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你們堅持做自媒體的原因是什么 ”
我不好意思說自己注冊了個 寫文章就叫“自媒體”。有段時間我也在原創(chuàng)文章的文末煞有介事地綴上自我介紹,上有“自媒體 : ”字樣,后來又把“自媒體”三個字刪掉了。
說起來,我一直是個很害羞的人。換句話說,可能也是個放不開的人。
我寫 的初心(這個詞被用爛了)是想把過去寫的文章進行備份。開始,我是把 當作手機時代的“博客”來寫的。
最初甚至不想讓周圍任何人知道我有個 。但寫著寫著,就忍不住想分享,就巴不得有越來越多的人 。
當 人數(shù)還不夠多的時候,不能說自己寫的 叫作“自媒體”。我朋友圈里很多自媒體人,人數(shù)動輒數(shù)十萬計,我有個朋友在報社工作,據(jù)我所知他們報紙的印量只有五萬份。聽說這個數(shù)字的時候,我有點吃驚,我知道傳統(tǒng)媒體真的不好干了。
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文學青年,唔,我不好意思說自己熱愛寫作。填寫履歷表也從不曾有勇氣把“寫作”填到“愛好”一欄。
作為一個喜歡寫點東西的人,以前寫了文章也總想給報刊雜志投稿以期能夠被發(fā)表出來,被更多的讀者讀到?!?”這個筆名就是那時候取的。
我的第一篇變成鉛字的文字是一首詩,發(fā)表在工人日報,得了人生的第一筆稿酬5塊錢?!队忠娀被ā罚c擊可閱讀)也是我貼在 上的第一篇文字。
我大概是2006年開始寫博客的。當時是受到前同事譚老師的影響,她知道我喜歡寫點東西,教我在“中華部落閣”注冊了賬號,開始在網(wǎng)上寫文章(流水賬)。
至今我朋友圈里有好多“部落閣”時代的文友,拉維老師、南橋、汪汪、小女人、上海老樹、無言、安吉兒、蘋果魚、折騰一生(小麗)、鳳兒、蘇小魚、Angel等等。回想起來,真的很感謝也很感慨,那有一搭沒一搭的文字的記錄,讓一顆心有了安放之處。
當喜歡寫作的人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可以自己在網(wǎng)上“發(fā)表”,我覺得是媒體的一大進步。
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了空間和平臺,令媒體人和非媒體人都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發(fā)表自己的文字,實在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到了移動互聯(lián)時代, 的興起,更多的“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我周圍有很多朋友做自媒體,部落閣時代的文友也有很多注冊了自己的 。
有的自媒體是團隊在做,把一個 做成擁有百萬甚至千萬粉絲的真正的媒體;有的是一個人在寫,就是喜歡寫作,自己寫了文章自己發(fā)表,當然也希望更多的人 ,更多的人能夠讀到,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出去。
堅持做自媒體的原因,第一點我覺得肯定是喜歡寫作、熱愛文字。對喜歡寫作的人來說,文字代表著一種力量,如作家馮唐所說“用文字打敗時間”。
堅持做自媒體的第二個原因,是有成就感。傳統(tǒng)媒體時代是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見諸報端,如今有自媒體,可以自己寫文章自己發(fā)表,當然也可以投稿給大號發(fā)表。文章被大號轉(zhuǎn)發(fā),也可以給自己的 “引流”帶來粉絲。
堅持做自媒體的第三個原因,是能帶來收入。 人數(shù)超過5000(還是6000不記得了),就可以開通“流量主”,讀者點擊下方的廣告欄,就有廣告收入,有的大號每天僅流量主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曾透露,有段時間她每天的流量主收入大概有二、三百塊錢,再加上原創(chuàng)文章的打賞,每個月接的廣告,每個月的收入比上班還多,后來她干脆辭了職專心打理 。現(xiàn)在已經(jīng)稱得上是真正的自媒體了。
過去的幾年,有很多傳統(tǒng)媒體人已成功轉(zhuǎn)型為“自媒體人”,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典型代表是咪蒙。據(jù)說,她的 頭條廣告費已經(jīng)達7位數(shù),很多人看到了成功的自媒體的商業(yè)價值。
我喜歡的作家連岳、和菜頭等人,在蘋果沒關(guān)閉打賞通道之前,他們 文章的打賞人數(shù)是可見的,有時一篇文章打賞人數(shù)就達數(shù)千人,僅僅靠寫作,收入就已經(jīng)非??捎^了。
我堅持寫 (算是做“自媒體”吧),并努力保持“日更”,一是喜歡寫作,二是為了保持獨立思考,三也是為了獲得成就感——包括被傳播、被點贊、被打賞、有廣告金主投放廣告等等。而且這些年的寫作也有了意外的收獲,出了一本書,目前已有出版社在聯(lián)系出第二本。
堅持大概是件比較累人的事,我覺得需要忘卻“堅持”這兩個字,把“寫作”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才比較輕松快樂吧。
PS:這是在百度問答上回答的提問,修改后發(fā)表在這里。
最新文章
不戴有色眼鏡看“春晚”
你若不隨便,年味自然不淡!
海誓·山盟
年味兒在哪里 朋友啊告訴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心得體會
我來回答一道關(guān)于過年的“世界難題”
為什么要“忙年”,這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答案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為什么必須每時每刻做對每件事
地震記
她說:“幸虧聽了父母的話”
你敢在公眾場合勸阻不文明行為嗎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不是一種美德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氣
上墳記
百年一遇的超級月亮,你看了嗎
北大留美碩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過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為不能接受父母
2018年1月寫字總結(jié)
作者簡介
,專欄作者,書評人。新書 在全網(wǎng)熱銷中,感謝支持。微博@小 ,豆瓣@ ,個人公號: (I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喜歡請點贊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贊賞
點個贊再走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6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不戴有色眼鏡看“春晚”
下一篇: “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