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境地。
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dá)對友人的眷戀。從藝術(shù)上來說,除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jié)合,相得益彰。二是剛?cè)嵯酀?jì)。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
【篇二】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yuǎn)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賞析
從《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绑@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dá)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bǔ)“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前四句就是單純的抒寫當(dāng)時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yùn)用對仗手法,以加強(qiáng)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yuǎn)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dá)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yuǎn)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篇三】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水晶簾一作水精簾)
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簾在抖動微風(fēng)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
“綠樹陰濃夏日長”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xì)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nèi),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dāng)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樓臺倒影入池塘”這里詩人是從視覺寫夏日,寫看到的景觀。詩人看到平靜的池塘倒映著遠(yuǎn)近不同的亭臺樓閣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寫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詩句來?!叭氤靥痢钡摹叭搿弊钟玫煤茫粌H寫出了明凈與清新,也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臺樓閣的胸懷,把池塘寫大了。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fēng)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fēng)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fēng)了。夏日的微風(fēng)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如果先寫“微風(fēng)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滿架薔薇一院香”中詩人又從嗅覺角度來寫夏日。正當(dāng)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那薔薇不是詩人看到的,詩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還有薔薇滿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詩人。在這盛夏驕陽下的山亭的幽靜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滿架薔薇”,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靈動與生機(jī)。另外,“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fēng)起”不無關(guān)聯(lián),若沒有微風(fēng),薔薇花香就不會飄過來,詩人自然就不知道還有“滿架薔薇”。
詩寫夏日風(fēng)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當(dāng)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篇四】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一作:終)
譯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
披散著頭發(fā)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一陣陣的晚風(fēng)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dá)對友人的懷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鄙焦猓荷缴系娜展狻3卦拢杭闯剡呍律?。開篇兩句是說,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xì)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昂觥?、“漸”二字運(yùn)用之妙,在于他們不但傳達(dá)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對此表現(xiàn)出一種納涼時的滿足的心理快感?!俺亍弊直砻鳌澳贤ぁ卑?,亦非虛設(shè)。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避帲捍?。三、四句是說,披頭散發(fā)今晚正在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享受著清涼的感覺。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边@兩句是說,清風(fēng)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進(jìn)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花的香氣清淡細(xì)微,所以“風(fēng)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xì)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dá)的境界“一時嘆為清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這兩句是說,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在如此悅耳清心的夏夜,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了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是一種古雅平和的樂器,適宜在恬淡閑適的心情中彈奏。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jìn)入這種狀態(tài),正宜操琴?!坝 倍慈?,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因鳴琴而牽惹起一陣淡淡的悵惘,像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由境界的清幽絕俗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來,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納涼過渡到對友人的懷念上來。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边@兩句是說,想到這里不免懷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夢想異常。
此詩,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扇似诓粊?,自然會生出許多惆悵。這種懷念故人的情緒一直延續(xù)到睡下以后,進(jìn)入夢鄉(xiāng),居然在夢中會見了自己的好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的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xì)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樸素的形式美,層遞自然,由景及意達(dá)到渾然一體,極富韻味。
【篇五】描寫夏季景色的古詩詞賞析: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堂上一作:梁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彎彎曲曲地繞村而流,在長長的夏日中,事事都顯恬靜、安閑。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盤,年幼的兒子敲彎了鋼針要做成魚鉤。
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除了這個還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賞析
作者杜甫在飽經(jīng)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這首詩在一片寧靜的氛圍里,細(xì)膩地描畫了優(yōu)美恬淡的景物,隨意地敘寫了閑適溫馨的生活情趣,表現(xiàn)出作者杜甫難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給他帶來的滿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痹诔跸臅r節(jié)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huán)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靜。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寧和清幽,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大概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因此給它一個美稱。
“抱村流“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yīng)了“江村”的詩題。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lǐng)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歷經(jīng)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dān)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笨窗桑陆ǖ牟萏脛倓偮涑?,就有頑皮的小燕子輕快地飛過來又飛過去,沒有人去理會它們,可是它們自在地玩得那么開心,真像活潑的小孩子一樣。詩人捋著胡子呵呵笑著,信步走到了江邊,江上有兩只白鷗在輕柔地浮游,它們或前或后,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著在水面上打著圈兒——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南朝詩人何遜曾有“可憐雙自鷗,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學(xué)習(xí)何遜的詩,當(dāng)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jī)。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詩人懷著愉快的心情緩步向家中走去,看見老伴正坐在門前的樹蔭下,在紙上畫著什么,走近看時,原來是一個棋局。“叮?!钡穆曇魝鱽?,小兒子在埋頭認(rèn)真地敲著一根針,這個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個魚鉤兒,好去江邊釣魚玩。
這樣的場面大概是村中??梢姷降?,可是對于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顛沛半生的作者杜甫來說,是他少有的珍貴的福氣,令他心頭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時候,他何曾想象過這樣溫馨的時刻。這兩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畫面,傳達(dá)出一種普遍的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閑適美好。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fā)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么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xì)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夠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寧,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之上的。被后人尊為“詩圣”的偉大詩人,卻要靠著別人的贈與才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說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別的要求。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為之落淚。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數(shù)十個春秋過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僅只是一蔬一飯而已。詩人說得這樣閑淡,仿佛他的心頭已經(jīng)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囂。
從作詩的藝術(shù)角度來看,這首詩寫法精嚴(yán)而又流轉(zhuǎn)自然;字句精煉、刻畫細(xì)微,而又讓人無跡可尋。這是杜甫律詩的老到之處。尾聯(lián)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全詩前后嚙合,照應(yīng)緊湊:“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lián)“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dāng)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lián)的“畫”字、“敲”字,字皆現(xiàn)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dá)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1’、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3’、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7’、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8’、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9’、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0’、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風(fēng)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 ? ? ? ?
人們一般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rèn)的。“東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rèn)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妝: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這細(xì)細(xì)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fēng),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zhèn)江市。瓜洲:鎮(zhèn)名,在長江北岸,揚(yáng)州南郊,即今揚(yáng)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yùn)河分支入江處。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qū)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溫柔的春風(fēng)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綠:吹綠。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yuǎn)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xì)細(xì)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fēng)的輕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fēng)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diào)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xì),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fēng)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xì)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fēng)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guān)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xì)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六月里西湖的風(fēng)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jié)的不一樣:
畢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同:相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lán)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映日:指陽光。映照著日光。。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dá)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rèn)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悲寂寥:悲嘆蕭條。春朝:春天。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fā)我的詩興到了藍(lán)天上了。?
排:推,有沖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yuǎn)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荊谷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參見《水經(jīng)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tǒng)稱紅葉。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一樣。
元:原,本來?!翱沾洹本洌盒稳萆街写渖珴庵兀朴鞒?,使人有濕衣之感。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
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yuǎn)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yuǎn)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fēng)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秋:題目。殘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飛鴻:天空中的鴻雁。飛鴻影下:雁影掠過。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黃花:菊花。紅葉:楓葉。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gòu)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并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并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yuǎn)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yōu)槊骼?、清麗了?/p>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獨:獨自。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
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花和雪花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降(xiáng),服輸。閣筆:放下筆。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騷人:詩人。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65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十首經(jīng)典古詩中的春游,陶醉在鳥語花香···
下一篇: 李煜這8首詞,說盡了一生,美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