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允許唐宋君驕傲5秒鐘。
,一生至少要讀一次.png" />
更讓唐宋君驕傲的
先賢們用漢字組成美妙的文章
至今讀來
唐宋君又驕傲了5秒鐘
對先賢的佩服
,5秒已不足表達我的情感。今天
,唐宋君要分享10篇最美的古文,文字美,韻律美
,意境美,作為中國人,
我覺得一生一定要讀一次呢
跟唐宋君一起學起來吧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背景】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
與會者將詩作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
【評價】《蘭亭集序》其文情致高曠
【名家點評】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此文一意反復生死之事甚疾,現(xiàn)前好景可念
桃花源記晉陶淵明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見漁人,乃大驚
既出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評價】陶淵明給中國人造了一個精神永鄉(xiāng)
本文語言生動簡練、雋永
歸去來兮辭晉陶淵明余家貧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
已矣乎
!寓形宇內復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評價】這是陶淵明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jié)諧美,有如天籟,呈現(xiàn)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陶淵明直抒胸臆,不假涂飾,而自然純真可親。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
,作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語言樸素【名家點評】歐陽修:晉無文章
,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滕王閣序唐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維九月
披繡闥,俯雕甍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爽籟發(fā)而清風生嗟乎
勃
嗚乎
【評價】因為這篇《滕王閣序》
全文用駢體寫成,句式錯落
文章通篇對偶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
【背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
,在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在文中
,李白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名家點評】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十四:一句一轉
,一轉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勢。短文之妙陋室銘唐劉禹錫山不在高
【背景】這篇短文是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
,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評價】在語言表達上
,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對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和諧,音節(jié)鏗鏘。阿房宮賦唐杜牧六王畢,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妃嬪媵嬙
,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燕
嗟乎
嗚呼!滅六國者
【背景】杜牧寫就這篇賦文
【評價】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夸張等手法以及描寫
【名家點評】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方奇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