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fēng)起正
清
四月四日
明
傳
統(tǒng)
二
十
四
節(jié)
氣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
,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蘇東坡十九歲時
,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jié)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十年后,東坡來到密州
,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蘇軾詩詞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臨江仙·送王緘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xiāng)。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多才多藝
,和他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對這位妻子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生離的無奈已令詞人哀愁
納蘭詩詞
浣溪沙
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山花子
風(fēng)絮飄殘已化萍
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
元稹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
元稹詩詞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半緣修道半緣君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這首詩同樣被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是中國第一首‘悼亡詩’,這是一首懷念亡故妻子的詩
。睹物思人,是悼亡懷舊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一個人剛剛從深深的悲痛中擺脫,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東西綠衣
佚名
綠兮衣兮
心之憂矣
心之憂矣
我思古人
我思古人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紹興)寫下的詩。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分離多年的唐琬重遇
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
陸游詩詞
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賀鑄妻趙氏
,為宋宗室濟國公趙克彰之女。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nèi)》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夫妻倆的感情很深。賀鑄一生輾轉(zhuǎn)各地擔(dān)任低級官職,抑郁不得志
。年近五十閑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賀鑄詩詞
半死桐
重過閶門萬事非
原上草
李清照18歲便與趙明誠結(jié)為連理,婚后
,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美好的時光總是不能長久,長期的離別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對丈夫的思念之中。李清照在得到趙明誠臥病不起的消息時,當(dāng)天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與相濡以沫的丈夫見了最后一面。這首詞明為詠梅
,實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李清照詩詞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潘岳的妻子楊氏是西晉書法家戴侯楊肇的女兒,潘楊兩家原是世交
從此以后
,“悼亡詩”成為悼念亡妻的專門詩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詩篇。于此可見,潘岳《悼亡詩》深遠的影響。潘越詩詞
悼亡詩
荏苒冬春謝
,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
,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 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
,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余跡
。流芳未及歇
,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
,回惶忡驚惕。如彼翰林鳥
如彼游川魚
春風(fēng)緣隙來,晨霤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插畫:呼蔥覓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2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寒食節(jié)丨一個不應(yīng)被淡忘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下一篇:
,人間此時節(jié)" rel="prev">
國畫里的清明,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