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這個節(jié)日,可以說是古已有之,但也可以說是近現(xiàn)代才有的,因為所用歷法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導致雖然是同一個詞語,表述的日期和內涵卻大有不同。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元旦的發(fā)展歷史。首先從字面意思上看,"旦"是日子的意思,"元"是數(shù)字初始的意思,那么元旦就應該指的是一年當中的初始日期。我國最早的歷法是夏歷,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歷法,今天的農歷就是從夏歷演化而來的。夏歷中雖沒有元旦的概念,但對于各個季節(jié)的初始月份已經非常明確,比如說春天來臨的第一個月是正月,冬天來臨的第一個月為冬月等等。畢竟得先有一個"元月",才能確定這個月份中的第一天是元旦,所以先秦時期的正月概念對于后來出現(xiàn)元旦的概念非常重要。當然,前秦時期三大朝代也是不統(tǒng)一的,比如商朝就以冬天的最后一個月為正月,周朝又以冬季中間的月份為正月。這些規(guī)定對后來元旦應該放在哪個月份,都產生過深遠影響,只不過最后還是夏歷"勝出"罷了。秦一統(tǒng)之后,在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等基礎上,對于歷法也有明確的統(tǒng)一規(guī)定,秦始皇規(guī)定的是進入冬天的第一個月,也就是農歷的十月份為正月,出發(fā)點是農業(yè)社會在冬季來臨之前忙忙碌碌,進入冬季開始休息,算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直到西漢武帝時期,才又把正月恢復到夏歷中春天的第一個月,出發(fā)點是人完整的經歷了一遍春種、夏芒、秋收、冬藏的循環(huán),從新的春天開始又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雖然從這里開始一月的第一天成了元旦,但當時還不存在元旦這個詞,而是用一些別的詞來表述。比如東漢文學家崔瑗的《三子釵銘》中就把正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正";到了東晉又稱為"元辰";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齊將這一天叫做"元春"。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名稱如何演化,都帶有一個元字,只不過在這個"初始"的概念下,用哪一個字來表述日子有些變化而已。直到《晉書》中的一句:"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才首次提出這個詞?!稌x書》是誰寫的呢 是唐朝的房玄齡等人,也就是說直到唐初才開始使用元旦來表述正月一日這一天,而且使用并不廣泛。因為后來的唐德宗還用過"元朔"一詞。直到宋代,元旦的叫法才被廣泛使用,直至封建王朝的盡頭清。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知,盡管元旦的曾用名非常多,但這個初始日期的概念是早已有之的。與此相對應的,西方從羅馬帝國建立前夕的凱撒開始,也提出了元旦的概念,當然他們用來代指的是西方歷法中的一年中的第一天。凱撒所確定的這一歷法系統(tǒng),后人用他的姓氏來命名叫做儒略歷,但儒略歷的偏差比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與大自然的循環(huán)不匹配。于是到了中世紀后半期,一位叫格里高利的教皇將儒略歷進行了改進,被人們稱為格里高利歷,這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方歷法了。由于西方自大航海以后對全世界所產生的影響力,西方歷法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今天人們都叫它公歷。民國從1912年開始正式使用西方歷法,并把傳統(tǒng)的農歷元旦規(guī)定到了西歷的第一天。但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把原本的元旦,也就是農歷的第一天作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來慶祝,你把它的名稱拿走了,總得再給取個新名字。由于農歷的第一天與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挨得最近,于是就將其稱之為春節(jié)。盡管元旦這個詞"移形換位",但對于中國人心目中最大的那個節(jié)日春節(jié)來說,也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該怎么重視還是怎么重視。所以直到今天,元旦的意義也大部分集中在企事業(yè)單位的年會上面,對于市井百姓來說,幾乎還沒有形成一項固定的元旦習俗。對于百姓而言,元旦到來的意義就是"離過年不遠了"。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 ?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元旦期間人們會與家人團聚家中,與親朋好友互發(fā)新年祝福短信等?!按┬乱?,貼春聯(lián),拿著壓歲錢買爆竹?!痹┦侵袊罡挥刑厣膫鹘y(tǒng)節(jié)日之一。元旦的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元旦的由來:
從字面上看“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1.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那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那個時候并不叫“元旦”。
2.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在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
??元旦的習俗:??
?一、掃 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二、貼 春 聯(lián)
對聯(lián),又稱春聯(lián),它的種類很多,但大致有對聯(lián)和春條。每幅對聯(lián)都有橫披和一個「?!棺郑簵l則如「萬事亨通」,則單貼在適當?shù)牡胤?,如門柱上等。
其實因春聯(lián)(包括對聯(lián)和春條)在古代都是專人揮毫(用毛筆)書寫的,所以俗稱「揮春」。而廣東地區(qū)將春條稱為揮春,有別于春聯(lián),實有以訛傳訛之嫌。年廿九,為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氣象,以及增加過年的氣氛。
?三、放 爆 竹
爆竹一響,表示舊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傳說「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過年放爆竹是為了嚇走吃人的年獸,保護家人的安全而來的。這也是為元旦添加喜慶、熱鬧的氣氛。
??結語:??
一元復始 歲月常新,在新年的鐘聲和煙花里,祝大家所得皆所愿 萬事順意,收獲漫山遍野的幸運和愛
意思是:顓頊下了孟夏正月,每年的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為元旦。
元旦這個詞最早是出現(xiàn)在《晉書》里面,記載了:“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边@里的顓帝就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
擴展資料
中國:中國政府將元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xù)休息三天。一般機關、企業(yè)會舉行年終集體慶?;顒?,但民間活動很少。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征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
“元旦”一詞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在文學作品中最早見于《晉書》。
當時堯帝勤政為民,一生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過堯的兒子是個沒出息的,堯就沒有把部落傳給兒子,而是選擇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堯在死前,也叮囑舜要把位子傳給德才兼?zhèn)涞娜耍谶@之后,舜又把位子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實上,這幾位首領都對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來人們把舜祭祀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稱為“元旦”,這就是元旦的由來和傳說。
元旦是我國的一個法定節(jié)假日,元旦就是公歷的1月1日,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也把這一天稱為新年。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不統(tǒng)一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7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蒙古人是如何征服緬甸的?
下一篇: 成語故事——一薰一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