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淚水再多,別在人前流,委屈再多,別對他人講,社會現(xiàn)實,人心復雜,看你笑話的人比幫你的人多,幸災樂禍的人比雪中送炭的人多。人生本是一場獨行,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擔,自己扛。痛就痛吧,累就累吧,反正不只你一個。難言的痛,留在自己心里吧,身上的傷,自己慢慢愈合吧,沒人懂你,自己懂自己,沒人疼你,自己疼自己,別奢求他人的心疼,別渴望他人的理解,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一個人,也能應付一切!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個在看
文章作者:琢磨君
現(xiàn)代人,往往很容易焦慮,總是感覺心中莫名其妙的苦悶。
即便是衣食無憂,有車有房,有工作......
可是依舊感覺自己不開心不幸福,吃飯也不香,睡眠質量也不高。
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病,而且心病還需要心藥來治療。
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人生智慧箴言,都是治療我們現(xiàn)代人心病的良藥,正所謂是“ 智者不惑 ”。
比如說,記住老祖宗的以下三句話,照此來做人做事,我們便可做個有福之人,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格言聯(lián)璧》中說: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 。
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想時時恬然自安,心安理得,吃飯和睡覺都香,就需要多做好事,而且是施恩不圖報那種。
說白了,人做了好事,良心會更加好受,身心也感覺愉悅;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圖報,又對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更是一種幸福感的升華,自然會覺得內心恬靜,精神世界十分富足。
真正的君子,都是施恩不圖報。因為做了好事,如果一心渴求回報,就是動機不單純,那么做好事就變味了,最終的福報也會大打折扣。
再者,一個人如果做了好事,便希望他人報答,這也屬于一種道德綁架,也會讓對方很厭惡,最終很有可能導致熟人之間反目成仇,讓曾經(jīng)的親戚朋友變成“陌路人”。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互幫互助,盡量幫助他人;但是在幫助了他人后,我們與其耿耿于懷,老是記在心中,還不如相忘于江湖。
如此這般,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自己也感覺內心坦蕩,吃飯也香,睡覺也香。
或許,這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說的“ 上德不德 ”,真正至高無上的美德就沒有德,施恩而不圖報!大家覺得呢?
曾國藩作為一代大儒,他最終實現(xiàn)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目標,被世人尊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他在臨終前告誡子孫說: 慎獨而心安 。
即: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
為什么他如此提倡“慎獨”,還說慎獨能夠讓人心安理得呢?
曾的解釋是:自我修煉的關鍵是養(yǎng)心,養(yǎng)心的關鍵又在慎獨。一個人若是能夠做得慎獨,便可對內問心無愧,對外又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人一旦感覺問心無愧,就會覺得心里十分安穩(wěn),自己的心情變成了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等等。
其實,通俗簡單理解就是: 人要是能夠在獨處的時候,問心無愧,不自覺欺騙自己,便可心安理得,在人前也誠實不欺,不去欺騙他人。
如此這般,君子坦蕩蕩,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是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自然可以吃飯也香,睡覺也香,人生路好走,福氣滿滿。
這種境界就是孔子所說的“ 不憂,不惑,不懼 ”,豈不美哉?
更是《菜根譚》中所寫的: 有修養(yǎng)的君子,他的行為就如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么需要去隱瞞。
現(xiàn)在很多人為什么感覺焦慮不安、困惑不斷?
就是因為他們不注重修身,先是做不到“慎獨”,獨處的時候欺騙自己,群居的時候又欺騙他人,總是以虛情假意待人接物,心中藏著許多秘密,最后要想做個坦蕩的人也難!
就如魯迅先生所說: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
所以,曾國藩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也是第一尋樂之方,更是守身如玉的基礎。
與君共勉,但愿大家都能夠真誠、慎獨做人,做個有福氣的人!
俗語說: 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
意思就是說:人生,不過過多積蓄錢財,就不擔心遭人搶劫,不與人結下怨恨,沒有冤家對頭,不怕人打擊報復,就可以睡也安穩(wěn),處處行走方便。
聽過這么一個小故事,一對賣豆腐的小兩口,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是夫妻感情很好,很令旁人羨慕。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誰在他們家門口放了100兩金子,夫妻倆高興壞了,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干活賣豆腐了。
于是乎,夫妻倆買了大房子,投資更大的事業(yè),做大做強了生意。但是錢越賺越多,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淡了,爭吵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而且他們還要時刻提防賊人謀害,日子過得又揪心、又提心吊膽。
小夫妻不禁感嘆:Q真是個害人的東西。日子平淡的時候,夫妻感情和睦,感覺很幸??鞓罚坏怯绣X了,反而煩惱和困惑一大堆,感情和快樂也不脛而走了。
其實,莊子早就總結了有錢人的6種“至害”:
可見,錢多也有錢多的壞處,還是不多不少,夠用就好,千萬不可積累太大財富!
歷朝歷代的大富翁,富可敵國,但他們最終大都難逃厄運,結局悲慘。
比如說,西晉首富石崇被滿門抄斬,明朝首富沈萬三被抄家充軍,清朝大貪官和珅被抄家處死,晚清首富胡雪巖被革職查抄家產(chǎn),郁郁而終,等等。
難怪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寫了一副對聯(lián)告誡子孫后代,說道:
再者,積累過多財富,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樹立仇敵,積累怨仇,因為人都是“恨人富”。
特別是熟人之間,更容易因為嫉妒心過重,見不得身邊人變好,心生歹念。
正所謂是: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所以,我們要想人生少災多福,還是少積累點財物,少與人結仇,這樣才能少招致怨恨,少讓人妒忌,最終實現(xiàn)“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非常欣賞周國平先生所提倡的一種人生境界: 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存精神世界的寶藏 。
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其實我們記住老祖宗的這三句話:“ 修德不期獲報 ”“ 慎獨而心安”、“一不積財,二不積怨 ”,便可做個有福之人,精神世界十分富足,睡也安然,走也方便。大家覺得呢?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你喜歡琢磨君的這篇文章, 點贊、轉發(fā) 吧!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問心無愧wèn xīn wú kuì
[釋義]愧:慚愧。問問自己;認為沒有什么感到慚愧的地方。
[語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君無須問此;只問己心;問心無愧;即陰律所謂善?!?br>[辨形]愧;不能寫作“鬼”。
[近義] 心安理得 理直氣壯
[反義] 問心有愧 無地自容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連動式。
[辨析]~和“心安理得”;都含有“自認為做的事都合乎情理;心里很舒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0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8月21日漂亮一段話!
下一篇: 心累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