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雁陣聲聲,那一雙雙翱翔的翅膀,帶著來自骨髓的滄桑和滿懷的思念,飛過遠方,天空里飄滿了深情與詩意。《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在有著濃郁思鄉(xiāng)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面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对V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此首小令以疏淡的筆墨潑抹一幅秋景圖,登高遠望,鴻雁飛過之時,引起妻子對邊遠丈夫的“無限思量”,透露出淡淡的情思。《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宋】李清照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fēng)留舊寒。全詞著力渲染凄涼的環(huán)境氣氛,并通過時間的推移,抒寫深切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表達飄泊異鄉(xiāng)的悲苦心情,雖無一個愁字,卻處處寫愁,含蓄深沉?!镀兴_蠻·舉頭忽見衡陽雁》【唐】李白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書也無。泣歸香閣恨。和淚掩紅粉。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詞中癡語,怨語,實際上都是情語。從見雁起興,到最后賭氣罰咒,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態(tài),使這首詞富于民歌風(fēng)味。《聲聲慢·尋尋覓覓》【宋】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詞在結(jié)構(gòu)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宋】晏幾道淡水三年歡意,危弦?guī)滓闺x情。曉霜紅葉舞歸程??颓榻窆诺?,秋夢短長亭。淥酒尊前清淚,陽關(guān)疊里離聲。少陵詩思舊才名。云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全詞通篇只寫了過去三年的淡水之交,眼前別宴上、驪歌中的清淚和黯淡的前程,未著一字寫“不舍”,字里行間卻讓人深切感受到對友人的深情厚意?!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詩人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fēng)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從極端苦悶忽然轉(zhuǎn)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一剪梅·紅藕香殘玉蕈秋》【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重在寫別后的相思之情,詞以淺近明白的語言,表達深思摯愛之情,纏綿感人?!队菝廊恕で镲L(fēng)不似春風(fēng)好》【宋】晏幾道秋風(fēng)不似春風(fēng)好。一夜金英老。更誰來憑曲闌干。惟有雁邊斜月、照關(guān)山。雙星舊約年年在。笑盡人情改。有期無定是無期。說與小云新恨、也低眉。這是一首秋日相思之詞。在羨慕牛女雙星年年定期踐約相會的同時,“笑盡人情改”,說人間的情分是不可靠的,這話里有著悲涼的感慨?!坝衅跓o定是無期”,更是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說得相當(dāng)深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點擊下方關(guān)注我們
【名家散文】視頻號,圖文朗讀給您分享名家經(jīng)典散文
落花詩唐寅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借問牧童應(yīng)設(shè)酒,試嘗梅子又生仁。
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陽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風(fēng)又轉(zhuǎn)頭??卦V欲呼天北極,胭脂都付水東流。
傾盆恠雨泥三尺,繞樹佳人繡半鉤。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
春風(fēng)百五盡須臾,花事飄零剩有無。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
絕纓不見偷香椽,墮溷翻成逐臭夫。身漸衰頹類如此,樹和淚眼合同枯。
時節(jié)蠶忙擘黑時,花枝堪賦比紅兒??磥砗炒簾o主,飛過鄰家蝶有私。
縱使金錢堆北斗,難饒風(fēng)雨葬西施??锎沧苑髅咔鍟儯豢|煙茶飏鬢絲。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fēng)。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
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
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橫,社日園林紫燕輕。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過鶯啼葉滿城。人不歸來春又去,與誰連臂唱盈盈?
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三月尋芳騎鳳侶,一時齊唱踏莎行。
收燈院落傷棲燕,細雨樓臺濕囀鶯。莫問東君訴恩怨,自來春夢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憑闌,庭草驚看露已團。花并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
書當(dāng)無意開孤憤,帶有何心綰合歡。且喜殘叢猶有在,好隨修竹報平安。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jié)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fēng)。
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共當(dāng)中。
惻惻凄凄憂自惔,花枝零落鬢絲添。周遮燕語春三月,蕩漾波紋日半簾。
病酒不堪朝轉(zhuǎn)劇,聽風(fēng)且喜晚來恬。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
楊柳樓頭月半規(guī),笙歌院里夜深時?;ㄖψ谱齐y長好,漏水丁丁不肯遲。
金串袖籠新藕滑,翠眉奩映小蜼垂。風(fēng)情多少愁多少,百結(jié)愁腸說與誰。
李態(tài)樊香憶舊游,蓬飛萍轉(zhuǎn)不勝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傷春滿鏡愁。
愛惜難將窮袴贈,凋零似把睡鞋留。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須掃作堆,青春白發(fā)感衰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
忍唱驪歌送春去,悔將羯鼓徹明催。爛開賺我平添老,知到年來可爛開?
麗色堪餐莫謾夸,一朝衰颯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自鎖,大堤紅日又西斜。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犬蛙。
滿堂歡笑強相陪,別有愁腸日九回。時節(jié)又驚梁燕乳,鉛華無奈隙駒催。
香消衣帶傷腰瘦,夢斷遼陽沒信來。門掩黃昏花落盡,牛酥且薦掌中杯。
亞字城邊糜鹿臺,春深情況轉(zhuǎn)悠哉。襞衣玉貌乘風(fēng)去,對酒蓬窗帶雨推。
結(jié)子桃花如雨落,挾雌蝴蝶過墻來。江南多少閑庭館,朱戶依然鎖綠苔。
桃蹊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fàn)?。陌上新蒭曲塵暗,墻頭圓月玉盤傾。
青簾巷陌無行跡,繡褶腰肢覺瘦生。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鐘情。
簇簇雙攢出蠒眉,淹淹獨倚曲欄時。千年青??章裨?,重到玄都只賦詩。
香逐馬蹄歸蟻垤,影和蟲臂罥蛛絲。尋芳了卻新年債,又見成陰子滿枝。
芳菲又謝一年新,能賦今無八斗陳。情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遇買金人。
杜鵑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樹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diào)御懺貪嗔。
貌嬌命薄兩難全,鶯老花殘謝世緣。年長盧姬悲晚嫁,日高黃鳥喚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論價十千。痛惜秾纖又遲暮,好燒銀燭覆觥船。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臘,柴車從此不須巾。仙塵佛劫同歸盡,墜處何須論廁茵。
催耕聲里短柴門,煠蘭香中雉草園。西子歸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鳳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拾得殘紅忍拋卻,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可憐窗外風(fēng)鳴樹,辜負尊前月滿軒。
奔井似銜亡國恨,墜樓如報主人恩。長洲日暮生芳草,銷盡江淹黯黯魂。
伯勞東去燕西飛,南浦王孫怨路迷。鳥喚春休背人去,雨妝花作向隅啼。
綠陰茂苑收弦管,白日長門鎖婢傒。蛺蝶翻翻殘夢里,曲欄纖手憶同攜。
青鞋布襪謝同游,粉蝶黃蜂各自愁。傍老光陰情轉(zhuǎn)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膠潔日月無長策,酒酹荼蘼有近憂。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紅樓。
春來嚇嚇去匆匆,刺眼繁華轉(zhuǎn)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恨多風(fēng)。
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嗚嗚曉角起春城,巧作東風(fēng)撼地聲。燈照檐花開且落,鴉棲庭樹集還驚。
紅顏不為琴心老,綠酒休辭盞面盈。默對鏡奩閑自較,鬃絲又是一年嬴。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
深院料應(yīng)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閑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花朵憑風(fēng)著意吹,春光棄我竟如遺。五更飛夢環(huán)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
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fēng)誰得知?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獌蓾h·劉徹《秋風(fēng)辭》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古詩三百首, 秋天, 寫風(fēng), 樂府, 人生歲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fēng)刮起,白云飛。草木枯黃雁南歸。
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
乘坐著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劃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
年輕的日子早過去,漸漸衰老沒奈何。
創(chuàng)作背景“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群臣飲宴,自作《秋風(fēng)辭》?!眲赜|景生情,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后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jié)?!皯鸭讶速獠荒芡钡染洌惆l(fā)了他渴求“賢才”的愿望。
后世影響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xué)、提倡辭賦的詩人,今流傳《悼李夫人賦》。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藝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他的這首清麗雋永,筆調(diào)流暢的《秋風(fēng)辭》,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 魯迅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p>
解析全詩比興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悲秋”的名作。
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歷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謂寫“樂極哀來,驚心老至”,一謂“此辭有感秋搖落。系念求仙意, ‘懷佳人’句,一篇之骨”(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張玉谷又補充說:“以佳人為仙人,似近、乎鑿。然帝之幸河?xùn)|,祠后土,皆為求仙起見,必作是解,于時事始合,而章義亦前后一線穿去” (同上)。詩中求仙之意不明說,只以“懷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點,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詩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層:“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第一層,點出季節(jié)時令特點。這兩句狀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動感,念來自然平易,而句式結(jié)構(gòu)又十分緊促干練,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的組合,直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此后曹“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fēng)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鑒關(guān)系。明人謝榛以為,《秋風(fēng)辭》之起句,出于高祖劉邦的“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四溟詩話》)。僅從字面看,固然不錯;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蒼莽遼闊,表現(xiàn)的是風(fēng)云際會中崛起的雄主壯懷;“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則清新明麗,蕩漾著中流泛舟、俯仰賞觀的歡情,聯(lián)系后句,其韻味似乎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而武帝,大約也正從這相似的情境,聯(lián)想到了《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不禁脫口吟出了下聯(lián)兩句。
三、四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為第二層,是作者的因景聯(lián)想和中心情思,蘭草的秀麗,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蘭秋菊自有盛時,作者觀賞的情趣和心態(tài)可以相見。接著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fā)起對佳人的懷念,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離騷》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子。“懷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yè)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
也有觀點認為武帝于把酒臨風(fēng)之際,懷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間,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說,夜致其形貌于宮,在隔帷佇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過去,武帝還是不能忘懷于她,終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牽念起這位隔世伊人了。這兩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寫武帝對“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確有魯迅先生所說那種“纏綿流麗”的韻致。
五、六、七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為第三層,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詩情復(fù)又一振,極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漢武帝與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著樓船渡過汾河,但見河中心翻滾起白色的鱗鱗水波,這時樓船上宴飲正酣,簫鼓齊鳴,樂工歌伎們唱著舞著,與那艄公劃船的聲音上下相應(yīng)和,不絕于耳。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依次泛、濟、橫、揚、鳴、發(fā)的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為第四層,是作者此次行幸河?xùn)|,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過分的歡樂之后,又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青春難再,老之將至,因而不得不及時行樂了。這一描狀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歸結(jié),仍沒有擺脫了古代騷人墨客的低沉情調(diào)。正象漢武帝本人一樣,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xué)、崇儒術(shù)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請方士,因橫征暴斂至使“流民愈多,盜賊分行”的過錯(見《漢書》卷四十六《石慶傳》),所以這首《秋風(fēng)辭》既有不少自然流暢,使人成誦難忘的秀句,又有嘆息人生短暫的虛無色彩。
總結(jié)看來,首二句寫秋景如畫,三、四句以蘭、菊起興,融悲秋與懷人為一。以下各句寫舟中宴飲,樂極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嘆作結(jié)。
此詩語言清麗、明快,句句押韻,節(jié)奏快,樂感強,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受楚辭影響較大,首兩句受到宋玉《九辯》的影響、、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雁靡靡而南游兮,鷗雞啁哳而悲鳴”等等,均為《秋風(fēng)辭》所取影。前四句兩句一換韻,后四句又另押一個韻,共三個韻。在句式上,每句中帶一“兮”字,也與楚辭相近,所以被辯體批評家稱為楚調(diào)樂府。
全詩構(gòu)思巧妙,意境優(yōu)美,音韻流暢,很適合于傳唱。
鑒賞詩開篇寫道:“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标囮嚽镲L(fēng)卸白云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fù)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三:“秋風(fēng)百代情至之宗?!鼻锶漳巳侨怂记椋m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此辭有感秋搖落系念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致。當(dāng)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
緊接著卻出現(xiàn)了“歡樂極兮哀情多”。君臨天下,當(dāng)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yīng)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fù)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fù)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創(chuàng)作背景二據(jù)《漢書·武帝紀(jì)》,漢武帝劉徹到河?xùn)|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祭祀后土,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這次出巡,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dāng)?shù)馗拿麨槁勏?,沿用至今。時值秋風(fēng)蕭颯,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宴盡之余,遂作此篇。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lǐng)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劉徹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江水侵云影,鴻雁欲南飛。 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1. 大明湖關(guān)于荷花的詩句
大明湖關(guān)于荷花的詩句 1.描寫大明湖荷花的詩詞有哪些
臨江仙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問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fēng)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泛舟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問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彎,天公擲下半玉環(huán)。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風(fēng)與秋露。
蘭襟郁郁散芳澤,羅襪盈盈見微步。
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fēng)標(biāo)夸白鷺。
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熱不稱意,高唱吳歌叩兩舷。
喚取樊川搖醉筆,風(fēng)流聊與付他年。
《木蘭花慢 同濟南府學(xué)諸公泛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張之翰
喚扁舟載酒,直轉(zhuǎn)過、水門東。正十里平湖,煙光淡淡,雨氣蒙蒙?;仡^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畫圖中。但得城頭晚翠,何須席上春紅。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頭翁。要與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飲千種。夕陽醉歸扶路,盡從渠、拍手笑兒童。官事無窮未了,人生適意難逢。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作者: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荷 唐·李嶠
新溜滿澄陂,
圓荷影若規(guī)。
風(fēng)來香氣遠,
日落蓋陰移。
魚戲排緗葉,
龜浮見綠池。
魏朝難接采,
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風(fēng)露繁。
麗景別寒水,
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
反此生高原。
2.關(guān)于大明湖的詩句,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除外)
1、唐詩人杜甫曾兩次來濟南游歷與書法家李邕宴飲于歷下亭。留下了“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dāng)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钡脑娋?。
2、久居大明湖的蒲松齡曾留下了非常著名的詩句:”大明湖上就煙霞,茆屋三椽賃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園蔬登俎帶黃花?!睂懗隽水?dāng)年大明湖畔的這種非常景觀
3、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4、《百花臺》最為有名:“煙波與客同樽酒,風(fēng)月全家上采舟。莫問臺前花遠近,試看何似武陵游?!睊度遗c友人登上采蓮舟,于清風(fēng)明月間蕩舟湖上,把酒臨風(fēng),品荷賞月,是何等的風(fēng)雅氣概。
5、蘇轍在齊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文,其中寫大明湖的《環(huán)波亭》尤是上乘佳作:“鳧鷗聚散湖光凈,魚鯊浮沉瓦影涼。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币皇自?,把大明湖的旖旎風(fēng)光和沁人心脾的閑適清涼描寫得淋漓盡致。
3.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詞 成語 諺語 名言警句等
山東,不愧為齊魯故國、孔孟之鄉(xiāng)、“百家爭鳴”之福地。
徜徉在山東的名山勝水之間,常能讀到一些或?qū)懢盃钗?、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lián)。寥寥幾個單音詞———名詞、動詞、形容詞與數(shù)量詞,一經(jīng)巧妙的排列組合,便產(chǎn)生出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令人一見難忘,一唱三嘆。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本褪怯讜r讀《老殘游記》時難以泯滅的記憶?!耙怀巧缴?,指的是千佛山,從濟南城的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望見它的滿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這一大片荷花飄香、岸柳飛翠,匯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訪濟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滄浪亭圓門內(nèi),找到了這對心儀已久的楹聯(lián),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慶年間的山東提學(xué)使劉鳳浩。當(dāng)時,他應(yīng)朋友之邀來此飲酒賞景,酒酣耳熱之際,詩興大發(fā),此佳句竟然脫口而出,跟在一旁的書法家鐵保隨即揮毫落墨,于是,此聯(lián)便成為濟南的代稱,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還要上湖心島。島上的歷下亭,有一副年代更為久遠的名聯(lián):“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贝寺?lián)作者為唐代大詩人杜甫。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東臨邑看望胞弟杜穎,客次濟南。當(dāng)時,北海太守李邕在歷下亭設(shè)宴歡迎,他便即席吟詠一首五言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答謝,此聯(lián)就是詩中的頸聯(lián)?,F(xiàn)存的對聯(lián),為清代道光年間的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書。如此好詩,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了。
據(jù)說,歷下亭始建于北魏。當(dāng)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經(jīng)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盡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卻透出森森的古意。靜坐亭中,臨風(fēng)默想,杜甫對“濟南名士多”的贊譽,不僅僅是針對唐以前齊魯故國文風(fēng)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蘊含著他對唐以后山東大地英才輩出的一種期待,一種預(yù)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來,光是文學(xué)家,這里便先后出現(xiàn)了辛棄疾、李清照、蒲松齡……他們的文采華章,成為杜詩最有說服力的印證。
紀(jì)念辛棄疾的“稼軒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廳前的抱柱楹聯(lián),為郭沫若1959年親筆所題:“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贝寺?lián),對仗工整,氣勢磅礴,其上聯(lián),高度評價辛棄疾追隨蘇東坡開啟豪放派詞風(fēng)的文學(xué)成就,酣暢淋漓的筆墨,似一氣呵成。其下聯(lián),卻又一筆一頓,沉郁蒼涼,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默讀靜思,似有長江怒濤的驚雷之聲,金戈鐵馬的廝殺吶喊之聲遙遙傳來。
游罷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稱歷山。傳說舜帝曾在山上耕過田,故又稱舜耕山。如今,山肩處尚有舜祠,祠內(nèi)立有比真人還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門又見一聯(lián):“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爛兮,縵縵兮?!蔽乙灰姶寺?lián),立即振衣斂容,深深一拜。只因為身為帝王的舜,能親自在這里躬耕垅畝,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樣。這在今日中國,擁有13億子孫的中國,視農(nóng)業(yè)為國民經(jīng)濟基礎(chǔ),但耕地面積卻日益減少的中國,仍然至關(guān)重要,豈能不拜 與舜祠毗鄰的,是興國禪寺。寺內(nèi)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龍泉洞、極樂洞和黔婁洞三個天然洞穴,內(nèi)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時所造。古代的歷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稱為千佛山,想必與此有關(guān)。興國禪寺的建筑,順山依崖,倒也錯落有致。寺門兩側(cè),又見一副石刻對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贝寺?lián)旨在勸世,但真正能喚醒“世間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鐘”與“經(jīng)聲佛號”,而在于以法治國,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離開禪寺,順盤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頂。極目四望,泉城濟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內(nèi)的大明湖與城外的黃河,全都盡收眼底。山頂?shù)谋睒O臺上,好一對長聯(lián),用最口語化最通俗的群眾性語言,不僅描寫出眼前的大好景致,還從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錄此與讀者共賞之 出門一瞧,數(shù)十里圖畫屏風(fēng),請看些梵宇僧樓,與丹楓翠柏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
歸臺再想,幾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門黃閣,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爭名,利者奪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4.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詞 成語 諺語 名言警句等
山東,不愧為齊魯故國、孔孟之鄉(xiāng)、“百家爭鳴”之福地。
徜徉在山東的名山勝水之間,常能讀到一些或?qū)懢盃钗?、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lián)。寥寥幾個單音詞———名詞、動詞、形容詞與數(shù)量詞,一經(jīng)巧妙的排列組合,便產(chǎn)生出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令人一見難忘,一唱三嘆。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本褪怯讜r讀《老殘游記》時難以泯滅的記憶。“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從濟南城的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望見它的滿山翠色?!鞍氤呛?,自然是大明湖了。這一大片荷花飄香、岸柳飛翠,匯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訪濟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滄浪亭圓門內(nèi),找到了這對心儀已久的楹聯(lián),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慶年間的山東提學(xué)使劉鳳浩。當(dāng)時,他應(yīng)朋友之邀來此飲酒賞景,酒酣耳熱之際,詩興大發(fā),此佳句竟然脫口而出,跟在一旁的書法家鐵保隨即揮毫落墨,于是,此聯(lián)便成為濟南的代稱,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還要上湖心島。島上的歷下亭,有一副年代更為久遠的名聯(lián):“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贝寺?lián)作者為唐代大詩人杜甫。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東臨邑看望胞弟杜穎,客次濟南。當(dāng)時,北海太守李邕在歷下亭設(shè)宴歡迎,他便即席吟詠一首五言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答謝,此聯(lián)就是詩中的頸聯(lián)?,F(xiàn)存的對聯(lián),為清代道光年間的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書。如此好詩,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了。
據(jù)說,歷下亭始建于北魏。當(dāng)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經(jīng)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盡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卻透出森森的古意。靜坐亭中,臨風(fēng)默想,杜甫對“濟南名士多”的贊譽,不僅僅是針對唐以前齊魯故國文風(fēng)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蘊含著他對唐以后山東大地英才輩出的一種期待,一種預(yù)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來,光是文學(xué)家,這里便先后出現(xiàn)了辛棄疾、李清照、蒲松齡……他們的文采華章,成為杜詩最有說服力的印證。
紀(jì)念辛棄疾的“稼軒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廳前的抱柱楹聯(lián),為郭沫若1959年親筆所題:“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贝寺?lián),對仗工整,氣勢磅礴,其上聯(lián),高度評價辛棄疾追隨蘇東坡開啟豪放派詞風(fēng)的文學(xué)成就,酣暢淋漓的筆墨,似一氣呵成。其下聯(lián),卻又一筆一頓,沉郁蒼涼,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默讀靜思,似有長江怒濤的驚雷之聲,金戈鐵馬的廝殺吶喊之聲遙遙傳來。
游罷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稱歷山。傳說舜帝曾在山上耕過田,故又稱舜耕山。如今,山肩處尚有舜祠,祠內(nèi)立有比真人還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門又見一聯(lián):“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爛兮,縵縵兮?!蔽乙灰姶寺?lián),立即振衣斂容,深深一拜。只因為身為帝王的舜,能親自在這里躬耕垅畝,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樣。這在今日中國,擁有13億子孫的中國,視農(nóng)業(yè)為國民經(jīng)濟基礎(chǔ),但耕地面積卻日益減少的中國,仍然至關(guān)重要,豈能不拜 與舜祠毗鄰的,是興國禪寺。寺內(nèi)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龍泉洞、極樂洞和黔婁洞三個天然洞穴,內(nèi)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時所造。古代的歷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稱為千佛山,想必與此有關(guān)。興國禪寺的建筑,順山依崖,倒也錯落有致。寺門兩側(cè),又見一副石刻對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贝寺?lián)旨在勸世,但真正能喚醒“世間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鐘”與“經(jīng)聲佛號”,而在于以法治國,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離開禪寺,順盤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頂。極目四望,泉城濟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內(nèi)的大明湖與城外的黃河,全都盡收眼底。山頂?shù)谋睒O臺上,好一對長聯(lián),用最口語化最通俗的群眾性語言,不僅描寫出眼前的大好景致,還從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錄此與讀者共賞之 出門一瞧,數(shù)十里圖畫屏風(fēng),請看些梵宇僧樓,與丹楓翠柏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
歸臺再想,幾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門黃閣,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爭名,利者奪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如有幫助望采納
5.與大明湖有關(guān)的詩句
【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元好問)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灣,天公擲下半玉環(huán)。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風(fēng)與秋露。
蘭襟郁郁散芳澤,羅襪盈盈見微步。
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fēng)標(biāo)夸白鷺
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熱不稱意,高唱吳歌叩兩舷。
喚取樊川搖醉筆,風(fēng)流聊與付他年。
蒲松齡
大明湖上就煙霞,茆屋三椽賃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園蔬登俎帶黃花。
蘇轍
鳧鷗聚散湖光凈,魚鯊浮沉瓦影涼。
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
6.關(guān)于大明湖詩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
“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
杜甫“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dāng)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br>
蒲松齡“大明湖上就煙霞,茆屋三椽賃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園蔬登俎帶黃花?!?br>
“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百花臺》“煙波與客同樽酒,風(fēng)月全家上采舟。莫問臺前花遠近,試看何似武陵游?!?br>
蘇轍《環(huán)波亭》“鳧鷗聚散湖光凈,魚鯊浮沉瓦影涼。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
趙孟兆“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
郭沫若 “聞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楊柳化鵝雛。 濟南民眾超名士,歷下樓臺勝古都。 我欲舉杯邀杜李,問今佳興復(fù)何如?”
7.贊美大明湖的詩句都有哪些
1,《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元代 元好問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fēng)流。
譯文:荷葉荷花當(dāng)數(shù)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蘭舟有如穿行于“紅妝翠蓋”之間,真是江山如畫,人更風(fēng)流。
2,《游大明湖》明代 蘇濂
風(fēng)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譯文:還是湖中的風(fēng)景宜人,家家戶戶都是白板門。浮云離湖水越開越近,微弱的陽光反射到森林。
3,《劉函山招游大明湖》明代 王慎中
輕舟恣所往,適趣何必深。
譯文:一艘小舟就可以隨意前往大明湖,只要覺得有趣就不必太去深入。
4, 《游大明湖》清代 孔繼瑛
大明湖景似蘇堤,也向熏風(fēng)策杖藜。歷下亭環(huán)流水曲,會波樓繞遠山齊。
譯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蘇堤一樣,我住著拐杖走在這溫暖的和風(fēng)中。經(jīng)過的亭子周圍傳來流水的聲音,波浪匯聚在一起繞著城樓向著遠處的山流淌。
5《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問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譯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飲上一杯酒,昨天錦秀的的江水似乎還掛在眉間。晚上微涼劃著船往東城去,水色漸暗荷花暗下來,前面像沒有路一樣。
8.贊美大明湖的詩句
1、宋代李清照——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限好。
意思: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2、宋代曾鞏——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意思:問我到哪里去避暑,很明顯就是去這么大的西湖。
3、瓊瑤——大明湖畔風(fēng)光好,泰岳峰高圣澤長。
意思:大明湖畔的風(fēng)光很優(yōu)美,泰岳峰高皇上的圣恩長留久。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意思: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樹,一半的山城風(fēng)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5、清湖凈水纖腰柳,倒影千佛日月明。
意思:清澈的湖面干凈的水纖長的柳樹,湖里倒映著萬千景色。
擴展資料:
大明湖,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qū)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達4.5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與趵突泉、千佛山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也是泉城濟南重要的風(fēng)景名勝、開放窗口和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大明湖景色優(yōu)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天下第一泉風(fēng)景區(qū)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2009年,大明湖榮膺中國世界紀(jì)錄協(xié)會“中國第一泉水湖”稱號。 2016年12月19日,經(jīng)濟南市有關(guān)部門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濟南大明湖風(fēng)景區(qū)現(xiàn)收費開放區(qū)城(老區(qū))將向社會免費開放。
大明湖一帶歷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
1.海右古亭——歷下亭
歷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臨水,綠柳環(huán)繞,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畫棟,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歷下亭年代久遠,幾多變遷。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于歷下亭,并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
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不過,當(dāng)時的歷下亭在五龍?zhí)兑粠?,唐朝末年就傾塌了。北宋以后,歷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
歷下亭雖幾經(jīng)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亭北名士軒中,墻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及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對聯(lián):“楊柳春風(fēng)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2.道教廟宇——北極閣
北極閣又名北極廟,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北極閣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
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臺上,由前后殿、鐘鼓樓、東西配房組成。正殿內(nèi)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正殿兩側(cè)壁上繪有關(guān)于真武修煉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shù)價值。后殿名啟圣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
3.匯波樓
匯波樓位于大明湖東北岸北水門之上。北水門為曾鞏任齊州知州時,于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濟南唯一的北城門,既可設(shè)閘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墻時,在北水門上建了一座兩層高的城樓,因城內(nèi)諸泉水匯流入大明湖,再經(jīng)北水門流出城外,故命名為匯波樓。匯波樓建成后,成為人們登臨游覽,集宴賦詩的好去處,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
解放前,匯波樓毀于戰(zhàn)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樓基本保持原貌,為重檐兩層城樓式建筑,氣勢宏偉。登匯波樓,北可眺望鵲、華兩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陽西下時,更可領(lǐng)略到濟南八景之一匯波晚照的壯麗景象。
參考資料:
大明湖_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在不在乎,一眼便知!
下一篇: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