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
奕劻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十月武昌起義
《清史稿》對其只有模糊的一句:“十二月
清朝滅亡后
,避居天津的奕劻貌似不問世事,閑暇靠打麻將消磨時光,但作為歷經(jīng)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四朝的元老,依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1912年孫中山進京的接待,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的喪禮,背后依然活躍著奕劻的身影。1912年8月,孫中山應(yīng)袁世凱之邀北上進京
。9月11日,遜清皇室曾在那家花園舉行盛大晚宴,招待孫中山、黃興一行。此舉意味著,孫中山等由清廷的通緝犯變成了座上賓1913年2月22日
幕后主導(dǎo)孫中山的接待
、參與隆裕太后喪禮等都表明:避居天津時的奕劻,遠非傳聞所說的不問世事,其依舊左右逢源于遜清皇室與民國之間。奕劻之墓位于昌平五峰山腳的白羊城(今北京昌平區(qū)流村鎮(zhèn)五峰山莊)慶王陵。慶王陵由第一代慶親王永璘選定
,坐落在五峰山前,有大小園寢 8 處,埋葬著四代共 27人。進入民國之后,軍閥混戰(zhàn),曾有多批軍隊和土匪覬覦慶王墳,所幸看墓人保護得力,未被盜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奕劻有五個兒子,除兩個早死外
,長子載振曾任農(nóng)工商部尚書,后因楊翠喜案被迫上折請辭,之后再沒有踏入政壇,第三子載搏封鎮(zhèn)國將軍,第五子載掄無爵位。京津兩地先后有三座慶王府:第一座慶王府即原來的和珅府
清帝遜位后
,兄弟三人先后遷居天津,位于北京定阜大街的慶王府只留下一部分老用人看房。1928年,時任國民黨第四軍團總指揮的方振武將司令部設(shè)于慶王府內(nèi),占據(jù)年余,走時將所有家具物品搬運一空。為了王府不再被他人強占,載振讓一些親戚好友住進府內(nèi)。1940年左右,載振將王府“售與偽華北行政委員會,售價偽幣約四十五萬元,三房平分”。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
,國民黨政府接收了慶王府,將其作為教育部編審會和空軍北平地區(qū)司令部的辦公機構(gòu)。1949年2月奕劻究竟有多少財產(chǎn)
據(jù)說
,奕劻曾以“四留”為家訓(xùn),其詞云:“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遺百姓,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書以遺子孫: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
1911年
鄭親王昭煦:
自從鄭親王端華和胞弟肅順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處死后,鄭親王一系雖然“鐵帽子”沒有丟
1911年時
睿親王魁斌:
睿親王這一系承襲的是多爾袞的血脈
之后睿親王一系一直很落寞
但是大家都懂的
比如魁斌在光緒二年襲爵后一直擔(dān)任什么管宴大臣
豫親王懋林:
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在順治帝親政后都遭到了清算
所以豫親王這一支也和仁宣系不親密
肅親王善耆:
肅親王和睿親王、豫親王不一樣
肅親王善耆也算是清廷“少壯派”一支
,而且也比較開明,在1911年,他和良弼、溥偉、鐵良等人還組織了“宗社黨”,屬于滿清強硬派莊親王載功:
莊親王這一系是皇太極第五子碩塞的血脈,但是在雍正元年
從此
1900年庚子國變時
莊親王爵位也由載勛弟弟載功繼承
,因為莊親王這一脈和義和團牽涉太深,又是列強點名要殺的“禍?zhǔn)住保郧f親王載功在1900—1911這最后十年完全成了小透明,也因此在宣統(tǒng)帝退位問題上他也毫無發(fā)言權(quán)。克勤郡王晏森:
克勤郡王大家可能不熟悉
,克勤郡王是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的血脈。在乾隆四十三年以前一直稱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fù)為克勤郡王。最有名的平郡王是福彭
,福彭不但是乾隆帝的伴讀,更重要的是他還是曹雪芹的表弟。是的,福彭的母親是江南織造曹寅的女兒。1910年的時候
,十四歲的晏森承襲了克勤郡王爵位,第二年就辛亥革命了,估計他有什么看法都不重要了,也不會有人聽他的。順承郡王訥勒赫:
順郡王傳承也是代善一系,是代善第三子薩哈璘的血脈
。1911年時順郡王是訥勒赫
,訥勒赫先后任“鳥槍管理大臣”、閱兵大臣、禁煙大臣、鑲黃旗都統(tǒng)這些閑職,并不是清廷“少壯派”核心,雖然比之前幾個“空桶子”王爺要強,但是強的有限,所以他在宣統(tǒng)帝退位問題上估計也是“隨大流”,順便說一句怡親王毓麒:
左六·怡親王毓麒)
怡親王就不說了,實在太知名了
可能是因為胤祥實在太顯赫了,乾隆帝繼位后比較忌憚怡親王這一支
,所以很快就借著收拾康熙帝廢太子長子弘晳的機會,把弘曉也捎帶收拾了,不但停了弘曉的俸祿,還讓他擔(dān)任乾清門侍衛(wèi)。就這樣,怡親王這一支在乾隆帝時期就沉寂下去。但是到了咸豐時期
,第六任怡親王載垣深得咸豐帝信任,最后竟然成了顧命大臣,可倒霉催的遇到了辛酉政變,被慈禧賜死了。到了1900年
,怡親王溥靜又跟著端郡王、莊親王等勛貴支持義和團,結(jié)果事后被革爵。怡親王爵位落到了他侄子,2歲的毓麒頭上。1911年毓麒才13歲
,宣統(tǒng)帝退位這件事情上,毓麒的意見重要嗎?恭親王溥偉:
恭親王溥偉當(dāng)時和肅親王善耆一樣
,是宗室里的強硬派,但是悲劇的是從載灃開始,醇王系的人都防備著溥偉,所以溥偉雖然是恭親王,但是沒有什么實權(quán)。他雖然極力反對宣統(tǒng)帝退位的決定,但沒有任何作用。不過1911年后
,溥偉和善耆一樣,成了一心想復(fù)辟清朝的“強硬派”。溥偉最好玩的事情是張勛復(fù)辟時
,溥偉根本不管張勛手握重兵,而且才復(fù)辟了清朝,居然公開責(zé)怪張勛一個“直隸總督”居然敢不和他這個鐵帽子王商量就倉促復(fù)辟另一件值得一說的事情是溥偉很長一段時間被日本人當(dāng)作了溥儀的備胎
慶親王奕劻:
慶王一脈是乾隆帝十七子永璘的血脈
在1911年的時候,慶親王奕劻正和以載灃為首的少壯派斗的不可開交
所以
如果不是慶親王奕劻有寧愿便宜袁世凱,也不愿意載灃兄弟得勢的心態(tài)
,袁世凱還沒那么容易出山。在宣統(tǒng)帝退位問題上,慶親王奕劻是完全支持袁世凱的
,也就是他支持宣統(tǒng)帝復(fù)辟。醇親王載灃:
載灃這個人,很復(fù)雜
,他的生平經(jīng)歷我就不介紹了,在1911年的時候他才在和奕劻、袁世凱斗爭中輸?shù)酶筛蓛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溥儀活了61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
1967年10月17日
擴展資料:
1922年溥儀16歲時與二名女人結(jié)婚
他的第二選擇
他的第三任妻是譚玉齡,滿族人
1962年
——溥儀
胤
愛新覺羅氏統(tǒng)治中原初期,子孫并未按照輩分命名
康熙六十年時,康熙曾就愛新覺羅的這個姓與乾隆有過對話
康熙:“你知道愛新覺羅的意思嗎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覺得這世上最寶貴的是金子嗎?“
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骸安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仁義為最寶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乾隆時
擴展資料:
16世紀(jì)80年代
,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jīng)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jì)中,后金
、清朝的皇帝參考資料:-愛新覺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09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