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xué)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xué)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jīng)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dāng)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
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fā)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jīng)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dāng)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shù)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fù)Q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后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dāng)?shù)那擅罘椒?,攫取自己不?yīng)得的財物?!扒扇 保_取也;“豪奪”,搶占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
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1. 積累含四字成語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要有原文、翻譯、寓意,要字?jǐn)?shù)比 鷸蚌相爭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 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fēng)云陣?!?/p>
典 故
趙國準(zhǔn)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jīng)過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影鲆矊栒f:‘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會有死鷸?!鼈儌z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F(xiàn)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dān)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rèn)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庇谑峭V钩霰ゴ蜓鄧?。
2. 要有名人的古文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四字成語 滄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釋義] 滄海:大海;粟:谷子。
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也作“大海一粟”。[語出] 宋·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p>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í”;粟;不能讀作“l(fā)ì”。[辨形] 粟;不能寫作“栗”。
[近義] 九牛一毛 太倉一粟[反義] 恒河沙數(shù)[用法] 一般多指微不足道的事;有時也作謙詞。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辨析] ~和“九牛一毛”;都有“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的意思。
但~除了可以表示人和具體事物;也可表示力量等抽象事物;而“九牛一毛”多用來指錢財?shù)染唧w事物。[例句] 我們干部同志要認(rèn)識到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而個人的力量只是~。
3. 四字成語小故事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氐郊依镞€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fēng)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fù)。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fēng)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dāng)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dāng)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xué),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xué)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fēng)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dāng)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dāng)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p>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xué)藝術(shù)也很發(fā)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dāng)時,不僅詩人多,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shù)上、內(nèi)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dāng)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
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rèn)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rèn)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dāng)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xué)生,一起跟他學(xué)習(xí)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xué)習(xí)。
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rèn)為學(xué)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rèn)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p>
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jié)果,雖然。
4. 寓言故事的四字詞語有那些 愚公移山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買櫝還珠 發(fā)奸擿伏 返老還童 發(fā)蒙振落 守株待兔 開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發(fā)百中 奮不顧身 分崩離析 風(fēng)吹草動 分道揚鑣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貴神速 杯弓蛇影 不得要領(lǐng) 拋磚引玉 爾虞我詐 罰不當(dāng)罪 不寒而栗 不合時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當(dāng)務(wù)之急 開誠布公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藥 別開生面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無私 當(dāng)局者迷 不倫不類 伯樂相馬 班門弄斧 冰山難靠 大筆如椽 打草驚蛇 雕蟲小技 大材小用 白面書生 八面威風(fēng) 不名一錢 拔苗助長 乘興而來 沉魚落雁 乘人之危 車載斗量 不屈不撓 不求甚解 髀肉復(fù)生 病入膏肓 草木皆兵 程門立雪 長驅(qū)直入 車水馬龍 背水一戰(zhàn) 半途而廢 不貪為寶 白頭如新 才高八斗 城狐社鼠 滄海桑田 草菅人命 抱薪救火 標(biāo)新立異 不學(xué)無術(shù) 不遠(yuǎn)千里 殘杯冷炙 寸草春暉 草船借箭 乘風(fēng)破浪 別有天地 不遺余力 百折不撓 百丈竿頭 不自量力 不知所云 賓至如歸 拔幟易幟 一國三公 以規(guī)為滇 一鼓作氣 一事無成 一網(wǎng)打盡 義無反顧 一誤再誤 風(fēng)聲鶴唳 一揮而就 與虎謀皮 異軍突起 有腳陽春 一日三秋 一絲不拘 一身是膽 以身試法 以卵擊石 以鄰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錢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鳴驚人 一木難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豐 有名無實 一諾千金 一暴十寒 一竅不通。
5. 成語故事(文言文)及相關(guān)故事 【刻舟求劍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
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么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
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拖尾于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
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狗礆w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
他已經(jīng)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zhuǎn)回家去取。
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p>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
(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保ㄋ┯址Q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p>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yīng)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nóng)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nóng)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p>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zhǔn)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jié)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yǎng)了許多猴子。
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栗子。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jīng)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shù)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于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rèn)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 “那么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jīng)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
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準(zhǔn)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涂了。 【請君入甕】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
6. 有哪些含有古文意思的成語(4字) 1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p>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p>
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yuǎn),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2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
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庇谑?,趕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jīng)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1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
船已走了很遠(yuǎn),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2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p>
于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jīng)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3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應(yīng)應(yīng)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亥鄲忿肝莜菲馮十輔姜已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嬛唬骸凹贾勾硕?!”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注釋 黔——音錢,就是黔州,在現(xiàn)今貴州省境內(nèi)。 龐然——龐,音旁,龐大,形體或數(shù)字很大。
龐然,身體高大的樣子。 應(yīng)應(yīng)然——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
駭——音害,驚駭,就是恐懼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開、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雙方對打。 狎——音狹,表示親近但態(tài)度放蕩、不莊重。
踉——音狼,踉蹌,亂步行走的樣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聲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xùn)|集》。 4 “夸父逐日”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古文】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飲,飲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④,道⑤渴而死。
棄其⑥杖,化為鄧林⑦。 翻譯:夸父與太陽相逐而跑,進入了太陽的光輪。
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黃河、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還沒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
被他丟棄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注釋;①逐走:互相競賽,相逐而走; ②人日:進入了太陽的光輪; ③河、渭:黃河和渭水; ④至:到; ⑤道:名作狀,在路上; ⑥其:代詞,此指代夸父; ⑦鄧林:桃林。
對我有幫助。
7. 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氣 重于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zhàn) 弄巧成拙 風(fēng)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yè) 程門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臥薪嘗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fā)百中 · 捕風(fēng)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fēng)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fù)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zhàn)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biāo)新立異 · 不學(xué)無術(shù)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yuǎn)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余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fēng)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qū)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dāng)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dāng)務(wù)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lǐng)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dāng)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fēng)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fù)荊請罪 · 發(fā)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fā)蒙振落 · 風(fēng)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fù)隅頑抗 · 負(fù)重致遠(yuǎn)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后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fā)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后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后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dāng)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zāi)芙?·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lán)田生玉 · 濫竽充數(shù)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尸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fā)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nèi)f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fā)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fù)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fù)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fēng)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fù)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 尸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jīng)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fā)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guān)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涂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fā)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guī)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1. 找一些成語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譯文和寓意的 諱疾忌醫(yī)扁鵲(què)是古代一位名醫(yī)。
有一天,他去見蔡桓侯。他仔細(xì)端詳了蔡桓侯的氣色以后,說:“大王,您得病了。
現(xiàn)在病只在皮膚表層,趕快治,容易治好?!辈袒负畈灰詾槿坏卣f:“我沒有病,用不著你來治!”扁鵲走后,蔡桓侯對左右說:“這些當(dāng)醫(yī)生的,成天想給沒病的人治病,好用這種辦法來證明自己醫(yī)術(shù)高明?!?/p>
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侯把頭一歪:“我根本就沒有??!你走吧!”扁鵲走后,蔡桓侯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jīng)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侯連連搖頭:“見鬼,我哪來的什么??!”扁鵲走后,蔡桓侯更不高興了。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么掉頭就走呢?”扁鵲說:“有病不怕,只要治療及時,一般的病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怕只怕有病說沒病,不肯接受治療。病在皮膚里,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里,可以吃湯藥。
但是,現(xiàn)在大王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p>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發(fā)作了。他打發(fā)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jīng)到別的國家去了。
沒過幾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yī)治。
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rèn)認(rèn)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yán)重,以至發(fā)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鵲見蔡桓公①,立有間②,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將恐深?!被负蛟唬骸肮讶藷o疾④?!?/p>
扁鵲出?;负钤唬骸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⑤?!?/p>
居十日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⑦?!被负畈粦?yīng)。
扁鵲出?;负钣植粣偂?/p>
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yīng)。
扁鵲出?;负钣植粣偂?/p>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⑧。桓侯故使人問之。
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⑩;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屬(12),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13)?!?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韓非子》[注釋]①扁鵲——戰(zhàn)國時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
②有間——一會兒。③疾——古時疾指小病,病指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體皮膚的紋理。這里指皮膚。
④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⑤好(hào)——喜歡。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時間,過了。⑦益——更加。
⑧還走——掉轉(zhuǎn)身子就走。⑨湯熨(yùn)——用熱水敷燙皮膚。
及——達到。⑩針石——用來針灸的針。
古時治病用石針。(11)火齊——火煎的湯藥。
(12)司命之所屬——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運的神。
(13)臣是以無請也——我所以不再請求(為他治?。┝恕#?4)索——尋求。
(15)遂——就。棘刺尖兒上雕猴子燕王到處張貼榜文,征求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
有個衛(wèi)國人來應(yīng)征,自稱能在荊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靈活現(xiàn)的猴子。燕王聽說他有這樣超群的技藝,高興極了,立刻給他極其豐厚的待遇,供養(yǎng)在身邊。
過了幾天,燕王想看看這位巧匠雕刻的藝術(shù)珍品。那個衛(wèi)國人說:“國君要是想看的話,必須依我兩個條件:一,半年之內(nèi)不入后宮與后妃歡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選一個雨睛日出的天氣,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的猴子?!毖嗤跻宦犨@些條件,沒法照辦,只能繼續(xù)用錦衣玉食把這個衛(wèi)國人供養(yǎng)在內(nèi)宮,卻始終沒有機會欣賞到他刻制的珍品。
宮內(nèi)有個鐵匠聽到了這件事,不禁暗暗發(fā)笑。他就對燕王說:“我是專門打制刀具的。
誰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來,所以,雕刻的東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兒細(xì)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沒法在上面雕刻。
請國王檢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說的話是真是假了?!贝笸跻宦牐鐗舴叫?,立即把那個衛(wèi)國人找來,問道:“你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衛(wèi)國人回答:“刻刀?!?/p>
燕王說:“請把你的刻刀拿給我看看?!毙l(wèi)國人一聽就慌了神,借口說到住處去取刻刀,溜出宮門逃跑了。
[提示]牛皮、謊言,編得再巧妙,也經(jīng)不住認(rèn)真的考察、仔細(xì)的分析。根據(jù)這則寓言故事,人們常常把謊言稱為“棘刺之說”。
需要說明的是,應(yīng)該把故事中衛(wèi)國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藝術(shù)區(qū)別開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工藝的進步,人們可以憑借極細(xì)的刻刀和放大鏡、顯微鏡在頭發(fā)絲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們的技藝還達不到這樣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鐵匠的分析判斷是根據(jù)當(dāng)時的水平作出來的。
[原文]燕王征巧術(shù)人①,衛(wèi)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②,養(yǎng)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笨驮唬骸叭酥饔^之④,必半歲不入官⑤,不飲酒食肉,雨霧日出⑥,視之晏陰之間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p>
2. 有關(guān)寓言成語古文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fā)百中 · 捕風(fēng)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fēng)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fù)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zhàn)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biāo)新立異 · 不學(xué)無術(shù)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yuǎn)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余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fēng)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qū)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dāng)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dāng)務(wù)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lǐng)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dāng)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fēng)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fù)荊請罪 · 發(fā)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fā)蒙振落 · 風(fēng)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fù)隅頑抗 · 負(fù)重致遠(yuǎn)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后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fā)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后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后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dāng)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zāi)芙?·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lán)田生玉 · 濫竽充數(shù)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尸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fā)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nèi)f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fā)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fù)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fù)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fēng)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fù)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 尸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jīng)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fā)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guān)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涂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fā)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guī)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3. 找一些成語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譯文和寓意的 鸚鵡救火
簡介
中國傳說故事.一天,一只鸚鵡飛往別的山頭棲息,那里的禽獸友好相處,像個幸福的大家庭.鸚鵡雖然很喜歡這座山,但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幾個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鸚鵡看到,便入水中潤濕羽毛,飛往那山空中,灑落毛羽間水想滅大火,這樣往來反復(fù),不以為苦.天神譏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澆滅大火?可是鸚鵡仍堅持這樣做.天神被它的誠意感動,就降下大雨,澆滅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皆相愛。鸚鵡自念,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舍。 后數(shù)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曰:“汝雖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qū)區(qū)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行,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于火也。”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1]
注釋
①集:棲息
②輒:總是
③相貴重:尊重它;相:指代鸚鵡
④沾羽:沾濕羽毛
⑤嘗:曾經(jīng)
⑥僑居:寄居
⑦行善:行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贊許,如嘉客,嘉賓。嘉感:贊揚并受感動
⑨去:離開。
譯文
有一只鸚鵡飛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飛禽走獸都相處很好。鸚鵡自己想:雖然很快樂,但不是我長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離開。后來,過了幾個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鸚鵡遠(yuǎn)遠(yuǎn)看見了,就飛入水中,沾濕自己的羽毛,飛到山上,灑水(滅火)。天神說:“你雖然有志氣,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鸚鵡回答說:“雖然我知道不能滅火,但是我曾經(jīng)在此山中住過,山中的飛禽走獸對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見他們(遭遇火災(zāi))?!碧焐褓澝蓝液芨袆铀鼈兊牧x氣,立即用雨幫鸚鵡將火滅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負(fù)義,在看到以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困難時,應(yīng)給予其幫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4. 有關(guān)寓言的成語的文言文有那些 【葉公好龍】
語出《莊子·逸文》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yuǎn)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jīng),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yuǎn)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p>
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里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里看。葉公一看見龍,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yīng)也?!?/p>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掩耳盜鈴】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5. 文言文的成語故事 ·溫故知新:溫習(xí)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rèn)識和體會。
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rèn)識現(xiàn)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十則》) ·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涸谝黄鹦凶叩脑S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論語十則》) 諱疾忌醫(yī):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yī)生。比喻有了錯誤、缺點,生怕別人批評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發(fā)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侗怡o見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環(huán)境或境界的驟然轉(zhuǎn)變。
多指由逆境轉(zhuǎn)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撲朔迷離:模糊不清,很難辨別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錯綜復(fù)雜,不易看清底細(xì)。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無他,但手熟爾。
——《賣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huán)境幽美的世界,現(xiàn)在用以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地方。(《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一下子現(xiàn)出開闊明朗的境界。
(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短一ㄔ从洝罚?·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
(后遂無問津者?!短一ㄔ从洝罚?·吳下阿蒙:比喻缺少學(xué)識,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孫權(quán)勸學(xué)》)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別當(dāng)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quán)勸學(xué)》) ·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
現(xiàn)在多用來形容外強中干的事物。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黔之驢》)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已經(jīng)用完。(《黔之驢》) ·老驥伏櫪:老了的好馬,伏在馬房中卻還想去跑千里的遠(yuǎn)路。
比喻人雖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龜雖壽》) ·源頭活水:比喻生活氣息濃厚,也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xì)毛。
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閑情記趣》) ·揮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灑出去就像下雨一樣。
原來形容人多,后來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繼踵:肩膀靠肩膀,腳尖碰腳跟。
形容人多,擁擠。 ·張袂成陰:張開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陽光,形容人多。
(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故事兩篇》)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F(xiàn)在多指學(xué)習(xí)不認(rèn)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況不深入。
(好讀書,不求甚解?!段辶壬鷤鳌罚?·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缎∈队洝罚?·畫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無益。
(《寓言四則》) ·買櫝還珠:取舍失當(dāng),舍本逐末,是極不可取的。(《寓言四則》) ·濫竽充數(shù):沒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間湊數(shù),終會露餡。
(《寓言四則》) ·塞翁失馬: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yōu)楹檬?。(《寓言四則》) ·鴻鵠之志:比喻遠(yuǎn)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披[被]堅執(zhí)銳:身披堅硬的護甲,手上拿著銳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戰(zhàn)斗。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亭記》) ·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斗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于享樂,反而容易導(dǎo)致死亡。
(《孟子二章》) ·百廢俱興:指任事振作有為,凡有荒廢者,皆整理興舉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氣象萬千:謂景象宏偉絢麗,非常壯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心曠神怡:心胸曠達,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舍生取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
(舍生而取義者也?!遏~我所欲也》) ·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
后來用以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
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zhàn)》) ·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劌論戰(zhàn)》) ·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曹劌論戰(zhàn)》 ·三顧茅廬:東漢末,劉備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陽)聘請隱居于草廬的諸葛亮出來幫助打天下。
后用來指誠心誠意再三邀請或訪問。(《出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6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