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
0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詩人曾滿懷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
。此刻
,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
、江水悠悠
、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
,故鄉(xiāng)的思念
,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
,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
,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
。03《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無聲的靜寂
、無光的幽暗
,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寂
,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
。04
《秋日湖上》
唐·薛瑩
落日五湖游
,煙波處處愁。
浮沉千古事
,誰與問東流
。
千百年不斷發(fā)生的事都有隨著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隨著湖水向東流去
。
名利爭奪
、打打殺殺都隨著歷史的車輪銷為匿跡。唯一不變的
,只是那一道江水
。
05
《辛夷塢》
唐·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此詩由花開寫到花落
,而以一句環(huán)境描寫插入其中
,一前后境況迥異,由秀發(fā)轉為零落
。
短短四句詩
,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huán)境
,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huán)境的寂寞感
。
所有憂愁,皆從心來
。
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往事不可追
,與其感傷
,不如珍惜。眼下的時光
,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年華
。
唯有心境灑脫,真正讓心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執(zhí)著迷戀
,才能領悟別人無法感受的風景
。
故鄉(xiāng),是靈魂的根
,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風景
。
06《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小詩
,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
,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
,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
,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
每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
,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
,思鄉(xiāng)的情緒
,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
,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
07《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
,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
、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
,傳達出詩人寧靜
、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
、高雅絕俗的境界
。08《早春野望》唐·王勃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xiāng)臨睨極
,花柳映邊亭
。此詩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時
。此種遭遇
,羈旅之中,最易引發(fā)感傷情緒
,而在此詩中
,卻表現(xiàn)為明快。
全詩渾厚開闊的氣勢中
,充滿著淡淡的鄉(xiāng)愁
。雖沒有直接提到思鄉(xiāng),只是一望再望
,卻也只見“花柳映邊亭”
,思鄉(xiāng)之情一覽無遺
。
09《山中》唐·王勃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長江不會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詩人
。長江日夜奔流不息
,并無半點停滯,認為它滯重不暢的也是詩人
。
他遠離家鄉(xiāng)已太久太久
,內心因為思念家鄉(xiāng)而分外悲涼。秋風蕭瑟
、黃葉飄零
,這些既是實際的景物,也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蕭瑟
、凄涼
。
10《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韓琮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
,不是望鄉(xiāng)時。這首小詩主要寫景
,而情隱景中
,驅遣景物形象,傳達了懷鄉(xiāng)
、思友的感情
。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
,詩人仰視,有落日與綺霞
;遙望
,有遠山如眉黛;俯察
,有青青的芳草
。這些物態(tài),高低遠近
,錯落有致
。情,就從中生發(fā)出來
。11《秋風引》唐·劉禹錫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這首詩借景抒情
,主要表達的其實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
,卻又附著它物隨處存在
。風吹樹動,蕭蕭木葉
,那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jīng)近在庭院
、來到耳邊了。12《雜詩》唐·王維君自故鄉(xiāng)來
,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個人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
、事、物聯(lián)結在一起
。故鄉(xiāng)的親朋故舊
、山川景物、風土人情
,都值得懷念
。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
、很細小的情事
,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13
《絕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
,然而歲月荏苒
,歸期遙遙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
,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
,唯其極言春光融洽
,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
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是什么
故鄉(xiāng)是你兒時的一個夢
,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風景。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走遍天下的路
,最美的還是故鄉(xiāng)
;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xiāng)
。
理想
,是靈魂的底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
。
14《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有人說
,詩忌說理
。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
、枯燥地
、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
。像這首詩
,把道理與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無縫
,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
,而理自在其中。15《風》唐·李嶠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寫風
,全詩除詩名外
,卻不見一個風字。每一句詩都在描寫了風的力量
,如果將四句詩連續(xù)起來
,更反映了世間的歡樂和悲傷,表達了“世風”和“人風”
。16《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唐·裴迪歸山深淺去
,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
,暫游桃源里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
,就必須堅定不移
,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
,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
,或暗用典
,或明用典,或正勸
,或反諷
,喻之以理,曉之以情
,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朋友情誼
,含意頗為深遠。17《左掖梨花》唐·丘為冷艷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微風過處
,那若有若無的清新花氣,驀地飄進衣巾
,仿佛花香亦有情
。梨花這樣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語春風
,莫讓梨花自開自落
、悄無聲息,暗示自己不甘冷落
,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識和提拔
,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18
《馬詩》
唐·李賀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
。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
,其實是借馬來抒情
,寫投筆從戎、削平藩鎮(zhèn)
、為國建功的熱切愿望
。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
。連綿的燕山山嶺上
,一彎明月當空。寒氣凜凜的疆場
,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
19
《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
,相傳為白居易十六歲時作
。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
,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
20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后
,心灰意冷
,放棄了改革,后退居鐘山
。此時作者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之處
,遂寫下此詩。
全詩語言樸素
,寫得非常平實內斂
,卻自有深致
,耐人尋味。
21
《柳橋晚眺》
宋·陸游
小浦聞魚躍
,橫林待鶴歸
。
閑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飛
。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山陰家居時作
,寫景物“聞魚躍”、“待鶴歸”
、“閑云”等
,抒發(fā)了賦閑不用、壯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
整首詩是黃昏的景象
。小浦,橫林
,閑云
,三個景象依次漸行漸遠,都是眺的結果
。語有寄托
,不得滋潤蒼生,只好如閑云野鶴
。
22
《薌林五十詠·竹齋》
宋·楊萬里
凜凜冰霜節(jié)
,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
,不有月傳神
。
這是一首詠竹詩,生動
、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圖”
。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竹與松
、梅并稱“歲寒三友”
,因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jié)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時象征高尚的人格
,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
。
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也許我們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
,但總歸該有點追求。
畢竟人生于世,總是要有所堅持
,有所擔當
。
離別,是靈魂的釋然
,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
。
23《送靈澈上人》唐·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青山獨歸遠。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
,觸動詩人的思緒
;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
。耳聞而目送
,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
。24
《送別》
唐·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
王之渙與友人在長安城外離別時,正好是楊柳生長的春季
,于是王之渙有感而發(fā)
,寫下了這首《送別》。
這首詩短小精悍
,言淺意深
,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v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
,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5《送郭司倉》唐·王昌齡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春季的淮河潮水會夜夜高漲,詩人用潮水來形容自己對朋友的思念之心,形象
、具體地刻畫出了那看不見的心緒
,詩人的思念一下子變生動了。有人說:離別
,是為了更好的相逢
。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不敢確定。只愿那些久未重逢的人們
,一切安好
!思念,是靈魂的呼喚
,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想象
。
26《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唐·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丈剿勺勇洌娜藨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
。在一首詩中展現(xiàn)了兩個空間,既看到懷人之人
,也看到被懷之人
,既看到身邊之景,也看到遙想之景
,從而把異地相隔的人和景相連在一起
。
千里神交,有如晤對
,故人雖遠在天涯
,而相思卻近在咫尺。
27《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情
,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
,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
我們可以想象
,兩人痛快暢飲,也許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
,但屋內卻是溫暖
、明亮,是多么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
。
28《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
,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
,句句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
,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
,亦須一氣讀下”
,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29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
,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
。
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
,卻用了一個“恨”
,所謂恨,是愛之極也
。明明思念的對象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卻就不知恨誰。
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
,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
。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
,由這幾個點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
,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
30
《江上》
宋·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
,江花脫晚紅
。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
,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
,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
,描繪江上的秋色
,情景交融,寄寓深沉
,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江水江花、西風橫笛
,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
,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
有人說:思念這種東西
,捂住嘴巴,它還會從眼睛里逃出來
。
是啊
,思念,是最不受控制的情緒
。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畢竟只是一種美好的說辭
。
余生
,只愿所念之人皆幸福。
欣賞
,是靈魂的寧靜
,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
31《終南望馀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短圃娂o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
,文題是“終南望余雪”
,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思考了一下
,寫了四句就擱筆了
。他認為已經(jīng)表達完整,考官讓其重寫
,他拒絕了
,最后未被錄取
。但這首詩卻流傳千古,被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
。32《絕句二首·其一》唐·杜甫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詩一開始
,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
,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
,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33《碧磵驛曉思》唐·溫庭筠香燈伴殘夢
, 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guī)歇, 滿庭山杏花
。子規(guī)之聲終于停歇
,一直為它所牽引的歸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趨平靜
。在這種情境下
,詩人忽然瞥見滿庭盛開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觸
。全詩在這但書所見與若有所感中倏然收住
,對這景物所引起的感觸、聯(lián)想和記憶
,則不著一字
,任憑讀者去尋味。34《春怨》唐·金昌緒打起黃鶯兒
,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這首詩通篇只說一事
,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
,一目了然
,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
,好似抽蕉剝筍
,剝去一層
,還有一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偣仓挥兴木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chǎn)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
,而又令人產(chǎn)生一個新的疑問
。35《尋隱者不遇》唐·賈島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從表面看
,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
,是淡妝而非濃抹
。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
,濃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
,這青與白
,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
。36《山中》唐·王維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這幅由小溪、白石
、鮮艷的紅葉
、山間小路、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
,色澤斑斕鮮明
,富于詩情畫意,沒有一絲一毫的蕭瑟枯寂
。全詩意境空蒙
,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
,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
,詩風清新明快
。3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
,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
這是一首詩
,也是一幅畫。全詩僅以寥寥二十個字
,便勾勒出一個嚴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個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
38《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洞簳浴返恼Z言平易淺近
,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
。言淺意濃
,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
,晶瑩透澈
,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39
《遺愛寺》
唐·白居易
弄日臨溪坐
,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聲
。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
、溪
、花、鳥
、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
,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
。
又通過“弄”“尋”“行”等細致的動作描寫刻畫
,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40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
,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
,卻字字驚人
,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
摘星辰
、驚天人
,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
,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
,有返璞歸真之妙
。
41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
,唱著歌
,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
,準備捕捉蟬
。這一幕觸發(fā)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