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中元節(jié),一般在每年的七月十五,
部分地區(qū)是七月十四
金風送爽赴盂蘭,香燭冥錢遍岸灘。
裊裊青煙天接地,人間老少盼平安。
相傳它是中國傳統(tǒng)的鬼節(jié)
也是民間祭祖的日子
這一天,民間普遍進行
祭祀鬼魂、祭祖先、薦時食等活動
這一天地宮將打開地獄之門
已故的親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間煙火
這一天,我們與先祖對話
感念終生難忘的哺育之恩
重溫血溶于水的凝重情感
也勾起了我們對已逝親人的追思……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
「
中元起源
」
中元節(jié),
是佛教、道教與世俗融合而成的節(jié)日。
慶賀豐收,酬謝大地
古代中國人對于農(nóng)事的豐收,
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
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
把時令佳品供給神靈、祖先品嘗,
感謝神靈和祖先的庇佑,
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稱為“秋嘗”。
先秦時就有秋嘗祭祖的活動。
漢代時,
慶賀豐收、酬謝大地成為例行的節(jié)日。
北魏時,始稱“中元”,
又稱“鬼節(jié)”或“盂蘭盆會”。
古時,人們非常重視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
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
北齊時的《顏氏家訓》,
宋時的《東京夢華錄》、《夢梁錄》,
清時的《帝京歲時紀勝》等書籍中
都提到了中元節(jié)或盂蘭盆節(jié)。
典籍中記載:
中元節(jié)前幾天,市面上就有賣冥器的,
賣時鮮瓜果的,
賣油餅餡餅乳餅豐糕的,
色彩斑斕,叫賣聲不絕于耳。
還有在水面上放燈的習俗,
意為招水中孤鬼來享祭。
兒童們玩著紙扎的荷花燈,
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
到城外去祭墓的,
絡繹不絕,較之清明節(jié)尤勝。
「
中元習俗
」
祭祖
“七月半”是祭祖的日子。
民間相信,這一天,祖先會返家探望子孫。
“中元節(jié)”祭祖時,要請出先人牌位,
恭敬上香,供茶飯,叩拜。
向祖先匯報一年的情況,
并祈求保佑子孫平安幸福。
祭祀土地
我國是農(nóng)耕文明,為了有好收成,
人們寄托于神靈的庇佑。
初秋,在收成時,人們祭祀土地和神靈。
感謝神靈,并祈求來年豐收。
放河燈
放河燈是中元節(jié)的重要習俗。
河燈也叫“荷花燈”,放河燈的目的,
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據(jù)說,這天,從地府出來的鬼魂
能借著河燈的光亮,
照亮路途,或回家探親或持燈往生。
焚紙錠中元節(jié)時,
民間用錫箔糊制成銀錠狀的冥錢。
將紙錠焚化給死者,
可供其當錢使用。
送羊節(jié)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jié)”。
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p>
這一天,民間流行
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后來,送活羊演變成了送面羊。
「
各地習俗
」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即使同在中國,同一個中元節(jié),
不同的地方,其習俗也不一樣。
陜西省中元節(jié)時,
臨潼縣燒紙祭麻姑,
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
有些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
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
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
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
東縣鄉(xiāng)民于此日吃扁食,
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燈時,
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
稱為“度孤”。
浙江省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于野,
稱之“施食”。
浙東的盂蘭盆會,
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jīng)。
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
又有放路燈的習俗,
以六個壯丁為一組,
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
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
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福建省永??h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
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
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
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
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
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
即使極貧窮之家,
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
云南省騰越人祭祖后焚包,
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
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
水果、肉脯、酒、楮錢等
前往祖先墓地祭掃。
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
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
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于此日祭魁星。
長子縣的牧羊人家于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
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
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
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忻縣農(nóng)民于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
上貼一紙條“供××使用”,
或供溺海者的牌位,
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
然后點燃蠟燭,
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陵縣則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
家家吃粗茶淡飯。
「
中元詩詞
」
中元節(jié)時,詩人們或思念或感傷,
或描寫中元祭禮盛景。
《中元作》
唐·李商隱
絳節(jié)飄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轉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
唐·殷堯恭
玄都開秘箓,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靜,中元夜景清。
星辰朝帝處,鸞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倘賜刀圭藥,還成不死名。
《中元日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nèi)史新邀寫得經(jīng)。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愿醒。
「
中元寄語
」
涼雨驚秋,深山祭掃,飛螢撲火。
焚香清坐,祭放河燈,祖考魂歸。
夜色如水,紅燭獨臥,月冷西墻。
什么是離別
也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生死即是離別
什么是重逢
也許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雖然人生歡聚難得,離別常有,
但是希望當人離開這個世界,
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永生;
沒有痛苦、沒有病魔,沒有世間生死輪回
而活在當下的我們,明白生命何其短暫,
有生之年更應好好珍惜。
珍惜稍縱即逝的年華,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本文由詩詞世界整理發(fā)布?,F(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喔)。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76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天說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