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宋】孫道絢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咀⑨尅竣烹x索:“離群索居”的略語。即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⑵老懷:老來情懷。⑶無奈:無可奈何。⑷零落:不斷地下落。⑸故人:老朋友。⑹無期約:沒有一定的約會期。⑺尺書:指書信。古人在帛上書寫,通常一尺,故稱。⑻山郭:山傍?!咀g文】秋天總是讓人感覺寂寞寂寞;秋風蕭瑟,夜雨淅瀝,離群索居,更加感傷無著。離群索居,感傷無著,年老力衰,無可奈何,眼淚兒不斷下落。
老朋友一去不返,不知何時才能再會;書信一封,忽報西方飛來鶴。西方飛鶴,老朋友現(xiàn)在何處 在那水邊村莊,山邊城郭。
【賞析】這首詞寫對友人的懷念,既有環(huán)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還有書信的引發(fā),都集中體現(xiàn)了一種意象,加之“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頂真的修辭運用,形成密集的節(jié)奏,猶如迎風落淚時的啜泣,石下流泉般的涌動,使情意益發(fā)慘戚。孫道絢留傳下來的詞不多,《全宋詞》僅收錄八首,多為酬酢之作,其意境雅雋,僅《菩薩蠻·欄干六曲天圍碧》、《如夢令·宮詞》可與之比美,其他均屬常情套語。該詞在孫作中就顯得特別佼俊。
明日詞牌烏夜啼,詞牌名,又名“圣無憂”“錦堂春”“烏啼月”等。以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為正體,雙調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另有雙調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兩平韻變體。代表作品有陸游《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等。
編輯:唐詩宋詞元曲(ID:Tsscyqu)
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規(guī)必究。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拼ぺw嘏《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秋天, 寫花, 菊花思歸 注解及譯文 譯文
拂曉的云與攀在漫天游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里我只身倚樓中,
艷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著囚徒把數(shù)充。
賞析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lián)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凄冷清涼的云霧緩緩飄游,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凄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lián)寫仰觀?!皻埿菐c”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tài)。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這一聯(lián)是趙嘏的名句佳句。據(jù)《唐詩紀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lián)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tài)十分閑雅靜穆;水塘里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這與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借菊之憔悴寫人的愁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靖節(jié),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聯(lián)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fā)著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末聯(lián)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詩人說:家鄉(xiāng)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鐘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創(chuàng)作背景 趙嘏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zhèn)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趙嘏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 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云共一舟。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漢·劉徹《秋風辭》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古詩三百首, 秋天, 寫風, 樂府, 人生歲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刮起,白云飛。草木枯黃雁南歸。
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
乘坐著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劃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
年輕的日子早過去,漸漸衰老沒奈何。
創(chuàng)作背景“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群臣飲宴,自作《秋風辭》?!眲赜|景生情,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后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皯鸭讶速獠荒芡钡染?,抒發(fā)了他渴求“賢才”的愿望。
后世影響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提倡辭賦的詩人,今流傳《悼李夫人賦》。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藝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他的這首清麗雋永,筆調流暢的《秋風辭》,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 魯迅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p>
解析全詩比興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國文學史上“悲秋”的名作。
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歷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謂寫“樂極哀來,驚心老至”,一謂“此辭有感秋搖落。系念求仙意, ‘懷佳人’句,一篇之骨”(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張玉谷又補充說:“以佳人為仙人,似近、乎鑿。然帝之幸河東,祠后土,皆為求仙起見,必作是解,于時事始合,而章義亦前后一線穿去” (同上)。詩中求仙之意不明說,只以“懷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點,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詩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層:“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第一層,點出季節(jié)時令特點。這兩句狀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動感,念來自然平易,而句式結構又十分緊促干練,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的組合,直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此后曹“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鑒關系。明人謝榛以為,《秋風辭》之起句,出于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四溟詩話》)。僅從字面看,固然不錯;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大風起兮云飛揚”,蒼莽遼闊,表現(xiàn)的是風云際會中崛起的雄主壯懷;“秋風起兮白云飛”,則清新明麗,蕩漾著中流泛舟、俯仰賞觀的歡情,聯(lián)系后句,其韻味似乎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倍涞?,大約也正從這相似的情境,聯(lián)想到了《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不禁脫口吟出了下聯(lián)兩句。
三、四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為第二層,是作者的因景聯(lián)想和中心情思,蘭草的秀麗,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蘭秋菊自有盛時,作者觀賞的情趣和心態(tài)可以相見。接著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fā)起對佳人的懷念,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離騷》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子?!皯鸭讶速獠荒芡崩锏摹凹讶恕辈粌H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yè)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
也有觀點認為武帝于把酒臨風之際,懷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間,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說,夜致其形貌于宮,在隔帷佇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過去,武帝還是不能忘懷于她,終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牽念起這位隔世伊人了。這兩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寫武帝對“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確有魯迅先生所說那種“纏綿流麗”的韻致。
五、六、七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為第三層,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詩情復又一振,極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漢武帝與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著樓船渡過汾河,但見河中心翻滾起白色的鱗鱗水波,這時樓船上宴飲正酣,簫鼓齊鳴,樂工歌伎們唱著舞著,與那艄公劃船的聲音上下相應和,不絕于耳。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依次泛、濟、橫、揚、鳴、發(fā)的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為第四層,是作者此次行幸河東,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過分的歡樂之后,又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青春難再,老之將至,因而不得不及時行樂了。這一描狀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歸結,仍沒有擺脫了古代騷人墨客的低沉情調。正象漢武帝本人一樣,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崇儒術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請方士,因橫征暴斂至使“流民愈多,盜賊分行”的過錯(見《漢書》卷四十六《石慶傳》),所以這首《秋風辭》既有不少自然流暢,使人成誦難忘的秀句,又有嘆息人生短暫的虛無色彩。
總結看來,首二句寫秋景如畫,三、四句以蘭、菊起興,融悲秋與懷人為一。以下各句寫舟中宴飲,樂極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嘆作結。
此詩語言清麗、明快,句句押韻,節(jié)奏快,樂感強,在藝術風格上受楚辭影響較大,首兩句受到宋玉《九辯》的影響、、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雁靡靡而南游兮,鷗雞啁哳而悲鳴”等等,均為《秋風辭》所取影。前四句兩句一換韻,后四句又另押一個韻,共三個韻。在句式上,每句中帶一“兮”字,也與楚辭相近,所以被辯體批評家稱為楚調樂府。
全詩構思巧妙,意境優(yōu)美,音韻流暢,很適合于傳唱。
鑒賞詩開篇寫道:“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标囮嚽镲L卸白云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秋風百代情至之宗?!鼻锶漳巳侨怂记?,雖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此辭有感秋搖落系念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致。當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
緊接著卻出現(xiàn)了“歡樂極兮哀情多”。君臨天下,當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創(chuàng)作背景二據(jù)《漢書·武帝紀》,漢武帝劉徹到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祭祀后土,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這次出巡,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shù)馗拿麨槁勏?,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宴盡之余,遂作此篇。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劉徹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雨。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 回廊遠砌生秋草,夢魂千里青門道。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西風來勸涼云去,天東放開金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78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四種人活得最累,你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