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宋詩十首經(jīng)典七律,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白斂 2023-07-27 19:44:02

    林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首首都是千古名篇.png" />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作者年輕時漫游江淮,四十余歲后隱居杭州西湖

    ,結(jié)廬孤山
    。喜歡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
    ,以鶴為子
    ,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是最有名的名篇
    ,尤其頷聯(lián)為著名名句

    晏殊:《無題》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

    ,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yuǎn)山長處處同

    這是一首情歌

    ,詩人與情人由于某種原因被迫分離,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相思
    ,詩作簡直勾魂攝魄

    歐陽修:《戲答元珍》

    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

    ,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

    ,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此詩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景抒情

    ,看似隨意輕描,然意脈完足
    。環(huán)境的冷落并不淹沒其昂揚之志
    ,詩作道出了人生哲理性思考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上人困蹇驢嘶。

    人生一世

    ,顛沛流離
    ,到了這,又到那
    ,偶然留下的一些痕跡
    ,像是什么呢 有些事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的
    ,世事總在不斷的變化
    ,這是作者對人生經(jīng)歷的比喻和歸納。

    蘇軾:《有美堂暴雨》

    游人腳底一聲雷

    ,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

    ,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酒面

    ,倒傾鮫室瀉瓊瑰

    這是作者即景詩中的力作之一,將暴雨寫的氣勢磅礴

    ,雄偉壯大

    黃庭堅:《寄黃幾復(fù)》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朋友間的思念與寄托

    ,其情耿耿,其意殷殷
    ,可惜不能像今天傳個微信這么方便
    。即便是鴻雁傳書,鴻雁也飛不過衡陽

    黃庭堅:《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

    ,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

    ,此心吾與白鷗盟。

    宋代的公務(wù)員看來跟今天也沒什么區(qū)別

    ,八小時之外也會約朋邀友去小聚
    ,只是朋友已經(jīng)不在身邊了,只有獨自借酒消閑

    陳與義:《傷春》

    廟堂無計可平戎

    ,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聞戰(zhàn)馬

    ,豈知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达w龍。

    孤臣霜發(fā)三千丈

    ,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題目雖是“傷春”

    ,實則感傷時勢,詩句雄渾沉郁
    ,憂憤深廣
    ,跌宕起伏,充滿了愛國情懷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一改陸放翁豪氣雄奇之風(fēng)格,以婉約的筆觸委婉道出內(nèi)心的無奈

    ,但雖無奈
    ,卻并不輕言放棄,因此
    ,透過詞句依稀可以看見一個不屈的原形象

    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緊扣住一“憤”字

    ,利用前半部分?jǐn)⑹鲈缒隂Q心收復(fù)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半則感嘆時不再來
    ,壯志難酬

    源自:德馨

    李商隱在七律上有何杰出貢獻

    李商隱的眾多詩作中,成就最高

    ,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dāng)推他的七律
    。七律這種體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
    ,使之成為可以和同屬近體詩的絕句
    ,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詩體。杜甫以后
    ,則是李商隱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
    ,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擬對李商隱七律三個突出的特點進行說明

    ,意象的錯綜
    李商隱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
    ,確比前人進了一步
    。像葉嘉瑩先生指出的:“至于義山,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x山詩中之意象則是‘緣情造物’,在義山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作者對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
    。有時在義山詩中所表現(xiàn)的就是一片錯綜繁復(fù)的繽紛的意象
    ,……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別偏愛于某些帶著恍惚迷離之色彩的非現(xiàn)實之事物
    ,因為唯有這些非現(xiàn)實之事物
    ,才能夠表現(xiàn)出他的哀傷幽眇的情思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ㄈ~嘉瑩《從比較現(xiàn)代的觀點看幾首中國舊詩》)這既是李商隱七律“沈博絕麗”(朱鶴齡語)的原因,另一方面
    ,也使之晦澀難解
    。以致元好問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的感嘆
    。王士禎《論詩絕句》也說:“獺祭曾驚博奧殫
    ,一篇錦瑟解人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辈还苁强隙ㄟ€是否定
    ,都抓住了義山詩意象錯綜的特點。其實李商隱很多詩
    ,雖然不好懂
    ,但是寫的很美,藝術(shù)價值很高
    。比如《錦瑟》
    ,我們雖然不知道它的具體所指,但確實是一首可作為義山代表作的好詩
    。它傳達了義山對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能引起讀者鮮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動
    。換句話說
    ,就是具有強烈的感發(fā)作用。
    我們下面就以《無題》為例說明李商隱七律意象錯綜這個特點
    。以《無題》為題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
    ,“來是空言去絕蹤”,“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
    ,“相見時難別亦難”
    ,“鳳尾香羅薄幾重”,“重帷深下莫愁堂”
    ,“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其他六首都入選《唐詩三百首》
    ,可證《無題》七律確實膾炙人口
    ,藝術(shù)價值很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叭f里風(fēng)波一葉舟”
    ,此首馮浩認(rèn)為系失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從題材風(fēng)格來看
    ,馮浩的說法是對的
    。因為其他幾首無題詩不管有無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寫愛情
    ,“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卻是懷古思鄉(xiāng)
    ,風(fēng)格也比較明快,不象其他無題詩意象那么錯綜繁復(fù)
    ,意境那么含蓄飄渺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這首詩相對來說比較好懂
    ,手法比較寫實。詩人刻畫了一個典型場景
    ,開篇就交代了時空:時間是“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
    ,空間是“畫樓西畔桂堂東”。用了句中自對的手法
    ,寫得很美
    。清人黃仲則受到這兩句影響,寫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綺懷》)3
    ,4句寫相思
    ,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
    。彩鳳
    ,靈犀皆為現(xiàn)實中未有之物
    ,正是緣情造物。不過因為是明喻
    ,敘述之際
    ,尚有理念可尋,不至于晦澀難解
    。5
    ,6句寫聚會的歡樂,著一“暖”字
    ,“紅”字
    ,境界全出。7
    ,8句寫離別的傷感
    。全詩用工筆刻畫
    ,細(xì)膩感人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
    ,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
    ,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fēng)


    重帷深下莫愁堂
    ,臥后清宵細(xì)細(xì)長。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fēng)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兩首無題詩是連在一起的
    。字面寫的是與女子的邂逅相遇
    ,別后相思。因為意象錯綜繁復(fù)
    ,色彩恍惚迷離
    ,一般認(rèn)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
    ,就不那么能確指了
    。何焯認(rèn)為第二首“直露(自傷不遇)本意”
    ,比較切合實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哉f是作者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
    。細(xì)味這兩首詩,可見李商隱偏愛寫精美幽雅的事物:“鳳尾香羅”
    ,“碧文圓頂”
    ,“金燼”,“石榴”
    ,“菱枝”
    ,“桂葉”等,這些意象都從側(cè)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
    ,并用這些事物的華美映襯出人物的寂寞無聊
    。筆觸深細(xì)精致:“碧文圓頂”是“深縫”,“重幃”是“深下”
    ,這樣就從心理上和讀者拉開了距離
    ,以這距離產(chǎn)生一種美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扒逑笔恰凹?xì)細(xì)長”
    ,正是“不眠知夕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靶唠y掩”
    ,“語未通”都是以工筆寫人物情態(tài)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凹帕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消息”,“惆悵”
    ,“清狂”等詞在形音義方面增加了詩的美感
    。盛唐七律多從大處落筆,意象密度不大
    ,轉(zhuǎn)折不多
    ,一般來說景語情語有明顯的分別。中唐七律雖道得人心中事
    ,多數(shù)卻嫌格調(diào)凡近
    。李商隱七律喜從小處刻畫,以情造物
    ,意象紛至沓來
    ,應(yīng)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遠(yuǎn)
    ,不流于小巧
    ,不但句秀
    ,而且骨秀神秀。這正是李商隱善于學(xué)習(xí)老杜
    ,遺貌取神的結(jié)果
    。也是寫作技巧自覺性的演進。另外
    ,李商隱似是掌握了語言的煉金術(shù)
    ,且不說非現(xiàn)實之事物,即便是現(xiàn)實中司空見慣的事物
    ,在他筆下也具有了恍惚迷離的異彩
    。這正是大師的標(biāo)志:有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在客觀世界以外
    ,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立的詩的世界

    二,章法的變化
    詩有字法句法章法
    ,章法相對于字法句法
    ,是更高層次的要求。所謂字法
    ,一般就是指煉字
    ,怎樣選擇更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句法則是指怎樣使句子更生動有力
    。章法一般指全篇的開闔變化,包含了對字法句法的要求
    。一般來說
    ,律詩講究起承轉(zhuǎn)合,相對于古風(fēng)變化要少些
    。當(dāng)然這不過是起碼要求
    ,如果都是這樣一成不變,就和作八股文一樣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圃娙偈住防锩娴狞c評,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術(shù)語
    。比如評杜甫的〈登高〉
    ,說:說首聯(lián)十四層,頸聯(lián)又十四層
    ,尾聯(lián)又十余層
    。挺好笑的。
    李商隱的七律
    ,在章法上有很多變化
    。有的工于發(fā)端:如“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以托喻之物起興
    ,“江風(fēng)吹浪動云根”(【贈劉司戶】) 發(fā)唱驚挺,“人生何處不離群”(【杜工部蜀中離席】)劈空設(shè)問
    ,“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
    ,“歷覽前賢國與家”(【詠史】)以警句開頭,“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無題二首】)以回憶開頭
    ,“來是空言去絕蹤”(【無題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結(jié)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惧\瑟】 )無限低回,“灞陵夜獵隨田竇
    ,不識寒郊自轉(zhuǎn)蓬
    。”(【少年】)對比作結(jié)
    ,“地下若逢陳后主
    ,豈宜重問后庭花”【隋宮】設(shè)想新奇,“新灘莫悟游人意
    ,更作風(fēng)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以景結(jié)情
    ,“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四首】推進一層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
    ,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隱很善于向杜甫學(xué)習(xí)七律的章法
    。吳調(diào)公說:“杜甫七律之長在于精密中見變化
    ,挺拔而又沉重,噴薄而又渾涵
    ,排戛而又鏗鏘”
    ,李商隱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確標(biāo)明學(xué)杜甫的【杜工部蜀中離席】
    。另外
    ,李商隱七律虛詞的靈活精當(dāng)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宮》
    。虛詞用的好
    ,就象畫龍點睛,整篇就活了
    。所以王安石認(rèn)為:“唐人知學(xué)老杜而得其藩籬者
    ,唯義山一人而已”。當(dāng)然
    ,除此之外
    ,還有獨具李商隱自己面目的七律
    ,如《錦瑟》和上面舉到的《無題》。這兩類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葉嘉瑩先生的話來說明:“至于章法方面
    ,……杜甫則是以理性與感性兼濟
    ,縱使由于感性的聯(lián)想發(fā)為突然的轉(zhuǎn)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應(yīng)
    ;而義山則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錯綜并舉為主
    ,而卻有時在首尾之際略作理性之提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里提到的杜與李的不同
    ,正是李商隱這兩類詩章法的不同。我們看《錦瑟》:開頭以“思華年”
    ,結(jié)尾以“成追憶”作理性的提挈
    ,中間兩聯(lián)就是一些意象的錯綜并舉。這類詩雄健不如杜甫
    ,而深細(xì)華美過之
    。從題材來看,李商隱愛情詩多具自家面目
    ,而政治詩多具老杜之風(fēng)

    三, 仗的精工與靈活
    近體詩中用得很工整的對仗
    ,稱為“工對”
    。要做到對仗工整,一般必須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為對
    ,如名詞中天文
    、地理、時令
    、器物、服飾等同一意義范疇的詞

    李商隱七律工整的太多
    ,隨便舉幾例:“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莊生
    ,望帝都是人物
    ,曉,春都是時令
    ,蝴蝶
    ,杜鵑都是動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拜嗑G華來無定所
    ,杜蘭香去未移時” 萼綠華
    ,杜蘭香都是人名,所和時
    ,一個時間一個空間

    對的太工則易死,使得整篇氣脈不暢
    ;而李商隱的七律雖工整
    ,卻不顯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虛詞
    ,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對仗形式
    ,如借對,當(dāng)句對等
    。我統(tǒng)稱之為活對
    。活對正能彌補工對的不足
    ,從而使對仗變化多端
    ,騰挪跌宕。其實也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初學(xué)寫詩
    ,刻意求工,熟練之后則無施而不可
    。所以老杜說:老去詩篇渾漫與
    。并不是真的隨隨便便,草率成詩
    。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揮灑
    ,皆臻絢爛。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xì)
    ,就是這樣一個寫照
    。李商隱也不例外,也是經(jīng)過了這樣一個刻意求工到任意揮灑的過程

    善用虛詞的如“人生豈得輕離別
    ,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說結(jié)論,再申明原因
    。句子顯得拗折有力
    。朱彝尊評:情深意遠(yuǎn),玉溪所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吧缴齺磴曅≡罚宏幹挥邩恰睂懗隽藙討B(tài),生動形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案∈辣緛矶嗑凵ⅲt蕖何事亦離披”人世虛浮不定
    ,本多聚散離合
    ,自然界的紅蕖為何也散落呢?這可以算問的無理而妙者
    。雖然浮世對紅蕖并不工
    ,但因本來,何事兩個虛詞用的好
    ,也成了名句很有力
    。陳與義的“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正是學(xué)此種句式
    。不重表面的工整
    ,而重意脈的流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娎钌屉[對宋詩影響的一斑

    也有虛詞用的不好,散文化過頭的句子:“求之流輩豈易得
    ,行矣關(guān)山方獨吟”
    。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來
    。聞一多先生就曾把這句詩誤作為宋詩舉例
    。雖然句式過于散文化,缺乏詩的韻味和感染力
    ,但也可見李商隱的創(chuàng)新精神

    有一些對仗,字面上很工整
    ,其實是借對
    。“玉璽不緣歸日角
    ,錦帆應(yīng)是到天涯”日角
    ,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實日角指的是額骨隆起如日
    ,古以為帝王之相。所以這里的日角其實指李淵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皶褐鸹⒀琅R故絳,遠(yuǎn)含雞舌過新豐” 虎牙對雞舌很工整,但其實虎牙指虎牙將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逗鬂h書 宣帝紀(jì)》: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
    。雞舌指雞舌香
    。《漢官儀》:尚書郎奏事于明光殿
    ,……郎趨走丹墀
    ,含雞舌香,伏其下奏事
    。所以只是虎和雞的字面
    ,和這兩種動物無關(guān)。
    義山七律當(dāng)句對很多
    。一句之中某些語詞自成對偶
    ,叫做當(dāng)句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盎毩鄹鳠o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花須對柳眼
    ,紫蝶對黃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坝瓚n急鼓疏鐘斷
    ,分隔休燈滅燭時” 急鼓對疏鐘,休燈對滅燭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坝蓙肀搪溷y河畔,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碧落對銀河
    ,金風(fēng)對玉露
    。最典型的如 “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
    。池光不定花光亂
    ,日氣初涵露氣干。但覺游蜂饒舞蝶
    ,豈知孤鳳憶離鸞
    。三星自轉(zhuǎn)三山遠(yuǎn).紫府程遙碧落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娭懈骶涠嘧韵酁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游蜂對舞蝶
    ;第六句的孤鳳對離鸞
    ,等等。因為當(dāng)句自對很工
    ,對句的對仗就可以放寬要求
    。這也是靈活的表現(xiàn)。

    民國間宋詩總集編撰的文學(xué)環(huán)境與主要成就

    民國前期

    ,中西思想碰撞
    、新舊文化交替,晚清以來形成的同光體
    、漢魏六朝詩派
    、中晚唐詩派、桐城詩派等復(fù)古的詩派依舊活躍詩壇
    ,新興的南社及后來的白話詩派風(fēng)頭正勁
    ;至三四十年代,學(xué)界對宋詩的整體評價紛紜錯綜
    ,或唐宋持平
    ,或尊唐黜宋。正是在這一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詩學(xué)背景下
    ,此期新編宋詩總集既賡續(xù)了傳統(tǒng)詩歌總集的舊模式
    ,又在編撰緣起、審美取向
    、呈現(xiàn)形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一些新特征
    、新成就。



    在復(fù)古派的陣營中
    ,同光體詩人承道光
    、咸豐以來以程恩澤、祁藻
    、何紹基
    、鄭珍、莫友芝
    、曾國藩等為主將的宋詩派而來
    ,鼓吹宋詩最力。該派代表詩人陳三立
    、鄭孝胥
    、陳衍、沈曾植等
    ,皆負(fù)一代盛名
    ,其中陳衍既長于詩作
    ,又有《石遺室詩話》《宋詩精華錄》等詩學(xué)著作,其推崇宋詩更是不遺余力
    。同光體詩人宗宋的詩學(xué)理論與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對民國時期宋詩學(xu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
    。桐城詩派是晚清以來詩壇影響較大的一個詩派
    ,其論詩兼取唐宋,以矯浙派
    、性靈派之弊
    。桐城詩派傳人甚多,姚鼐之后
    ,有方東樹
    、姚瑩、梅曾亮
    、曾國藩
    、張裕釗等后勁,民國初期有馬其昶及著名詩選家高步瀛
    、吳闿生等
    。他們與宋詩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中不少桐城派學(xué)者亦屬于宋詩派
    。南社由柳亞子
    、陳去病及高旭等于1909年在蘇州成立。南社之“南”
    ,指“操南音
    ,不忘本”的意思,其中許多詩人為同盟會成員
    。他們以歷史上的幾社
    、復(fù)社為榜樣,提倡民族氣節(jié)
    ,鼓吹資產(chǎn)階級革命
    。南社雖然是一個帶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性質(zhì)的進步文學(xué)團體,但由舊文人為主體
    ,其詩學(xué)主張同樣具有傳統(tǒng)復(fù)古的特征
    ,從創(chuàng)立之初到1936年解散,內(nèi)部成員在詩學(xué)主張上一直存在宗唐
    、宗宋的巨大分歧與差異
    。作為南社主任的柳亞子主張詩宗三唐、詞學(xué)北宋
    ,認(rèn)為既然要革命
    ,就要連同擁護清 *** 的同光體也一并反對
    ,因而鄙棄宋詩,其詩學(xué)思想主要見載于《論詩六絕句》《論詩五首答鹓雛》《妄人謬論詩派書此折之》等
    。但他的這一詩學(xué)主張卻遭到了胡先骕
    、姚錫鈞、朱璽
    、成舍我等宗宋詩人的激烈反對
    ,因此發(fā)生多次爭論,最終導(dǎo)致南社解體


    與同光體的極力宗宋
    、桐城詩派的唐宋兼取、南社的尊唐宗宋紛爭不一不同
    ,另一些復(fù)古詩派則視宋詩為洪水猛獸
    。漢魏六朝詩派以主張詩學(xué)漢魏六朝而得名,其代表人物為王闿運
    。它的出現(xiàn)是為反對道光
    、咸豐年間的宋詩運動,特別是反對承宋詩運動的同光體
    。王闿運鼓吹漢魏六朝
    ,貶斥宋詩與中晚唐詩,所編《八代詩選》取漢
    、魏
    、晉、宋
    、齊
    、梁、陳
    、隋八代
    ,即立此存照。王氏門生眾多
    ,如廖平
    、劉光弟、齊白石
    、夏壽田
    、楊銳、張晃
    、楊度等
    ,故當(dāng)時頗有影響。另有中晚唐詩派
    ,代表詩人是晚清著名詩人樊增祥和易順鼎
    ,其詩宗中
    、晚唐,喜為艷語
    ,流于輕薄
    。他們不像王闿運有《湘綺樓說詩》,陳衍有《石遺室詩話》
    ,而只有零星的理論散見于其詩文中
    ,故在當(dāng)時影響不大,追隨
    、學(xué)習(xí)其詩風(fēng)者不多。

    與復(fù)古詩派同時
    ,當(dāng)時代表前進方向與進步傾向的詩派有詩界革命與白話詩運動
    。詩界革命派是清末產(chǎn)生的一個詩派,其代表人物為夏曾佑
    、譚嗣同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
    ,以黃遵憲的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
    。譚嗣同于1898年“戊戌變法”中被殺,黃遵憲1905年去世
    ,而康有為
    、梁啟超師徒受同光體詩人影響較大,梁啟超晚年甚至拜同光體詩人趙熙為師
    ,向陳衍等學(xué)習(xí)詩藝
    ,故民國初期詩界革命派已經(jīng)漸趨式微。

    詩界革命派
    、桐城詩派及南社中部分成員或出自同光體詩人門下或向同光體詩人學(xué)習(xí)
    ,故無法取而代之,產(chǎn)生較大影響
    。民國時期能夠與同光體抗衡
    ,與之并駕齊驅(qū)的是“五四”時期出現(xiàn)的白話詩派,其代表詩人有胡適
    、俞平伯
    、康白情、劉半農(nóng)等
    。這是繼“詩界革命”后
    ,中國詩歌的又一次顛覆性革命。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
    ,白話詩打破舊詩格律
    ,不拘字句長短
    、用白話寫作,有時也稱“語體詩”“白話韻文”
    。胡適的《朋友》《贈朱經(jīng)農(nóng)》等八首詩1917年在《新青年》發(fā)表
    ,引起轟動,這是新詩運動中出現(xiàn)的第一批白話新詩
    。他的《嘗試集》(1920年)
    ,也是我國第一部白話詩集。

    總體來說
    ,白話詩派是要將包括宋詩在內(nèi)的一切舊文學(xué)徹底打倒
    ,漢魏六朝詩派、中晚唐詩派與宋詩水火不容
    ,桐城詩派唐宋兼取
    ,南社成員尊唐宗宋,莫衷一是
    ,只有同光體詩人一意鼓吹宋詩
    。唯其如此,宋詩的倡揚者必須果斷地站出來
    ,編選總集
    ,宣傳宋詩,以回應(yīng)宋詩的否定者
    。如《宋元明詩評注讀本》的編選者王文濡為南社成員
    ,《唐宋詩舉要》的編選者高步瀛均為桐城詩派成員,《宋詩精華錄》的編選者陳衍為同光體詩人
    。最值得肯定的是
    ,隨著白話詩運動的積極向前推進,民國時期不多的宋詩總集中
    ,就出現(xiàn)了像熊念劬編選的《宋代如話詩選》
    ,凌善清編選的《白話宋詩五絕七絕百首》,這樣一些規(guī)模較大
    、學(xué)術(shù)質(zhì)量較高
    ,流傳較廣的宋代白話詩總集,這在前此的宋詩總集中是較少見的
    。宋詩總集編撰的轉(zhuǎn)型于此或見端倪




    民國時期,尤其是三四十年代
    ,學(xué)界對宋詩整體地位與價值的評價
    ,主要表現(xiàn)出兩種彼此不同的意見:其一是主張?zhí)扑卧姵制秸摚饕娪诳娿X的《論宋詩》(1940年)及錢鐘書的《談藝錄》(1948年)
    ,此為人耳熟能詳
    ,茲不贅述
    ;另一種觀點以來自宋詩研究圈外章炳麟、魯迅及聞一多等在思想界
    、文學(xué)界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作出的不利于宋詩研究健康發(fā)展的表述為代表
    。早在民國前的宣統(tǒng)二年(1910),國學(xué)大師章炳麟在其《國故論衡》卷中《文學(xué)·辨詩》中評價唐代以后的詩歌說:“宋世詩勢已盡
    ,故其吟詠情性
    ,多在燕樂(詞)”,“唐以后詩
    ,但以參考史事
    ,存之可也,其語則不足誦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紫壬J(rèn)為,宋代詩勢已盡
    ,宋人所作詩只能視作史料,了無情性
    。這無疑給包括宋詩在內(nèi)的唐后詩歌判了死刑
    。魯迅的舊學(xué)功底深厚,對唐詩相當(dāng)熟稔
    ,其七律重理
    ,偏向宋詩一路,然受章太炎的影響
    ,他在1934年12月20日致友人楊霽云的書信中說:“我以為一切好詩
    ,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
    ,大可不必動手
    。”顯然與乃師章炳麟的宋詩觀一脈相傳
    。二人皆道出了宋人的尷尬處境
    ,即宋人并非文學(xué)才華不及唐人高或情感不及唐人豐富,而是詩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著名詩人聞一多在《文學(xué)的歷史動向》一文中則曰:“從西周到宋
    ,我們這大半部文學(xué)史,實質(zhì)上只是一部詩史
    。但是詩的發(fā)展到北宋實際也就完了
    。”(載《當(dāng)代評論》第四卷第一期
    ,1943年12月)只肯定北宋詩
    ,將有著輝煌成績與愛國精神
    ,且數(shù)量兩倍于北宋的南宋詩一棍子打死。在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
    ,聞一多主講《詩經(jīng)》及唐詩
    ,朱自清講宋詩,這或許是聞一多對宋詩不太熟悉而心存偏見的原因


    如上可見
    ,聞一多畢竟還承認(rèn)北宋詩,其他兩人則將整個宋詩一筆抹殺
    。值得幸慶的是
    ,晚清民國以來,學(xué)界對宋詩研究
    ,特別是對宋詩總集的編撰并未受到這種文化霸權(quán)更多的影響
    。桐城詩派、南社中部分成員對宋詩仍然一往情深
    ,特別是“同光體”后勁的積極倡揚
    ,眾多研究者發(fā)揚光大,其間的宋詩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出現(xiàn)了陳衍
    、高步瀛、王文濡
    、熊念劬
    、胡云翼、呂思勉
    、柯敦伯
    、梁昆、繆鉞
    、錢鐘書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宋詩研究學(xué)者
    ,產(chǎn)生了《宋詩派別論》《宋詩研究》《談藝錄》(主要研究宋詩)等一批里程碑式的宋詩研究著作。民國時期宋詩總集編撰的數(shù)量雖不算多
    ,但在編輯思想
    、選錄原則與著述體例、方法等層面與傳統(tǒng)宋詩總集比較
    ,既有承繼
    ,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與變化,基于這樣的認(rèn)識
    ,我們將民國時期稱為宋詩總集編撰的轉(zhuǎn)型時期




    民國間新編宋詩總集約十部左右,數(shù)量不多,然內(nèi)容
    、形式均有可圈可點之處
    。其中熊念劬編選的《宋人如話詩選》、王文濡評注的《宋元明詩評注讀本》融選
    、注
    、評于一集,或彰顯詩旨
    ,或指導(dǎo)初學(xué)
    ,是民國時期出現(xiàn)的兩部頗有新特點的宋詩總集。

    《宋人如話詩選》采用新式標(biāo)點
    ,分體編排
    ,其中卷一五言古詩150首、卷二七言古詩139首
    、卷三五言律詩300首
    、卷四七言律詩319首、卷五五言絕句83首
    、卷六七言絕句398首
    ,凡錄兩宋白話詩1389首,是一部規(guī)模比較大的宋詩總集
    。該集針對當(dāng)時一些詩歌流派刻意復(fù)古
    ,學(xué)這學(xué)那,寫詩生澀古拗
    ,語言流于秾艷華彩,故極力鼓吹宋代白話詩
    。關(guān)于《宋人如話詩選》的編選目的與緣由
    ,編者熊念劬在序言中說:“因宋詩選本,為坊間所絕無”
    ,“新游寓居滬瀆
    ,見報刊所撰話體詩,輒興發(fā)
    ,因探錄唐以來歷代詩之較為易解者
    ,代為一編,名曰‘如話詩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梢姡苣钲具x注是編
    ,一則倡揚宋詩
    ,改變當(dāng)時市面缺少宋詩選本的失衡格局;二則受當(dāng)時上海新詩寫作與刊載的啟發(fā),鼓吹宋代白話詩
    。何為“如話詩”
    ?什么樣的詩才算“如話詩”?編者在該集《凡例》中開宗明義:“本編選輯宋詩以明白如話為主
    ,故格調(diào)不厭其高
    ,惟語取淺易,務(wù)令婦孺都解
    ,但字句雖極淺易
    ,而意味索然者仍不采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谒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解
    ,但須格調(diào)高雅不俗
    ,意味深長雋永,才是“如話詩”
    。從選目來看
    ,宋代楊萬里(241首)、陸游(157首)
    、范成大(92首)
    、戴復(fù)古(82首)、蘇軾(53首)入錄詩的數(shù)量居于前五甲
    ,最合他對“如話”的標(biāo)準(zhǔn)
    。在詩歌的內(nèi)容與品味上,熊念劬要求既要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繩尺
    ,又須與時代的步伐合拍
    ,故“措辭命意雖合本編體裁,而尊王頌圣
    ,事屬獻諛
    、談神、說怪
    ,語近迷信及一切不合近代思想者概不闌入
    。”應(yīng)該說
    ,這些詩學(xué)主張在當(dāng)時詩壇復(fù)古之風(fēng)甚熾的環(huán)境下
    ,是積極健康,值得稱揚與肯定的
    。從嗜好如話的語言
    ,又融入時代的審美趣味出發(fā)
    ,他敢于打破詩歌批評史上的傳統(tǒng)看法,對一些過去不受重視
    ,甚至名不見經(jīng)傳的詩人寄予高度評價
    ,特別是張九成、汪元量
    、戴昺詩均因自然天成
    、通俗淺易,沒有藻飾與做作
    ,從而得到他的贊譽與表彰
    ,其中戴昺的詩入錄多達16首。李覯
    、陳造詩名均不大
    ,亦分別入錄42首、19首
    ,居兩宋詩人第六名
    、第十四名。方外之中
    ,惠洪最受推重
    ,各體皆有入錄,總數(shù)達27首之多
    ,數(shù)量超過江西詩派三宗中任何一位
    。注釋與評點是該集的又一成績,對一部規(guī)模如此龐大的宋詩總集來說
    ,尤其如此
    。他的注釋長于典故的交待與語詞的出處。惟其內(nèi)容多
    ,任務(wù)重
    ,故所得所失均在于此。

    王文濡與王懋
    、沈伯經(jīng)等合作,編撰《歷代詩評注讀本》與《歷代文評注讀本》
    ,以為初學(xué)入門者之用
    ,其中前書包括《古詩評注讀本》《唐詩評注讀本》《宋元明詩評注讀本》《清詩評注讀本》等四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卧髟娫u注讀本》六卷
    ,初版于民國五年(1916)十月,后經(jīng)十次以上重印
    ,足見流傳廣
    、影響大。是集正文詩題下有詩人簡介,詩旁有圈點
    、注釋
    ,詩末附評語。全書按詩歌體裁分五古
    、七古
    、五絕、七絕
    、五律
    、七律六卷,共選詩292首
    ,其中宋詩138首
    、元詩61首、明詩93首
    ,是一部規(guī)模偏小的宋元明三代詩合選本
    。宋詩入選43家,其中五古16首
    、七古18首
    、五絕6首、七絕38首
    、五律25首
    、七律35首。從選目來看
    ,編者于北宋推重蘇軾
    ,南宋推重陸游,分別入錄29
    、22首
    ,王安石、范成大次之
    ,各選8首
    ;在宋代詩歌各派中,他偏嗜江湖詩派與永嘉末流
    ,而對專事模擬
    、缺乏性情的江西詩派,特別是西昆派與永嘉四靈卻不甚看重
    。南宋后期江湖詩派代表詩人戴復(fù)古的詩選7首
    ,位居兩宋詩人第五名,“后四靈”之一的薛嵎詩選6首
    ,入選數(shù)量僅次于排名第五的戴復(fù)古
    ,而江西詩派“三宗”中
    ,黃庭堅詩入選5首、陳與義詩僅選1首
    ,陳師道詩則未能入王文濡的法眼
    ,西昆體代表詩人楊億、劉筠
    、錢惟演三人之詩
    ,永嘉四靈之詩均亦一首未選,榜上無名
    。編者似對淺易通俗的詩不感興趣
    ,故于北宋,不選邵雍
    ,于南宋
    ,楊萬里的詩亦僅一首入選,而在五年后
    ,1921年出版的熊念劬編選的《宋人如話詩選》
    ,楊萬里入選241首,高居榜首
    ,所錄之詩在兩宋詩人中占百分之十七強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反差。王文濡在卷首“編輯大意”中指出:“宋明兩代
    ,朝廷分朋黨
    ,詩家亦爭門戶,主此奴彼
    ,毀譽失真
    。本編選輯,并無成見
    ,理求其是
    ,派惟其備,斟酌去取
    ,煞費苦心
    。”他原本注重選詩的全面性
    ,要求能概括一代詩歌之面相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卻不盡如人意
    ,取舍之間,隨意性太大
    。該集融詩選
    、詩注
    、詩評于一爐,其中選
    、評兩項工作由王文濡親自進行
    ,注釋則由汪勁扶、沈镕兩人完成
    。其所評點
    ,或發(fā)掘詩歌蘊含,或申論社會時事
    ,或品鑒佳句技藝
    ,或考析句式結(jié)構(gòu),凡此皆能原原本本
    、細(xì)致周密
    ,彰顯他通觀、進化的詩學(xué)觀與偏重情致深婉
    、寫景如畫的審美觀


    民國間影響大、質(zhì)量高
    、流傳廣的宋詩總集應(yīng)屬陳衍編的《宋詩精華錄》與高步瀛編的《唐宋詩舉要》兩種
    。《宋詩精華錄》4卷
    ,入選129人
    ,詩690首。編者分宋詩為初
    、盛
    、中、晚四期
    ,論詩不爭“唐宋之正閏”
    ,認(rèn)為宋詩“清而有味,寒而有神
    ,瘦而有筋力”
    ,有著與唐詩相似的重要地位。該集對宋詩的甄選首先體現(xiàn)了編者反對祧唐宗宋
    ,力主唐宋互參的整體詩學(xué)觀
    ,書中于宋詩各時段、各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均有選錄
    ,既重學(xué)問之詩
    ,又不忽視性情之作,較之那些于詩人取舍時畸輕畸重
    ,往往失之偏頗的明清宋詩總集
    ,其視野要通達
    、開闊得多。是集入選之詩達20首以上的作者有梅堯臣
    、王安石
    、蘇軾、黃庭堅
    、陳師道
    、陳與義、楊萬里
    、陸游
    、劉克莊等9人,入選一首詩的作者共56人
    。所選之詩雖未必盡精
    ,但有很多是眾口傳誦、風(fēng)格不同的佳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卧娋A錄》所選部分詩的評語體現(xiàn)了編者較為豐富的詩學(xué)思想。第一
    ,注重避熟避俗
    ,主張生新求變,即語必生造
    ,意必新奇
    。第二,推崇吐屬大方
    ,感情真摯
    ,不搬弄技巧的詩。第三
    ,認(rèn)為宋詩學(xué)唐而能自成一格
    ,客觀地比較唐詩、宋詩各自的優(yōu)劣得失
    ,甚至認(rèn)為宋人有推陳出新
    ,后來居上,超過唐人之處
    。第四
    ,陳衍相對忽略諸如說理、論禪及次韻
    、用典這些原本屬于宋詩特色的內(nèi)容
    ,不喜詞費語復(fù),過于直露的長篇古體,是集中此類詩少之又少
    ,評價亦低
    。《宋詩精華錄》是一部頗富學(xué)術(shù)水準(zhǔn)的書
    ,然編者也有老眼昏花,看錯弄錯的時候
    。此書甫出
    ,朱自清、陳寅恪
    、程千帆等人或撰書評
    ,或予批注,分別就該書反映出的詩學(xué)觀
    ,對宋詩的評點及錄詩張冠李戴等問題批漏指瑕


    近人高步瀛選注的《唐宋詩舉要》編成于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是民國間又一部重要唐宋詩總集
    。該書凡入選唐宋兩代102家
    ,詩804首,八卷
    ,是一部規(guī)模偏大的詩歌總集
    。其中唐代84人,619首
    ,宋代17人(附金元好問詩12首)
    ,197首,從詩人分布與詩歌數(shù)量來看
    ,明顯唐詩顯得畸重
    ,漏選的宋詩佳構(gòu)自然不少。全書分體編排
    ,以人系詩
    ,所錄宋詩按入選數(shù)量,依次為蘇軾55首
    、黃庭堅39首
    、陸游25首、王安石21首
    、歐陽修16首
    、元好問12首、陳師道7首
    、陳與義6首
    、梅堯臣5首、宋祁2首
    、楊憶2首
    、賀鑄
    、劉筠、宋庠
    、蘇洵
    、曾鞏、王安國
    、劉季孫各1首
    。南宋除陳與義、陸游外
    ,其他作者
    ,包括范成大、楊萬里這樣的大詩人均未入選
    ,足見其對南宋詩亦不甚看重
    。編者錄詩主要抄自王士禛的《古詩選》《唐人萬首絕句選》、姚鼐的《今體詩鈔》及吳闿生的《古今體詩約選》
    ,實際上是以上選本的再選本
    ,不免為其所囿。高氏不滿意方回的“一祖三宗”之說
    ,以為方氏稱頌二陳太過
    ,實不免門戶之見,但也肯定二陳“佳處自不可沒”
    ,論點持平
    。所選詩人均為大家,偏重藝術(shù)性
    ,尤愛帶有出世思想與感傷情調(diào)的作品
    。在編選宗旨上為桐城詩派張目,注釋大量引用姚范
    、劉大櫆
    、姚鼐、方東樹
    、曾國藩
    、吳汝綸等人言論。雖說作者編選是集的目的在于讀者誦習(xí)而不在反映唐宋詩的全貌
    ,但也不免過偏
    。在詩體上,編者偏愛七言
    ,所選詩歌數(shù)量明顯多于五言
    ,特別是入錄2首及以下的詩人中,除賀鑄1首五律外,宋祁
    、楊憶
    、劉筠、宋庠
    、蘇洵
    、曾鞏、王安國
    、劉季孫等八人之詩均為七律
    。《唐宋詩舉要》的成績主要在于它的注與評
    。是集每卷卷首有詩體的源流發(fā)展勾勒及代表詩人風(fēng)格分析;詩人名下有小傳與總評
    ;詩前有題解
    ,有時很長,類同一篇札記
    ;詩后有集注
    ,主要對歷史事實、典章制度
    、地理沿革及難解詞語進行注釋
    ,有助于理解原詩;詩歌正文中時有集評
    。題解
    、集注與集評引征廣博、資料豐富
    ,對舊注訛誤間有訂正
    ,有時參以己見,時有創(chuàng)獲
    。此書原為北京師范大學(xué)講義
    ,1935年由北平直隸書局排印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1974年版時
    ,刪去了所謂的“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評語
    ,這些評語被認(rèn)為是“有不少迂腐甚至是反動的東西和封建性的糟粕”“大抵是毫無文學(xué)批評價值的空話”。

    錢仲聯(lián)編撰的《宋詩選》(無錫國學(xué)專修學(xué)校1937年出版)雖流傳不甚廣泛
    ,但規(guī)模適中
    ,選目適宜,覆蓋眾體
    ,佐以詩句圈點
    ,復(fù)輯歷代詩話、筆記評語于詩末,可謂民國間又一部宋詩之佳選
    。全書不分卷
    ,凡錄五古94首、七古83首
    、五律133首
    、七律142首、五絕50首
    、七絕211首
    ,計713首。關(guān)于該集的成書過程
    ,編者1936年12月序稱
    ,1934年至無錫國專,“為諸生說詩”
    ,“既畢授漢魏六朝三唐之作
    ,復(fù)繼以宋詩”。為編講義
    ,他遍檢前代總集
    ,認(rèn)為《宋詩鈔》《宋百家詩存》“卷帙既繁”,《宋詩類選》《宋詩略》《宋詩別裁集》“抉擇未精”
    ,竟無一能入其法眼
    ,“乃輯是編,不拘門戶
    ,一以精嚴(yán)粹美為歸
    ,宛陵
    、廬陵
    、半山
    、玉局
    、山谷
    、后山
    、簡齋
    、石湖
    、劍南
    、誠齋諸家
    ,所錄甚夥,西昆
    、九僧
    、永嘉四靈暨諸小家,略及之而不暇求備”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姟熬珖?yán)粹美”為該集之審美宗旨
    ,突出大家,不棄小家
    ,詳略得當(dāng)
    ,為是書之選錄特點。而“學(xué)者取徑于是
    ,進而泛覽各家專集
    ,以博其趣,宋人真面
    ,不難全出
    ,雖不足為瑰瑋而有余于琢煉”。說明導(dǎo)航點津
    ,為宋詩初學(xué)者指明路徑
    ,開辟不二法門則為是集的編選目的。在選目上
    ,編者特別垂青于贈答酬和
    、寫景詠物、抒懷言別等作
    ,藝術(shù)上偏嗜“精嚴(yán)粹美”之作,而不甚措意于家國政治
    、民生疾苦的作品

    經(jīng)典古詩詞有哪些?

    經(jīng)典古詩詞大全
    1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3.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fā)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nóng)》)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xì)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
    ,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4.仲夏苦夜短
    ,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nóng)夫方夏耘
    ,安坐吾敢食
    。(戴復(fù)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lián)句》)
    7.殘云收夏暑
    ,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覺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
    ,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fēng)蕭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fēng)》)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nóng)》)
    4.?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guān)西卒
    。(杜甫:《兵車行》)’
    2.秋月?lián)P明惲,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
    ,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fēng)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
    ,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fēng),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
    ,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fā)
    ,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xué)鬧比鄰,據(jù)岸愚儒卻子珍
    。(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7.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2.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xì)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
    ,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2.白日依山盡
    ,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fēng)
    1.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風(fēng)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
    ,風(fēng)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
    ,風(fēng)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fēng)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
    ,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王維:《山中》)
    5.青箬笠
    ,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
    ,風(fēng)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天蒼蒼
    ,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詩中柳
    1.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
    ,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中樹
    1.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xì)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詩中河
    1.關(guān)關(guān)雎鳩
    ,在河之洲
    。(《詩經(jīng)?關(guān)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
    ,暮宿黑山頭
    。((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xùn)|人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
    ,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7.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云
    1;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guān)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8.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yú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臺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
    ,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鄉(xiāng)情
    1.君自故鄉(xiāng)來
    ,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3.嶺外音書斷
    ,經(jīng)冬復(fù)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xì)w》)
    6.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8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百花落!不讀這20句詩詞

    ,你就不知道落花有多美" rel="prev"> 春日暮
    ,百花落
    !不讀這20句詩詞,你···

    下一篇: ,韶華不負(fù)" rel="prev"> 十首古詩致青春:愿你青春無悔

    相關(guān)文章
    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2一物降一物,錢能降萬物
    。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
    ,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知理
    ,知足
    ,知趣!進退有度
    ,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事事順意!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
    ,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懂得惜福把握當(dāng)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人和人之間 ,惟獨沒有帶走我.png" alt="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沒有帶走我" onerror="nofind(this)" >
    詩詞歌賦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