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新開了一家“老北京疙瘩湯”
疙瘩湯其實不是我的“菜”
估計“面疙瘩”就是傳說中的“馉饳(gu duo)”,據(jù)考證
,“馉饳”是古時一種圓形、有餡、油煎或水煮的面食。因為沒有什么餡兒可放,就逐漸變成“面疙瘩”了。這是我猜的。一個小孩兒
,天長日久吃一種單一食品,估計他(她)長大后有更多的食物選擇時,就再也不愿吃同樣的東西了。比如我外甥不吃雞蛋,也是吃“傷”(殤)了,無論煎炸煮炒他都不會吃,蛋糕除外;比如我有個年長的同事從來不吃胡蘿卜,說是小時家里窮,有一年過年農(nóng)村親戚送來一麻袋胡蘿卜,天天變著花樣吃,導致她一聞胡蘿卜的味兒就想吐;還比如我有個本家大哥說“一輩子不吃地瓜我也不稀罕……”作為從小地瓜長大的一代,他真的有資格“拿地瓜不當飯”啊。如果
,如果一個人重新從心底泛起對兒時吃夠了的食物的熱愛,說實話,你成熟了,換句說話:你老了!比如我爸媽經(jīng)常吃渣豆腐(我們莒南老家叫豆沫子
,“豆”發(fā)音“deng”),比如我開始在自家廚房做“疙瘩湯”。閑扯上面那么多
,終于言歸正傳了。家常海鮮疙瘩湯
配料(三口人份量):
海鮮食材(鮮蝦仁或蛤蜊)
面粉80克(視飯量酌情)
雞蛋2個約100克
香菇8朵(或木耳)
黃瓜半根(可替換其它鮮蔬如油菜)
骨頭湯(可替換成花蛤湯)
做法步驟:
準備食材。香菇提前泡發(fā)
雞蛋和面
。取1個雞蛋打入面粉碗中打散,如果覺得太干加點水;炒鍋加少許油
,將蝦仁、香菇爆炒出香味(我家小孩不吃蔥姜就省了);加入骨頭湯(或煮花蛤的湯
、3人份)燒開;將面疙瘩用筷子一條條撥到鍋里煮3分鐘;(根據(jù)各家口味
,面可和得很稀,用漏勺將面滴到鍋里,不過那就不是疙瘩而是面糊湯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快出鍋前再打上1個雞蛋(土豪可多加幾個)、加上黃瓜等蔬菜
,煮1分鐘,淋入香油,出鍋。啰嗦幾句:
做法步驟中沒提加鹽的事兒
,因為骨頭湯里有鹽了。如果是淡湯,可在和面時或出鍋前加少許鹽。呵呵,少許,你懂的。我小時候吃的疙瘩湯肯定沒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
,估計就是清水煮面疙瘩加了點咸鹽,頂多打個雞蛋。所以啊,俺娘說啦,現(xiàn)在的日子多好啊,好好過~~這是早餐
,晚上才把它貼出來,歸入“深夜廚房”明天的早餐
溫暖家人的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92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永遠的高塔
下一篇:
,你能改變另一個人嗎?" rel="prev">
婚姻中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png" alt="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