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們初生入世的時候
,最初并不提防到這世界是如此狹隘而使人窒息的我們雖然由兒童變成大人,然而我們這心靈是始終一貫的心靈
只不過經(jīng)過許久的壓抑,所有的怒放的
這種感情的根,依舊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們的心靈中
。這就是“人生的苦悶”根源。我們誰都懷著這苦悶
,我們總想發(fā)泄這苦悶,以求一次人生的暢快。藝術的境地
,就是我們所開辟的、來發(fā)泄這生的苦悶的樂園。我們的身體被束縛于現(xiàn)實
,匍匐在地上。然而我們在藝術的生活中
,可以暫時放下我們的一切壓迫與負擔,解除我們平日處世的苦心,而作真的自己的生活,認識自己的奔放的生命。我們可以瞥見“無限”的姿態(tài)
,可以體驗人生的崇高、不朽,而發(fā)現(xiàn)生的意義與價值了。藝術教育
,就是教人以這藝術的生活的。知識、道德
,在人世間固然必要,然倘若缺乏這種藝術的生活,純粹的知識與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則的綱。這綱愈加繁多,人生愈加狹隘
。所謂藝術的生活
倘能因藝術的修養(yǎng)
藝術教育就是教人用像作畫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
。培養(yǎng)童心,就是涵養(yǎng)趣味。大人與孩子
,分居兩個不同的世界。兒童對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種特殊的態(tài)度,即對于人生自然的“絕緣”的看法。哲學地考察起來,“絕緣”的正是世界的“真相”
,即藝術的世界正是真的世界。人類最初
,天生是和平的、愛的。所以小孩子天生有藝術態(tài)度的基礎。世間教育兒童的人
因為這癡呆就是童心。童心
培養(yǎng)童心,就是涵養(yǎng)趣味
我所謂培養(yǎng)
要處處離去因襲
對于世間事物,處處要教他用這個全新的純潔的心來領受
認識千古大謎的宇宙與人生的
得到人生的最高愉悅的,便是這個心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謂赤子之心
明言之,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純潔無疵
使成人之后,“不為物誘”
常人撫育孩子
因為這是盡行放失其赤子之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走走停停,誰行誰不行
下一篇:
,往往都是很在意的人" rel="prev">
我們故意避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