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從0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七里香 2023-07-26 09:10:19

      金釵之年≈12歲

      及笄≈15歲......從“始齔”到“豆蔻”

      從“而立”到“知天命”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png" />

      從0歲到100歲

      盤點古人對年齡的絕美稱謂

      ↓↓↓

      初度

      0歲

      是指生日之時

      。語出《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
      ,肇賜余以嘉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

      舊俗小兒出生三日

      ,設(shè)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
      ,也作“湯餅宴”
      、“湯餅會”。

      襁褓

      泛指1歲以下幼童

      現(xiàn)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

      指2、3歲的兒童

      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

      。語出《孟子·盡心》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始齔[chèn]

      指男孩8歲或女孩7歲。

      根據(jù)生理狀況

      ,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
      ,脫去乳齒
      ,長出恒牙,這時叫“齔”
      ,“齠年”或“髫[tiáo]年”

      總角

      8歲至14歲的少年。

      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

      ,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
      ,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語出《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

      外傅之年

      指兒童10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十年

      ,出就外傅,居宿於外
      ,學(xué)書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金釵之年

      指女孩12歲

      語出《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豆蔻

      指少女13、14歲

      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語出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

      及笄[jī]

      指女子15歲

      古代女子滿15周歲結(jié)發(fā)

      ,用笄貫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志學(xué)之年

      指少年15歲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一個人到了十五歲應(yīng)是有志于做學(xué)問的年紀
      。后因稱十五歲為“志學(xué)之年”

      舞象之年

      指少年15至20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成童

      ,舞象
      ,學(xué)射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加冠/弱冠

      指男子20歲

      20歲行加冠禮

      ,表示已成年
      。若體猶未壯者,稱“弱冠”
      。語出《孔穎達.正義》:“二十成人
      ,初加冠,體猶未壯
      ,故曰弱也
      。”

      而立之年

      指30歲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yīng)該是人格自立
      、學(xué)識自立
      、事業(yè)自立的年齡
      。后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指40歲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40歲為“不惑之年”,即人到中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知天命

      指50歲。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是說五十歲之后
      ,知道了理想實現(xiàn)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jié)果
      ,對個人榮辱已經(jīng)淡然
      。后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花甲之年

      指60歲

      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

      ,以六十年為一循環(huán)
      ,一循環(huán)稱為一甲子
      ,又因天干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
      ,又稱“花甲”。

      還歷壽

      指61歲的壽辰

      60年為一輪

      ,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古稀

      指70歲

      古稀: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

      。語出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喜壽

      指77歲

      因喜字的草體形似七十七,故借指77歲

      傘壽

      指80歲。

      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

      ,故稱“傘壽”

      米壽

      指88歲。

      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

      ,故借指88歲。

      白壽

      指99歲

      因“百”字去“一”為“白”字

      ,故借指99歲。

      期頤

      指100歲

      語出《禮記·曲禮篇》:“百年曰期

      ,頤
      。" 即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稱百歲為 " 期頤之年 "

      源自:詩詞散文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87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迎萬家團圓" rel="prev"> 慶盛世華誕,迎萬家團圓

      下一篇: ,把日子過成詩" rel="prev"> 十月

      相關(guān)文章
      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2一物降一物
      ,錢能降萬物。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
      。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
      ,對的人才會迎光而來。5哪來的天生優(yōu)秀
      ,都是一步一個坑踩過來的
      。6明明說好一起共白頭的人 ,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
      ,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
      ,它一生只歌唱一次,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荊棘樹
      ,知道如愿以償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知理
      ,知足
      ,知趣
      !進退有度
      ,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
      ,事事順意!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
      ,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懂得惜福把握當(dāng)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
      !人和人之間
      ,不一樣的個體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 onerror="nofind(this)" >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png" alt="三月三
      趕集
      偶爾會想起小時候去趕集
      。在提起我姥爺?shù)臅r候,在吃豌豆涼粉的時候,在聽到“趕集”二字的時候
      ,在行車途中路遇集市的時候……如此一數(shù)算
      ,想起小時去趕集
      ,也是經(jīng)常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