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雖虛幻,但感覺真實,忘了所有的煩惱,歸于勞累的自由。成語,是文化的載體,亦是經(jīng)驗的凝煉。當“夢”遇到成語故事,你會在古人的這四個夢里,會有所收獲。
黃粱一夢
唐開元七年,有個叫呂翁的道士,遇到名叫盧生的人。二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言談非常暢快。
盧生看看自己的衣服破爛骯臟,便長聲嘆息,感概多年壯志未酬,境遇慘淡。呂翁從囊中取出枕頭給他,說:“你枕著我的枕頭,可以讓你實現(xiàn)你的志向。”盧生側過頭去睡在枕頭上,夢到自己回到了家。娶了妻子,科舉考中進士,當上了宰相。進過監(jiān)獄,死過親人。醒來后,盧生發(fā)現(xiàn)自己還在旅舍中,呂翁坐在身旁,店主蒸的小米還沒有熟,接觸到的東西跟原來一樣。盧生急切起來,說:“難道那是個夢嗎 ”呂翁對盧生說:“人生所經(jīng)歷的輝煌,不過如此啊?!?/p>
盧生惆悵良久,謝道:“恩寵屈辱的人生,困窘通達的命運,獲得和喪失的道理,死亡和生命的情理,全知道了。這是先生你遏止我的欲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教誨?。 币辉倏念^拜謝后離去。
黃粱一夢,比喻虛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江淹夢筆
江淹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
有人說,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jù)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夢筆,比喻才思減退。
南柯一夢
相傳唐代有個叫淳于棼的人。一天適逢生日,他與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夢見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馳去。
洞中另有世界,車行數(shù)十里,行人不絕于途。有丞相出門相迎,告稱國君愿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
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不料檀蘿國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敵,屢戰(zhàn)屢??;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
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而夢中經(jīng)歷好像已經(jīng)整整過了一輩子。
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其實原來如此!
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羅含夢鳥
羅含,年輕時博學能文,不慕榮利。
據(jù)說,年少時他白天睡覺,夢見一只毛色異常絢麗的鳥飛入口中,驚醒后覺得胸口像吞下了東西,非常驚異。叔母說:“鳥有美麗的文采,以后你定會寫出有文采的文章?!绷_含的文思從此不斷長進。
唐代詩人駱賓王寫有:“顧慚飛夢鳥,濫此廁雕蟲?!惫糯?,提及羅含及吞鳥夢的詩文,不下于兩三百篇,這從側面應證了羅含的文才,又稱“君章才”。
羅含夢鳥,比喻才思超人或詩文華美。
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定義,“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偟膩?br>說,“才德全盡謂之圣人”。
一、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魯
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fā)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jù)說
有3000弟子,其中優(yōu)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
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
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jīng)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fā)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
導思想逾兩千余年??鬃铀枷塍w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zhí)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
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鬃咏虒藗兎e極奉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
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鬃映鳌疤烊撕弦弧敝蹋陨铺幦伺c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
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鬃訄詻Q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
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fā)展。
二、史圣司馬遷? 5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
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
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
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wèi)和扈
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
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
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
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
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
三、酒圣杜康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3/15
明清時期的《白水縣志》中記載“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wèi)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
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xiāng)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明清、民國
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xiāng)。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
勸”的優(yōu)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
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xiàn)得淋淳盡致。
四、詩圣杜甫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4/15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
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
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十年獲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流亡顛沛為叛軍所
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
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
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
有《杜工部集》傳世。
五、醫(yī)圣張仲景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5/15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y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zhèn)),約生于公元
150年,卒于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yī)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張
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將
《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后世醫(y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yī)圣”,
奉“傷寒”、“金匱”為醫(yī)經(jīng)。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y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
方、藥”完備的醫(y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tǒng)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癥的病因、病理以
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并為后世臨床各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武圣關羽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6/15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7/15
關羽,字云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后人稱其為“關圣”、“關帝”。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
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后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后的41年,即三國
蜀景耀三年(后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
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
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
七、書圣王羲之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8/15
王羲之,字逸少,瑯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晉哀帝興寧
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后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
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后就從當時著
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
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9/15
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jīng)》、《東方朔畫贊》等.
八、草圣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唐朝文
宗皇帝曾向全國發(fā)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
的“三絕”。
張旭談草書到“絕”的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言受杜少陵《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一詩.
九、畫圣吳道子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0/15
吳道子(約686~760前后)唐代畫家。又名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
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辭職。后
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chuàng)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歷任供奉。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
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
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于時。
畫風獨特,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人物畫衣褶飄舉線條遒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
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于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有“疏
體“之稱。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十、茶圣陸羽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1/15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chuàng)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
個劃時代的標志。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號桑翁,又號竟陵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復州竟陵郡
人(今湖北省天門縣)。陸羽是個棄兒,被唐代名僧籠蓋寺和尚積公大師所收養(yǎng),自幼得其教海深
明佛理。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學研究,故十一、二歲時逃離寺院。后在一個戲班子學
戲。陸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經(jīng)常扮演戲中丑角,正好掩蓋了生理上的缺陷。陸羽還會寫
劇本,曾“作詼諧數(shù)千言“。
十一、兵圣孫武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2/15
孫武(約前551—?),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
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對外戰(zhàn)爭中立過赫赫戰(zhàn)功。家學的熏陶使孫
武從小就喜愛兵法.孫武被后人尊崇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師”,除了他戰(zhàn)功
顯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給后世一部不朽的軍事名著——《孫子兵法》13篇5000余字,包含著
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
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yǎng)料,用于指導戰(zhàn)爭實踐和發(fā)展軍事理論。
十二、謀圣張良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3/15
漢初大臣,字子房,傳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人,祖與父相繼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
滅韓后,他圖謀復韓,結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今
江蘇),遇黃石公,后與劉邦、呂后合謀暗使丞相蕭何巧設機關,并以密友身份親自誘捕韓信
入長樂宮內,韓信全家抄斬。后張良遁隱深山,以仙侶為伴,不食凡間五谷,追隨仙蹤,與世
隔離了。
十三、木圣(科圣)張衡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4/15
東漢時期(公元117年),一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
洛陽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臺儀器――“候風地動
儀”,準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fā)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
紀元。
這兩臺著名儀器的發(fā)明者就是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對中國古
代的天文學、地震學和機械力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傳說他還制造過指南車、記里鼓車等,因
其機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稱為“木圣”。
十四、藥圣孫思邈
2017/1/10 歷史上稱得上圣人的聊聊無幾 知否?
/content/15/0106/10/7536781_438550794.shtml 15/15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自號孫真人,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隋、唐兩代大
醫(yī)學家。
孫氏自幼聰穎,喜好讀書,勤學苦練,20歲精諸子百家學說,善言老莊,又好釋典,兼通陰
陽,推及醫(yī)藥。他無心仕途,晚年從事醫(yī)學著述,是文史醫(yī)藥全面均展、多才多藝的杰出人
物,尤以醫(yī)學為最。孫思邈因病治醫(yī),勤奮成家,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孫思邈把醫(yī)為仁術的
精神具體化。他在其所著的《大醫(yī)精誠》一書中寫道:“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
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眮碓淳W(wǎng)絡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1084~約1155)
中國宋代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為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yōu)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楹笈c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金兵入據(jù)中原,清照舉家南逃。后明誠病故,戰(zhàn)亂中書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極其悲苦。據(jù)傳清照曾改嫁,后世學者對此頗有爭議。其晚年生活情況缺乏資料記載,僅知她曾作《打馬圖經(jīng)》及自序,還曾攜米芾墨跡訪米友仁求題跋。
李清照工詩,能文,更擅長詞。其創(chuàng)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xiàn)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北宋時期,李清照在為數(shù)不多的詩文中表現(xiàn)出比封建社會一般女子寬闊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領域,如《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長詩,吊古諷今,主張汲取唐王朝天寶之亂的歷史教訓。另外,早年她還寫過《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認為詞分五音、五聲、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是宋代重要的詞論。其詩文談史論世,兼及文藝,題材較為廣泛。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fā)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好的愛情生活,沖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南宋時,李清照的作品與前期相比變化較大,表現(xiàn)出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了自己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決心。如《詠史》、《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等,詩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南渡后的詞也與前期風格迥異,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沉痛,抒發(fā)了傷時念舊、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如[菩薩蠻]、[蝶戀花]以及慢詞[永遇樂]等,寄托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聲聲慢]、[清平樂]等,將亡國之痛與個人孤苦凄慘的生活晚景融為一體,悲傷愁緒渲染極致,可以說這是時代的苦難與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詞的藝術成就很高,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詞具有濃厚的抒情性,能運用巧妙的構思,選取一些生活片斷寫入詞中,具體細致地展現(xiàn)作者的內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寫具體事物,“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含蓄委婉,樸實自然。清照詞風以婉約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被稱為“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清照詞的語言優(yōu)美精巧,獨具特色,如她筆下的花樹是“綠肥紅瘦”,天氣是“濃煙暗雨”、“風柔日薄”。她還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語入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信手拈來,自然清新。她的詞富有音樂美,還講究舌、齒音的交錯和疊字連用,最典型的是〔聲聲慢〕開頭連用14個疊字,其獨創(chuàng)性為人稱道。清照詞被稱為易安體,廣為流傳。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黃墨谷有《重輯李清照集》,齊魯書社版。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詞人。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jīng)史,長于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后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楹?,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jù)《嫏環(huán)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于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摻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現(xiàn)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
亂世中的美神(三)
梁衡
宋王朝經(jīng)過167年“清明上河圖”式的和平繁榮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個游牧民族。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發(fā)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xiàn)出大節(jié)大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后夫婦二人繼續(xù)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別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和。當行至烏江鎮(zhèn)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在其身后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被愛所寵,被家所捧的人,現(xiàn)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開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難。
第一大磨難就是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后,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對于李清照為什么改嫁,史說不一,但一個人生活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在張看來,你既嫁我,你的身體連同你的一切都歸我所有,為我支配,你還會有什么獨立的追求?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fā)現(xiàn)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張汝舟先是以占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后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惱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華帳前,紅燭下,李清照看著這個小白臉,真是怒火中燒。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哪里受得這種窩囊氣,便決定與他分手。但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談何容易。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wǎng)破,告發(fā)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夸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wǎng)。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上絕不湊合的人,她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對方的靈魂,她便表現(xiàn)出無情的鄙視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彼呛蔚葎偭抑?,寧可坐牢也不肯與“駔儈”之人為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fā)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我們現(xiàn)在想象李清照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堅毅安詳之態(tài)真不亞于項羽引頸向劍時那勇敢地一刎??赡苁抢钋逭盏拿曁螅敃r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66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