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像 圖片來自網絡
封建社會的帝王傳承,自古以來遵循的都是“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原則。也就是說,母親出身尊貴,會為兒子繼位帶來莫大的助力,反之亦然??扇绱艘粊?,就造成了一個困擾了封建社會幾千年的弊病-外戚干政。
漢初懲于“呂后之亂”,為了杜絕外戚干政,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卻偏偏挑選母族沒有地位的皇子。就這樣,母族毫無背景的劉恒就被挑中,成為了幸運兒。
可是,劉恒的幸運,卻是他兒子們的不幸,在劉恒繼位后的幾個月內,他已經死去的代王后給他生的四個兒子先后病死,病因不明!
據(jù)《史記》記載:
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這也太巧了吧!可是,歷史是沒有巧合的,巧合都在小說里。
從表面上看,漢文帝四子病死,唯一的受益人應該是漢景帝。
據(jù)《史記 外戚世家》記載:
孝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根據(jù)這段記載,如果不是漢文帝前王后生下的四個兒子都病死,劉啟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太子。
本著得利的原則,劉啟和他背后的竇姬是最有動機下手害死漢文帝這四個兒子的,可是,竇姬敢嗎
初到長安,人生地不熟,漢文帝剛坐上皇帝寶座,對手下的大臣們不熟悉,甚至懷有畏懼,竇姬就敢于做出這種事 筆者是不相信的。因此,漢文帝這四個兒子的死亡與竇姬毫無干系。
圖片來自網絡
從深層次來看,有能力,有動機使?jié)h文帝四個兒子莫名死亡的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漢朝的功臣集團。
漢朝建立后,其上層主要由三種人構成,一是劉姓王室;二是外戚集團;三是以豐、沛人為主體的功臣集團,這三個集團互相制衡,使?jié)h朝的政權得以平穩(wěn)發(fā)展。
后世人經常評價劉邦還算是厚道人,除了殺韓信、彭越和英布之外,再也沒有大殺功臣,其實,這里面有劉邦更深層次的考量在內,并不是不想殺,而是不能殺。
以劉邦之智,他不會不知道在自己死后,呂后會專權,可是他卻不能殺了呂后,因為只有呂后在,才能帶領外戚集團控制住功臣集團;而不殺功臣,也是想依靠功臣集團來制約呂后,這就是宋朝文人呂祖謙在《大事記》的評價:
“存高后為有功臣,有功臣為有呂后,此高祖深慮也?!?/p>
這其中僅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樊噲。
樊噲本是出身于豐、沛,屬于功臣集團,可他是呂后的妹夫,又屬于外戚集團,樊噲偏向哪里,哪個集團的實力就會增強,就會引發(fā)政治失衡。所以,這才是劉邦在死之前為什么要派周勃和陳平去殺死樊噲的原因??墒牵惼胶椭懿ε碌米飬魏?,就沒有動手。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動手,直接釀成的后果就是呂后的外戚集團拉攏了功臣集團的骨干,終于在漢朝的政局中占據(jù)了上風,才出現(xiàn)了日后的“呂后專權”。
呂后出身于豐、沛,和劉邦的起家班底都很熟悉,這批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呂后的恩惠,都不會明著反對自己。
可劉姓王室則不同,對于呂后來說,任何一位劉姓王室成員都是她兒子,即漢孝惠帝劉盈皇位的潛在競爭者。因此,為了加大對劉姓王室的控制力度,呂后使出了一條絕戶計,那就是把呂姓的姑娘嫁給劉姓諸侯王,既可以起到就近監(jiān)視的作用,又可以讓劉姓王室日后的繼承人都具有呂姓血脈,豈不是皆大歡喜!
可呂后卻沒有想到,自己這么做即使劉姓王室不反對,那些功臣們會怎么想 如果這種方式執(zhí)行一到兩代,那漢朝就會變成劉姓和呂姓的天下了,這些功臣們還有活路嗎
圖片來自網絡
可呂后不管這些,只要自己高興!她為自己設計出來的這套方案感到欣喜不已。
于是,呂媭之女嫁給了營陵侯(瑯琊王)劉澤、呂產之女嫁給了趙王劉恢、呂祿之女嫁給了朱虛侯劉章、趙王劉友也以諸呂女為后、呂祿的小女兒嫁給了少帝劉弘,成為了皇后。這就是清朝史學家趙翼說過的“呂氏有女,不以他適,而必以配諸劉?!?/p>
這些呂姓諸女們也充分領悟了呂后的精神,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批組團的女奸細。
可是她們忘了,他們是給人做老婆的,做老婆才是主業(yè);做奸細是副業(yè),捎帶著干就行了??蛇@些女人卻本末倒置,對劉姓的這些諸侯王們百般欺壓,因此,不得寵是必然的。
在劉姓的諸侯王中,僅有齊王劉肥、代王劉恒、淮南王劉長三人沒有明確證據(jù)表明也娶了呂姓女。
筆者分析,劉肥應該是沒有娶呂姓女。因為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年齡最大,在漢高祖六年就已經封王。那個時候,恐怕呂后還沒有這個心思,所以劉肥娶的是駟氏,躲過了一劫。
淮南王劉長因為是被呂后撫養(yǎng)長大的,屬于親近之人,或許呂后就沒有把呂姓女嫁給他。根據(jù)資料,劉長娶的是雍姓女。
最后,只剩下代王劉恒了。根據(jù)資料,劉恒第一位王后并沒有留下姓名,也無從考據(jù)。這位代王后給漢文帝生了四個兒子,按照這個生孩子的速度,漢文帝應該和這位王后關系很好,此女似乎不應該是呂后派來的呂姓女。因為根據(jù)劉姓其他諸侯們的婚姻狀況來看,過得都不是很好,夫妻之間的矛盾都很大。漢文帝怎么就能成為另類呢
可是,如果代王后不是呂姓女,那為什么她的四個兒子會在漢文帝繼位之后,在短短幾個月內全部莫名病死呢
讀者們可能會說了,漢文帝四個兒子之死和代王后是否為呂姓女有關系嗎 你為什么會這么考慮問題呢
其實,這里面的關系大了!
鴻門宴樊噲與張良 圖片來自網絡
假設一:代王后是呂姓女
漢文帝即位后,如果仍然容留呂姓女生下的兒子在身邊,進而受封為太子,那這個孩子長大了之后是否會成為不安定因素呢 他是否會對功臣們進行報復呢
按照漢文帝兒子們的排序來看,前四位都是呂姓女所生,如果呂姓女的兒子成為太子,那么,呂氏家族就不會徹底覆滅,自己這些誅殺呂氏的人就不會徹底放心。所以,四位呂姓女所生的王子必須死。
假設二、代王后不是呂姓女,是另一位貴族或者豪強之女。
按照“呂后之亂”之后漢朝選擇皇帝的標準,一是年長;二是母族沒有背景。按照這個要求,漢文帝被選中了。
本來,候選人有三:
其一 、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劉襄
“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
劉襄是劉肥的嫡長子,劉邦的長孫,具備被推舉的條件,可被淘汰,理由是母族是惡人。據(jù)《史記》記載:
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鈞),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
其二、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是劉邦第二小的兒子,自小被呂后撫養(yǎng)長大,如果立他為帝,他是否會在將來為呂氏報仇呢
據(jù)《史記》記載:
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
想要立淮南王為帝,可是淮南王年齡太小,母族也是惡人,所以被淘汰。其實,《史記》在這段記載中有誤,劉長的母族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家族,談不上是惡人。功臣們所擔心的是劉長的妻族是惡人。
在漢朝初年,雍姓貴族僅有一人,那就是劉邦最為痛恨的雍齒,筆者分析,劉長的妻子很有可能就是雍齒家族的女人。所以,出于政治正確的考慮,劉長也被排除在外了。
圖片來自網絡
其三、代王劉恒
劉恒的母親薄夫人可謂是一位苦命的女人,他先是成為了魏王豹的女人,后來又被劉邦俘虜,成為了劉邦的女人。一生只得了劉邦一次寵幸,就生了劉恒。在這一點上,她又是幸運的。
劉邦后宮女人雖多,但呂后真正重視的也只有薄氏,像戚夫人那種以色娛人的女人,呂后是不會真正瞧得上的。
而薄姬則不同,她的命運和呂后類似,也是顛沛流離,跟著丈夫四處征戰(zhàn)。在亂世中能夠存活下來,并且還能夠活的很好的女人無一不是人精。只不過,魏王豹后來失敗了,劉邦勝利了,所以,呂后就高高在上,而薄姬則成為了俘虜。
對于薄姬這種女人,呂后始終是防備著的,所以才會很大方的讓薄姬跟隨著自己的兒子到代地去居住,這在劉邦的后妃中是獨一份。
而薄姬呢 也非常有眼色,她知道呂后最在意什么,只要是不對漢惠帝的帝位有威脅,呂后是不會拿自己怎么樣的。所以,在趙王被剝奪封號,呂后想要封劉恒為代王的時候,薄姬堅決予以拒絕。薄姬就是想要通過此舉來向呂后表明心跡,自己絕不對皇位有任何覬覦。
所以,代王劉恒和薄姬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了功臣們的一致好評,最終被選中做了皇帝。
據(jù)《史記》記載:
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于天下,便?!?/p>
年長也好,仁孝寬厚也罷,其實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太后家薄氏謹良。潛臺詞就是薄姬沒有家族勢力,唯一的一個弟弟還是沒有什么能力的人,可即使是這樣,薄昭日后還是被這些人逼死。
《史記》中只記載了漢文帝母族謹良,可卻沒有記載漢文帝的妻族,這是絕不應該的,畢竟,一位為漢文帝生下四個兒子的女人怎么會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氏呢
筆者分析,如果代王后是一位貴族或者豪強之女,史書中必定會留下名字或者姓氏,沒有立下任何記載,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這位代王后是呂姓女。
薄姬雖然洞悉人情,主動遠離朝堂避嫌,但呂后必要的防備還應該是有的,畢竟不在自己眼皮底下。所以,筆者認為,劉恒的第一位王后肯定是呂后派來的呂姓女。
那么,劉恒的代王后為什么就能和劉恒相得兩歡,連續(xù)生了四個兒子呢
司馬遷祠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種可能
代王后賢惠,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確,自己就是劉恒的老婆,因此獲得了包括薄姬在內的所有人的喜歡和愛戴。
第二種可能
薄姬為了保住劉恒,逼迫劉恒要喜歡代王后,由此獲得了代王后的好感,小報告打得少了些。
可是,問題出現(xiàn)了。漢文帝登上皇位,勢必要立太子,如果太子是呂氏女所生,那么,就會面臨著前文所說的問題,為了給功臣們一個定心丸吃,這四個兒子必須死!
至于劉恒派舅舅薄昭赴長安和周勃究竟談了什么 達成了什么共識 這都屬于極度機密,在史書中都沒有任何蛛絲馬跡。不過,司馬遷還是在史書中留下了一點線索,那就是四位王子的死。
筆者分析,功臣們擁立漢文帝是有條件的,雖然你各項條件都符合要求,但是如果不處理掉呂姓女生下的四個兒子,那這個帝位也肯定不是你的。畢竟,劉姓王室的兒子們多著呢!
如果筆者判斷正確的話,劉恒為了坐上皇帝寶座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可誰叫那是全天下唯一的座位呢 至于這四個兒子是怎么死的,那自然是病死了。
所以,就在漢文帝四個兒子死去不久,群臣上表勸諫漢文帝立太子,劉啟作為漢文帝活下的最年長兒子被立為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漢景帝。
在這次撥亂反正的事變中,周勃的功勞最大,同時,作惡也最大!從此,周勃和周勃家族就成為了漢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勢欲除之而后快!
漢文帝雖然為了皇位舍棄了兒子,但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他的內心無時不在流血。
但沒辦法,自己初繼位,根基不穩(wěn),這些功臣們既然能夠把自己推上去,就能把自己拉下來,在朝中政治格局沒有恢復到平衡之前,漢文帝是不會出手的。所以,漢文帝對周勃和陳平等擁立功臣給予了極大地容忍,甚至到了違反皇家禮儀的地步。
一是大肆封賞;二是下嫁公主;三是起立送行,這是漢文帝給予周勃擁立之功的回報??墒牵诿餮廴搜劾?,就在漢文帝起立送周勃下朝之后才敢坐下之時,就基本上判定周勃必死無疑,周氏家族必滅無疑!
反觀周勃,自認為立下大功,又為了杜絕隱患,逼死了四位王子,可謂是得意到了極致,就在此時,有識之士開始點播了。
圖片來自網絡
據(jù)《史記》:
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居月馀,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辈獞?,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上許之。
筆者認為,這位所謂的有識之士應該就是漢文帝派來試探周勃的。
見周勃還算明智,漢文帝就走了第二步,列侯就國。也就是說,讓這些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地,這就是變相解除了這些人的兵權。
據(jù)《史記》:
前日吾詔列侯就國,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國。
周勃此時是真的害怕了,他應該想起自己曾經逼迫漢文帝放棄四位王子換取上位這件事了。不然,就算是河東守尉巡行,那又怎么樣呢 這本來就是守尉的正常工作,你何至于被甲持兵如臨大敵呢 還是心里有鬼。
據(jù)《史記》:
歲馀,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
如果僅是功大難賞,周勃恐怕不會這么害怕,因為這沒有罪??墒?,四位王子的死,卻會讓漢文帝找任何理由殺了他。這件事,畢竟做的不那么地道。
漢景帝像 圖片來自網絡
周勃的舉動早就被漢文帝洞察。很快,一封上告周勃謀反的書信就出現(xiàn)了。其實,這些都是套路。
據(jù)《史記》:
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
好在有薄昭、公主和薄太后的說情,周勃才得以逃出升天。其實,漢文帝之所以肯放過周勃,還是出于穩(wěn)定朝局的考慮,敲打敲打是可以的,可如果動了真家伙,那些功臣們還不得造反了。畢竟,周勃是領頭人,其他劉姓王室、功臣們都是參與者,知道的是你在為兒子們復仇,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翻案呢!
就這樣,周勃算是得了善終,可這個仇卻并沒有結束。先是周勃長子周勝之尚主不謹,也就是和公主關系不好被合離(離婚),后是周勃傳遞下去的絳侯爵位被剝奪。好在有個周亞夫,又把絳侯這一世系傳承了下去,從此改稱為條侯。
周亞夫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其被殺的理由是“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焙喼笔切υ?。
我們不要怪漢景帝刻薄寡恩,起碼在周亞夫這個問題上,漢景帝是有著底火的。筆者有理由相信,漢文帝在臨死之前肯定要囑咐漢景帝要報仇之類的話。
就這樣,經過了兩代的努力,絳侯這一系被徹底打壓下去了,漢景帝終于給自己的四位哥哥報了仇。
絳侯、條侯這一系又傳了兩代,但都不成氣候。元鼎五年,最后一代條侯周建德有罪國除。
在這次事件中,最狡猾的算是陳平了。以筆者估計,殺四位王子的計策應該是他出的。周勃粗人,大字不識幾個,哪里能夠預見到這么遠 可是,陳平見機得早,把誅殺諸呂的功勞推到了周勃身上,這就相當于變相把害死四位王子的首要責任推到了周勃身上。
我們從《史記》的一段記載中就可以看出陳平的狡猾。
據(jù)《史記》: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原以右丞相讓勃。”
看似謙讓,其實是把周勃推到了風口浪尖!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漢文帝即位后,面對開國元勛集團,怎么鞏固皇權的?
漢文帝在歷史上贏得了“仁”的名聲,但這只不過是他的偽裝色。毫無根基的漢文帝,其實也是一位政治高手,把權力一點點從功臣集團、諸侯王集團,慢慢收回了一些,鞏固自己的皇權。
先掌握最重要的軍權
漢文帝在進入皇宮的時候,便受到了功臣集團的第一次示威。堂堂皇帝,竟然進不了皇宮,最后還是找來太尉周勃,漢文帝才得以進入。這種感覺,讓漢文帝像吃了一個蒼蠅般難受。
在進入皇宮的第一個晚上,漢文帝便讓自己的心腹掌控了禁衛(wèi)軍。而且讓他們荷槍帶甲,整夜巡邏。此時的漢文帝在害怕什么?呂氏家族嗎?顯然不是,呂氏家族都被功臣集團消滅了。漢文帝防備的,正是這些擁立自己上位的功臣集團哪!而且,當天晚上,漢文帝便迫不及待地發(fā)出詔書,承認功臣集團誅殺呂氏集團的正義性,借此安撫功臣集團。除了這些,漢文帝有開始拉攏其他勢力。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除了拉攏功臣集團外,漢文帝大赦天下,讓天下百姓同樂。漢文帝的這個舉動,其實大含深意。因為漢文帝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其登基初始,牢牢受功臣集團的限制。沒有辦法之下,漢文帝只能出此下策。
而且,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漢文帝在三番五次“讓”皇位給其他諸侯王之后,還封賞了一批諸侯王。借用同宗的勢力,來平衡功臣集團。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在漢文帝這里,玩得爐火純青。等到漢文帝初步坐穩(wěn)皇位之后,便開始對當初那些拿自己難堪的功臣集團動手了。
對功臣集團首領開刀
經過了初期對功臣集團制衡后,漢文帝又輕徭薄賦,讓老百姓念自己的好。接著讓各地舉薦賢良方正,把各地的人才充實到國都,打造自己的班底。
等到漢文帝初步坐穩(wěn)皇位之后,便開始命令諸侯回到自己封地。而漢文帝真實的目的,便是功臣集團的首領周勃。果然,在長安城里的諸侯,回到自己封地的并不多。于是漢文帝趁機發(fā)難:“前面下發(fā)諸侯回自己封國的命令,執(zhí)行得不理想。丞相是皇帝所倚重的,應該起帶頭作用!”
因此,周勃被罷免丞相,回到自己封國。漢文帝又任命太尉灌嬰為丞相,罷免了灌嬰的軍權。漢文帝通過這個舉動,既懲處了功臣集團首領周勃,也趁勢收回了兵權。后來,周勃更是被漢文帝借機下獄,在里面受了不少苦。
因此,當周勃從監(jiān)獄出來后,十分感嘆:“我以前帶兵百萬,感覺自己很威風。但如今到了監(jiān)獄里,才見識到獄吏也是很威風?!焙迷跐h文帝還算宅心仁厚,只是把這些功臣集團敲打了一番,穩(wěn)固了自己的皇權便算完事,并沒有對他們展開激烈的屠殺,也算不負漢文帝“仁”的評價了。
漢高祖劉邦有八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嫡長子劉盈,三子劉如意,四子劉恒,五子劉恢,六子劉友,七子劉長,八子劉建。
八個兒子中有兩個兒子后來登上皇位。一個是皇后呂雉所生的劉盈,劉邦去世后順理成章繼承劉邦的大統(tǒng)做了皇帝,史稱漢惠帝,而劉邦四子劉恒最不受劉邦待見,出乎意料的成了一代圣君,創(chuàng)建“文景之治”,為后世所傳頌,那么劉恒是如何成為一代圣君的呢?
劉恒是劉邦和薄姬一夜情的結晶,漢高祖、呂后皆不看好母子二人,任其在封地代自生自滅。當劉邦病逝,呂后專權一一除去劉氏諸王,對窮鄉(xiāng)僻壤的劉恒網開一面,呂后病逝,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迎回劉恒為帝,劉恒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創(chuàng)“文景之治”,成為一代圣君。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母親薄姬位卑為劉邦所不寵,劉恒得以保全性命。
劉恒的母親薄姬地位卑微,曾是魏王的妃子,但魏亡后,劉邦接收了魏國的國土珠寶及美女。薄姬長得風姿綽約,劉邦好美色,自然收入后宮,幸而與劉邦有過一夜情,而這一次邂逅便讓薄姬懷上了龍嗣,在公元前203年生下劉恒。
劉邦后宮美女如云,從那一夜之后就很少見薄姬,更談不上寵愛,以至生了劉恒,劉邦也愛搭不理,好像沒這個人一樣。
呂后好妒,對劉邦的寵妃一個個幽禁在宮中,不許和兒子們見面,獨有薄姬娘家沒幾個人,地位又卑微,凡事不爭,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劉邦又不待見,呂后覺得這樣出身的薄姬對自己不構成威脅,所以當劉恒八歲封為代王去為劉邦戍守邊疆時,薄姬也跟著去了山西,呂后居然放行了。
這樣兩母子在山西相依為命經營了十五年,雖然辛苦,但也相安無事,保全了性命。
二、嫡母呂后專權盡殺劉氏皇子,為劉恒鋪平道路。
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愛屋及烏,對戚夫人所生劉如意也寵愛有加,在戚夫人的泣請下,想廢了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周昌等眾大臣勸諫廢長立幼,廢嫡立庶不明智,呂后聽張良建議,趕緊請來商山四皓,劉邦才斷了廢立之念。
公元前195年,劉盈繼位,呂太后專權,先是把劉邦最寵愛的劉如意毒死,后又把如意之母戚夫人做成“人彘”[zhì],劉盈親眼見到慘狀,嚇出一場大病,此后天天聲色犬馬,無心朝政。
公元前193年,劉肥來京拜見惠帝,呂后發(fā)現(xiàn)劉肥不尊君臣之禮,坐在上座,又要毒殺劉肥,漢惠帝救下劉肥,劉肥獻了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叫魯元公主為干娘,這才幸免于死,但郁結成疾,幾年后去世。
公元前188年,劉盈抑郁而亡,呂后立幼太子劉恭為帝,開始臨朝主政。
開始一一排殺劉姓皇子,以除隱患。趙王劉友娶了呂后之侄女,但這劉友偏偏不喜歡自己的王后,卻專情于別的王妃。呂王后也是個醋壇子,找到呂后告狀,居然說劉友要謀反,呂后召劉友進京,關押在官邸,不給吃喝,劉友不久就餓死了。
梁王劉恢本來有老婆,呂后為政治聯(lián)姻,把呂鏟之女塞給劉恢為王后,這王后既然毒殺了劉恢原來的老婆,還監(jiān)視劉恢的行動,讓他沒了自由,劉恢生無可戀,便自殺身亡。
燕王劉建打獵時被狐貍咬傷,得狂犬病去世。除了呂后養(yǎng)子劉長,劉姓皇子基本去黃泉與劉邦團聚了。
呂后對劉宗室皇子不斷殘殺,劉恒以戍邊為由,有幸生存下來。呂后為了自己的權欲,間接為日后劉恒登基鏟平了道路。
三、劉恒低調韜光養(yǎng)晦,眾臣鏟除呂氏一族,扶劉恒上位。
劉恒在封地代國循規(guī)蹈矩,一直十分低調隨和,從不與人結怨,在代地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與百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把代地那不毛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豐衣足食。
劉恒十分節(jié)儉,從不講排場,對屬地百姓寬容大度,性格又十分穩(wěn)重,辦事小心謹慎,給朝中眾臣老實可靠的印象。
呂后稱制十六年后去世,漢朝大臣陳平等迫不及待地鏟除呂臺、呂產、呂祿等呂氏外戚,又廢了呂后曾立的傀儡皇帝劉弘(非漢惠帝所生),眾大臣商討遵守劉邦旨意“非劉姓子弟,不得封王”,決定迎接外戚勢力不大,劉邦四子,恭儉有為,溫良仁厚的劉恒為帝。
劉恒謹慎的先派舅舅薄昭打前站,做探路先鋒,快到京城,又派心腹宋昌入城一探究竟,最后看到諸臣都十分恭順,才放心進城接受玉璽,陳平等扶持劉恒登上皇位。
四、劉恒勵精圖治,寬儉待民,“無為而治”成為一代圣君。
公元前180年,劉恒稱帝,時為漢文帝。馬上封侯拜相,對原來劉氏諸王恢復王候,對鏟除呂氏一族有功者,一一分封,還對隨父親建國的老功臣,論功行賞,封官晉爵,鞏固了漢文帝的帝位。
漢文帝又令宋昌等親信掌管軍權,對皇宮、京城嚴加防護,保證皇室成員安全。
劉恒便開始治理國家,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采用“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減輕老百姓賦稅,寬儉待民,廢除肉刑等讓漢朝經濟得到發(fā)展,人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綜合國力日益強盛,最終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
綜上所述,劉恒兩母子位卑勢弱不受寵,無后臺反而因禍得福,保全了性命,這為劉恒成為一代圣君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
呂后的“除苗”工程,讓劉邦的兒子一個個去父皇那兒報到去了,只留下劉恒和劉長,而劉恒為長也更仁厚,呂后的殘暴行為反為日后劉恒成為一代圣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
眾大臣慧眼識真龍,扶劉恒上位,為劉恒成為一代圣君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
劉恒的勤儉治國,輕徭役減賦稅,廢酷刑,最終成就了劉恒一代圣君的美名。
劉恒就這樣奇跡般地成為了一代圣君,就像書寫了一部人生傳奇,最不受父王待見,卻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為后人所敬仰,漢文帝手握一手爛牌卻打出了“王炸”的格局!有書君欣然為之點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