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家席慕德女士有一次搭計程車
一位音樂家面對這樣的問題
,真可謂啼笑皆非了。首先,音樂的種類很多,在臺灣的社會最具惡勢力的一種,雖然也叫做音樂在臺灣的社會,到處都是“音樂”
,到處都是“愛好音樂”的人;我最同情的,便是音樂界的朋友了。像波德萊爾一樣,我不懂樂理,卻愛音樂,并且自信有兩只敏感的耳朵,對于不夠格的音樂,說得上“嫉惡如仇”。在臺灣,每出一次門——有時甚至不必出門——耳朵都要受一次罪。久而久之,幾乎對一切音樂都心存恐怖。噪音在臺灣,宛如天羅地網(wǎng),其中不少更以音樂為名。上帝造人,在自衛(wèi)系統(tǒng)上頗不平衡:遇到不想看的東西,只要閉上眼睛凡我去過的地區(qū)
在歐美與日本,計程車上例皆不放音樂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聽說有一次夏志清和無名氏在自強(qiáng)號上交談
夏氏素來奇行妙論
三分鐘后,音樂整個關(guān)掉了
要是有人以為我討厭音樂
,就太大誤會了。相反地,我是音樂的信徒,對音樂不但具有熱情,更具有信仰與虔敬音樂的反義詞不是寂靜
,是噪音。敏銳的心靈欣賞音樂,更欣賞寂靜。其實一個人要是不能享受寂靜,恐怕也就享受不了音樂。我相信,凡是偉大的音樂,莫不令人感到無上的寧靜,所以在“公元二○○一年;太空流浪記”里,太空人在星際所聽的音樂,正是巴哈。寂靜,是一切智慧的來源
。達(dá)摩面壁,面對的正是寂靜的空無。一個人在寂靜之際,其實面對的是自己,他不得不跟自己對話。那種絕境太可怕了,非普通的心靈所能承擔(dān),因此他需要一點聲響來解除困絕。但是另一方面,聆聽高妙或宏大的音樂,其實是面對一個偉大的靈魂,這境地同樣不是普通人所能承擔(dān)。因此他被迫在寂靜與音樂之外另謀出路:那出路也叫做“音樂”托馬斯·曼在《魔山》里曾說:“音樂不但鼓動了時間
這樣的歌曲竟然主宰了臺灣社會的通俗文化生活
,從三臺電視的綜藝節(jié)目到歌廳酒館的卡拉OK,提供了大眾所謂的音樂,實在令人沮喪。俄國作曲家格林卡(Mikhail Glinka)說得好:“創(chuàng)造音樂的是整個民族,作曲家不過譜出來而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將近兩千四百年前
,柏拉圖早就在擔(dān)心了。他說:“音樂與節(jié)拍使心靈與軀體優(yōu)美而健康;不過呢,大多的音樂正如太多的運動,也有其危害。只做一位運動員,可能淪為蠻人;只做一位樂師呢在臺灣
明天我如果去餐館赴宴
,無論是與大眾濟(jì)濟(jì)一堂,或是與知己另辟一室,大半都逃不了播放的音樂。嚴(yán)重的時候,眾弦嘈雜,金鼓齊鳴,賓主也只好提高自己的嗓子慷慨叫陣,一頓飯下來,沒有誰不聲嘶力竭。有些餐廳或咖啡館,還有電子琴現(xiàn)場演奏,其聲嗚嗚然,起伏無定,回旋反復(fù),沒有棱角的一串串顫音,維持著一種廉價的塑膠音樂。若是不巧碰上喜宴,更有歌星之類在油嘴滑舌的司儀介紹之下,登臺獻(xiàn)唱。走到街上呢,往往半條街都被私宅的婚宴或喪事所侵占
饒了我的耳朵吧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2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這輩子
下一篇:
,不能忘,真情,不能傷!" rel="prev">
恩情,不能忘,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