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在中國歷史上獨樹一幟,風格鮮明。他的山水詩、邊塞詩,意境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精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首聯(lián)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頷聯(lián)寫?zhàn)┰庐斂?,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景。頸聯(lián)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fā)現(xiàn)了浣女、漁舟。末聯(lián)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
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詩詞賞析:
這首《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這首《辛夷塢》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yōu)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yīng)在它的精巧寓意。明代胡應(yīng)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
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很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huán)境氣氛和精神氣質(zhì)。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詞賞析:
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首?!而B鳴澗》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該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拆開來看,這首詩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詩詞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五言絕句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輞川的地名?!堵共瘛肥翘拼娙送蹙S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十九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王維此詩與陶淵明的空靈、隱逸是類似的境界。這就是說,此詩的優(yōu)長之處在于蘇軾評論王維時所說的“詩中有畫”。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詩詞賞析
王維的詩,“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涵泳大雅,無異天籟。這是一首知名度較高的小詩,很有藝術(shù)特色。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gòu)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xiàn)之后的矛盾苦悶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lián)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lián)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jié),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fā)人深省。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詩詞賞析:
此詩描寫詩人山行時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清淺的溪水,冷肅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見的白石,山中逐漸凋零的紅葉,再配以山嵐翠色為背景,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遠近有致、色彩鮮麗、富于實感的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diào)。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山中》更流露出感情與美學(xué)趣味。
源自:中華詩文學(xué)習(xí)
關(guān)于王維詩與畫的關(guān)系,歷代的探討層出不窮,而這主要源于蘇軾在評價王維《藍田煙雨圖》中的題詩時,說了一番流傳甚廣的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贝苏f為眾多研究者所接受,并對其進一步闡發(fā),認為王維的山水詩和部分田園詩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些詩亦有如是特點,這基本符合唐人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況。
至于戴鳴《桑陰隨記》云“古人詩皆有畫,古人畫皆有詩”,則顯然有失偏頗,晚明張岱在《與包嚴介》中指出王維的題詩并非句句入畫,而且認為“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銀屑也”,則是直接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否定,自此,后人對于王維詩中有畫的質(zhì)疑愈演愈烈,新時期的蔣寅可謂此風的集大成者,他的《對王維“詩中有畫”的質(zhì)疑》直接提出“將王維詩的成就歸于‘詩中有畫’已然損害了王維詩的藝術(shù)價值”,“代表王維詩歌特色的恰恰是詩不可畫”。在我看來,蘇軾關(guān)于王維詩畫的評價是很恰當?shù)?,蔣寅等人將“詩中有畫”等同于“詩可入畫”,顯然誤解了蘇軾的原意,本文將試圖在以往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此作一些補充。
美國華萊士?斯蒂文斯在《詩歌與繪畫的關(guān)系》中說到,詩歌和繪畫起源于敏感性,詩人和畫家憑借頭腦努力來完成他們的工作,他們“不是憑借靈感,而是憑借想象或者是想象所激發(fā)的神秘的原因。簡而言之,這兩門藝術(shù),詩歌和繪畫,都共同擁有一種勞動元素?!蓖瑫r,中國古代作家注重個人主觀感情意緒的抒發(fā),強調(diào)個性和感情的真實。由此可以看出,詩歌與繪畫的產(chǎn)生來自于作家本身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真摯飽滿的感情意緒,這即是說,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詩與畫的時候,感情思維是極其相似的,只是用來表達感情和所思所想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他們都是形象的制造者。美國的霍華德?奈莫洛夫在《論詩歌與繪畫,兼及對音樂的一點思考》甚至說:“詩人和畫家都用語言寫作”,“畫家的語言當然擁有最古老的書寫語言的光榮”,這就更進一步拉近了詩歌與繪畫產(chǎn)生的距離。
王維作為一名詩人兼畫家,他最著名的詩是山水田園詩,研究者說他“詩中有畫”,也主要是指這些詩作;同時,王維在繪畫領(lǐng)域的最高成就是他的山水畫。無論他的詩還是畫,都與前代有了很大區(qū)別,能盡去魏晉以來的精工雕琢之風,注重自我感情的隨意宣泄。他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或繪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所運用的思維和情感也是大致相同的,當他置身于大自然,欣賞山水花鳥時,偶然間為物所動,豐富的意象在他的腦海中竄動,各種感情暗潮涌動,他便想將這大自然的美妙記錄下來,或直接用詩歌語言來傳達,或直接用畫面形象來表現(xiàn),兩者都能夠?qū)⒆髡叩母星樗季w完滿地表達出來。此時,王維的詩中便有了畫,他的畫中也有了詩,兩者都是王維心中情感的宣泄,腦海中意象的再現(xiàn),是王維憑借自己對藝術(shù)的敏感,經(jīng)過想象和加工而形成的。從這一點上看,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再恰當不過了。
蘇軾在欣賞王維詩與畫的時候,是從他自身對詩與畫的認識著手的。詩畫藝術(shù)的相通之處都離不開意境的創(chuàng)造,意境的特征在于情景交融,但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客觀物象,從有限到無限,從具體升華到空靈。蘇軾對于這種意境的深刻體驗,使他更能切身理解王維詩畫中的意境,他的鑒賞自然也較一般欣賞者更符合王維詩畫的深刻內(nèi)涵。
而一般讀者若在蘇軾以前欣賞王維的詩畫,腦海中也會浮現(xiàn)出一些自然山水形象,但具體對其又說不清,道不明,蘇軾的評價則為我們揭開了存在于詩畫之間的面紗。王維山水田園詩給人的感受就是形象鮮明,畫面感強,韻味幽深,用梅堯臣的話說就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尚永亮對此作了詳盡闡發(fā),文章說到:“所謂‘詩中有畫’,并不是說詩就是畫,也不是說詩中所含畫意都可拿來入畫,而主要是說,詩中描寫的物態(tài)和表現(xiàn)的情景像畫一樣,可以形象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令人有一種宛然在目的感覺?!薄啊槐M之意’則主要指詩中由歷時性意象映射出的特定氛圍和意境,這是一種難以描畫的景致。”這很符合我們在讀王維詩時的感受,王維寫詩時善于選擇大自然中清透明朗的物象,而這些物象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明晰、閑散、悠遠的意境,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這正是王維“詩中有畫”的奇妙之處。
因此,蘇軾關(guān)于王維詩畫的評價,是抓住了王維詩畫的核心的,這一評價對于我們正確認識王維的詩畫關(guān)系意義深遠,也警示我們在質(zhì)疑別人的觀點時,要多加思考,以避免對某些中肯的觀點進行不恰當?shù)姆穸ɑ蛸H低。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br>
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官職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問、訪察軍情。途中,王維為眼前的景象所陶醉,欣然命筆。只10個字就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塞外雄奇瑰麗的風光,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大漠孤煙直:沙漠茫茫無;純?nèi)灰簧?、荒涼無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
長河落日圓”,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長河”是那一輪圓圓的落日,
王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詩人是王維。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他精通佛學(xué),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xué)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故自己名維、字為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才華早顯:
王維于武則天時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濟)。才華早顯,幼年聰明過人。
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王維離家赴京城,希望得到達官貴人的舉薦。由于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開元五年(717年),在長安,其間有時至洛陽。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丨所有美好,終會與你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