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代表一定的意義。但是由于一些成語的釋義往往隱含于字面意義之中,于是出現很多濫用的尷尬。今天,小編為大家羅列了20個常用錯的成語,看看你是否也會用錯
一、曾幾何時【解釋】:表示“過去沒有多久”
【示例】: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臺灣的不少報紙都有文史版……但曾幾何時,這些文史版都統(tǒng)統(tǒng)砍掉了……
【誤用】: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二、糟糠之妻【解釋】:糟糠:窮人用來充饑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過患難的妻子。
【示例】: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誤用】:常被誤用為長得丑陋的妻子
三、久假不歸【解釋】: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后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示例】:圖書館嚴肅批評了久假不歸的讀者。
【誤用】:很容易讓人理解為長期請假不歸。
四、五風十雨【解釋】: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示例】:五風十雨天時好,又見西郊稻秫肥。
【誤用】:常被誤用為刮風多、下雨多。
五、走馬觀花【釋義】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
【示例】展會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馬觀花,略看一遍。
【誤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六、一文不名【釋義】: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名:指錢幣發(fā)出聲響,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沒有一文銀元可發(fā)出響聲,意即清貧,身無分文。
【示例】:毒品害得許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誤用】:常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點價值都沒有,后指人無用。
七、不忍卒讀【解釋】: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示例】:小說主人公的命運太凄慘了,一身疾病,孤苦伶仃,流落荒野……讓人不忍卒讀。
【誤用】:常與不堪卒讀、難以卒讀混淆,誤以為貶義詞,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八、萬人空巷【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示例】:喜訊傳來,首都萬人空巷,人們興高采烈走上街頭,在廣場舉行慶祝游行。
【誤用】:常被誤用作街巷空空無人之意。
九、七月流火【解釋】: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詩 豳風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敝皋r歷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誤用】:常被理解為七月驕陽似火。
十、登堂入室【解釋】: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鉆研,終會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誤用】:常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十一、明日黃花【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來源只有報紙、收音機,當他們斷斷續(xù)續(xù)地傳到人們耳朵里時,早已是明日黃花了。
【誤用】:常被誤寫作“昨日黃花”。
十二、不學無術【解釋】: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F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示例】:他不學無術,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誤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皩W”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十三、首鼠兩端【解釋】:形容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示例】:你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這樣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的。
【誤用】:易誤解為行為前后不一致。
十四、石破天驚【解釋】: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出人意料,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示例】:這篇文章意義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驚之見。
【誤用】:常誤與“排山倒海”等連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十五、相敬如賓【解釋】:特指夫妻相敬相愛,與“舉案齊眉”含義類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賓,是夫妻的典范。
【誤用】:誤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關系之間。
十六、求全責備【解釋】:求、責:要求;全、備:完備,完美。對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
【誤用】:常被誤用為“委曲求全”。
十七、身無長物【解釋】: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困。
【示例】:逃難至此,他已是身無長物,十分落魄。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十八、胸無城府【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以揣測得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個胸無城府的人,很是單純坦率。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大腦簡單”,貶義詞。
十九、危言危行【解釋】:危:正直。指的是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示例】:《論語 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p>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害怕發(fā)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二十、罪不容誅【解釋】: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殘忍、情節(jié)非常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罪不容誅。
【誤用】: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源自:唐詩宋詞
常用錯的成語
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用錯,亂用成語的例子還真不少。甚至有些學者,作家,還是照樣用錯??吹剿麄冇缅e了詞語,形象在我心里一下下降不少,心想,你們也不過爾爾。
最容易,最普遍用錯詞語的,就是傳媒了。哈,也不知道現在的記者都什么學歷,都學什么專業(yè)的。不會用吧,還非要用。結果真是笑話千出,十塌糊涂。
用錯成語、詞語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成語的來歷。中國的成語都是有出處有寓意的,所以不能只是從表面去理解詞語的意思,如果想用的話,最好用清楚。一些經常被用錯的成語、詞語主要有下面幾個。
1.空穴來風:這個詞絕對是被用錯最多的了。它的原意是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而大多人卻用來表示毫無根據,完全用反了。我喜歡看央視的百家講壇,有一次看一個教授解說清朝歷史疑云的時候,在說到乾隆出生地的時候,說到關于乾隆出生在避暑山莊的傳聞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有原因的。這就明顯用錯了,哈,我以前對這些教授敬若神明,現在一看,也不過這德行,切!呵呵~前些日子韓寒出了新書,我比較欣賞他,虔誠的拜讀了他的大作,剛看一小段就看到他用錯了這個詞,頓時好失望!
2.首當其沖:這個詞其實是個貶義詞,就是首先受到攻擊的人,一般作謂語。而許多人,尤其是媒體經常錯用成褒義詞。比如什么某某某首當其沖,在某個領域作出了成績。這簡直是在罵人啊,還有什么董存瑞首當其沖,炸掉了敵人的地堡。董存瑞要是活著非去法院告你,人家拼了小命得到的一點榮譽,你一個詞就給抹殺了。
3.始作俑者:這也是個貶義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經常被錯用做褒義詞,比如毛主席始作俑者,做了新中國的第一位領導人。要是在文革時候,敢這么用詞的恐怕被打的連他媽媽都不認識他了。
4.明日黃花:這個成語經常被錯寫成昨日黃花,真是故作聰明?!懊魅拯S花”一語,其實最早出自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一詩的結尾“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后來常借“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很多錯用的人其實是明白這個意思的,但錯想為既然比喻過時的事物,那一定是昨天的黃花了。這就要說到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成語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語言精華,都是有出處,有來歷,有歷史的。所以你想用不要緊,但是要究其原意,愛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祖國吧!最恨現在的年輕人,口口聲聲愛國愛國,烏鴉喊叫一番就回家看韓劇去了,愛國?愛你NN!
5.差強人意:原意是大體上使人滿意。多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一電視臺報道"小布蘭妮的表演差強人意,獲得了最差表演獎"。不懂你就別用嘛,電視臺啊,那么多觀眾,害人真是不少?。?br>6.炙手可熱:原意是火焰灼手,比喻權勢和氣焰之盛,形容人很有權勢,含貶義。但是經常被用來形容受歡迎的人,熱門的事物。某報報道,“神奇的米盧教練一到中國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還好,米老不懂中文,要不也得罵他十八代祖宗。
7.美輪美奐:美輪美奐只能用來修飾房屋高大美麗。媒體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語,大錯特錯,錯到姥姥家了。
還有一些經常被用錯的詞語是語法錯誤,比如出奇制勝作謂語,不帶賓語。說成“出奇制勝叛軍”之類就用錯了。還有拋磚引玉、蓬蓽生輝等詞語只能用于一定的人稱。只能說別人拋磚引玉,只能說自己蓬蓽生輝。你要是說成“我到您家讓您的居室蓬篳生輝”,簡直是罵人。對方要有點文化的估計先用一個嘴巴歡迎你!
還是那句話,中國歷史淵源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做為一個中國人,多多少少了解一點祖國的文化還是必要的?,F在有些外國人學習漢語,比我們自己還要認真。而作為中華兒女,只顧與世界接軌,與西方文化合壁,卻丟掉了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能象邯鄲學步那樣,別人的沒學好,自己的也丟了沒,結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國人??纯船F在的大學,都是學英語的。每天早上散步在大學校園里,那一片片朗讀聲比青蛙還要聒噪。韓寒說:閉上眼以為在牛津,睜開眼原來在天津。把漢語學好就不錯了,雞都抓不到,還玩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3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年初二,愿你好事接二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