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兵篡逆,皆用其謀”
這是乾隆皇帝評價明朝姚廣孝的話。
“稱兵篡逆”指的便是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從自己侄子朱允炆手上奪走皇位。這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一向是后世帝王批判的。但是朱棣一朝,開疆擴土有目共睹,對天下來說是有功的,所以后世也不敢苛責。
所以就有了后一句:“皆用其謀”。“其”,指的便是姚廣孝。意思便是,朱棣會有篡奪皇位的心思,都是姚廣孝攛掇起來的,不光攛掇,還付出了具體行動,積極為朱棣出謀劃策。這樣才有了靖難之役,有了那么多鮮血和踩著累累尸骨登上皇位的朱棣。
那姚廣孝到底是什么人呢 靖難之役很有名,但是為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姚廣孝,也不知道姚廣孝做了些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棣起兵這件事情,是早有謀劃的。太子朱標死后,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中最出色的一個,但是朱元璋直接略過了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后,辦事也不太地道,直接要削藩。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給自己的每個兒子都分封了領(lǐng)地,做了藩王,手中擁有一定的權(quán)利。朱家分工明確的很,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看好的繼承人,文韜武略樣樣不差,有一套最好的老師班子,很明確的告訴其他兒子,對皇位你們別想了,這個位子是朱標的。但是我也不會薄待你們,給你們分封個藩王當土皇帝去吧!
朱標還在的時候,朱棣對皇位想都沒想過。一來是有朱元璋保駕護航,二來朱標的確能干,朝野上下早就認準了朱標是下一代帝王,沒有二心。而且朱標這人還仁厚,既容得下又拿得住幾個弟弟,有他當皇帝,弟弟們快快樂樂做藩王就好了。
即便是以后朱標要削藩,朱棣也不至于起兵造反,因為以朱標的手段和為人,用不著對弟弟們趕盡殺絕。
但是朱允炆要削藩,這就不一樣了。朱允炆是覺得幾個叔叔手里權(quán)力太大,對自己是實實在在的威脅,那削藩之后,朱棣他們幾個能有什么好下場
所以,朱棣把自己的長子朱高熾留在封地北平,自己帶著次子、三子,揚起起兵的大旗造反了。一場靖難之役后,朱允炆失蹤,朱棣登上帝位,他造反成功了。
整件事情中,給大家的印象,似乎并沒有姚廣孝什么事。
但是,在清朝,姚廣孝是個妖僧的形象。朱棣起兵造反、血腥的靖難之役,皆來源于此人。
事實上,朱棣在登上帝位后曾說過,姚廣孝是他成功登基的第一功臣。
朱棣登基起兵的過程中,一個是打京師這個事,一個是守后方這個事。根據(jù)有關(guān)的史料,打京師是朱棣親自帶兵去的,加上自己的兩個兒子。守后方是長子朱高熾和當時的燕王妃徐氏帶人守的,姚廣孝一個和尚,在里邊發(fā)揮的是什么作用呢
凡是作戰(zhàn),必有軍師,姚廣孝就是軍師。他的作用,或者說才智謀略,都可比擬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
民間傳說或者是野史上,對姚廣孝和朱棣的初見,多了些傳奇色彩。
姚廣孝本身是個和尚,但不是個老實本分的和尚,在元代末期,和尚也可以為官,姚廣孝可能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才去當和尚的。
他學道法、相術(shù)和兵法,盡得其學,還精通詩文,曾經(jīng)在外游歷的時候,遇到相士,作出這樣的預言:
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钡姥艽笙?。
劉秉忠,是元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姚廣孝聽到這話高興,便說明他心中志向。
再看形容他的面容: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
看到這個,不由得就想到,怪不得他能跟朱棣走到一塊去,怪不得朱棣能將他奉為軍師,兩個人脾氣太對彼此胃口了。
傳說,姚廣孝和朱棣第一次在寺廟見到的時候,姚廣孝就對朱棣說,我能送你一頂白帽子。
當時朱棣已經(jīng)是燕王,送一頂白帽子,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嗎
當即,朱棣便將姚廣孝帶進了燕王府。
真實情況是,朱元璋的發(fā)妻馬皇后去世,朱元璋命各地僧人進入藩王府,為馬皇后誦經(jīng)祈福,姚廣孝是這樣進入燕王府的。在北平,姚廣孝任慶壽寺住持,朱棣并未給他僧官的身份,他仍舊是僧人,但是經(jīng)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直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想要削藩,姚廣孝和朱棣才活躍在人們眼前。
朱棣起兵之前,曾問姚廣孝:如今民心不在他這里,而在朱允炆那里,畢竟朱允炆才是正統(tǒng),該怎么辦
姚廣孝回答他:“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
當時燕王府能人異士云集,姚廣孝已經(jīng)將當年給自己相面的相士袁珙推薦給朱棣,袁珙斷言朱棣和他的幕僚日后都是極貴之人。
姚廣孝此言,無疑給朱棣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朱棣宣誓當日,還發(fā)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情。
朱棣鼓舞完將士后,原本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而且雷電還將屋檐上的一片瓦劈落下來。
還未出師,就先落瓦,很不吉利。
但是姚廣孝說,真龍出世,必有風雨相隨。這片青瓦落了下來,是要您換上黃瓦。青瓦,是王府用的瓦,而黃瓦,是皇宮用的瓦。
此言一出,大大鼓舞了軍心。
朱棣征戰(zhàn)三年,大多采用姚廣孝的謀略,而姚廣孝做的最大膽最明智的,莫過于直搗京師,這也就造成了朱棣攻下南京后帶來的那場大肆殺戮。
仗已經(jīng)打了三年,姚廣孝建議,不要再從北往南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了,直接往南京去,打下南京,直接登基,天下就定了。
“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在朱棣去攻打南京的時候,姚廣孝留守后方,協(xié)助朱高熾和燕王妃徐氏,守住了北平。
朱棣成功登基,直言姚廣孝是第一功臣。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姚廣孝什么賞賜都不要,白天穿著官服上朝,晚上換上僧衣住在寺廟,就連朱棣想讓姚廣孝還俗,他都沒有答應。
本來野心勃勃的一個人,在輔佐帝王成就大業(yè)之后,突然野心就沒了,恨不得從此青燈古佛相伴余生了。
雖然姚廣孝此后一直以僧人身份自居,但是朱棣還是封他為少師,先后讓他教導朱高熾和朱瞻基。姚廣孝一個僧人,輔佐三朝帝王,在朱棣一朝,還擔任了《永樂大典》的主編撰官,為后世留下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說他是妖僧,其實有失偏頗了,后世人對朱棣篡位這件事情不恥,不能說朱棣便只好將攻擊的矛頭對準了姚廣孝。再加上一個僧人參與政事,又被人扣上不正經(jīng)的帽子。但撇開這些,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姚廣孝是個將相之才,有他的存在,為大明王朝又添了一份色彩。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因為身為僧人,他幫助朱棣發(fā)動了“靖難之役”,特別有能力。
姚廣孝年輕時便出家為僧,法名叫做道衍,精通的方面頗多,以佛學,儒學,道學醫(yī)術(shù),謀略最為精通,同時姚廣孝還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1382年(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jīng)祈福。當時,道衍得到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并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便要求隨朱棣前往北平。姚廣孝到北平后,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并實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姚廣孝密勸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辦?”姚廣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p>
相關(guān)典故:
姚廣孝“妖僧”之稱,恐怕就是脫胎于這句話。首先是定性為“異僧”(妖僧),跟著就評述長相?!伴L著一對三角眼,如一只病虎一樣”。最后是歸類,“一看就是嗜殺之人,跟輔佐忽必烈的劉秉忠是一個類型”。
由此,姚廣孝妖僧之說,算逃不掉了。按常理來言,尋常僧人必會反感這種評價,哪料姚廣孝,非但不惱反而還高興萬分。為何?恐怕是“劉秉忠”這三個字,正中他下懷。即,姚廣孝的偶像就是劉秉忠。
不得不承認,姚廣孝真趕上了如劉秉忠那樣的好機遇。一次他做法事時,恰好遇到了燕王朱棣,姚廣孝主動接近,由此跟上了朱棣完成了第一步,如劉秉忠一樣先成為幕僚。
關(guān)于此事,也是有一個故事的。說,姚廣孝一見朱棣,就斷定此人日后必成大業(yè)。所以他第一句話就是:送你一頂白帽子。朱棣當時是燕王,王字之上,加個白字,正是“皇”!
不過,朱棣對此卻并沒有太過在意。畢竟那時朱標還活著呢,別說給他姚廣孝了,就是把諸葛亮和劉伯溫一起打包給他,朱棣都不敢亂來??上щS著朱標早亡,他的兒子朱允炆成了太子。
《大明風華》姚廣孝的三個預言是,朱棣發(fā)動的靖難之役。關(guān)于明朝國運的預言,指的應該是土木堡之變。白龍魚服九年。
什么叫預言
預言家都是語言學家,他們的語言都不針對未來發(fā)生的某一歷史事件且語意不明,晦澀難懂,而后人在該事件發(fā)生后會認為此是預言的實現(xiàn)。
《大明風華》姚廣孝為什么被叫妖僧
因為身為僧人,他幫助朱棣發(fā)動了“靖難之役”,特別有能力。
姚廣孝年輕時便出家為僧,法名叫作道衍,精通的方面頗多,以佛學,儒學,道學醫(yī)術(shù),謀略最為精通,同時姚廣孝還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1382年(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jīng)祈福。當時,道衍得到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并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便要求隨朱棣前往北平。姚廣孝到北平后,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并實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姚廣孝密勸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辦,姚廣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一代雄主,自毀于一場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