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職場/談人生/偶爾在深夜廚房,↑ ↑ ↑
跟朋友QQ或微信聊天
,我以前經(jīng)常會用“呵呵”來表達“笑笑、收到
、了解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尷尬
、不好意思……”等等復雜的意思
。

直到有個朋友對我的“呵呵”表示了不滿。她覺得我肯定是在忙別的
,跟她聊天是在敷衍
。
后來我才知道她恰好讀了篇文章
,關于“呵呵”二字的解讀是“代表嘲笑
、諷刺
,或表示好笑、無奈
,想結束本次聊天……”
就一個語氣助詞般的“呵呵”
,卻被解讀出多種意思
。只能感慨中華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了
。
我是個戀舊的人,唯恐“呵呵”傷感情
,便盡量不再使用。
偶爾用一下
,都會糾結:對方怎么想 該不會以為我是在糊弄、嘲笑
、想結束本次聊天吧
要不說做人難
,做人累
。
收拾書架
,把一套當年從收破爛的人手里換來“魯迅作品集”搬到新家
,隨手一翻就翻到《立論》
。
呵呵
。
才知道魯迅先生早就使用過Heh e
! he
,he he he he
!
立 論
作者:魯迅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
,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
。
“難
!”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看著我
,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拔腋嬖V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
。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
, ——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fā)財?shù)摹
!谑堑玫揭环兄x
。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谑堑玫揭活D大家合力的痛打
。
“說要死的必然
,說富貴的許謊
。但說謊的得好報
,說必然的遭打
。你……”
“我愿意既不說謊,也不遭打
。那么
,老師
,我得怎么說呢 ”
“那么
,你得說:‘啊呀
!這孩子呵
!您瞧
!那么……
。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eh e
! he
,he he he he
!”
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
此文收于《野草》
作者簡介●●●●● ●●●●●
簡書簽約作者 | 微博讀書書評人 | 偽烘焙愛好者
微信 :
微信ID:
新書即將面世
,敬請期待
!
有誰能夠告訴我一些關于魯迅的資料?~~~~
魯迅相關資料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夢里水鄉(xiāng) 點擊數(shù):1105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
,原學醫(yī)
,后從事文藝工作
,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05年至1907年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規(guī)模的論戰(zhàn)時
,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
、《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
,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
、僉事等職
,兼在北京大學
、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
,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
,并同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李大釗等取一致步調(diào)
,堅決反對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妥協(xié)
、投降傾向。
1918年至1926年間
,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吶喊》
、《墳》
、《熱風》
、《旁徨》
、《野草》
、《朝花夕拾》
、《華蓋集》
、《華蓋集續(xù)編》等專集
,表現(xiàn)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
,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
,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這一時期
,魯迅開始接觸馬列主義
,閱讀過《共產(chǎn)黨宣言》
、《國家與革命》等著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
,為反動當局所通緝
,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來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
,在中山大學任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八摹ひ欢笔Y介石反革命政變后
,憤而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
。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
,受到深刻教育
,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
。1927年10月到達上海
,認真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1930年
,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
,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學運動的主將。這期間
,先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種種迫害
,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同國民黨反動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動文人、反動文學進行不懈的斗爭
,逐步成為我國文化革命的旗手和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戰(zhàn)士。1936年初“左聯(lián)”解散后
,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從1927年到1935年
,創(chuàng)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后十年的雜文
,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地
、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
,表現(xiàn)出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
。這些作品收輯在《而已集》
、《三閑集》
、《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
、《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
。魯迅對中國的文化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
、“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
;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
、《莽原》
、《奔流》
、《萌芽》
、《譯文》等文藝期刊
;熱忱關懷
、積極培養(yǎng)青年作者
;大力翻譯介紹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繪畫
、木刻
;搜集、研究
、整理了大量中國的古典文學
,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藝遺產(chǎn),編著《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
,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
、《唐宋傳奇集》
、《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938年出過《魯迅全集》(二十卷)
,新中國成立后
,魯迅的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
,《魯迅譯文集》(十卷)
,《魯迅日記》(二卷)
,《魯迅書信集》
,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
。1956年,黨和人民政府遷移重建了魯迅墓
。毛澤東親自為魯迅墓題字
,并多次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向魯迅學習
。北京、上海
、紹興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
作者簡介之二
魯迅(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文化思想的先驅(qū)
。原名周樹人
,字豫才
,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母親魯瑞
,農(nóng)民的女兒
,品格高尚
,對魯迅影響很大
。七歲入私塾“三味書屋”
,讀詩書經(jīng)傳,但他更喜歡野史
、雜記,同時又喜歡美術和民間文藝
。十三歲時
,祖父因科場案被捕入獄
,父親又患了重病
,家庭由小康而墜入困頓
。十六歲那年
,父親去世
,家里“幾乎什么也沒有了”
。家庭經(jīng)濟地位的變化
,使魯迅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的況味
,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和封建道德的虛偽。魯迅幼年及祖父下獄后常住外婆家
,使他有機會接觸農(nóng)民的孩子,了解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勞樸素的品質(zhì)
。所有這些
,對魯迅后來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
1898年5月魯迅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
,后轉(zhuǎn)入江南礦務鐵路學堂
。在南京四年,魯迅從維新派變法中接觸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學知識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使他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相信“將來必勝于過去
,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fā)展觀
。1901年12月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yè)
,懷著“救國救民”的信念決定去日本留學
。次年1月入東京弘文書院學習
。為了表示與滿清統(tǒng)治斗爭到底
、獻身祖國解放事業(yè)的決心
,魯迅毅然剪掉象征種族壓迫的辮子
,并存照題詩
,發(fā)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莊嚴誓言
。1904年魯迅到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
,以為“日本維新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
,想借此走“科學救國”的道路
。但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醒悟到改變“愚弱的國民”的精神尤為重要
。于是棄醫(yī)從文,立志以文藝來喚起民眾
。1906年6月
,魯迅回到東京
,積極參加反清愛國的革命活動
,翻譯與介紹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國小說
。1907年
,他寫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文章
,站在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以進化論為主要武器
,對形形色色的反動思潮進行猛烈的批判
,提出改革中國社會的政治主張
。
1909年夏,離日回國
,先后在杭州
、紹興教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
,魯迅非常興奮
,熱情地歡迎
、支持這一革命
。1912年1月
,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請
,赴南京教育部任職
,后隨部遷往北京
,先后任社會教育司科長
、僉事
。他親眼看到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的丑劇,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和妥協(xié)
,“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
,于是失望
、頹唐得很了”
。他在寂寞和苦悶的心情中抄寫碑帖
,整理古籍
;同時考察中國的歷史
,思索中國的前途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扑蝹髌婕泛汀讹导返却蠖嗍沁@個時期輯錄整理的
。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給正在沉思
、探索的魯迅以強烈的震動
,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拔逅摹睈蹏\動的爆發(fā)
,使魯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奮
。從1918年起,魯迅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這一年四月,魯迅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質(zhì),發(fā)出“救救孩子”和推翻這個社會的號召
。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此
,魯迅“一發(fā)而不可收”
,接連發(fā)表了《孔乙己》
、《藥》等優(yōu)秀短篇小說和大量匕首投槍式的雜文
,以徹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藝術風格
,顯示文學革命的實績
。
1920年秋天開始,魯迅先后在北京大學
、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教中國古典文學,并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
。《中國小說史略》就是根據(jù)教課講義整理成的文學史專著
。1921年12月魯迅寫成著名小說《阿Q正傳》。作品通過雇農(nóng)阿Q這個典型
,鞭撻封建制度對農(nóng)民的殘酷壓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這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座豐碑
。1923年和1926年相繼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
,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廣闊的生活畫面
。散文詩集《野草》也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
1925年
,圍繞“女師大風潮”
,魯迅同封建勢力和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進行尖銳的斗爭
。1926年1月
,在大革命高潮聲中發(fā)表著名雜文《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提出“打落水狗”徹底革命的口號
。在“三·一八”慘案中
,面對反動軍閥的血腥暴行
,魯迅憤慨地指出:“血債必須用同物來償還,拖欠得愈久
,就要付更大的利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蓖臧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因受反動軍閥的迫害
,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執(zhí)教
,著有《漢文學史綱要》和優(yōu)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
。這些散文筆調(diào)優(yōu)美
、含蓄
,感情深沉
、激宕
,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927年1月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發(fā)表了著名文章《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
,熱烈贊頌革命,發(fā)出“永遠進擊”的號召
。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學生
,魯迅因營救中山大學學生無效,憤而辭去該校一切職務
。血的事實使魯迅“轟毀”了進化論思想
,認識到“青年必勝于老人”的偏頗
,向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飛躍
。
1927年9月底
,魯迅到上海定居
。從此專門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藝運動
。在1928年文學論爭中
,魯迅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深刻地進行自我解剖
,確信“惟新興的無產(chǎn)者才有將來”
。長期階級斗爭的磨煉和艱苦的自我教育
,使魯迅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成為一名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
魯迅最后的十年
,在黨的領導下
,在新文學的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
,浴血奮戰(zhàn)。他參加“左聯(lián)”的領導工作
,并先后參加了革命互濟會、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他還主編和與人合編過《語絲》
、《奔流》
、《前哨》等革命刊物
,倡導過文藝大眾化運動和新興木刻運動
,培養(yǎng)了不少革命作家
。他以雜文為武器
,同形形色色的資產(chǎn)階級文人進行英勇
、堅決的斗爭
,揭露他們充當?shù)蹏髁x和國民黨反動派走狗的丑惡嘴臉
。1935年10月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經(jīng)過二萬五千里長征
,勝利到達陜北
,魯迅懷著極大的喜悅,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發(fā)了賀電
,表達了對黨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熱愛。
魯迅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
,積勞成疾
,但謝絕到國外就醫(y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堅持在中國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
,終年五十六歲
。魯迅的“治喪委員會”由毛澤東
、蔡元培
、宋慶齡
、茅盾等人組成
。上海各界敬獻的“民族魂”旗幟
,覆蓋著他的遺體
。中共中央從延安發(fā)來唁電
,謹表哀悼
。當魯迅遺體在虹橋公墓安葬時
,成千上萬的群眾趕來送殯
。解放后
,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
,毛主席親書“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大字
,出版了《魯迅全集》二十卷,《魯迅書信集》和《魯迅日記》各兩卷
。魯迅著作已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為傳頌
,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熱愛
。
魯迅的故事
這有幾個:
1.理發(fā)故事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
,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fā)店理發(fā)
。理發(fā)師不認識魯迅
,見他衣著簡樸
,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
,理發(fā)時就一點也不認真
。對此
,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
,反而在理發(fā)后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fā)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
。理發(fā)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
過了一段日子
,魯迅又去理發(fā)
,理發(fā)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
,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fā)
。不料理畢,魯迅并沒有再顯豪爽
,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shù)給理發(fā)師
,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fā)師大惑:“先生
,您上回那樣給
,今天怎么這樣給
?”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
,我就認認真真地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戆l(fā)師聽了大窘。
2.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
,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征博引
,妙趣橫生
,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
。有一次他從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氐奖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北師大請他去講演
,題目是《文學與武力》
。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
,很為他不平
。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
,是來搶飯碗的
,是‘卷土重來’
;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
3.愛書情結
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一生節(jié)衣縮食
,購置了多冊書本。他平時很愛護圖書
,看書前總是先洗手
,書臟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凈
。他自己還準備了一套工具,訂書
、補書樣樣都會。一本破舊的書
,經(jīng)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時不輕易把自己用過的書借給人
,若有別人借書
,他寧可另買一本新書借給人家
。
4.標點的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
,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僧斈甑某霭娼鐚它c符號不重視
,在支付稿費時
,往往把它從字數(shù)中扣除
,不給稿費
。一次
,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
,由于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
,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編輯看了書稿后
,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
。魯迅回復:“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jié)
,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
,標點也得算字數(shù)
。”那家出版社沒辦法
,只好采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shù)支付稿費了
。呵呵
!
5.辣椒驅(qū)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
。少年時
,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
,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
,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zhì)獎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
,然后買了幾本書
,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
,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
,放在嘴里嚼著
,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qū)寒堅持讀書
。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
6.煙罐驅(qū)貓
魯迅晚年來到上海專事寫作,50多歲仍然童心未泯
。一次
,夜靜更深魯迅在寫作,外面的貓不停地叫
,屢屢打斷他寫作的思路,魯迅隨即拿起手邊的五十支裝鐵皮的香煙罐,對著可惡的貓一一發(fā)射。
7.戲弄特務
有一次
,魯迅在上海的街頭蹓跶
,身后總跟著一小特務盯梢
。當然這對魯迅來說是常有的事
。魯迅故意將他當成乞丐
,坦然地轉(zhuǎn)過身去遞過一塊銀元:“買飯吃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本文來源:中國歷史故事網(wǎng)
魯迅 事跡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中國近代文學家
。原名周章豫
、周樹人
,字豫才
,浙江紹興人
。魯迅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9種
,250馀萬言”。他的文章思想深刻
、文筆犀利,他的書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
。
作為一個左翼作家,魯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毛澤東稱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
、翻譯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這個評價在現(xiàn)在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
1918年
,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xiàn)代體式創(chuàng)作的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成為新文學運動的發(fā)動者之一
,有人稱他是新文學的奠基人。
他同時也是一些左翼雜志的編輯
,例如《新青年》和《萌芽》。
魯迅在學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
。他的《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小說史的奠基之作
。魯迅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人物
,他的思想及作品對中國及海外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并倍受爭議
。尤其進入21世紀後
,有關魯迅的學術爭論日益激烈
。
1936年
,魯迅逝世後葬于上海虹橋萬國公墓
。1956年,移靈虹口公園
,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了字。
他的二弟周作人(1885年—1967年) 也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
、詩人和文學翻譯家。
生平年鑒
1881年9月25日
,誕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東昌坊口周家,取名樟壽
,字豫山
1886年
,由叔祖周玉田開蒙,進周家自設的私塾讀書
。因原名豫山與“雨傘”諧音,改為豫亭
,後又改為豫才
。
1892年2月,被送進據(jù)說是紹興城內(nèi)最嚴格的私塾“三味書屋”
,老師是壽鏡吾。
1893年秋天 祖父周福清(1837-1904)因科場舞弊案被捕入獄
,押在杭州府獄內(nèi)。為免受牽連
,與二弟周作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