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
,是一部供私塾使用的文學(xué)讀本
。
書名“古文觀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學(xué)習(xí)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
,全是經(jīng)典,一生一定要讀一次.png" />
《古文觀止》收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
,全書12卷
,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
。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
。
今天,詩詞君要分享10首最短的古文
,全是經(jīng)典
,一起來讀一遍吧!
《齊桓下拜受胙》
夏
,會于葵丘
,尋盟,且修好
,禮也
。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
,使孔賜伯舅胙
。”齊侯將下拜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自唬骸扒矣泻竺L熳邮箍自唬骸圆笋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加勞
,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
,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
,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
,拜
,登,受
。
【解讀】《齊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時(shí)期創(chuàng)作的散文
,出自左丘明的《左傳》。
這是篇短文
,記錄了周天子賞賜給齊桓公祭肉的場面
。本文寫齊桓公只有一段話、一套程式化動作
,卻把一個(gè)雄才大略
、老謀深算的形象刻畫得形神畢肖。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diào)素琴
,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釉疲汉温?
【解讀】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潔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dá)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
,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
全文單純、簡練
、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
,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評價(jià)】清·謝有煇《古文賞音》: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
。雖不滿百字
,而具虎跳龍騰之致。
《馬說》
唐代:韓愈
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解讀】《馬說》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
,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游
,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
,皆為惠連;吾人詠歌
,獨(dú)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
,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
,罰依金谷酒數(shù)。
【解讀】這是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
、飲酒賦詩的情景
。
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
,人生短暫
,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
,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
、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
。
【評價(jià)】吳楚材
、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卷七:發(fā)端數(shù)語,已見瀟灑風(fēng)塵之外
。而轉(zhuǎn)落層次
,語無泛設(shè);幽懷逸趣
,辭短韻長
。讀之增人許多情思。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好讀書
,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
,不蔽風(fēng)日
;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
,頗示己志。忘懷得失
,以此自終
。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無懷氏之民歟 葛天氏之民歟
【解讀】這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自傳文
。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
,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
,塑造了一個(gè)真實(shí)的自我
,表現(xiàn)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qiáng)烈的人格個(gè)性之美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舉進(jìn)士,屢不得志于有司
,懷抱利器
,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
夫以子之不遇時(shí),茍慕義強(qiáng)仁者皆愛惜焉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嘗聞風(fēng)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而觀于其市
,復(fù)有昔時(shí)屠狗者乎 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解讀】唐憲宗年間,董邵南到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舉,屢試不第
,準(zhǔn)備投靠河北的藩鎮(zhèn)
,韓愈寫序相送。
全文措辭深婉
,意在言外
,雖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
,起伏跌宕
。雖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為了留之
,微情妙旨
,全寄于筆墨之外。
《小石城山記》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北
,逾黃茅嶺而下
,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
;其一少北而東
,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
,有積石橫當(dāng)其垠
。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
,其旁出堡塢
,有若門焉。窺之正黑
,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
,良久乃已
。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yuǎn)
,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
,益奇而堅(jiān),其疏數(shù)偃仰
,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及是
,愈以為誠有
。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
,則其果無乎 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氣之靈
,不為偉人,而獨(dú)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余未信之。
【解讀】這是《永州八記》之一
,這篇散文先詳細(xì)描繪了小石城山的形狀
、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贊嘆山石樹木的疏密仰伏
,好像高明者有意設(shè)計(jì)、布置的
,然后自然轉(zhuǎn)入關(guān)于“造物主之有無”這一重大哲學(xué)命題的議論。
【評價(jià)】明末清初·金圣嘆《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筆筆眼前小景
,筆筆天外奇情
。”
《諫院題名記》
宋代:司馬光
古者諫無官
,自公卿大夫
,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
。漢興以來
,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
,四海之眾
,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
,其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
,舍其細(xì)
;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
。彼汲汲於名者
,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yuǎn)哉
!
天禧初
,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zé)其職事
。慶歷中
,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
。嘉祐八年
,刻於石。后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
,某也詐
,某也直,某也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眴韬簦】刹粦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解讀】這是北宋文學(xué)家司馬光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
。該文敘述了諫官的來歷,闡明了諫官的責(zé)任和應(yīng)具備的品德以及諫官石刻的由來
,告誡諫官們要恪盡職守
。全文結(jié)構(gòu)簡短,層次鮮明
,筆鋒犀利
。
【評價(jià)】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四:書諫官之名于石,本以示榮
,記中卻以示戒
,非大儒不能為此言。通篇皆責(zé)備語
,無一閑話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兩漢:劉秀
車駕至臨淄自勞軍,群臣大會
。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
,今將軍攻祝阿以發(fā)跡,此皆齊之西界
,功足相方
。而韓信襲擊已降
,將軍獨(dú)拔勍敵,其功乃難于信也
。又田橫烹酈生
,及田橫降,高帝詔衛(wèi)尉
,不聽為仇
。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
,吾當(dāng)詔大司徒釋其怨
。又事尤相類也。將軍前在南陽
,建此大策
,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解讀】《光武帝臨淄勞耿弇》是寫光武帝劉秀表彰大將軍耿弇【yǎn】的一段話。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勞
,以淮陰侯韓信作襯托
;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勵之。
文章層次清楚
,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文字簡短,語言生動
。對歷史事件
, 寥寥數(shù)筆精煉概括, 言簡意賅
。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畫龍點(diǎn)睛之妙
, 因此
, 至今還是激勵人們克服困難的習(xí)慣用語。
《晉獻(xiàn)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晉獻(xiàn)文子成室
,晉大夫發(fā)焉
。張老曰:“美哉,輪焉
!美哉
,奐焉!歌于斯
,哭于斯
,聚國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
,哭于斯
,聚國族于斯
,是全要領(lǐng)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
【解讀】這篇僅有76字的短文
,渾然一體
,成語 “美輪美奐”的典故出于此文
。講述了晉國趙文子宮室落成
,晉國的大夫發(fā)禮前往致賀之事
。
本篇反映的雖然只是當(dāng)時(shí)卿大夫之間的應(yīng)酬之辭
,但張老的頌辭
,別出心裁,文子的答話
,也與眾不同
。
要十篇:古文(短些好) ,要有翻譯和字義
記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èng)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編輯本段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我)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時(shí)
,看見月光照進(jìn)大門,(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
,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 月光照進(jìn)庭院
,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水中”的藻、荇交錯(cuò)縱橫
,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 哪一個(gè)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gè)地方?jīng)]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gè)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
1.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發(fā)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
,家富多書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
,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主人感嘆
,資給以書
,遂成大學(xué)。
2.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3.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
,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
,冀復(fù)得兔④
。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⑤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當(dāng)世之民
,皆守株之類也。
智子疑鄰:宋有富人
,天雨墻壞
。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cái)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
執(zhí)竿入城: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
,初豎執(zhí)之
,不可入,橫執(zhí)之
,亦不可入
,計(jì)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
,但見事多矣
,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
海之魚, 有烏賊其名者, 響水而水烏.戲於岸間, 懼物之窺己也, 則響水以自蔽.海鳥視之而疑, 知其魚而攫之.嗚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滅跡以杜疑, 為窺者之所窺.哀哉!
[翻譯]
海中有一種魚
,名叫烏賊,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變黑
。有一次
,它爬上岸邊游玩,它怕別的動物看到它
,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隱蔽起來
。海鳥看到了烏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烏賊在里面
,就毫不猶豫地往水里把烏賊抓了出來
。
王戎識李
王戎①七歲,嘗與諸②小兒游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吹肋吚顦涠嘧英埽壑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諸兒競走取之
,唯戎不動。人問之
,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
,信然⑥
。
(劉義慶《世說新語》)
①〔王戎〕晉朝人。②〔諸〕眾
。③〔游〕玩
。④〔子〕果實(shí)。⑤〔折枝〕壓彎了樹枝
。⑥〔信然〕真是這樣
。
王戎七歲的時(shí)候,和小朋友們一道玩耍
,看見路邊有株李樹
,結(jié)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斷了
。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上
,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闭獊硪粐L,果然是這樣
。
1.明人吳儼
,家巨富,至尚書益
。其子滄州酷好書畫
,購藏名筆頗多。一友家有宋宮所藏唐人十八學(xué)士袖軸一卷
,每欲得之
,其家非千金不售。吳之弟富亦匹兄
,惟粟帛是積
,然文人常鄙之。一日
,其弟語畫主曰:“《十八學(xué)士》果欲千金耶
?”主曰:“然。”遂如數(shù)市之
。后置酒宴兄與其素鄙已者,酒半
,特談畫
,并出<十八學(xué)士>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畫?”其弟顧左右而言他.時(shí)人傳為笑話.
譯文:
明人吳儼
,家巨富有的
,至目前書值得。他你滄州酷好書畫
,購藏名聲筆頗多
。一友家有宋宮處所藏唐人十八學(xué)士袖軸一卷,每想得的
,他家非群(泛指多)金不售
。吳的弟富有的也是匹兄,只粟絲綢這堆放
,然而文人常低下的
。一天,他弟告訴畫主說:“《十八學(xué)士》果想群(泛指多)金耶
?”主說:“然而
。”于是象幾市的
。后置酒宴兄和他白低下停的人(或事物)
,酒半,小獸談畫
,一起出<十八學(xué)士>拿來玩弄.或說:”你憑什么拿來適應(yīng)他名聲畫
?”他弟難道左右并且言他.的時(shí)候人傳作笑話.
2.劉寵任會稽守,除苛政
,禁非法
,郡中大治.朝廷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間出
,人 百錢以送寵
,曰:”山谷鄙人,未嘗識朝政.他守時(shí)
,史索求民間
,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
,民不得安.自明府來
,狗不夜吠,民不見史;年老值圣明
,故相扶而送.”寵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叟奉以錢,寵不能辭
,遂各選一錢受之.
翻譯:劉寵擔(dān)任會稽太守
,除去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事情
,郡里因此被治理得很好
。于是朝廷將其征用為大將委派重任。那個(gè)時(shí)候山陰縣里有五六個(gè)居住在若耶谷的老頭
,從谷中走出來
,每個(gè)人送了一百錢給劉寵,說:“住在山谷里的人
,不懂得朝廷政事
。之前其他人任太守時(shí),一直向來百姓苛索
,一天到晚不停
,有時(shí)狗叫一整天,老百姓不得安寧
。自從您來了
,晚上狗不叫了,百姓也不到官吏了
。年紀(jì)大了才碰到賢明的官員
,所以相互攙扶著來(給您)送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眲櫿f:“我的治理怎么能像您所說得這樣(好)呢
!”老人將錢奉送給劉寵,劉寵不能推辭
,于是從每個(gè)人那里接受了一錢
。
3.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