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的眼中,納妾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只要是有地位、有資產(chǎn)的男子,都會存在這樣的想法。古人重子嗣,娶妻納妾是為了家族血脈的繁衍,當然,納妾納色也是原因之一。官員納妾是常態(tài),如果某些人潔身自好不愿意納妾,反而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或者被人猜測患有隱疾,實在是令人無語。在歷史上,北宋名相王安石是拒絕納妾的典范,他真的沒有小妾嗎
王安石劇照王安石拒絕納妾,背后原因錯綜復雜身為正妻,除了要操持家業(yè)以外,更要為丈夫的身心健康做打算。所以,即便有些男子沒有納妾的想法,也會有夫人負責安排。王安石自從和吳氏成親,便一直夫妻恩愛琴瑟和鳴,絲毫沒有產(chǎn)生異心。但是,他的妻子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知內(nèi)情的人覺得要么是王安石身體不好,要么就是吳氏善妒,否則哪個男子能拒絕齊人之福呢 為了擺脫謠言的困擾,吳氏便給他置辦了一房小妾。王安石畫像作為妾侍同樣有等級之分。一部分是身家清白的女子,她們可以坐小轎從側(cè)門進入夫家,若是正妻不幸去世,有可能被扶正;一部分是正妻成親時的陪嫁,這類人一般身份較低,只能聽從正室的安排;還有一部分是犯官家眷,她們的身份比侍妾更低,因為侍妾和男主人的關系是雇傭,可以辭職不干,但婢妾和男主人的關系為附屬關系,沒有拒絕的資格。出于政治需要,還有些女子被送來送去,實在是可悲。吳氏安排的這個女子,她丈夫原本是運輸糧草的軍官,但執(zhí)行任務時卻出了意外,所以只能將妻子賣掉還債。王安石知道以后,不但沒有出言責怪,還放了那個女子與夫君團圓。從此以后,王安石不為美色所動的故事引來頗多贊譽。那么,王安石為何堅決不納妾 宋朝婚禮王安石主張改革,敢于打破傳統(tǒng)。一夫一妻既是秩序也是規(guī)矩,不管男子納多少小妾進門,都不能撼動正妻的位置。而且,妾室所生的孩子待遇大多比不上嫡出,更缺少繼承資格,她們只是男人的衍生品而已,沒有絲毫人權可言。王安石拒不納妾代表了他對女性的尊重,更能為后續(xù)的改革變法做表率。再來說那個女子的身份,她原本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只不過夫君辦差時糧草翻了船,這才不得不接受夫妻分離的命運。王安石看重自己的妻子,自然對別人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所以才選擇了成全。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要嚴格要求自身言行,否則如何成為別人的表率。古代妾室王安石的相關典故"宰相肚里能撐船"據(jù)野史記載,王安石的身邊曾經(jīng)有過一個小妾。當時,人到中年的王安石遭遇了喪妻之痛,便娶了一個叫姣娘的女子進門。成婚后,王安石整日忙于政務無暇顧及妻子,而姣娘又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所以便跟府中的年輕仆人有了私情。天長日久,這件事終于被王安石撞破,只不過,他畢竟是宰相的身份,不適合直接前去揭露,所以便用竹竿捅了烏鴉窩。王安石雕像又過了幾天,王安石約姣娘在庭院中賞月飲酒,同時賦詩一首,其中便提到了"竹竿捅烏鴉窩"這件事。姣娘并不是不通文墨的無知女子,立馬便跪下求饒說:"宰相肚里能撐船"。王安石聽后深以為然,自己年歲已高又忙于工作,確實不應該耽誤人家。后來,姣娘得到了一筆錢作為補償,還與仆人成親遠走他鄉(xiāng),也算是有了好歸宿。這則故事雖然只是民間傳說,也缺少歷史依據(jù),但并不代表王安石沒有納妾。據(jù)記載,王安石一共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王雱和王旁,可是,只有王雱被記載在正史中。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王雱的母親是有誥命的正妻,而王旁只是妾侍所出,所以才有了差別待遇。野史《澠水燕談錄》中提到,王安石有一個小妾鄭氏,她就是王旁的生母。只可惜鄭氏去世早,所以才沒有相關記載。宰相肚里能撐船總結:因為"王安石拒不納妾"的故事過于深入人心,所以大家才會認為,他的身邊絕對沒有妾室。但是,若將正史和野史結合來看的話,王安石不僅納了妾,而且還不只一位。當然,即便王安石真的有小妾,也不影響他敢于改革不畏權勢的光輝形象,畢竟當時的風土人情便是如此,我們不能按照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評斷。對于封建社會中的女子來說,成為男子的妾侍或許并不可悲,至少能衣食無憂。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求分享 求點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9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