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個結(jié),解不開,就系成個花。
蘇軾用他的樂觀與豁達,把崎嶇坎坷的一生,活得灑脫而精彩。
這幾天,忙著準(zhǔn)備過年勞累,不如讀幾首蘇東坡的詩詞,放松一下吧~
《打油詩》
未出堂前三五步,
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
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跟蘇小妹開玩笑,調(diào)侃她額頭高,還沒走出門庭,額頭就先到畫堂前面了。
后來蘇小妹也回應(yīng)了蘇東坡,“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嘴邊”,表示蘇東坡臉極長,兩人幽默可見一斑。
《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詩交代了“東坡肉”的起源,他被貶黃州時,當(dāng)?shù)匕傩者^年過節(jié)有吃東坡肉的傳統(tǒng)。如今再吃這道菜,更有韻味,更有年味。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亳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論起歷史上的吃貨,東坡先生絕對能排得上號,真是餓了寫詩,飽了寫詩,一言不合就寫詩,自然之中皆詩意。
《與鮮于子駿書》
所索拙詩,豈敢措手,
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
近卻頗作小詞,
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
亦自是一家。呵呵!
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荻頗多,
作得一闋,
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
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寫呈取笑。
東坡先生有時挺傲嬌的,比如在《與鮮于子駿書》中,蘇軾剛寫完《江城子·密州出獵》,心里美美噠,然后就給朋友去了封信,雖然這首小詩沒有柳永同志的那么柔美,但也算自成一派,姑且博君一笑。
《如夢令》
水垢何曾相受,
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
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
居士本來無垢。
浴堂小世界,世界大浴堂,境從俗中來,這俗便是風(fēng)俗,便是民俗,甚至有些世俗,這也正是生活有趣之處。
《蝶戀花·送潘大臨》
別酒勸君君一醉,
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
記取釵頭新利市,
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
三十年前,我是風(fēng)流帥。
為向青樓尋舊事,
花枝缺處馀名字。
雖然這是首送別詞,但后半段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了蘇軾的小自戀,讀到下片的“三十年前,我是風(fēng)流帥”,仿佛能看到他得意的樣子。
《戲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發(fā)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首詩是蘇軾嘲笑好朋友張先的調(diào)侃之作,當(dāng)時八十歲的張先納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蘇軾知道后在宴會上寫下此詩調(diào)侃。能把“老牛吃嫩草”寫的如此清新脫俗不惹人嫌,蘇軾也算古今第一人了。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笔朗码y料,生命中的大雨總是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邊唱邊走。
真正的智者,在生活的夾縫中都能活出搖曳風(fēng)姿。愿我們所有人像蘇軾一樣,面對困難坎坷能夠一笑置之,懂得苦中作樂,樂觀而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如果要用幾個關(guān)鍵詞來概括這件失蹤百年的北宋名畫
應(yīng)該會是?
?“ 完美的現(xiàn)實主義 ”? “ 現(xiàn)實的重構(gòu) ”? 以及“ 虛構(gòu)的現(xiàn)實 ”
芥川龍之介 面對李公麟《五馬圖》時
在筆記本上寫下了
和連環(huán)畫式的長卷不同,《五馬圖》更像是紀(jì)實圖錄,從右到左依次描繪了五匹駿馬,由飼養(yǎng)駿馬的馬夫牽著。并且在作品的左上方詳細記錄了進貢時間、進貢者以及馬的名稱與身高尺寸。(作品圖片)
畫面上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訴我們這是“真實”的。
如此完美,乍看之下,毫無破綻。
時空穿梭到故事的開頭
這跟北宋第一段子手蘇軾還有點關(guān)系。
蘇東坡先生在《三馬圖贊》中就交代了故事的前文提要
在與吐蕃的戰(zhàn)爭中,宋軍生擒了吐蕃大酋[qiu]
“鬼章青宜結(jié)”。與此同時,西域向北宋朝廷獻上了一批駿馬。忙著對外戰(zhàn)爭的宋哲宗卻無心觀賞,加之圉[yǔ]人護理不當(dāng),這馬兒給養(yǎng)掛了。?
第二年,西南吐蕃又進獻了—匹汗血寶馬,因為并非朝貢時節(jié),馬兒被滯留在邊關(guān)。
被正好字禮部為官的蘇軾拒絕了,理由是邊疆不打仗了,汗血寶馬沒有用武之地。
于是一時興起,請來李公麟畫了三匹鬼章青宜結(jié)牽馬指導(dǎo)和模仿姿態(tài),然后就私藏在家。
而后,蘇軾遇見人生中的轉(zhuǎn)折,開始了被召上京和貶謫之間反復(fù)橫跳的日子。駿馬縱然有能力日行千里,養(yǎng)在君王身邊也會因照顧不周而死。
駿馬如此,人又何嘗不是?
《五馬圖》的真相,不是神駿之偉,而是神駿不遇時的悲涼。五匹神駿無論是在邊陲寄存、還是豢養(yǎng)禁中,都是沒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馬。
整件作品當(dāng)中滿紙盡是——“真實”
其實不然!看似記實的題簽實則漏洞百出,是否為李公麟的原作也存在諸多爭議。
但百年前的歷史,既已成為歷史,很難再度還原。
《五馬圖》的主角,馬兒也并非“寫實”。
畫中的馬來源于 唐代 韓干?
不難看出圉人牽馬的動態(tài)以及圉人的衣服都十分相似
所以,《五馬圖》中的五匹馬,與其說是北宋御馬廄中的五匹真馬,還不如說是 李公麟和黃庭堅合作構(gòu)建出來的神話 。
2019 年東京國立博物館?
“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展出了失蹤近百年的北宋名畫《五馬圖》。
于是出版物鋪天蓋地,讓這幅百年前的作品又火了一把。
2018年的時候,我們把五馬圖當(dāng)中的一幅照夜白用泥塑復(fù)刻了出來。
和原畫很不一樣,用了寫實的方式刻畫了馬本身,而在人物上保留了白描線條的美感。
原稿很大,為了方便日常?家居縮放到40公分長。
我是Lily,我有一個雕塑工作室叫泥塑藝坊
參考文獻
黃小峰 《重訪五馬圖》
黃曉峰《五馬圖書房里的汗血寶馬》
秦剛 芥川龍之介賞《五馬圖》:完美的現(xiàn)實主義?
1.蘇小妹嘲笑蘇東坡的名言1、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fā)連鬢耳杳然;
口角幾回?zé)o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luò)腮胡須。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凹下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diào)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
2、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
擴展資料: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討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fēng)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lián)句?!?/p>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fēng)搖細柳,淡月映梅花?!碧K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搖’還不夠美?!秉S山谷接著吟道:“輕風(fēng)舞細柳,淡月隱梅花?!碧K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p>
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tài)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tài)反映得更加形象;
'隱'是夸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fēng)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zhǔn)確,既寫出了風(fēng)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fēng)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tài),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zhǔn)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蘇小妹
2.蘇小妹嘲笑蘇東坡的名言表示說上最長的點的那句話是哪句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反唇相譏:
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fā)連鬢耳杳然;
口角幾回?zé)o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luò)腮胡須。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凹下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diào)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詳,發(fā)現(xiàn)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一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dāng)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蘇軾一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
你問的應(yīng)該是這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
3.蘇東坡寫了哪些詩詞引發(fā)烏臺詩案的蘇軾“烏臺詩案”,宋時即已流傳,并有多種抄本、刊本記載。
今所見幾種刊本中,《涵?!繁尽稏|坡烏臺詩案》、《懺花庵叢書》本《烏臺詩案》為原案實錄,基本保存了詩案原貌;《苔溪漁隱從話》本按編輯詩話的要求做過刪改。蘇軾“烏臺詩案”即蘇軾四十四歲時下御史臺獄一案。
“烏臺”指的是御史臺,漢代時御史臺外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人們稱御史臺為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而且蘇軾案情涉及詩文,故史稱“烏臺詩案”。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日,蘇軾在知湖州任上,因朝中監(jiān)察御史何大正、舒直、御史中從李正、國子博上李宜之等上札進狀,舉發(fā)其詩文“謗記朝政”,被自湖州追回,八月十八日,下御史臺獄勘問,十三月二十七日結(jié)案,擇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這就是“烏臺詩案”的大致始末。
————————————————————————至于是那些詩詞引發(fā)了此案,說法不一,其實無外乎就是“文字誅心”和“牽強附會”而已。首先有版本說是蘇軾改詩而得罪了王安石,大概過程是:蘇東坡在朝廷當(dāng)禮部尚書之時,在他被貶謫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書房烏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見烏齋臺桌上擺著一首只寫得兩句尚未寫完的詩──“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
蘇東坡瞧了又瞧,好生質(zhì)疑,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么會在花心上臥呢?以為不妥。于是提筆一改,將詩句改為“明月當(dāng)空照,黃狗臥花蔭?!?/p>
王安石回來后,對蘇軾改他的詩極為不滿,就將他貶到合浦。蘇東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見一群小孩子圍在一堆花叢前猛喊:“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羅羅羅,羅羅羅。
”蘇東坡出于好奇心,走過去問小孩喊什么,小孩說,我們叫蟲子快點出來,好捉它。蘇東坡湊近花前一看,見有幾條黃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蟲在花蕊里蠕動。
又問小孩說這是什么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蘇東坡離開花叢, 來到一棵榕樹下,正碰到樹上一陣清脆的鳥叫聲,問旁人,這是什么鳥叫?旁人答道:這叫明月鳥。
此刻蘇東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錯改了王安石的詩。但是作為當(dāng)朝宰相的王大BOSS,會因為改了首詩就貶別人嗎?NO,其實仇恨由來已久,根本原因就是蘇軾蘇先生反對王安石變法,政治敵人肯定要拼個你死我活。
以神宗、王安石為首的政治實權(quán)集團倡言改革,實施新政;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元老舊臣,反對改革,抵制新法。蘇軾卻堅定地站在了司馬光一邊。
熙寧三年(1070),蘇軾寫了《上神宗皇帝》書,公開反對變法。接著,他又寫了“再論”和“三論”,這就注定了他坷坎一生、顛沛流離的命運。
熙寧四年(1071),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以后轉(zhuǎn)任密州、徐州,元豐二年(1079),他被調(diào)任為湖州太守。然后,蘇先生就開始嘲諷了,火力全開! 蘇軾調(diào)任湖州,照例應(yīng)該寫一份謝恩表,他在謝恩表上寫道:“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意思是:您知道我又愚昧又不能適應(yīng)形勢,難以追陪那些新進的權(quán)貴;但又看到我年雖老,卻不愛生事,就派我去管管小民……”當(dāng)時朝廷的詔令奏章是要刊行的,稱為“邸報”。
蘇軾的謝恩表在邸報上發(fā)表后,引起人們對變法派的無情嘲笑。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出,蘇先生對王大BOOS的單體嘲諷已經(jīng)擴張到群嘲了。
御史大夫舒亶向皇帝上了一本,說道:“蘇軾的謝表譏切時事,搞得朝野轟動,爭相傳誦。他包藏禍心,怨望皇上,應(yīng)口譏謗,訕瀆謾罵而沒有人臣之節(jié),萬死也不足以謝圣上?!?/p>
他還從蘇軾在杭州等地寫的詩文中找出“訕上罵下”、“公為詆訾”的詞句六十多條,連同搜獲的《蘇軾錢塘詩集》等四本詩集,作為罪證,一并進上。舒亶還振振有詞地說:“陛下發(fā)青苗錢,本來是接濟貧民,他卻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教群吏學(xué)習(xí)法令,他卻說‘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陛下興辦水利,他卻說‘造物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陛下推行鹽法,他卻說‘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p>
諸位可以看出,這樣的斷章取義牽強附會,真心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無論蘇先生是否有這個意思,都已經(jīng)夠他喝一壺了。
字字求心術(shù),狠。案子發(fā)到御史臺處理。
蘇軾被從湖州抓回京城,關(guān)進了御史臺監(jiān)獄。開始,蘇軾只承認(rèn)《山村絕句》等詩反映了一些民間疾苦,但絕無怨謗之心。
但是,隔天一次的審訊、折磨,使他身心交瘁,最后,他只有對這些被指控的“罪詩”,按照主審官的意圖,一一做出違心的解釋,并屈認(rèn):“有此罪愆,甘伏朝典?!爆F(xiàn)在,重讀這些詩和蘇軾被逼招供的釋詩“供詞”,是很有意思的。
它告訴我們,中國“字字求心術(shù)”的文字羅網(wǎng),是何等嚴(yán)酷,而中國文人在文字羅網(wǎng)中的沖決、掙扎,又是何等的可笑和無力。比如,《山村絕句》第一首云: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蘇軾的供詞是:“此詩意言山中之人饑貧無食,雖老猶自采筍蕨充饑,時鹽法峻急,僻遠之人,無鹽食用,動經(jīng)數(shù)月……以譏鹽法太急也?!?又如,《山村絕句》第二首云:杖藜裹飯去匆。
4.關(guān)于蘇軾的有關(guān)磨難的詩句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K軾
2、定風(fēng)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譯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fēng)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fēng)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yīng)時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fēng)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fēng)雨,也無所謂天晴。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作。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fēng)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xiàn)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nèi)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xiàn)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5.“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990“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的調(diào)侃之作。據(jù)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diào)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fā)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 道盡無數(shù)未說之語!有意思的是,張先活了八十八歲,娶了18歲的小妾之后僅僅只活了八年,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小妾八年為他生了兩男兩女。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年紀(jì)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jì)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張先死的時候,小妾哭的死去活來,幾年之后也郁郁而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0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微小說:一滴淚的距離
下一篇: 今夜,有雨敲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