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
出自:崔郊 贈去婢 典故是:唐朝時有個秀才崔郊,和姑母家的一個婢女相戀,婢女卻被賣給顯貴于,崔郊一直難以忘情。一日寒食,婢女外出與崔郊相遇,崔郊百感交集,寫下這首《贈婢》。顯貴于也是個性情中人,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lǐng)去,一時傳為詩壇佳話。 至于為什么用“蕭郎”指代情郎或意中人,又是另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了。故事源自漢代劉向的《列仙傳》。秦穆公時,有個人叫蕭史,擅長吹簫,能用蕭聲引來白孔雀。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做弄玉,很喜歡他,秦穆公就把弄玉嫁給了蕭史。蕭史每日教弄玉用蕭吹出鳳凰的聲音,幾年之后弄玉吹出來的聲音就很像鳳凰的鳴叫聲了,引來了真的鳳凰居住在他們的屋子里。因此,秦穆公特意做了個鳳臺,蕭史和弄玉兩夫婦都居住在上面。幾年之后的一天早晨,兩人都隨著鳳凰飛走了。秦人聽到了這個故事,也令宮女學(xué)鳳凰的叫聲,卻只有蕭聲而已。后人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蕭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稱“蕭郎”。 另外,也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蕭郎”是指梁武帝蕭衍,他是南朝梁的建立者,風(fēng)流多才,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后人用“蕭郎”指代女子所愛戀的男子。
贈婢詩崔郊
公子王孫逐后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候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末范攄《云溪友議》載:唐元和年間,秀才崔郊與其姑母的一個婢女互生情愫,互相愛慕.但是后來婢女卻被賣給了顯貴于某.崔郊悲傷悵惘不已.一年寒食節(jié),偶爾外出的婢女,邂逅了崔郊,崔郊百感交集,寫下《贈婢詩》:“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候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詩人被奪取所愛的悲哀,我們不難體會.后來于某讀到此詩,為崔郊的癡情所感動便讓崔郊把婢女領(lǐng)去,一時傳為美談.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卷上、《唐朝紀(jì)事》卷五六)贈婢。
贈 婢
崔郊
公子王孫逐后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末范攄所撰筆記《云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效互相愛戀,后卻被賣給顯貴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后來于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lǐng)去,傳為詩壇佳話。
“一入紅塵深似海,從此相逢是路人”的意思是:一旦進(jìn)入深幽如海的紅塵,從此成為了陌路之人。
“一入紅塵深似海,從此相逢是路人”引用了《贈去婢》中的“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p>
《贈去婢》
唐代:崔郊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譯文:
公子王孫競相爭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淚濕透了羅巾。
一旦進(jìn)入深幽如海的侯門,從此蕭郎便成為了陌路之人。
擴(kuò)展資料:
寫作背景: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后卻被賣給顯貴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后來于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lǐng)去,傳為詩壇佳話。
這首詩寫的是自己所愛者被劫奪的悲哀,但由于詩人的高度概括,便使它突破了個人悲歡離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會里由于門第懸殊所造成的愛情悲劇。詩的寓意頗深,表現(xiàn)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從語言上看,這首詩用詞很準(zhǔn)確。在封建社會里,造成這類人間悲劇的,上自皇帝,下至權(quán)豪勢要,用“侯門”概括他們,恰當(dāng)不過,比喻生動形象。詩人以此詩贈給心上人,既寫女子的不幸,也描述了自己所愛被劫奪的哀痛,而造成這種痛苦的。
正是那些只顧個人喜惡的侯門貴族、公子王孫。作者并沒有直接指斥,但詩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深沉的絕望,卻比直露的指斥更厚重,也更能激起讀者的同情。詩中的情感實際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歡而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7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