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號稱“詩魔”,16歲憑一首詩名動京城;
他,寫詩力求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保?/p>
他,憂國憂民,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他是情癡,“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是摯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他是矛盾綜合體,前半生鋒芒畢露,后半生縱情山水……
他,就是蘇東坡的偶像,被日本人奉為文殊菩薩,人稱“長恨歌主”,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
讀詩如讀人。今天,詩詞君就來盤點一下白居易最經(jīng)典的10首詩,品味驚艷千年的流彩華章之美。
1、最纏綿的詩:《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白居易《長恨歌》(節(jié)選)
唐朝最大的緋聞八卦——楊貴妃的愛情和死亡,成了《長恨歌》的靈感來源。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與友人聊天得來的靈感。
一天,他與友人談起50多年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及相關(guān)遺聞傳說,不勝感慨,于是為之作歌,由此被呼為“《長恨歌》主”。
長恨歌的“恨”,其實是恨相愛之人不能長相守,恨君王薄情不能忠于愛情。
可是,古往今來,誰的愛情故事里沒有遺憾 白居易和初戀湘靈,也擺脫不了兩兩相望的宿命。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瑕的,總有一些遺憾,那就隨它去吧。
惟愿我們想得到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2、最暖心的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問劉十九》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詩人中在世時最為顯達(dá)、仕途最為順?biāo)煺?,也因此成了一位大生活家?/p>
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fēng)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yuǎn)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diào)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xiàn)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總有人會抱著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來看世界,哪怕寒風(fēng)徹骨,哪怕大雪將至。
彼時,有酒,有故事,圍爐而坐,促膝而談。即使天寒地凍,只覺溫暖如春。
3、最悲苦的詩:《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白居易《賣炭翁》
白居易是關(guān)心百姓疾苦的,這首《賣炭翁》就是其中的杰作。
一個衣裳單薄的老人家,辛辛苦苦在山中燒炭,好不容易拉到集市上,想要賣掉,卻被宮中的強硬奪去。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笔悄捴巳丝诘拿?。
老人家衣裳單薄,卻希望天更冷一些,好讓炭更好賣出去。極度的矛盾突出了他的悲劇內(nèi)核。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光是活著,就已經(jīng)用盡了所有力氣。
4、最傷感的詩:《琵琶行》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琵琶行》(節(jié)選)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
他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jié)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這世間有三種相遇,如同久別重逢:一種是遇見了一個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種是遇見了知己,一種是遇見了自己。
白居易跟琵琶女的相遇顯然是最后兩種。兩個不相識,但是也不必相識的天涯淪落人,用音樂和詩歌搭起了溝通的橋梁,互訴悲苦人生。
漫漫人生路,陌生會變成熟悉,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共同的生命的默契。
這種默契,足以在一剎那慰藉人的心靈。
5、最勵志的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成名作。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狂風(fēng)能折斷一棵大樹,卻無法摧毀一株小草,它讓我們回憶起自己血液中的堅強。
野火燒不盡愛與希望,隨著春風(fēng)吹來新的生機,每一棵平凡而又堅韌的小草,終將向上生長連接成茂盛的草原。
6、最清新的詩:《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也宛如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yōu)美詩歌。
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中。
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戀戀不舍地離去了。
時光流轉(zhuǎn),春亦匆匆。趁著這個最美好的春賞時節(jié),當(dāng)然要做最賞心愉悅的事,才不辜負(fù)好歲月。
7、最美好的詩:《憶江南三首》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三首·其一》
江南,遍布著多少如詩如畫的美景 江南,留存著多少文人的解藥
相信不少人對江南水鄉(xiāng)最初的印象,就來自于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
白居易曾先后擔(dān)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在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yīng)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dāng)?shù)牧私?,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p>
江南是隱隱青山,是迢迢碧水;是煙雨迷蒙的詩意,是小橋流水的精致;是文人氣的園林,是青石板的老巷……
江南,是一場不愿醒來的夢。
8、最有童趣的詩:《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居易《池上》
白居易擅長寫長篇敘事詩,他的詩中小品,亦是十分杰出。
這首《池上》只用20個字,卻生動地刻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全詩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xì)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豐子愷說:唯有孩子,能讓人忘卻世間煩惱??磥?,千古依然。
9、最悲情的詩:《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dāng)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詩。
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后。
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rèn)識,都要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jù)一時一事的現(xiàn)象下結(jié)論。
識物都需要七年,識人更是如此。細(xì)節(jié)會騙人,但時間騙不了人。
如果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多花時間去了解他的內(nèi)心。
余生很長,在這個眼見不一定為實的時代里,愿我們都能理性思考,溫柔待人。
10、最朦朧的詩:《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白居易《花非花》
人人都說白居易的詩淺近,可這首《花非花》卻是特例。
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后離去。來時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 去時又好似朝云散盡沒有覓處。
《花非花》頗有一股“朦朧”味,霧、春夢、朝云,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shù)功力。
此詩的意境看似"朦朧",其實表達(dá)的是,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人生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當(dāng)作如是觀。
白居易,字“樂天”,取自《周易》里的“樂天知命故不憂”。
如果說前半生的樂天,是命運眷顧,上天垂憐;后半生的樂天,就是縱有風(fēng)波,依舊內(nèi)心淡然。
林清玄說:“樂來歡喜,苦來甘愿。”
經(jīng)歷過寒冬,才懂得春日的可貴;經(jīng)歷了苦難的人,才更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迎來人生真正的快樂。
詩寫得通透,不如人活得通透,白居易做到了。
來源:國學(xué)精粹與生活藝術(sh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4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這20首絕美宋詞,一生一定要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