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詩歌就是其中的一種。說到古詩詞,就想到了課本中的李白,說到李白,作為唐代詩人的代表人物,在歷史上更是有著崇高的地位,自然無需多加介紹,想必大家都有讀過他的詩,而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詞,大多數(shù)是在喝酒之后所作,其中一首最霸氣的一首詩,句句殺氣十足,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它就是《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jīng)。
我們從小到大讀的最多的應(yīng)該就是李白的詩了,李白也被人們稱為“詩仙”,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他是一個自由自在的詩人,喜歡喝酒和周游列國,但其實李白也是一個灑脫之人,他不想自己被世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于是他經(jīng)常游玩,然后將自己在路途上的所見以及感悟?qū)懗梢皇资自娫~,為世人傳頌。而他的其中一首堪稱最霸氣的就是《俠客行》。
短短一篇詩詞中,就讓俠客的形象繪聲繪色起來,其中最霸氣的莫過于這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笔骄湍軞⒁蝗耍Ю镏畠?nèi)無人能敵,從字里行間就可以看出殺氣十足,而這句話說的正是高超的劍術(shù),而后面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更是深受世人喜愛,如今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用這句話,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可能很多人只會口中說說“深藏功與名”,但是要問出自李白的哪一首詩恐怕就不知道了,李白的詩讀起來很舒服,相信大家也有相同的感受,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橫溢,對于他的這首詩你的評價是什么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這首詩名為《俠客行》,全文如下: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在這首詩中,李白將他對俠客的傾慕描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10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詩歌開頭四句從裝束、武器、坐騎等入手,刻畫了一個俠客的灑脫形象。
燕趙的俠士,頭上系著武纓,腰間佩的吳越寶刀,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他們騎著銀鞍白馬,疾馳在大道上,宛如天上的流星。
自古燕趙多慷慨之士,所以李白這里會以“趙客”起筆。
而吳地的寶刀也是出了名的鋒利,李賀也曾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再加上銀鞍白馬,一個豪縱的俠客形象躍然紙上。
接著的四句是渲染俠客的高超武藝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他們武功蓋世,十步之內(nèi)便能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能擋。
而事成之后,他們便功成身退,連名字也不曾留下。
“十步殺一人”最早出自莊子的《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原本就是盛贊俠客劍術(shù)的高超,而在李白的這首詩中,顯然又多了一股殺氣和狂傲。
而“深藏身與名”兩句則將俠客不慕榮利、不求回報的無私精神寫到了極致,這也是“俠”的最高境界。
他們殺人不為私利,只是為了正義、為了承諾,他們這種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的生活正是李白所向往的。
接下來的八句,李白用侯贏和朱亥的例子來詮釋他所追求的“俠義”。
侯贏和朱亥都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門客,而他們最為后世所稱道的便是“竊符救趙”這一驚人壯舉。
侯贏本是魏國大梁城的看門小吏,信陵君聽聞他的賢明,便前去拜訪。
而他也被信陵君的禮賢下士所折服,不僅自己成了信陵君的門客,還將好友朱亥介紹給信陵君。
后來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國陷入為難,派人向魏國求援。
當(dāng)時秦王威脅諸侯國誰若敢救趙國,便攻打誰。
魏王原本已經(jīng)派了10萬大軍前去支援,但是聽了秦王的威脅后,就不敢妄動。
信陵君屢次勸諫魏王發(fā)兵,魏王卻一再推脫。
原本信陵君準(zhǔn)備自己帶著門客前去和秦軍拼命,后來在侯贏的勸誡下才放棄這條下下策。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七言絕句如下: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jīng)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吳國宮殿的鮮花芳草遮沒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霧中隱現(xiàn)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那些悠悠浮云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登高不見長安城,怎么不讓人內(nèi)心沉痛憂郁。
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一首懷古抒情詩,是李白為數(shù)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詩人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起興,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jié)合起來,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xiàn)實思索。
金陵為六朝古都,詩人登上鳳凰臺,觀賞壯美的長江,憑吊歷史、感慨當(dāng)今,所有的人都會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變的。全詩將歷史與現(xiàn)實、自然的景與個人的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一氣呵成,抒發(fā)了有志難酬的感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98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