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生活里的每一次遇見都是緣,緣了,終要散去。
命運的齒輪不停轉(zhuǎn),生活從來都是人來人往,有人來,就有人走。
人走茶涼,本就是生活常態(tài),這一點,古人在詩詞中就已經(jīng)有所頓悟。
人間有味是清歡
▼
《浣溪沙》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是人類心靈的純凈一隅,是超越物質(zhì)享受的精神境界。
清歡,是對人生、對生活的品味與享受,是對生活的熱愛。
在執(zhí)著與放逐間,體味人生的詩意,茶涼又如何,曾經(jīng)擁有,便不會遺憾。
懂得知足,方能常樂
▼
《相思會》
宋·曹組
人無百年人,剛作千年調(diào)。
待把門關(guān)鐵鑄,鬼見失笑。
多愁早老,惹盡閑煩惱。
我醒也,枉勞心,謾計較。
粗衣淡飯,贏取暖和飽。
住個宅兒,只要不大不小。
常教潔凈,不種閑花草。
據(jù)見定、樂平生,便是神仙了。
懂得知足方能常樂,就好像紀曉嵐老師陳白崖所寫的一副對聯(lián):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過分膨脹自己的欲望只會讓心靈疲憊痛苦,因為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心若無塵,清風自來
▼
《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心靈沒有了閑暇安逸,快樂當然就不再光顧。
不要為金錢丟掉快樂,物質(zhì)財富的確能給心靈帶來一時的快樂,但物質(zhì)繁榮,也剝奪了人們快樂的美好時光。
人生難得,一知己
▼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納蘭性德說: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有失就有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重要的不是畢生擁有,而是曾經(jīng)追求。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xiāng)
▼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
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故鄉(xiāng)就是回不去的地方,人一旦背負行囊,懷抱理想,踏上遠離故土的列車,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回歸,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符號,只是一場遙遙無期的夢……
人走,茶涼
▼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
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人走了,茶涼了,這又何妨呢
茶涼了就倒掉,沖上新的茶葉,自會有裊裊茶香。
何必要留戀那杯涼掉的舊茶,遲遲不肯喝清香怡人的新茶呢
人生只道是尋常
▼
《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紛擾塵事,誘惑太多,勿忘時時拂去心靈的塵埃,持一顆澄澈通透的心。
故交零落,人生無常,終老是誰也無法阻擋改變的結(jié)局。
人海茫茫,不論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過,還是無意中的一次對視,抑或是人來人往中的一次相逢,都是一次難得的緣,皆應珍惜。
但當緣分逝去,我們也不必執(zhí)著,亦不必在意人走茶涼,物是人非。
因為,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8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辟!)
下一篇: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