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打電話來,說房子租出去了,租房子的人付定金,要把錢轉(zhuǎn)到手機上……
我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加了那個人的微信,那人把定金轉(zhuǎn)賬給我。秒秒鐘辦妥,回電話說錢已經(jīng)收到了。
從婆婆打電話到加微信到收款,前后不到兩分鐘吧。她半信半疑,意思是這么快就收到了 你可別弄錯了。我說了兩遍,收到了。
去銀行取現(xiàn),把錢給他們送過去。公公還是有點納悶,錢轉(zhuǎn)到手機上是怎么取出來的。
我努力用我以為的他們能聽得懂的語言講其中的道道,估計他們?nèi)匀皇窃评镬F里的稀里糊涂。
那情形,讓我想起十五歲時,去濟南上學,家里寄錢要通過郵局匯款。我以為自己收到的錢,一定是我爸爸寄出來的那幾張。
當年還沒有百元大鈔,“最大的人民幣是十元的,最小的人民幣是一分的”,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搬上銀幕,我在禁演之前看過,里面是這樣唱的,“不管是十元的還是一分的,都是人民群眾喜愛的……”我聽了一遍,那旋律記到現(xiàn)在。
那情形,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大概五六歲的年紀,我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農(nóng)村小孩。那時農(nóng)村廣播有大喇叭,每家每戶有個有線的小喇叭。70年代的小喇叭里最經(jīng)常播的歌曲,印象最深的是《南泥灣》。我很好奇小喇叭里怎么會有人唱歌,忘了是我還是我妹妹,曾踩著小板凳往小喇叭里張望,以為唱歌的郭蘭英在里面。后來,忘了是誰告訴我,郭蘭英在十字路。
“十字路”是莒南縣城所在地,距我們老家四五十里路,在村里人看來,十字路就是大地方了,約等于北京。
以至于很多年后,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個場景描述,不禁莞兒。那個告訴我“郭蘭英在十字路”的人,真的不是故意騙我這個小孩,是他真的以為自己以為的是真的。
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一老漢攜幼孫去公社所在地趕集,孫子看到青磚紅瓦的房子,合作社里相對琳瑯滿目的商品,集市上熙來攘往的人群,眼界大開,驚呼道:“爺爺,咱這是到了北京了吧 ”老漢瞪了孫子一眼:“傻孩子,界湖才是北京哪!”界湖是沂南縣城所在地。
“界湖就是北京,北京就是界湖”的故事流傳至今。
現(xiàn)在經(jīng)常看到“見過世面的孩子”怎么怎么樣的文章,就覺得自慚形穢。我也曾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小孩啊,以為小喇叭廣播里有個郭蘭英,以為郭蘭英在十字路,以為郵局匯款對方收到的就是自己寄出的那張錢……都20歲了才第一次去北京,都快30歲了才第一次坐飛機……
又想起《義不容情》中的黃日華,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劉嘉玲哭著說:我都30歲了還沒坐過飛機,連接機這種事也沒有過。
回來的路上,我覺得不管他們?nèi)绾慰咕?,都應該給他們一部智能手機了,不然,就與這個時代脫節(jié)得太厲害了。不能老了老了,反而像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要知道我公公是60年代的中專生啊,婆婆也是上過幾年學識字的啊。
上次在青島大學校門口遇到一個人,在做掃碼推廣APP一類的事情,那人看上去大概六十多歲,說起APP的下載注冊使用流程頭頭是道……我就想啊,現(xiàn)在的老年人,如果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能在線支付,生活中還是會有諸多不便的。
如果他們愿意學,能學會,也是很酷的一件事。我原來所在工廠的老領(lǐng)導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他能夠熟練使用電腦,在新浪寫過博客,很多年前我們就是QQ好友,現(xiàn)在是微信好友,他還經(jīng)常推薦文章給我……可惜很多老年人對新生事物帶著抗拒,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改變。
他們覺得銀行卡不如存折靠譜,因為存折可以打印,一筆筆收支清清楚楚;他們覺得微信啊支付寶啊,都不如現(xiàn)金靠譜……但如今銀行網(wǎng)點好像都越來越少了,各種支付方式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每個人都可以下載手機銀行,去銀行營業(yè)廳的次數(shù)可真是少之又少,我已經(jīng)想不起上次去銀行是什么時候了。
老年人呢 如果不能跟上浪潮,跟上變化,可能會覺得“越來越麻煩”。我媽媽前兩個月的工資沒有打到卡上,去了幾次銀行才被告知,可能是沒有在“智慧人社”APP上進行刷臉認證,她抱怨說:太麻煩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我寫下這些,是一種反思,一是自己也會慢慢變老,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要與時俱進;二是促動家里的老人,也要接受新鮮事物,也要見更多的世面。
相關(guān)文章: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會老”的人
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
終于年過半百,所以喜悅
你29歲就說自己老了,人家92歲才開始新生活
嘗到甜頭或者苦頭,撞了南墻才回頭。
沒見過世面什么都想說,見過世面了,好幾年都懶得說話。
見識是能力,見世面是經(jīng)歷。一只螞蟻環(huán)游世界,遨游太空,你可以說它見過大世面,但是不能說他有見識。因為它還沒這個能力。
見過世面不一定漲見識,見識我認為是在見過世面,吸收經(jīng)驗教訓等后自己對社會,人生等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
見識是對事情有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冷靜客觀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見世面是經(jīng)濟實力決定。
一個是基于上層建筑,一個是基于經(jīng)濟基礎(chǔ)。
人只有什么都沒經(jīng)歷過,才能寫出殺氣騰騰的話,或說出君臨天下的話。
/subject/30144978/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么
我發(fā)現(xiàn),活得諸事不順的人都有三個共同的問題。首先,缺乏見識。沒有見識,視野就被局限了。你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和某些人講道理永遠講不通,這并非是那些人故意要和你作對,而是他們實在沒有見識,大家的認知水平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外篇·秋水》說:“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于在見識上不長進的人要少和他們來往,更不要和他們爭論,因為道理講不通,徒費口舌。
其次,缺乏愛。我們常說某某人太小家子氣,成不了大事。小家子氣,其實就是缺乏愛的表現(xiàn)。很多人小時候因為家里窮,父母沒有條件太關(guān)愛他們,而在學校和社會上又常常遭人冷眼,因此缺乏關(guān)愛。這就造成了他們不懂得關(guān)愛別人、不懂得分享。對于一些人來講,小時候其實家里不窮,但是沒有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的習慣,以至他們長大以后非常小家子氣,這在個別獨生子女身上特別明顯。
有一次,一位自身條件很好的女生講了她的一個困惑。她交往過的幾個條件很好的男朋友都和她分手了,對方給她的評價是不懂得如何愛別人。開始她以為是對方在分手時惡語相向,也沒有在意,但第二次聽到同樣的話時就有點兒害怕了,于是她試圖去愛,但是做不好。后來她想,可能因為自己是獨生女,從小就沒有把好東西分享給大家的習慣,而周圍人對她又都是有求必應。她所講的事情已經(jīng)過去好幾年了,我之所以還記得這件事是因為它引起了我對獨生子女問題的思考。
在我看來,獨生子女帶來的社會問題并非缺乏勞動力,而是很多人沒有了原有社會的家庭生活和親戚關(guān)系。第一代獨生子女感受不到兄弟姐妹的關(guān)心,到了第二代連堂表兄妹的關(guān)系也消失了,這才是可怕之處。缺乏愛的人難以大氣,不大氣的人做不成大事。很多人以為有了錢就有一切,但如果錢只花在自己享受上,并沒有發(fā)揮它的最大效能;相反,如果能花在別人身上,投入到社會再生產(chǎn)中去,將會獲得更高的回報。
最后,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缺乏規(guī)矩。缺乏規(guī)矩會令人踩到別人的腳趾而不自知,其結(jié)果是,輕則沒有人愿意幫他們,重則大家會和他們作對,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是不行的。當然,這些人也會感覺到別人對他們不友善或者敬而遠之,但是常常還不知道原因,于是便對人、對社會產(chǎn)生一種戾氣。
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guī)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情。沒有錢,有一輩子的機會能夠獲得,而缺乏這三樣東西,后天再獲得的難度就非常大了,而它們的缺乏其實和窮沒有必然聯(lián)系。很多人在說,現(xiàn)在社會分層了,我們的孩子沒有了機會。其實機會總是有的。貧窮可能會在短期內(nèi)使物質(zhì)條件差一點,但是并不影響父母在見識、愛和規(guī)矩上培養(yǎng)好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做到這些事并不難。反之,家里富裕,孩子也不一定就有見識、有愛心、守規(guī)矩。
杜魯門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低調(diào)和樸實。英語里有一個單詞“humble”,一些人把它翻譯成“謙卑”,其實它并沒有多少“卑”的含義,而是指樸實低調(diào),更多的是“謙”的含義。我孩子的老師在給他們講為什么humble是一種美德時說,humble的人常常比夸夸其談的人更為自信,因為他們不需要通過吹噓讓別人知道他們的能力。杜魯門能當上副總統(tǒng),主要是靠他humble的品質(zhì),羅斯福身邊并不缺聰明人,但是杜魯門卻是為數(shù)不多能夠為各方所接受的人。
鏈接:/p/82384517
寒窗苦讀的態(tài)度是好的,更要承認的是:任何社會都是分層的。
國內(nèi)的一些銀行公開表示可以給與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機會,國外的名校也有類似于這樣的政策。這種情況全世界都存在。我們必須承認,任何社會的都是分層的。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競爭,寒窗苦讀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生好,顏值高一樣,都是其中的一個變量。
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的三觀是要不得的。社會階層就像一個金字塔,向下走很容易,向上走很辛苦。能做的就是維持住步走下坡路的情況下,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花很長時間去彌補,爭取往上走兩層。
完美的愛情不意味著完美的婚姻,主要看對方是否對你好。
吳軍與摩根的觀點是:找到一個好的伴侶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而伴侶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摩根的觀點是:迷人、有氣質(zhì)、聰明,不搬弄是非和性格好。Jdate 婚戀網(wǎng)站創(chuàng)始人沙皮拉的觀點則是合適自己,勿挑剔
一個人別特是年輕的時候,可塑性很重要。雖然說喜歡一個人就要包容對方的缺點。但是包容一天可以,一年可以,包容一輩子還是很有難度的。幸福的婚姻不應該是一方包容另一方一輩子。對女生來說,男生沒有老實不老實之分,只有對你好和對你不好,維持長久的婚姻靠對方老實是沒用的。最后提到,這只是一家之言,畢竟幸福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選擇少 + 重經(jīng)營容易產(chǎn)生幸福感和成就感。
文中以為什么印度人在國際上當高管的人比中國人多的角度引出了選擇少的重要性。印度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習慣上它的影響力是根深蒂固的。美國建國才兩百多年,林肯頒布的《解放奴隸宣言》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法律上也廢除了對黑人的歧視,可實際情況大家都了解。更何況有三千年歷史的種姓制度了。很多印度人在國外混得好的情況下都不會選擇再回到以印度。他們在工作和婚姻上都沒有美國人,中國人那么多的選擇或者說是退路。他們只好更仔細地經(jīng)營他們的家庭和事業(yè),反而比注重選擇,不注重經(jīng)營的美國家庭幸福的多。我們常常說美國人很瀟灑,瀟灑的另一面卻是不夠執(zhí)著。
在產(chǎn)品設(shè)計與公司制度設(shè)計上,選擇也不能過度。一個好的產(chǎn)品設(shè)計會想辦法引導客戶,而不會去迎合每一個顧客。同樣一個好的制度是讓絕大多數(shù)員工滿意,但沒有必要試圖在每一件事情上取悅每一個員工。
大部分人都在撿芝麻丟西瓜。
遺憾的是撿芝麻撿得再勤勞,也撿不出西瓜的重量的道理,大部分人還真不懂。比如說為了省一塊錢車錢,在路上多走10分鐘。比如說為了搶幾塊錢的紅包,每隔三五分鐘就看看微信。比如說為了多掙一些錢,上班偷偷干私活。比如說為了“雙十一”搶貨不睡覺等等。說實話,我仔細想想確實有幾條說的就是我確實犯了。問題在于不僅時間利用的沒有效率,也漸漸習慣于非常低層次的追求。更嚴重的是:當一個人心思全放到了撿芝麻上,他就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性。
幸福和物質(zhì)的關(guān)系不大。
幸福來源于這幾個方面:基因的傳承,成就的影響力,愛情和婚姻,對未來的期望,對生活的態(tài)度。吳軍見過很多腰纏萬貫的人,他們中有一些人擔心哪一天就破產(chǎn),一直無法高興。因為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赡苴s上了某一個紅利發(fā)了財,但是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他們看不清未來。
天才與我們沒有生理上的差距。
這個結(jié)論是從解剖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上得出的。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各國科學家都有愛因斯坦大腦切片的一部分區(qū)別,也許就是沒有區(qū)別。天才必有過人之處,也許是在認知上,見識上,方法上,勇氣上。但可能不是生理上的差距。我們不如學習他們的做事方法,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沒有見識,缺乏愛,缺乏規(guī)矩。
人在小時候窮確實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缺乏安全感,或者一旦有了權(quán)力就會貪婪,貪腐。比如小時候因為貧窮受到太多人的冷眼,之后一旦得勢,為人就會變得冷漠。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三件事:缺乏見識,沒有見識,視野就被局限了。缺乏愛,小家子氣,成不了大事。缺乏規(guī)矩,比如熊孩子,小時候缺乏規(guī)矩,長大以后就沒有守規(guī)矩的習慣,將來的麻煩就很大。
誠信比能力更重要。
在投資中,把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更多的錢在沒有任何抵押的情況下交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讓他創(chuàng)業(yè),這個人首先你得信得過。如果創(chuàng)業(yè)者要騙投資人的錢,投資人通常是毫無辦法的。這只是從投資的方面來看,實際上誠信在商業(yè)中比能力更重要。沒有能力還可能會有人愿意教你,幫你一把。但是如果你不誠信,大家都會敬而遠之。
追求不死的公司是不可能的,能傳承的只有公司的精神財富。
在全球范圍內(nèi),百年老店都是難得一見的。這里指的不包括只是名字傳承下來,其他什么都變了的公司。比如招商銀行依舊用輪船招商局的牌子。歷史已經(jīng)說明,沒有永生的公司。但是千百年來,歷史上的智慧,卻能流傳至今,比如孔孟的思想,王陽明的思想。精神財富才能傳承,而公司不行。
巴菲特的智慧,投資中一定不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第二,永遠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遠不要用杠桿投資。可口可樂,耐克,阿迪達斯每年都要花費巨資在廣告上,但是它們沒有自己開廣告公司賺這個錢,它們清楚它們懂什么不懂什么。說到做空股票,在中國是沒有做空的(在沒有股票的情況下借股票賣出,等價格跌了在買回來還掉),但是國外確實允許的。做空股票的危險在于股票上漲是沒有盡頭的,但是下跌卻有底。這意味著損失沒有底,賺的卻有限,這是很可怕的事。但如索羅斯等人卻擅長做空,巴菲特因為謹慎從來不做。最后說到杠桿投資,如果用了10倍的杠桿,10% 的收益會變成 100%,但是股票直接下跌 10%,就意味著血本無歸。這也是非??膳碌氖隆?br>
銷售大師的智慧。
銷售的本質(zhì)是把東西賣出去,把錢收回來。做持續(xù)的生意,讓顧客把買的東西用光。商品和服務(wù)要讓消費者有面子。
銷售是把東西賣出去這都知道,但是實際上很少有東西賣出去錢立刻能回來的情況。平時我們都在超市,淘寶上買東西,雖然錢商戶都能一分不少的收到。但是傳統(tǒng)企業(yè)間很少有不欠三角債的情況。要賬的成本的提高意味著吃到了利潤。大部分的公司,只能收上來 90% 的銷售額。以至于給沃爾瑪供貨的公司寧愿忍受沃爾瑪壓價也愿意和它做生意,因為把錢收回來的成本低。
一個超市的銷售在厲害,也沒有辦法讓通一個客戶每天都買一大袋米回家。因為家里有存米,沒有必要買更多的新米。很多公司做促銷活動,只想著降價,發(fā)券優(yōu)惠,但是用戶手里還有大量存貨的時候,是很難吸引他購買的。要讓客戶把存貨花光,這樣生意就能持續(xù),源源不斷。
蘋果手機的樣式不多,一個經(jīng)濟不算富裕的人,存幾個月的工資也要買一臺。這樣他就有了和精英一樣的手機讓他更有面子,而是丐版還是頂配,外表看不出來。手機樣式不多卻恰到好處。
工作效率是很難提高的,自己能控制的就是提升工作質(zhì)量。
一個人的工作效率是提高的,自己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要擠壓時間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至于緊急的事情先做還是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個公司和崗位的情況不同。積極工作最大的受益方其實是員工,因為是個人得到了成長,能力得到了增長。然而那些偽工作者,他們的能力實際上在倒退,這只會限制自己的成長。
成功的路上,一萬小時的努力是必要不充分的。
一萬小時定律是從《異類》這本書中來的,可惜的是這被當成了充要條件。實際上書中還提到其他的必要因素,包括智商,運氣,和家庭環(huán)境。智商不用說了,智商過低,即使練習一萬小時作用也不大。運氣或者是大時代的環(huán)境,這個因素其實我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我認為世界上從來不缺時機和趨勢。只是每個時代的趨勢不同,個人能夠看清把握住罷了。第三個是家庭環(huán)境,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有起跑線的話,父母就是孩子的起步線。
不要太計較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沒有人是靠這個發(fā)財。
這句話說出來大家想想都能明白。即使在谷歌,在微軟等大廠,應屆生的工資也是沒有辦法讓你發(fā)財。如果足夠出眾,第一份工作待遇就很好當然是不錯的。但是普通人不要計較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工資多幾千的區(qū)別不過是,手機好一點,衣服好一點,化妝品好一點罷了。但是和成長的平臺比起來,這些的價值就顯得太低了。第一份工作如果能給你成長的機會,讓你的成長速度領(lǐng)先于同齡人,那么以后你賺錢的速度將是同齡人的3~5倍。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比人與豬之間的差距還打是不遠接收的事實。
從上一個話題延生下來,在小時候人與人的差距還不是那么大,隨著高考,工作以后,人與人的差距越拉越大。以至于有人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有人卻在格子間里坐一輩子。但實際上這就是事實。
職場的四個誤區(qū)和四個破法。
遠離那些領(lǐng)導只喜歡溜須拍馬的下屬,只提拔自己親戚的單位,這種單位不值得為之工作。這不在討論范圍。四個誤區(qū):第一,分清職業(yè)和工作,工作是謀生手段,職業(yè)是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yè)。第二,不要把自己當成單位的過客,人一旦有了過客的心理,就會對該完成的工作視而不見,也懶得建立和維護同事關(guān)系。懷著著這樣心態(tài)的人即使跳槽,也難以被賦予重任。第三,被言語暴力激怒后就亂了章法,有一些同事或者上級無緣無故指責你,批評你,但是不給出具體的問題和建設(shè)性意見,這就是語言暴力。第四,屬于溝通,做事之前一定要和大家通個氣,即使不是為了征求意見。
破法:第一,任何時候為人都要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更好的溝通。第二,理性面對語言暴力,如果自己沒有問題就不要理睬。第三,永遠明確,工作是為了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這個大方向。第四,注重長期效益。
IT產(chǎn)品成功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革命性的發(fā)明,產(chǎn)品很性感,但是毛病很多,只有對技術(shù)敏感的人才會關(guān)注和使用它。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大部分問題解決,讓技術(shù)的好處充分顯現(xiàn)出來,但是價格昂貴,只有有錢人才會用。比如說現(xiàn)在的5G手機有點這個意思。第三階段,解決了價格問題,普及到大眾。當產(chǎn)品到達第三階段,就會有爆發(fā)性的增長。
金錢觀。
第一,錢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回頭還要還給他。當前社會流行一句話“前半生用命換錢,后半生用錢換命”,講的其實沒有問題。在美國看病花掉了GDP的17%。第二,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錢的本質(zhì)是對各種資源的所有權(quán)和使用權(quán)的量化度量。不用掉的話,多一點少一點沒有區(qū)別。第三,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好。如果對于喜歡的東西,付出的代價是讓生活變的更差,那就算了。第四,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掙錢的效率取決于氣度。幾乎所有的工薪階層的人都在講,錢不夠花,年薪2萬在期盼年薪4萬,年薪8萬期盼16萬,最后年薪100萬期盼年薪200萬。錢永遠不夠花。兩個辦法,一是多掙錢,二是少花錢。從根本上講,省錢是沒有出路的。要想要掙得多就是必須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會的技能。第五,錢是花不完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資光。
風險意識很重要。
從兩件事情來講,一個是買理財產(chǎn)品,一個是開車。中國所謂的理財產(chǎn)品背后其實都是債券,在發(fā)達國家,任何一種債券都有評級,但是在中國,賣理財產(chǎn)品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風險。美國的駕校,教官們要教給學員們“防御性駕駛”,意思是即使你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的在路上開車,但是還是有可能被酒駕,嗑藥的人撞到。雖然責任在對方,但是被撞殘廢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有很好的風險意識,就會采用完全不同的做事策略,這樣我們的成功率就要大很多。
年輕人第一次投資要避免什么。
首先,投資是自己的事,任何建議都要批判著看。投資中有六個誤區(qū)。第一,貴重金屬是好的投資,實際上查一查歷史黃金的購買力和今天的購買力就能感受到。在建國初期,上海25根左右黃魚條能賣一棟住宅,夠家里三代人的居住?,F(xiàn)在25根黃魚條,一套房都不夠。第二,專業(yè)人士理財一定比我好。不說特例,只看整體。在美國65% 的基金匯報低于標普500。5年回報率低于標普500的占到79%。10年的占到81%。第三,花越多的時間研究股市,回報就越高。第四,只要有人買股票就會不斷漲。第五,我買股票虧了錢,只要不賣,就沒有損失。這種想法很危險,典型的“鴕鳥”。大家可以挑一些500強的股票看看2000年的股價和現(xiàn)在的股價,像因特爾和思科這樣的公司股價都沒有回到2000年的水平。因為屬于它們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第六,一毛錢的股票很便宜。
建議的方式是:第一,不要只買一兩只股票,投資要組合。第二,不要追求高回報。高回報對應高風險,按照前面的說法,買標普500等大盤股就已經(jīng)比半數(shù)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要優(yōu)秀了。第三,這是從李笑來哪里學來的,定投。
好的溝通的重要性。
好的溝通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在職場中尤為明顯。你和別人說事,你以為你說完了,對方知道要怎么做了。對方以為你沒交代干凈,后面還會繼續(xù)交代。過了幾天雙方都在等對方。這就很耽誤事情,也是說明個人的能力不足。吳軍在書中有幾個建議:
第一,溝通一定要有目的性。第二,不要為了講完更多的內(nèi)容,加快語速,壓縮時間。而是把最重要的話先講完,時間富余再補充。講話的要點不要超過三個,不要指望每個人都能記得住更多的內(nèi)容。第三,溝通要邏輯信息,切勿喊口號,煽動情緒。大家都不是傻子,沖動過后會覺得你不靠譜。第四,比起口才,事實更能服人。
注意兩點就可以做好一場演講。
文中吳軍舉了他們年會的一個例子,給投資人作報告,讓投資人放心讓未來的投資人動心。做報告類型的演講,核心就是在闡述清楚重點,時間不要太長。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能坐在電影院看一兩個小時不玩手機,但是在聽報告的時候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20分鐘。報告要在10分鐘內(nèi)結(jié)束,5分鐘闡述重點,5分鐘做補充。
年輕人,焦躁、迷茫、不安,囿于自己的一小方天地。為什么說年輕人一定要見見世面?因為只有走出去,你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滄海一粟;只有走出去,才發(fā)覺一直令自己不安的痛苦多么不值一提。
圖
見過世界的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她們優(yōu)雅、知性、不畏懼他人眼光。守得住底線,耐得了寂寞,撐得住繁華。讀透一本書,是一個把書由薄讀到厚,再由厚讀到薄的過程。對見過世面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見世面,就是豐盈一個人的生命和靈魂,再剔除雜質(zhì)的過程。只有見過世面,才能更清醒地了解自己,認知自己,明確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人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出去見見世面,只有走出去,看過世界,你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這么廣闊,才能感知到自己原來這樣渺小。你才能弱化你的痛苦和煩憂,才能更加包容,包容這個世界,包容他人的不足;才能學會接納,接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
圖
在還未曾見過這世間的廣袤與繁華時,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躍躍欲試、蠢蠢欲動,想要去征服所有,去掌控一切。但當你見過的世面越多,對世界的感知越深刻,對自己的認知越清醒,明白了己之所欲,己所不欲,也就懂得了接納,懂得了包容,懂得了拒絕,懂得了取舍。只有見過世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認識生命之重,學會包容和接納。
圖
超越狹隘,就意味著要和不同的人交流,就決定了你必須走出去。只有走出去,見過世面,才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觀點,見到很多比你厲害卻依然在努力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不止千篇一律,不止眼前的茍且,真的有詩和遠方。見過世界的人,才能切身體會、感受到這句話的真諦。因為你看見過世界的美好,看到過別人的努力和優(yōu)異,所以你不會放縱自己,你會督促自己時時刻刻走在路上,包括心靈和努力。為什么說年輕人一定要見見世面?因為你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年輕時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見過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2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成為別人的楷模,而不是借鑒”
下一篇: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好喜歡的深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