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熱播以來,飽受爭議,其中兩個女角色戲份較多,一位是嬴政之母趙姬,另一位是趙偃之妻倡后。這兩位角色有許多相似之處,第一,她們都出自邯鄲,地位都很低下。第二,她們都曾是王后,后來成為太后。第三,她們都曾禍亂宮闈,載于史冊。因為趙姬的緣故,秦國發(fā)生了嫪毐之亂。因為倡后的原因,導致趙國滅國。歷史上的倡后,可能沒有劇中的戲份多,但趙國的滅亡,和她有很大關系。
在寫倡后之前,先和大家明確一個字,“倡”字,作動詞時,有“提倡”之意。作名詞時,“倡”指古代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說文解字》云:
“倡,樂人也?!?/p>
兩漢之后,這個字逐漸演變成了“娼”字,意思不言自明。所以,有人說倡后是娼妓出身,其實是錯的,在戰(zhàn)國時代,“倡”還不是那個意思,而是歌女賣唱出身。雖然地位也很低賤,但兩者意義還是有區(qū)別的。
《列女傳》記載:
倡后者,邯鄲之倡,趙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亂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
倡后,姓名不詳,因后來成為趙國王后,因而稱之為“倡后”,她本是邯鄲城內(nèi)的一位娼女,因為貌美,被趙氏的一位宗族公子看中,娶回家中。不料,這位宗族公子是個短命鬼,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倡后年輕守寡,十分不甘心。趙王的兒子趙偃偶然間見到了倡后,心動不已,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將娼女納回府中。
其實,趙偃娶倡后的時候,當時的趙國堪稱“禍不單行”。公元前262年,因上黨之爭,秦趙兩國終于爆發(fā)大戰(zhàn),結果趙孝成王中了秦相范雎的反間計,以趙括代替廉頗,最終導致趙國慘敗,史稱“長平之戰(zhàn)?!?/p>
長平之戰(zhàn)打了3年,40萬趙國英魂埋骨長平,接下來秦軍猛攻邯鄲,邯鄲之戰(zhàn)又打了三年,趙孝成王拼盡血本,在魏國和楚國的幫助下,終于擊退秦國。秦國退兵后,邯鄲城剩下的都是破壁殘垣,滿目瘡痍。
邯鄲之戰(zhàn)結束后,趙孝成王終于松了一口氣,不久,他又迎來噩耗,他的太子(長子)夭折了,年僅十來歲。
從戰(zhàn)敗,到差點滅國,再到喪子之痛,趙孝成王心里苦,然而他的兒子趙偃卻不思為父分憂,把娼女娶到家中。
太子死了,趙孝成王要另立太子,放眼望去,他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春平君,另一個是趙偃。《大秦賦》中說春平君叫趙佾,其實史書中沒有記載他的名字。趙孝成王很看重春平君,根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春平君不僅被立為太子,還被封侯,擔任趙國丞相??梢?,趙孝成王是視春平君為趙國未來的希望?!妒酚洝ぺw世家》記載:
春平君者,趙王甚愛之而郎中妒之,故相與謀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與謀而內(nèi)之秦也。
意思是說,因為趙王甚愛春平君,趙國的“郎中”非常嫉妒,便趁秦趙議和的時候向秦國透露消息,讓秦相呂不韋力邀春平君入秦為質,結果春平君被呂不韋扣留。
這里的“郎中”到底是誰,《史記正義》認為,“郎中”就是趙偃當時的職位。后來趙孝成王病逝,春平君無法歸趙,趙偃名正言順當上了趙王,是為趙悼襄王。
趙悼襄王可謂“志大才疏”,他登基后一方面高喊口號,要滅秦國,收復失地,但卻逼走了廉頗;另一方面要復興趙國,但他卻冷落原配妻子,另立倡后為王后。名將李牧認為:
“不可。女之不正,國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亂一宗,大王不畏乎 ”
李牧的意思是說,倡后出身不正,是趙國的隱患。沒想到趙悼襄王卻說:“有寡人在,怎容她人亂政 ”趙悼襄王說得自信,然而卻不知,他比倡后死得早,更不知,李牧的一席話已經(jīng)讓倡后懷恨在心。
趙悼襄王雖然立娼為后,然而,趙國太子仍是其原配所生的公子嘉。倡后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公子遷坐上太子之位,于是設計陷害公子嘉,趙悼襄王最終廢除公子嘉,另立公子遷為太子。
趙悼襄王在位9年,口號喊得響,付諸實際的卻少之又少。公元前236年,趙國出兵攻打燕國,不料被秦人暗算,后路被抄,趙悼襄王連失9座城池,深受打擊,吐血而亡。趙遷繼承了王位,是為趙王遷,倡后因此成為趙國太后。因趙王遷年幼,大權在倡后和郭開手中。
倡后大權在握,自己的家族親信雞犬升天,趙國朝堂烏煙瘴氣,與此同時,她還干了兩件大事:
第一,私通春平君。
“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
當年,趙悼襄王繼位后,秦國放春平君歸趙,春平君不受趙王重用,成為閑散公子。沒想到,趙悼襄王去世后,倡后和春平君私通,禍亂宮闈。
第二,誅殺李牧。
“多受秦賂,而使王誅其良將武安君李牧?!?/p>
李牧當初反對倡后為王后,倡后懷恨在心。在郭開等人的協(xié)助下,誅殺李牧。李牧死后,趙國無人是王翦的敵手,一年后趙國滅亡。
趙國滅亡后,趙王遷被俘,趙國遺臣擁立前太子公子嘉為王,遷到代地,史稱“代趙”,因不滿倡后的所作所為,趙國遺臣殺掉了倡后,并滅掉了她全族,倡后一族沒留一個活口。六年后,秦國滅代,趙國徹底滅亡。
司馬遷認為:從立娼為后,到廢長立幼,再到良將被殺,趙國的慘劇都是由趙悼襄王一手造成的。筆者非常贊同太史公的觀點,包括《列女傳》在內(nèi)的史書都認為倡后禍亂趙國,其實,很多人喜歡把亡國之罪嫁禍于女子身上,若無趙悼襄王一味縱容,倡后也不止于此。趙國之滅,實乃趙王自食其果。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