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 ,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旗號起兵對抗建文帝
,四年后成功登基稱帝
,史稱“靖難之役”
。史學界對“靖難之役”的研究很多
,但大多集中在建文帝如何削藩操之過急,朱棣起兵如何英明神武
,以及以齊泰
、黃子澄、李景隆為代表的建文臣子如何喪失良機上。對靖難中殉難的明朝大臣的研究
,也多集中在方孝孺身上
,而對景清、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關注相對較少
。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朱棣上位后
,明史“為尊者諱”而刻意對遜國諸臣沒有宣傳;另一方面是在傳統(tǒng)觀念中
,英明神武的朱棣取代建文帝
,被人們認為是歷史的進步,所以也很少有人想過要為景清
、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翻案。事實上
,朱棣在對待不配合
、不服從自己的建文臣子上,是非常狠毒的
,這還真不是黑他
。被朱棣欽定為“奸臣”的鐵弦鐵鉉,字鼎石
,河南鄧州人
,由國子監(jiān)生入仕,建文年間歷任山東參政
、布政使
,兵部尚書。靖難之役后
,被朱棣俘獲
,不屈被殺。鐵鉉可不是只會空談的齊泰
、黃子澄之流
,也不是提不出救時方略、只會盡愚忠的方孝孺
,而是一位以文臣之身
,力守濟南數(shù)年,迫使燕軍繞道的大才
。后人稱鐵弦是"忠烈之臣
,以守土之才而兼殉身之烈“,可見并非浪得虛名之輩
。朱元璋在世時
,曾視察過國子監(jiān)。當時的鐵鉉正在國子監(jiān)就讀,朱元璋在視察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年輕人
,不久任命鐵鉉為禮部給事中
,很快又升為山東布政使。鐵弦被朱棣殺害時僅 36 歲
,著實令人惋惜
。史書記載鐵弦長得一表人材,且熟習兵法
,擅長騎射
。在擔任禮部給事中時,朱元璋有一次派他去云南考察地方政事
。他到了云南后
,發(fā)現(xiàn)一些勛貴仗勢欺壓百姓、魚肉鄉(xiāng)里
,立即著手整頓
,該判刑的判刑,該殺的殺
。有人勸他為自己留條后路
,他卻慷慨激昂地說:當官就應當上忠于君,下效力于民
,生而無愧
,死而無憾!朱元璋知道后
,贈他白銀千兩
,予以獎勵。此后
,鐵弦受到朱元璋的重視
,特賜"鼎石"二字為號,并被破格提升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
。他在山東關愛百姓
,平反冤獄,獎掖士子
,贏得了山東父老的愛戴
。建文帝繼位后,聽從齊泰
、黃子澄之計
,迫不急等的削藩王。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七月以“清君側”為旗號起兵
,建文帝則令長興侯耿炳文統(tǒng)帥 40萬大軍北上征討
,鐵鉉則被安排負責管理供應前線糧草
。但是建文帝在耿炳文于滹沱河大敗后,讓曹國公李景隆取而代之
,結果李景隆與朱棣戰(zhàn)于河北霸縣白溝河
,大敗而歸。燕軍乘勝追擊
,李景隆的部隊望風潰逃
。燕軍大舉圍攻濟南。在濟南被燕軍圍困之前
,鐵鉉正在督運糧餉
,當聽到李景隆敗逃的消息后,急忙返回濟南
。他會同參將盛庸
,收集從前線潰散下來的將士,返回濟南后又動員壯丁
,誓與濟南共存亡
。五月十三日,燕軍在濟南城外筑起堡壘晝夜攻打
。鐵鉉、高巍
、盛庸親自督促軍民固守
,數(shù)次大敗燕軍。朱棣向城內(nèi)發(fā)射招降書信
,被鐵鉉撕碎扔出城外
。朱棣又命令部下在城外筑起高壩,挖開河道引水向城里灌
,鐵鉉則招募水性好的兵勇
,在水中撬塌堤壩,水反流灌進燕軍營盤里
。朱棣重新筑壩灌城
,濟南變成了水澤之城。鐵鉉于是暗地里于甕城內(nèi)挖下陷坑
,令兵士伏于墻邊
,派人出城向朱棣試探"請降"。第二天朱棣得意洋洋的率領衛(wèi)士來到城下
,見城門大開
,士兵、百姓跪伏地上
,高呼千歲
。朱棣剛走到城門前
,只見城門上方懸著的千斤鐵板直向自己壓來,忙策馬后退
,鐵板正好軋中馬頭
,朱棣驚嚇得掉下馬來,在衛(wèi)士的簇擁下
,連忙換馬而逃
。等鐵鉉率人追出城外時,運氣極好的朱棣已逃得遠了
。上了當?shù)闹扉Πl(fā)誓"不破濟南
,不擒此賊,暫不回軍"
,命令士兵背土填河
,架云梯攻城。燕軍的大炮特別厲害
,一發(fā)石彈
,便將濟南城墻穿個窟隆。鐵鉉又想出一計
,命人在城上懸掛出數(shù)塊寫著"太祖高皇帝之靈"7個大字的木牌
,掛于城墻之上,朱棣無可奈何
,不得不停止炮擊
。由于鐵鉉率軍民堅守濟南,朱棣顧慮燕軍糧道被斷
,不得不回師返回北平
。鐵鉉乘燕軍北返,連夜出擊
,燕軍大敗
,鐵鉉乘勝收復了德州。建文帝為表彰鐵鉉堅守濟南
、屢挫燕軍
,加封鐵鉉為兵部尚書,與盛庸一起謀劃軍中事務
。建文三年
,朱棣繞道河北、山西向南進軍
,與盛庸大戰(zhàn)于夾河
。次年正月,燕軍陷進入淮北
,平安被俘
,盛庸敗逃
。燕軍遂一路南下,于六月渡過長江
,進入南京
,建文帝不知所終。此時
,鐵鉉仍在率領部隊在淮河岸截擊燕軍
,終因寡不敵從,被投降朱棣的濟南官員擒住
,獻給了朱棣
。鐵鉉被押解到南京后,朱棣親自審問
。鐵鉉反背坐在庭中
,對朱棣的問話始終一言不發(fā)。氣極敗壞的朱棣命人割去鐵弦的耳
、鼻
,用火燒后讓鐵鉉吃下去,還問:"味道甜嗎 "鐵鉉大聲答∶"忠臣孝子的肉
,豈能不甜!"殘暴的朱棣又命人將鐵鉉尸體投入油鍋
。噩耗傳到山東之后,濟南城內(nèi)悲聲動天震地
,百姓家家頌經(jīng)
,焚香拜祭,悼念忠魂
。其實朱棣本人也是很佩服鐵弦的
。清初史學家查繼佐就曾在他的著作中寫過:“太宗每對群臣言
,特稱其 ( 鐵鉉 ) 忠焉
。”只不過這種稱贊并不能公開
,因為是朱棣下令殺鐵鉉的
,如果承認鐵弦是“忠臣”,那肯定會有人非議
;鐵鉉忠于建文帝
,稱贊鐵鉉之忠,則自己起兵靖難的合法性難免受到質(zhì)疑
。因此朱棣在世時
,鐵鉉的形象始終是個”奸臣“。二
、效法荊軻的景清景清是明代邠州人
,自幼父母雙亡
,但其聰敏好學,穎慧過人
。就讀國子監(jiān)時
,景清身上發(fā)生過一個有名的故事。景清在京城國子監(jiān)求學時
,跟他同住的一個書生收藏有一本書
,景清向他借,書生不肯
。景清再三求借
,說好次日早上就還。第二天早上
,那個書生向他要書
,景清說:我不知道什么書,也沒有借你的書
。書生很生氣
,找國子監(jiān)的老師告狀。景清拿著借的書
,說:這是我辛苦所學之書
。說完將書整篇背了出來。老師問那個書生
,他卻一個字都背不出來
。于是老師將書生趕了出來。景清跟著出來
,把書還給了那個書生
,說道:我因為你太過珍惜這本書了,所以特意用這個方法與你開個玩笑罷了
。這就是著名的”景清借書“的故事
。洪武二十七年,景清高中榜眼
,被授為御史
。他為官灑脫豪爽,注重大節(jié)
,剛直不阿
。洪武三十年,任左僉都御史
。后來奉詔巡察陜西
、四川,授金花知府
。建文初年
,景清任北平參議
,累遷為御史大夫。景清很早就察覺燕王圖謀篡國
,便與方孝孺
、練子寧等結盟起誓,力保建文帝
。建文四年六月
,朱棣終于登上皇帝寶座,景清只得委曲求全
,伺機再圖舉事
。八月十五日那天早朝,各官都穿著常服
,唯景清身穿紅色官袍
,朱棣非常起疑,命校尉搜查
,果然在景清身上搜出了暗藏的利刃
。景清見事敗露,怒斥朱棣:“燕逆叔奪侄位
,如父奸子妻!吾欲為故主報仇耳
!”朱棣令人將景清牙齒全部打掉,割去舌頭
,景清將口中鮮血噴向朱棣
,血染朱棣龍袍。惱羞成怒的朱棣將景清車裂而死
,并滅其九族
。朱棣殘害景清之事,明代文人作品中多有記載
。明代昝穆思的《祭景公》寫道:“山下孤城水抱流
,依然嗚咽未曾休;幾回欲問中丞事
,直恐傷神一段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膘栁译p的《謁景忠烈公祠》也寫道:“大節(jié)分明垂宇宙
,甘為瓜蔓盡誅人;辛莊莫惜存五戶
,短劍空憐未剌秦
。”這都證明景清是謀刺朱棣事敗同
,被朱棣用”瓜蔓抄“誅連九族的
,這一點也沒有黑朱棣的意思
。三、鐵弦和景清終被平反公道自在人心
。雖然朱棣以下的仁宗
、宣宗、英宗
、代宗時期
,不斷有人提出要給鐵弦、景清這樣的靖難遜國諸臣平反
,但為了肯定朱棣起兵的法理性
,這種要求明朝統(tǒng)治者是不可能答應的。在永樂至嘉靖的百余年間
,明朝統(tǒng)治者對鐵鉉等靖難遜國臣子目為“奸臣”的態(tài)度并未松動
,但民間早已有祭祀鐵弦、景清等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到了萬歷時期
,就有不少大臣不斷要求表彰靖難遜國諸臣,王世貞向萬歷提出追謚鐵鉉“于植倫常
,表忠憤
,光圣徳,鼔士氣
,寧淺淺也”
。追崇鐵鉉、景清等人的現(xiàn)實意義
,在于培植為國盡忠的倫理綱常
。這種現(xiàn)實意義終于在明末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得到重視。也許是時局艱危
,統(tǒng)治者“國難思良將”
,需要在面對農(nóng)民起義軍和滿清軍隊時出現(xiàn)更多類似鐵鉉這樣能夠力挽時艱的忠勇之士,挽救國家于危難之中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南明弘光朝終于為鐵鉉冠上“忠襄”的謚號,只是這個謚號還是反映出了統(tǒng)治者內(nèi)心的想法
。當時禮部為鐵弦提出了“忠襄
、忠烈”二謚,但最終皇帝選擇“忠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凹纂杏袆谥^襄,有功安民謂烈”,“襄”相比”烈“字更為中性
,其中的春秋之意不言自明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敕令修撰《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
,將鐵鉉等靖難死事臣子同鼎革之際殉國諸臣一同表彰
,并將他們塑造為忠臣義士的典范,鐵鉉因而被賜謚“忠定”
,景清被謚為“忠敏”
。乾隆還為濟南鐵公祠御制碑文:“仲秋諏吉祀,以少牢
,巡撫親詣
,行二跪六叩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辫F鉉和景清在死后 390 年
,終于得到了公正的評價,雖然清朝對他們褒揚的目的在于“為百世效忠者勸”
;但是他們的忠魂義魄
,”經(jīng)鼎鑊而不變“,這種賓至如歸
,仗義成仁
,以身殉國的大無畏精神,不管在哪個時代仍然都是寶貴的
。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
,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
明成祖朱棣活剮三千宮女是怎么回事?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
,他立有不世之功,創(chuàng)造了明初盛世
,但他好大喜功
,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
。是功大于過
,還是過大于功,只有眾人自己把握了
。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
,并于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jīng)被趕到了大草原上
,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
,并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寧
,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zhèn)而存在的
。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
,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wěn)固
。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
,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
,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
,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
,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并在對元朝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
,在洪武末年已經(jīng)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zhèn)諸侯。朱元璋去世后
,皇太孫朱允??/span>即位
,年號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
,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
。在先后削奪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
。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動
,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fā)動靖難
。
由于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jīng)被朱元璋殺戮殆盡
,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強大
,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zhàn)的形勢下
。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于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
,加之朱棣直搗南京策略的成功
,建文四年,朱棣占領了南京
,建文帝不知所終
。在群臣的“勸說”下
,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
永樂初年
,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
,“瓜蔓抄
、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chǎn)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
,不光他的親戚九族
,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
。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
。太監(jiān)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許多太監(jiān)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
,并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也是明朝宦官專政的禍根。
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
,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因為當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
,朱棣擔心建文帝會卷土重來
,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另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
,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
,四海都應該來朝賀,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
,以襯托盛世
。
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
,隨時都有戰(zhàn)爭的可能
,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
,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荊城
,準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
,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
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队罉反蟮洹肥墙饪N等人組織編修的
,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
,《永樂大典》更具價值
,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
、分類
,并沒有大的改動
。而《四庫全書》卻有很多內(nèi)容被編者修改了
,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壞。因此《永樂大典》無愧于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
永樂十年以后
,朱棣開始了北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
,北爭的頻率越來越快
。朱棣一生共發(fā)動了五次北爭,除前兩次有所斬獲外
,其余多為勞民傷財
,使得剛剛恢復的經(jīng)濟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24年7月
,朱棣在第五次北爭時
,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
,終年65歲
,葬于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
明成祖朱棣的兒子
據(jù)說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個兒子
,他們分別是:朱高熾
、朱高煦、朱高燧
、朱高?x
。
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子
,生于1378年
,死于1425年,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
,次年改元“洪熙”
。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僅十月
,終年47歲
。廟號仁宗
,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獻陵
。
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
,母親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
,二十八年受封高陽郡王
。永樂二年封為漢王。永樂十四年朱高煦被廢為庶人
。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
,宣宗親征討伐,高煦出降
,后朱高煦及諸子相繼被處死
。
趙簡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個兒子,生于1386年
,死于1431年
,為朱棣與皇后徐氏之子。
皇子——朱高?x
朱高?x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兒子
,并未有任何加封
。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明人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棲
。眾妃位東序
,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
,嬪德莫敢齊
。”因此
,包括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內(nèi)
,都深信朱棣的生母為“?妃”李氏。
最普遍的觀點是
,朱棣的生母其實是個高麗人
,李姓,封貢妃
。論據(jù)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記:“右一位貢妃生成祖文皇帝”
。史料中關于貢妃的資料很少,據(jù)說是因為生朱棣的時候早產(chǎn)
,朱元璋認為孩子定非己出
,而將其賜死。
朱棣的皇后——徐達的女兒
這位徐王妃
,身體里流淌著大將徐達的血液
,平常文靜有加
,但畢竟是將門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
,朝廷派李景隆圍攻北平
,而此時的朱棣前往寧王朱權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
,危在旦夕
。就是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zhàn)甲
,挽救了北平
。
后來朱棣登基為帝,徐王妃自然就成為母儀天下的徐皇后
。朱棣的皇位尚未做穩(wěn)
,急需用人之時
,他選出了一個特殊的秘書班子
,徐皇后為其分憂,采用夫人策略
,在宮中隆重接見七位官員的夫人
,這在當時是特例,是了不起的榮譽
。
朱棣活剮三千宮女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老爺
,都對“謀反”、“謀大逆”等詞神經(jīng)過敏
,只要聽說誰“謀反”或是謀殺皇帝
,不管有無行動,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或僅是懷疑
,也照樣要無限株連
,殘酷屠殺之。明成祖朱棣
,一生可謂殺人無數(shù)
,早在起事攻打建文帝,奪位登基時就殺死不少人
。
“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
,是明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遜色
,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但為何會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痛下殺手,一下子就活剮了三千宮女
?
夷十族
,送教坊
,手段卑鄙
1402年,他奪了親侄子的皇位
,導致了幾十萬人的戰(zhàn)死沙場
;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
、太監(jiān)被殺戮幾盡
;他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他還將忠于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殺死
;僅方孝儒一家
,滅“十族”就殺掉873人!對于建文忠臣的妻女
,朱棣竟把她們送進妓院
、軍營,讓人輪奸
。有被摧殘至死的
,朱棣就下圣諭將尸體喂狗吃了。
魯迅先生《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也曾提到明成祖如何對付建文帝的舊臣:
景清剝皮
,鐵鉉油炸
,他的兩個女兒則發(fā)付教坊,叫她們做婊子
。
據(jù)《明史》記載
,景清不但被滅族,而且“轉相攀染”
,到處牽連
,所謂瓜蔓抄,結果整個村莊成了廢墟
。進入教坊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送到妓院
。教坊是國營的妓院
,可不是人待的地方,《教坊錄》有這樣的記錄:
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
,本司右韶舞鄧誠等
,于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并兩個外甥媳婦
,又有黃子澄四個婦人
,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身
,節(jié)除夜生了個小龜子
。又有三歲的女兒,奉欽依由他
,小的長到大
,便是搖錢的樹兒。又奏黃子澄的妻
,生一個小廝
,如今十歲也。又有史家
,有鐵鉉家個小妮子
,奉欽依都由她。
“二十條漢子守著”
,是輪奸的意思
,這種懲罰駭人聽聞,奸后生了孩子
,還得繼續(xù)受罪
。
鄧之城《骨董瑣記》曾引《南京法司記》上一段文字:
永樂二年十二月,教坊司題卓敬女楊奴
、牛景妻劉氏
,合無照依謝升妻韓氏例
,送淇國公轉營奸宿
。
所謂轉營奸宿,就是送到讓淇國公部屬各個營地
,讓士兵們輪奸
。
心狠手辣,屠戮宮女
朱棣的大老婆徐皇后
,于永樂五年(1407年)病死
。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皇后
。后宮有一位權賢妃
,是從朝鮮選來的美女,美艷殊麗
,能歌善舞
,且善吹簫,聰慧過人
,最受朱棣寵愛
。不料永樂八年(1410年),權氏隨朱棣率兵北征
,死于歸途
,害得朱棣為寵妃很掉了幾滴眼淚
。
朱棣正為失去寵妃而悲傷之際,有宮女揭發(fā)說權氏是被呂妃串通太監(jiān)和銀匠用砒霜毒死的
。朱棣大怒
,也不細查,即下令將被告下毒的太監(jiān)
、銀匠處死
,對呂氏則采用酷刑,用烙鐵直烙了一個月才死
。受呂氏牽連而被殺者達數(shù)百人
。
揭發(fā)呂氏毒死權妃的人也姓呂,是一位朝鮮商賈的女兒
,史書稱其為“賈呂”
。
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準備立為皇后的寵妃王氏暴死
,而恰于此時
,皇宮內(nèi)又有人告發(fā)賈呂、魚氏與宦者“通奸”(宮女和宦者結為夫妻一樣的伴侶
,實際上沒有實質(zhì)上的性行為
,僅僅是相互慰悅、相互照顧而已
,宮內(nèi)稱為“菜戶”或“對食”)
。明朝后期的皇帝對此類事,往往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