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開國皇帝,按照禮制,需要在天子廟里立七代先祖,即天子七廟制度。而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也不例外,但是劉秀本來就是西漢的宗室子弟,是劉邦的九世孫,是漢景帝兒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如果劉秀追封到七代先祖,就剛好在漢景帝身上,這就意味著漢景帝自己篡自己的位子,不僅于禮制不合而且荒謬。
我們現在稱為東漢,實際上劉秀的國號是“漢”,叫東漢只是為了區(qū)分,這意味著劉秀是繼承漢室的。但是劉秀這一脈離漢室嫡長子一脈甚遠,已經出了五服。就好比大戶家族無后,劉秀想繼承大戶家產,需要把自己改成大戶之后,與本家斷絕關系才行。
所以在禮制下,劉秀等于是把自己改投門第至西漢元帝下,認漢元帝為父親,漢宣帝為祖父,成為漢室嫡脈,才得以正式繼承漢室遺產,所以劉秀自然也不能認自己的親爹劉欽。
當然這種做法只是政治手段,劉秀以漢室宗室之身,領兵平天下之亂,其皇帝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實際上東漢剛建立時,七廟中的四親廟是祭祀劉秀一脈的,直到建武19年才改為祭祀漢元帝一脈。劉秀的親父、祖父、曾祖、高祖是搬到外地,新建皇考(父)廟,由當地太守祭祀。
所以說劉秀只是沒有把親爹劉欽放在天子廟里,實際上還是認親爹的。真正的天子不認親爹,得是后周世宗柴榮。
柴榮早年過繼給姑父后周太祖郭威,改名為郭榮,記住一點,歷史上并沒有柴榮這個名字,只有郭榮。郭榮被叫成柴榮是趙匡胤篡位之后,抹黑郭榮的合法性的。
柴榮繼位后,由于其權力來源是作為郭威的繼子繼位的,所以對于生父柴守禮,只以舅舅的態(tài)度來對待,而且柴榮繼位后,柴守禮終生未到過京城,親父子至死都未見過面。
歷史上的禮法,會到不通人性的地步,所以才有吃人的禮法一說。劉秀與柴榮,也正是印證。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確確實實就是劉邦的后代。
《后漢書.光武帝紀》有明確記載: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
從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查到劉秀是高祖的九世之孫:劉邦(漢高祖)——劉恒(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發(fā)(長沙定王)——劉買(舂陵侯)——劉外(官郁林【今廣西貴港】太守)——劉回(巨鹿【今河北巨鹿】都尉)——劉欽(南頓【今河南項城】縣令)——劉秀(光武帝)。這就是劉漢族譜上從劉邦到劉秀的傳承了,史書上非常詳細記載了劉秀這一支皇室的家譜,非常清晰,而且歷代都為朝中官員,做不得假。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嚴格意義上來說從長沙定王劉發(fā)開始,劉秀這一支就不屬于劉漢皇室了。到曾祖父劉外的時候連王侯都不是了,僅僅為一郡太守,而到劉秀父親的時候更是個“七品芝麻官”——縣令了!可以說和皇室其實已經毫無關系了。
關于劉秀這一脈的先祖,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fā)的誕生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劉發(fā)的出生只是個意外,只是沒有同樣意外的漢文帝運氣好而已。他的生母是程姬的侍女唐氏,有一次漢景帝寵幸程姬,程姬因為月事不能侍寢,恰巧當時漢景帝喝醉了,程姬就讓自己的侍女唐氏代替為漢景帝侍寢。事后,這位唐氏懷孕生下皇子,被漢景帝封為唐姬。而這名皇子就是劉發(fā),有意思的是劉發(fā)這個名字,“發(fā)”代表了“發(fā)寤”、“醒悟”,也是漢景帝告誡自己以后不要再犯類似錯誤的意思。而這樣出生的劉發(fā),顯然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漢景帝最后把皇位傳給了劉徹,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大帝。
由此可見,光武帝(漢世祖)的祖先不是漢武帝(漢世宗),而是漢世宗的弟弟長沙王劉發(fā),謚號“長沙定王”。 劉發(fā)這一脈傳到劉秀父親的時候,僅僅做了地方上的一個小小縣令。并且從“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可以看出,劉秀才九歲的時候做縣令的父親就去世了,是被叔父劉良養(yǎng)大的。
后來王莽篡權,地皇三年(22年)十月,劉良帶領劉縯、劉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到劉秀的更始帝劉玄(也是劉發(fā)的后代,劉買弟弟劉利)稱帝后,劉良被封為國老。 有意思的是,后來光武帝劉秀即位后,將扶養(yǎng)自己的這位叔父劉良封為了廣陽王既趙王。就連世上的赤眉大將楊音也因為在長安保護過劉良,被劉秀給加封為了關內侯。
那為什么對自己有撫育之恩的叔父反而降級呢?是叔父犯錯誤了嗎?不是而是所有劉姓宗親都被降級了。這是建義將軍的建議。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二月,建義大將軍朱祐奏明劉秀,稱:“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劉秀詔令封王的劉氏宗親全都降為侯爵、公爵,最親的叔父只降一級——趙公。
中國古代有那么一位皇帝,他的一生,簡直比如今玄幻小說男主的一生都精彩,說到他便讓人們直呼“開掛”、“作弊”,他便是“位面之子”劉秀。被我們戲稱“穿越人”的王莽本就離譜,而劉秀更是有“掛”在手,王莽曾率領四十二萬大軍討伐劉秀,本來劉秀就快要戰(zhàn)敗了,結果此時天降隕石,打的王莽軍隊四處而逃,劉秀趁機打敗了王莽。那么我們今天便來一起聊一聊劉秀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一、胸懷大志卻能韜光養(yǎng)晦。
西漢末年,王莽亂政,天下動蕩,群雄四起。各地紛紛爆發(fā)起義,而此時的劉秀卻在四處觀察,在確定各地確實起義后,自己便舉起了義旗。早在戰(zhàn)亂之前,劉秀就已經表現出想要稱帝的心思了,但他非常的低調。劉秀、劉演等起義軍首領曾在宛城于蔡少公聊天,蔡少公對圖讖之學頗有研究,當他說出“劉秀當為天子這句話時”,眾人大吃一驚,巧就巧在王莽的國師也叫劉秀,于是有人便說道:“你說的是王莽的國師劉秀嗎?”,劉秀用開玩笑的口吻說道,你怎么不覺著說的是我呢!眾人沒有把實力弱小的劉秀當回事,便笑一笑就過去了,這件事顯示了劉秀稱帝的雄心。
他這種胸懷大志又非常低調的性格,在日后也救了他一命。更始帝繼位后,設法害死了劉演,在外領兵作戰(zhàn)的劉秀聽說劉演的死訊后,立刻明白了,馬上回到朝廷請罪,他沒有向朝廷邀功,而是為劉演服喪,他不能表現出悲傷,不然也會落了個和劉演一樣的下場。
二、不棄手下而取得民心。
想要讓手下心甘情愿的為自己效力,那便要征服手下的心,劉秀顯然這一點做得很好。劉秀被朝廷派往河北鎮(zhèn)壓叛亂,但是朝廷卻沒給他多少兵馬。公元22年,綠林聯軍在棘陽戰(zhàn)敗,劉秀騎馬逃出,路上遇到自己的妹妹,他扶著妹妹上馬,共同逃亡,又來又遇到自己的姐姐,劉秀下馬,讓姐姐騎著快馬逃命,公元24年,部將銚期在清陽陷于銅馬大軍包圍,劉秀親自帶兵沖進重圍,救出銚期和部下。一般來說,作為帝王,遇到危險,大多數都是想著自己逃命,可劉秀卻能夠多次不顧性命救下親人的部下,這種品質是在難能可貴。很快劉秀的行為就傳到了河北各地,各路人才紛紛來投靠,云臺二十八將就是在此時投靠劉秀的,最終幫助劉秀成就了帝業(y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08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