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八位大家,不僅在古文上的造詣備受后世推崇,詩詞上的造詣亦令人驚嘆。
小編分享“唐宋八大家”的經(jīng)典名句,會讀一半算你厲害。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明人推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韓愈現(xiàn)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对绱撼仕繌埵藛T外》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洞貉?/p>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堵牱f師彈琴》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行行天未曉,攜手踏明月?!吨粽哒\?!?/p>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栋嗽率逡官洀埞Σ堋?/p>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洞武P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队纬悄鲜住で才d》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蹲筮w至藍關示侄孫湘》
柳宗元——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運城),世稱柳河東。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督?/p>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稘O翁》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兜橇莩菢羌恼耐》膺B四州》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杜c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溪居》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对缑贰?/p>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读荻麻湃~落盡偶題》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秳e舍弟宗一》
歐陽修——一代文宗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存詞240多首,詩900多首,其中亦是佳作頻出。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獨W陽修《蝶戀花》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生查子·元夕》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队駱谴骸?/p>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浪淘沙》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短ど小?/p>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戲答元珍》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冻写搿に蛣⒅僭Τ鍪鼐S揚》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浣溪沙》
蘇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世稱“老蘇”。
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zhì)樸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精深有味,語不徒發(fā),正類其文”(《石林詩話》)。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毒湃蘸晚n魏公》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队渭沃蔟垘r》
洞門蒼石流成乳,山下長溪冷欲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爾不能?!额}三游洞石壁》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xiāng)關。——《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國十年還。烏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間?!冻醢l(fā)嘉州》
青莎可為席,白石可為幾。何當酌清泉,永以思君子。——《藤樽》
我行襄陽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断尻枒压拧?/p>
臥聽曉鼓朝眠穩(wěn),行入淮流鄉(xiāng)味生?!端蛥谴浦袕椭吨荻住?/p>
蘇軾——一衰煙雨任平生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現(xiàn)存362首詞,存詩2700多首。作為北宋文豪,蘇軾的詩或哲理,或感慨人生,或懷古言情,無不動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抖L波·三月七日》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臺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p>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督亲印ひ颐露找褂泬簟?/p>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兜麘倩āご壕啊?/p>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逗妥佑蓾瞥貞雅f》
蘇轍——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又號欒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之弟,世稱“小蘇”。
蘇轍今存詩作為數(shù)也不少,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端{(diào)歌頭·徐州中秋》
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人間天上隨他送?!稘O家傲·和門人祝壽》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斗N蘭》
可憐舉目非吾黨,誰與開樽共一杯 ——《游西湖》
煩惱消除病亦去,閉門便了此生中。——《省事》
風泛余花來逐馬,光浮斷澗不知橋?!洞雾嵶诱澳舷⒀?/p>
春晚百花齊,綿綿巧如織。細雨洗還明,輕風卷無跡。——《南齋竹三絕》
妄語自知當見棄,遠人未信本非才?!洞雾嵶诱奥劜桓吧棠弧?/p>
曾鞏——曾文窮盡事理,其氣味爾雅深厚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風)人,世稱“南豐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余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zhì)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diào)超逸,字句清新,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詠柳》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冻悄稀?/p>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段鳂恰?/p>
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海餐風?!陡事端露嗑皹恰?/p>
對景見南山 嶺梅露、幾點清雅容姿。——《賞南枝》
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赌宪幹瘛?/p>
何須辛苦求人外,自有仙鄉(xiāng)在水鄉(xiāng)?!段骱住?/p>
江上信清華,月風亦蕭灑。故人在千里,樽酒難獨把。——《江上懷介甫》
王安石——筆力簡而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東鄉(xiāng))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王安石后期創(chuàng)作“窮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余首, 其抒情詞作,寫物詠懷,多選空闊蒼茫、淡遠純樸的形象,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兜秋w來峰》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江上》
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稘O家傲》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赌相l(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蹲x史》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桂枝香·金陵懷古》
源自:唐詩宋詞元曲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
5.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雜感》
6.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宋.戴復古《論詩十絕》
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14.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后》
1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2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1.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興》
2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23.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2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5.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diào)張籍》
27.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2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詩名句分類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nóng)》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diào)張籍》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杜甫《夏夜嘆》
12.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三都樂》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16.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題臨安邸》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1.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答章孝標》
23.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過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36.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元.白樸《陽春曲.題情》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趙翼《論詩》
古詩名句分類三:友誼愛情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jīng).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
4.結(jié)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jié)交在終結(jié),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14.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王風.采葛》
15.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16.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1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18.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唐.李白《長干行》
1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歐陽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宋.柳永《晝夜樂》
2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2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劉禹錫《竹枝詞》
25.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唐.元稹《離思五首》
26.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白居易《長恨歌》
27.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唐.李益《寫情》
2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
30.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古詩名句分類四:學問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4.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6.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1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2.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14.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唐.陳子昂《郭槐》
15.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原老君家——宋.戴復古《寄興二首》
16.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yǎng)育誰復議——唐.柳宗元《行路難》
1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宋.黃庭堅《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19.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古詩名句分類五:鄉(xiāng)思離情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31.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3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古詩名句分類六:愁恨悲歡
1.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雯》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5.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8.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唐.杜牧《遣懷》
9.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1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1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1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1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1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20.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清.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樂在其中——唐.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2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詩名句分類七:愛國憂民
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zhàn)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nóng)》
18.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
26. 但愿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古詩名句分類八:述志抒懷
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zhàn)國.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zhàn)國.屈原.《離騷》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zhàn)國.屈原《漁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
6.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8.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
10.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
11.時窮節(jié)乃現(xiàn),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1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
13.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
16.少年心事當拂云——唐.李賀《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李白《行路難》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2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25.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3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1.濁酒難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
古詩名句分類九:時令節(jié)日
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危醢彩对铡?
3.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铣危x靈運《登池上樓》
4.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
5.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疲拍痢督洗航^句》
6. 困人天氣近清明——宋.蘇軾《浣溪沙》
7.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陣子》
8.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銷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宋.辛棄疾《摸魚兒》
11.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12.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13.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疲拍痢肚锵Α?
14.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朝.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15.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17.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清.趙翼《野步》
18.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19. 滿城風雨近重陽——宋.潘大臨《斷句》
20. 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宋.晏殊《蝶戀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里需要備注一下,這首詞并不是羅貫中的作品,而是清初的文學批判家毛宗崗父子后來加上去的。其版權的真正擁有者,晚生羅貫中150余年,乃明中期著名的文學家、被王夫之稱為“千古第一詩人”的楊慎。
楊慎祖籍四川新都,其家族是蜀中極其有名的書香門第。其祖父楊春、大叔楊廷儀是成化年間的進士,二叔楊廷平、三叔楊廷宣,是成化年間的舉人,四叔楊廷歷是蔭補國子監(jiān)生,五叔楊廷中式縣學弟子。他的父親楊更是了不得,雖然在楊慎出生時還僅是個七品的翰林院檢討,但日后卻成為了正德、嘉靖這兩朝的首輔。家學淵源,給楊慎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讀書環(huán)境。不過,若論對楊慎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母親,眉州籍云南提學副使黃明善之女。
我們知道,眉州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的老家,自古以來便文風濃郁。黃氏出身名門,文學素養(yǎng)自然很好。希望子女學業(yè)有成、光耀門楣,這是自古至今為人父母通有的想法。因此,黃氏對楊慎的教育十分用心。雖然她很早就病逝了,卻給楊慎打下了受益終生的文學根底。據(jù)記載,楊慎曾仿作過《古戰(zhàn)場文》和《過秦論》。其叔父讀罷前篇,贊不絕口,稱其為“神童”。其祖父楊春讀罷后篇,則大呼“此兒豐骨不凡,吾家之賈誼也!”但和21歲就成為了漢文帝專聘的博士賈誼比起來,楊慎在他這個年紀,仕途就有些坎坷了。如1508年,20歲的楊慎赴京參加會試,其文章本已名列榜首,但因為考官的疏忽,這份試卷竟被燭火燒成了殘卷,乃使穩(wěn)操勝券的楊慎名落孫山。好在楊慎意志頑強,他控制了自己的煩躁情緒,決定從頭再來。
苦心人天不負,正德六年,即1511年,勤學三年的楊慎一舉奪魁,被皇帝欽點為頭名狀元。其殿試所寫的策論《創(chuàng)業(yè)以武,守成以文》引經(jīng)據(jù)典,從三皇五帝一直寫到唐宋君王,給朝廷治國提供了一份可行的謀劃。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李東陽、劉忠、楊一清等人讀罷,均對這篇氣勢磅礴的雄文贊嘆不絕。稱之曰,“海涵地負,大放厥詞,共慶朝廷得人”。
傳說,皇帝御點楊慎當狀元,一些考生聽了不服,要求和他比賽。于是,皇帝遂令楊慎立于午門和天下人論戰(zhàn)。結(jié)果,來挑戰(zhàn)的人,包絡和其父楊廷和的政敵、正德帝的貼身權臣江彬,都被才思敏捷的楊慎一一駁倒。于是,楊慎遂按慣例受封為官居六品的翰林院編修,自此進入仕途。然而,楊慎的運氣不好,他遇到了明朝史上有名的昏君。血氣方剛的楊慎看不慣,接連勸奏正德帝不要沉溺游樂而置天下于不顧。結(jié)果,奏章被呈送入宮后卻如石沉大海,并未有絲毫回應。一氣之下,楊慎遂以養(yǎng)病為由,撂了挑子,辭官回了四川老家。這一待,就是整整五年,直到正德帝猝死豹房。但楊慎不知道,他接下來效力的新君嘉靖帝更加難伺候。
史料記載,這位年僅15歲的新皇帝登基后,屁股還沒坐熱,就提出了“尊崇所生”,即將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尊為皇帝、生母蔣氏尊為皇后,也就是著名的“大禮議事件”。
按照制度,繼位的皇帝應該是前任皇帝的子嗣,并要稱前一代皇帝為皇考。因此,嘉靖帝應該是明孝宗,即他的親伯父朱祐樘的繼子。這樣,嘉靖帝就要稱呼孝宗為父,稱仍在世的張皇后為母。而他的父母則要被稱為“皇叔父”、“皇叔母”。嘉靖帝不愿被納入孝宗一脈,想保持家族的獨立性,因此想追尊已故的父親,即明孝宗的四弟朱祐杬為皇帝。這樣一來,必然會擾亂明朝的統(tǒng)嗣體系,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因此,多數(shù)朝臣們都極力反對,包括一手籌劃迎立嘉靖帝的首輔楊廷和。但嘉靖帝卻不管不顧,執(zhí)意要按自己的想法辦。楊廷和爭不過,遂憤然辭職。隨后,嘉靖帝再召群臣議論此事。楊慎和其父一樣,也是堅定的護禮派,故而領導群臣奮起抗爭。嘉靖帝為了盡快結(jié)束爭端,下了“殺一儆百”的決心。于是,楊慎先是被酷烈地杖責,然后又被罷官嚴懲。
明朝制度,充軍分四等:安置、遷徙、口外為民、流放。流放又按戍地不同分為四類:極邊、煙瘴地、遠邊衛(wèi)、沿海附近。按時間長短,又分為兩種:終身、永遠。“永遠”需罰及子孫。楊慎遭到的處罰就是“永遠流放”。史料記載,朝廷給他安排的流放地是帝國的邊陲之地,即云南永昌,也就是今之保山縣。
為何選這么個地方?因為嘉靖帝根據(jù)聽到的民謠“寧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雞關”推斷,云南永昌是個遠比雁門口外更加凄苦的地方??蓱z楊慎一心為國為民,到頭來卻是這么一個下場。不過,對楊慎來說,這又是一個好事,因為正是這次貶謫使楊慎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精研文學。至于說楊慎的著作到底有多少?《四庫全書總目綱要》記載說,楊慎生平著作四百余種?!睹魇贰氛f,“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詩文外,雜著至一百余種,并行于世?!辈幌f,這些著作必然會促進偏僻閉塞的云南之風氣轉(zhuǎn)變。實際上,在楊慎貶謫云南之前,云南全省只有二十多人著述論說。楊慎到達云南后,在當?shù)毓賳T的邀請下,他的講學足跡遍布滇西,為云南培養(yǎng)了大批飽學之士,使云南的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了空前繁榮,寫書著作蔚然成風。截至明朝滅亡的百余年間,已有一百五十余人寫出了著作二百六十種。迄今為止,云南地區(qū)仍然保存著楊慎的紀念遺跡。
1553年,楊慎65歲。按照大明律法,謫戍者達到六十五歲,可由子侄后輩代替服役;超過七十歲就可以用錢贖身。但是,這條律法唯獨不適用于楊慎,因為嘉靖帝依舊惱恨楊慎。故而,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和楊慎同一批被貶謫的大臣們都已被赦免歸家,唯獨他終不得還。四年后,也就是嘉靖三十七年,皇帝干脆派了專門的使者去監(jiān)視他。楊慎徹底看清了自己的處境,悲憤地發(fā)出了一句吶喊,“七十余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1559年,這位被稱為有明一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逝世于異鄉(xiāng)昆明,享年七十三歲。
參考資料:《明史·楊慎傳》
段太尉逸事狀
段太尉逸事狀
【原文】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248]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jié)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249],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250]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邠寧節(jié)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狀白府,愿計事。至則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孝德曰:“愿奉教?!碧驹唬骸澳碁闆苤?,甚適,少事;今不忍人無寇暴死,以亂天子邊事。公誠以都虞侯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毙⒌略唬骸靶疑?!”如太尉請。
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251]上,植市門外。晞一營大噪,盡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將奈何?”太尉曰:“無傷也!請辭于軍?!毙⒌率箶?shù)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解佩刀,選老躄[252]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甲者愕[253]。因諭曰:“尚書固負若屬耶?副元帥固負若屬耶?奈何欲以亂敗郭氏?為白尚書,出聽我言。”晞出見太尉。太尉曰:“副元帥勛塞天地,當務始終。今尚書恣[254]卒為暴,暴且亂,亂天子邊,欲誰歸罪?罪且及副元帥。今邠人惡子弟以貨竄名軍籍中,殺害人,如是不止,幾日不大亂?大亂由尚書出,人皆曰尚書倚副元帥,不戢士[255]。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軍以從?!鳖欉匙笥以唬骸敖越饧咨⑦€火伍中,敢嘩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奔仁?,曰:“吾疾作,愿留宿門下。”命持馬者去,旦日來。遂臥軍中。晞不解衣,戒候卒擊柝衛(wèi)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過。邠州由是無禍。
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256]。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shù)十頃,給與農(nóng),曰:“且熟,歸我半?!笔菤q大旱,野無草,農(nóng)以告諶。諶曰:“我知入數(shù)而已,不知旱也?!倍截熞婕保r(nóng)且饑死,無以償,即告太尉。太尉判狀辭甚巽,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nóng)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來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nóng)者,然后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入見諶,大罵曰:“汝誠人耶?涇州野如赭,人且饑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擊無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馬,賤賣市谷入汝,汝又取不恥。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尚不愧奴隸耶!”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257]流汗,不能食,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nóng)征,戒其族:“過岐,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謝曰:“處賤無以拒也。”太尉曰:“然終不以在吾第?!币匀缢巨r(nóng)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謹上史館。
今之稱太尉大節(jié)者出入,以為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嘗出入岐周邠斄[258]間,過真定,北上馬嶺,歷亭障堡戍,竊好問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人視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者。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或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敢以狀私于執(zhí)事。謹狀。
【注釋】
[248]汾陽王:即郭子儀。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有功,于唐肅宗寶應元年(762)進封汾陽王。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正月,郭子儀兼任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河中節(jié)度、觀察使,出鎮(zhèn)河中。蒲:州名,唐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
[249]嗛:通“謙”。謙虛。
[250]椎釜鬲甕盎:椎,通“槌”,打,砸。釜:鍋。鬲(lì):三腳烹飪器。甕(wèng):盛酒的陶器。盎:腹大口小的瓦盆。
[251]槊:類似于紅纓槍、斧頭的攻擊武器。
[252]老躄:老而跛者。
[253]愕:驚愕。
[254]恣:肆意妄為。
[255]戢:收斂,約束。
[256]營田官:掌管軍中田地的官員。
[257]大愧:非常愧疚。
[258]斄(tái):古縣名,秦置,在今陜西武功西南。
【譯文】
太尉剛剛擔任涇州刺史時,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扎在蒲州。汾陽王的兒子郭晞?chuàng)紊袝穆殑眨砉觾x擔任行營節(jié)度使,駐軍邠州,他放縱其士卒橫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慣偷以及貪婪、兇殘、邪惡的人,大都用財物賄賂,使自己名列軍隊之中,就可以胡作非為,官吏不能干涉。他們每天成群結(jié)隊在市場上勒索,不能滿足,就打斷人家的手足,砸碎鍋、鼎、壇子、瓦盆,把它丟滿路上,袒露著臂膀揚長而去,甚至撞死孕婦。邠寧節(jié)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心中雖然悲戚卻不敢說。
段太尉在涇州用文書向節(jié)度使府稟報,希望能夠管制此事。段太尉到了節(jié)度使府就說:“天子把百姓托付給您來治理,而您看到百姓遭到殘害,卻無動于衷。將要發(fā)生大亂了,您打算怎么辦啊?”白孝德說:“我愿意聽從您的賜教?!倍翁菊f:“我治理涇州,十分閑適,事務很少。如今看到百姓沒有敵寇卻要身遭殘害心中十分不忍,這也是擾亂天子的邊防。倘若你能夠任命我為都虞侯,我就能為您制止暴亂,使您的百姓不再受到殘害?!卑仔⒌抡f:“太好了!”于是就答應了段太尉的請求。
太尉暫任都虞侯一個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傷了釀酒的技工,打壞了釀酒的器皿,酒流入溝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這十七人,把他們的頭都砍下來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城門外。郭晞全營士兵大嘩,全部披上鎧甲,準備鬧事。白孝德大為震驚恐慌,召見段太尉說:“你打算怎么辦?”太尉回答說:“不要緊,請讓我到軍營中去勸說?!卑仔⒌屡闪藥资畟€人跟隨太尉,太尉把他們?nèi)哭o退了。太尉解下佩刀,挑了一個年老而跛腳的人牽馬,來到郭晞軍門下,營內(nèi)全副武裝的士兵沖了出來,太尉笑著走了進去,說:“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我頂著我的腦袋來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非常驚愕。太尉于是開導他們說:“郭尚書難道虧待你們了嗎?副元帥難道虧待你們了嗎?為什么要以變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稟告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說話?!?/p>
郭晞出來見太尉,太尉說:“副元帥功勛卓著,應當力求有始有終?,F(xiàn)在您放縱士兵干殘暴不法之事,必將導致變亂。在天子身邊制造變亂,最終要歸罪于誰?罪還是要連累到副元帥?,F(xiàn)在邠地的奸惡之人用財物賄賂,混進軍中,殘害百姓,像這樣不加以制止,還能有幾天不會引起大亂?變亂從您軍中產(chǎn)生,人們都會說您倚仗副元帥,不約束士兵,這樣一來,那么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久呢?”
話還沒說完,郭晞一再拜謝說:“有幸蒙您用大道理來教導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帶領全軍聽從您的命令。”回頭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鎧甲解散回到隊伍中去,膽敢再喧嘩者處死!”太尉說:“我還沒吃晚餐,請代為準備些粗劣的食物?!背酝曛笳f:“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請您留我在軍門下住一晚?!庇谑亲屭s馬的先回去,明天再來。晚上就睡在軍營中。郭晞不脫衣,告誡負責警衛(wèi)的衛(wèi)兵打更以保護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說自己無能,請允許改正錯誤,從這以后邠州沒有發(fā)生禍亂。
在此以前,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官。涇州大將焦令諶奪取民田,占為己有,多達幾十頃,租給農(nóng)夫耕種,說:“谷子成熟后,一半歸我?!边@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長。農(nóng)民將旱情告訴焦令諶。焦令諶卻說:“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數(shù)目罷了,不知道旱災?!彼炊弑频酶鼌柡Α^r(nóng)民都快要餓死了,無法償還,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寫了判決書,語言很謙和,派人勸告焦令諶,替農(nóng)夫求情。焦令諶大怒,將農(nóng)夫叫了去說:“我難道怕段某嗎?為什么竟敢議論我!”拿判決書鋪在農(nóng)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農(nóng)夫快死了,焦令諶派人將他抬至太尉衙門的庭院,太尉大哭,說:“是我害苦了你?!绷⒓从H自取水洗去農(nóng)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衣裳包扎農(nóng)夫的傷口,親手敷上良藥,早晚親自給農(nóng)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將自己的坐騎賣掉,買谷子代農(nóng)夫償還地租,不讓那農(nóng)夫知道。
寄寓在涇州的淮西鎮(zhèn)的軍帥尹少榮,是個剛強正直之士。來到焦令諶的住處,見到焦令諶大罵說:“你還算得上是人嗎?涇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餓死了。而你卻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無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義道德的人,而你卻不知道敬重?,F(xiàn)在段公僅有的一匹馬,也低價賣了買谷子送進你家,你又不知羞恥地收下了??傊愕臑槿耍遣活櫶鞛?、冒犯長者、打擊無辜之輩,還取仁義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進出無馬騎,你將憑什么面對天地,還不如奴仆哪?”雖然焦令諶為人兇暴傲慢,但是在聽了尹少榮的話卻也深感慚愧,汗流浹背,吃不下東西,說:“我終究不能再見段公了!”一天傍晚,惱恨而死。
等到太尉自涇原節(jié)度使被征召為司農(nóng)卿的時候,段太尉告誡他的家屬說:“經(jīng)過岐州時,朱泚倘若贈送財物,切不要接受?!钡鹊竭^岐州之時,朱泚執(zhí)意贈送大綾三百匹。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絕,但推辭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發(fā)脾氣說:“你們果真沒有聽我的話?!表f晤謝罪說:“居于卑下的地位,沒有辦法拒絕。”太尉說:“但是,無論如何,最終不可以把大綾放在我的住宅里?!卑汛缶c送往司農(nóng)寺的辦公廳,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謀反以后,太尉被殺,官吏將“棲木梁上”之事告訴了朱泚,朱泚叫人將大綾取下來看一看,看見原來封條上的標志都還保存著。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將此文呈上史館。
現(xiàn)今稱贊太尉氣節(jié)的不外乎認為他是武將,一時奮不顧身,沒考慮到死,以此來揚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立身處世就像上述一樣。我曾往來于岐、周、邠、斄之間,經(jīng)過真定,北上馬嶺,經(jīng)歷亭崗堡壘哨所等,私下里喜歡詢問年老的軍官和退役的士卒,他們都能說一些當時的事情。太尉為人和顏悅色,經(jīng)常低頭拱手走路,說話的口氣謙恭溫和,未曾以不好的臉色待人。人們見到他,倒像個讀書人。遇到有不同見解之事,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偶爾這樣做。適逢永州刺史崔公來,說話信實,行事正直,詳細地獲得了太尉的遺事,再次核對沒有什么疑問。有的事實恐怕還有散失遺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膽將這篇行狀私下送交給您。鄭重地寫下這篇逸事狀。
【解析】
《段太尉逸事狀》是一篇敘事嚴謹、寫人生動的傳記文。文章通過段秀實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諶和節(jié)顯治事堂三件逸事,多側(cè)面地塑造了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現(xiàn)出一個關心人民、不畏 *** ,并能知機于事先,臨財不茍取的舊時代的優(yōu)秀人物形象。
本文選取段太尉三件典型的逸事,從不同側(cè)面進行勾勒,每一件事都表現(xiàn)他的思想性格的一個側(cè)面,將段太尉外柔內(nèi)剛、仁愛謙和卻又剛毅有節(jié)的形象躍然紙上。本文雖對段太尉充滿贊揚之情,但僅用個性化的語言行動塑造人物形象,全文沒有一處議論,而是寄贊頌于冷靜從容的寫實之中,手法頗為獨特。文章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采用了倒敘的方法,有利于主題突出,使文章結(jié)構巧妙。本文敘述平實樸素,娓娓道來,飽含深情。面對中唐的社會現(xiàn)實,柳宗元此文大有警戒教育世人的深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4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最豪放的詩詞,只服這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