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司馬氏的東晉王朝的,雖說是逆襲上位的劉裕
但他要感謝一個人——桓玄,
其實是先有桓玄篡權(quán)
,后有劉裕崛起。在這個過程中
,桓玄建立了楚王朝,史稱“桓楚”,但這個存在不過80多天的短命王朝
,一度被后世翻一翻白眼忽略掉了......5歲繼承爵位桓玄
,出身于東晉四大家族之一的譙國桓氏,其父是東晉赫赫有名的大司馬桓溫。作為一名抱著“蜜罐兒”長大的世家公子
,即使桓玄從小錦衣玉食,但幼年喪父讓他的童年仍舊有了些許黯然,好在
,他還有個寵愛他的叔父桓沖,并將年僅5歲且為庶子的桓玄推上了南郡公的爵位。桓溫有六個兒子
,桓熙、桓濟、桓歆、桓祎、桓偉、桓玄,要說這爵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桓玄來繼承
每個世家大族內(nèi)部少有太平的
桓溫的長子桓熙本為世子
他更倚重自己的弟弟桓沖
對桓沖這個叔父心懷不滿已久的桓熙與弟弟桓濟,以及另一叔父桓袐暗地里密謀
想要殺掉桓沖,奪回桓家的主宰權(quán)
,沒想到事情敗露,桓沖一怒之下將桓熙
、桓濟兄弟遷往長沙,桓濟的妻子新安公主司馬道福也為此跟他離異
,隨即便改嫁給了"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
,這意味著桓熙
、桓濟徹底被推離了權(quán)力的中心。桓歆
、桓祎、桓偉之中,桓祎生來就愚笨,分不清小麥、大豆,桓歆和桓祎卻沒什么過錯,或許是因為有了桓熙
于是
即使這件事很詭異
但是,這樣的結(jié)果是皇族司馬氏以及其他三個門閥世家樂于見到的
就這樣,年僅5歲的桓玄繼承了南郡公的爵位
父為九州伯
同時
實際上
過去是皇族與世家門閥的博弈
此時的桓玄
同時,開始暴露“自戀狂”的本性
他自恃門第高貴,才華出眾
對于這樣恨不得四處“發(fā)光”的桓玄
他們對于當年桓溫把權(quán)時的狀況仍心有余悸
誰愿意桓氏再出個雄心壯志的少年郎
桓玄越囂張
,就越不被重用但是
一次
突然,司馬道子醉醺醺地對眾人說:“桓溫晚年想造反
司馬道子這突如其來的一聲質(zhì)問,現(xiàn)場頓時鴉雀無聲
桓玄也嚇得汗流浹背,當即拜伏在地
好在,謝重“救場”回答說:“桓溫廢昏立明
本就沒想問罪的司馬道子點點頭
從此
后來,桓玄郁郁不得志
干脆棄官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的桓玄
論他們對東晉的貢獻,總之
但是
,司馬曜仿佛沒讀過這份奏表似的,對于桓玄的“吐槽”,是各種“無應(yīng)答”.......其實司馬曜是真沒閑工夫搭理桓玄
,他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弟弟司馬道子身上,雖說皇族很艱難地奪回了大權(quán)
,但權(quán)力一直被弟弟把持,司馬曜心中很不舒服
,他正想方設(shè)法再把權(quán)力從司馬道子手里奪回來
,哪有心思跟桓玄論過去不幸的是
孝武帝司馬曜卻被嬪妃張貴人用被子捂死了
繼位的司馬德宗,也是個白癡皇帝
一時之間,司馬道子成了東晉權(quán)勢滔天的人
桓玄徹底成了個“無業(yè)游民”,整日在荊州老家晃悠
羽毛未豐說起荊州
三國時期
荊州不僅是長江中游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原
、東吳、巴蜀三塊地盤的交界處。荊州是桓氏發(fā)跡之地
,此前,荊州刺史一職多是在桓氏家族內(nèi)部流轉(zhuǎn),桓沖死后,繼任的桓石虔也死了
,原本司馬道子命王國寶弟王忱為荊州刺史,取代桓氏,掌握荊楚強兵,坐鎮(zhèn)上游,但司馬曜可不樂意
,于是又委派殷仲堪作了荊州刺史。桓氏在荊州這塊地盤
,影響力有多大自是不用多說的,桓沖此前也是深受荊州父老愛戴,為此
,殷仲堪這個刺史,也是不敢隨意招惹桓氏的。但我不惹你卻攔不住你來惹我
閑來無事的桓玄,堂而皇之地跑到殷仲堪廳堂前跑馬挑釁
,還各種比劃手勢,擺出一副要刺殺的架勢
。當時殷仲堪身邊的一名參軍實在看不下去了
,出言懟了桓玄一通。桓玄當即就拉下了臉
,看看那名參軍沒說話就走了,殷仲堪見狀,趕緊安排這名參軍逃離荊州
,幸好跑得快,才躲過了桓玄的刺殺。朝廷那邊
,大權(quán)在握的司馬道子整日沉迷酒色,不問政事,很寵信自己的大舅哥王國寶。
這王國寶雖然是謝安的女婿
,但口碑很差,一直得不到謝安的認可,他后來投靠了自己的堂妹夫司馬道子。都說人以類聚
,謝安看不上的女婿,到成了司馬道子眼前的紅人。王國寶為了討好司馬道子
,出了個“餿主意”——削弱方鎮(zhèn)兵權(quán),加強中央實力沒想到這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
手握重兵的官員將領(lǐng)們再也坐不住了,包括手握重兵的殷仲堪
此時桓玄也一改紈绔子弟的面目,他覺得時機到了
就跑去找了殷仲堪,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的處境
先帝已經(jīng)死了
現(xiàn)在你只有秘密聯(lián)合王恭起兵
在桓玄的一番勸說之下
,殷仲堪答應(yīng)了。于是
,王恭以討王國寶、王緒為名起兵,司馬道子沒有辦法,被迫殺掉了王國寶。但是司馬道子也不甘心就這么被脅迫,他啟用王國寶的兄長王愉為江州刺史
,防殷仲堪東下,牽制王恭這一舉動再次激怒了王恭等人
同時,殷仲堪撥出五千軍馬交給桓玄
司馬道子一看,不打也不行了
司馬元顯比起其父司馬道子可強了不止一小半點
他深知正面防御己方也占不了多少便宜,于是動心思說服了原北府兵的將領(lǐng)劉牢之背叛王恭
原本劉牢之就入不了王恭的眼,在司馬元顯高官厚祿的許諾之下
王恭對此毫無防備
盟主死了
這時,桓沖之子桓脩給司馬道子出了個主意
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楊 佺期為雍州刺史
說來說去
殷仲堪豈能樂意
哪知這兩人得了好處,說什么都不出兵
殷仲堪無奈
還一一通知分撥給桓玄和楊佺期的荊州兵眾
桓玄等人嚇得不輕
雖說桓氏根基深厚
而殷仲堪被奪去荊州刺史一職
三人重新結(jié)盟
在這三方中
同時
楊佺期出身于北方高門弘農(nóng)楊氏
這深深刺痛了楊佺期的自尊心,他暗地里有了想法
而楊佺期的心思
朝廷沒辦法,只得重新任命殷仲堪為荊州刺史
。吞并殷、楊但是
,沒過多久,原本就不牢固的三人聯(lián)盟,在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的挑撥下,時刻走在瀕臨崩潰的邊緣。朝廷先是將楊佺期管理的地盤,分出了一部分給桓玄和桓偉
,這讓楊佺期頓時火冒三丈,
雖說司馬道子父子的詭計實屬老調(diào)重彈
,但是,事實證明這一招很管用楊 佺期頓時開始調(diào)集人馬
殷仲堪這時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若是桓玄失勢了
楊佺期也畏懼桓玄的勢力,沒有殷仲堪加入
,他孤掌難鳴,只好忍氣吞聲,偃旗息鼓。奈何
,天不遂人愿,沒多久荊州遭受了很大的自然災害
,殷仲堪把糧倉內(nèi)的糧食全都發(fā)放給了饑民。這仿佛給桓玄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機會,
他趁著這場災難
,率兵攻打殷、楊,這里沒有所謂實力的比拼,此刻拼的就是糧草
,最終殷、楊二人因為糧草奇缺,兵敗被殺。80天的皇帝后來發(fā)生孫恩叛亂,被北府兵鎮(zhèn)壓
,矛頭又指向了桓玄。
對于朝廷所謂的“罪行”
,桓玄概不接受,并且反訴司馬元顯 的罪行,舉兵聲討。而北府兵的將領(lǐng)劉牢之,因為在朝廷屢受排擠
,再次做了叛徒有了劉牢之的加入
元興二年八月
,桓玄自稱相國、楚王,加九錫。十二月,逼晉安帝司馬德宗讓位于己
,將他遷往潯陽,自立為皇帝,改元永始,以楚為國號。順利奪得政權(quán)后
,桓玄“過河拆橋”,打算除掉北府兵這一威脅。桓玄解除劉牢之的兵權(quán),用為會稽內(nèi)史
。劉牢之長嘆道:才剛剛開始而已,便削奪我的兵權(quán)
,不久以后,大禍將會降臨了!當時
,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轉(zhuǎn)移家室,逾期未還。劉牢之以為他被殺害
不久
而桓玄再次出人意料地做了件沒水準的事:下令開棺
桓玄的注意力放在了劉牢之身上
桓玄稱帝建楚后
同時
桓修以及桓弘皆被殺害
。桓玄根本就打不過北府兵
,只得帶著晉安帝逃往桓氏老巢江陵。逃亡之路有多艱辛,經(jīng)常要忍饑挨餓
,從小就沒受過這種苦的桓玄,悲哀不止但是,他并沒想過如何抵抗劉裕
他自己記載說,自己是算無遺策
歷經(jīng)萬難的桓玄,終于逃回了老巢
仿佛深陷皇帝夢不愿醒來,現(xiàn)在的問題應(yīng)該是如何御敵吧
桓玄卻匆忙重新署置百官,意圖在荊州搭建小朝廷
但是,沒多久
此時他已走投無路了
這天深夜,桓玄剛剛出城
桓玄心驚膽顫
一路躲避各種追殺的桓玄
他留在世上最后一句話便是:你是什么人 敢殺天子
他聽到的最后一句回答是:我殺天子的賊罷了!
桓玄死后
桓玄的成功有相當大的偶然性
司馬氏昏庸無能
他游走在各種矛盾的夾縫之中
但是他的能力卻配不上他的野心
即使短短80天的皇帝生活
遇到叛亂根本無力應(yīng)對
所以,桓玄篡位不過是史上很烏龍的一件事罷了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偏偏沒算到一件事:李隆基并不只是想除掉韋后" rel="prev">
上官婉兒千算萬算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