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宰相和丞相是一樣的,平時看影視劇也是分不清楚,但其實從歷史層面來說,這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今天我們來詳細說一說。
我們先來說說兩者各自的含義。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并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
中國第一位宰相--管仲
宰相是國君之下輔助國君處理政務的最高官員,輔助帝王掌管國事,只對君主負責,總攬國家政務,通俗點說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
現(xiàn)在世界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例如英國、日本等),就稱國家的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1979-1990在任
丞相是具體的官名,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秦朝建立后,正式設置丞相這一官職,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廢除丞相制度。在這期間1600多年的歷史中,丞相這一官職的存在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
也就是說,在有丞相這一官職的朝代中,丞相就是宰相,在沒有丞相官職的朝代中,輔佐君王處理國家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就是宰相。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丞相則具體是指某一人。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胡惟庸
簡單來說就是,宰相包括丞相,每個朝代都有宰相,但不是每個朝代都有丞相。
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具有宰相地位的具體官職名稱多達幾十種,歷代不同。例如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明朝)、軍機大臣、總理(清朝末期)等。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宰相和丞相相比較宰相要大一些。
如果非要分宰相和丞相誰大,那還是宰相要大一些,畢竟宰相是包括丞相的,丞相也是屬于宰相的。因為宰相是一種統(tǒng)稱,并不是具體指單獨的一個官職,但是丞相是一個單獨的官職,所以就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了。
不同于丞相,宰相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官職,而是對君王以外的最高話語權長官的統(tǒng)稱,相對于丞相這個具體官職來講,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職,所以丞相也可以叫宰相,而宰相并不能叫丞相。
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區(qū)別
左丞相,官名。春秋末齊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戰(zhàn)國時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右丞相,古代官職,丞相之一。自漢至金有尚書左丞、尚書右丞。南宋孝宗時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書右丞、中書左丞(元先右,明先左)。
又清末新設和部及民國統(tǒng)治時期亦置右丞。大多情況下,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
丞相和宰相完全是兩種意義。宰相是指的在朝為官的一種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握有權力的官名。
宰相最早出自于春秋時期,在明朝的時候消逝轉變成了內閣。宰相最早也是在春秋時期出現(xiàn)歷史上的第1個宰相,就是著名的管仲作為一位杰出的人才,管仲的歷史地位,自然不用多說。
秦朝之后宰相開始分化,出現(xiàn)了左右丞相,甚至還有所謂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負責自己的責任,一直延續(xù)在漢朝歷史上著名的梟雄曹操就是一個丞相。秦朝在確立了皇權制度之后,就有宰相這一稱呼,比如秦朝的蕭何蒼生,幾人因為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同時也被稱為相國。宰相并不是只有一人可以擔任,比如西漢的周博,陳平就曾同時擔任丞相的位置。西漢末年丞相改名為大司馬。東漢之后,宰相又變成了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樣的,太尉仍然是百官之首。
在宋朝的時候,宰相則變成了官民,明朝的時候宰相就從歷史上消失。皇帝才是最大的執(zhí)掌者,不再有丞相來進行分權,但是卻設立了大學士這種輔佐皇帝執(zhí)政的官職。清朝的時候,宰相就演變成了內閣軍機大臣等等職位,雖然說宰相好像有著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內閣軍機大臣好像略遜一艘,只是每個朝代的稱呼不一樣罷了,從權利上來看,這些人其實已經(jīng)處于宰相的地位。
總的來說,從秦朝到清朝,宰相都是作為皇帝的輔臣,一起幫助皇帝更加治理天下而誕生的,只是說官民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在西漢元朝宋朝這些朝代里面,宰相的官名則是用丞相來代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成語故事——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