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兩漢相關歷史書籍的人都知道,西漢與東漢并非是接連存在的,在兩個朝代之間,有過十四年亂世。在這十四年里,有過一個朝代,叫做新朝。然而,在這段歷史中,被歷史記載和承認的皇帝只有一個,那就是王莽。其實,在兩漢之間,并非只有王莽一人稱帝,在這期間,一共先后十位皇帝稱帝。
歷史上,三國時期,有《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相關書籍,生動記錄著三國這個亂世各個割據(jù)勢力爭奪權(quán)勢的相關歷史事件,然而。兩漢時期,各割據(jù)勢力爭相稱帝,卻幾乎沒有相關的歷史書籍可供深入了解。
這也是世人很少對這段歷史有深入了解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上兩漢時期各英雄爭奪權(quán)勢的精彩故事可不比三國時期的少。在這一時期,一共有十位皇帝,只是他們沒有被歷史承認。這十位皇帝分別是誰呢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恩怨糾葛呢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漢皇太子劉嬰“禪讓”皇位給王莽西漢漢平帝時期,西漢的國力已經(jīng)相當衰微了,外戚掌權(quán)下,大司馬將軍在漢平帝死后就輔佐年僅兩歲的劉嬰做皇太子,劉莽當時在朝中的勢力很大,他的姑姑是漢平帝的皇后,此外,他掌控著西漢的軍政大權(quán),因此,說話很有分量。
為什么輔佐這么小的孩子做太子呢 當然是因為小孩子比較容易控制。劉嬰一直是皇太子,而不是皇上,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時期,王莽已經(jīng)算是皇帝了。
所以說,劉嬰不被歷史承認是皇帝也是可以理解的。就這樣,劉嬰做三年皇太子后,王莽直接讓劉嬰禪讓皇位給自己,就這樣,王莽稱帝登基了。這時,他改國號“漢”為“新”。
新朝建立以后,朝中的勢力也沒有太反對王莽稱帝。由于王莽在位時,希望依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雖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他的一些改革措施非常不適應當時的客觀條件,比如,將田地的私有制變成公有制,很多措施就觸及到了士族的根本利益。
而且,王莽的這些舉措非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得更好,反而加劇了百姓的貧苦,各地民不聊生,很多人無法忍受王莽的治國理念,士族、農(nóng)民紛紛起義,就這樣,王莽剛建立的新政權(quán)搖搖欲墜。
亂世之下的各地政權(quán)由于王莽治國不力,遭到了天下人的不滿。各地貴百姓紛紛起義,一時間就有很多個割據(jù)勢力建立,于是,很快出現(xiàn)南北兩大軍事勢力——綠林軍和赤眉軍。
六年以后,綠林軍建立了政權(quán),擁護劉玄為帝。不久,漢景帝劉啟的后代劉圣也稱帝。兩個政權(quán)對峙不久,劉圣的政權(quán)就被劉玄滅掉了。在這年10月,綠林軍前往新朝都城長安,王莽被殺,新朝徹底覆滅。
25年,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第二年,北方的赤眉軍擁護劉盆子為皇帝,年號建世。在這年的四月,位于蜀地的蜀王也等不及了,也自稱為帝。6月,一直與更始帝劉玄交好的劉秀兩人關系破裂,劉秀在河北也稱帝了。9月,更始帝劉玄被殺,這一政權(quán)走向覆滅。
更始政權(quán)的覆滅,可謂是兩漢之間割據(jù)勢力的轉(zhuǎn)折點。更始帝劉永死后,不到三個月,梁王劉永也開始稱帝了,在這一時期,劉永與劉秀的政權(quán)是對峙狀態(tài)。但很快,劉永就被劉秀的軍隊打敗了。
同年,一直沒有打仗的蜀地成家帝公孫述各方面能力大增,他收了很多英雄豪杰到自己的麾下,可謂實力強勁。此外,漢帝盧芳也被擁立為西平王。第二年,長安劉盆子的政權(quán)因為糧草不足,被迫離開長安。
劉秀抓住這一機會,占領了長安。但退出長安的劉盆子政權(quán)一直沒有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在行軍途中,受到襲擊,無奈之下,劉盆子領導的綠林軍向劉秀投降,劉盆子的政權(quán)徹底覆滅。
27年,李憲也在廬江郡自立皇帝,他的手下有十萬多人。后來,銅馬帝孫登也稱帝,不過這些政權(quán)很快就被劉秀擊敗了。
劉秀與公孫述的決戰(zhàn)到了這個階段,天下建立的新政權(quán)都一個個成了劉秀的手下敗將,而目前唯一阻擋劉秀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任務的人,就是巴蜀成家帝公孫述。因此,對于劉秀來說,只要滅掉公孫述,整個天下唾手可得。
而公孫述與之前幾個政權(quán)相比,實力是相當不容小覷的。建武八年,劉秀基本上平定了全國主要的政權(quán),只剩下巴蜀這塊難啃的骨頭了。于是,劉秀開始集中兵力攻克巴蜀。
劉秀派了手下很對善戰(zhàn)的將士攻打公孫述的手下良將隗囂,公孫述看劉秀來勢洶洶,就拍了另一名將軍李育和數(shù)萬名將士前去協(xié)助隗囂作戰(zhàn),但沒想到,隗囂與李育都失敗了。
這時,劉秀給公孫述寫信,說服他歸降,公孫述看了信,他雖然覺得自己很難打得過劉秀了,但也堅決不投降。后來,公孫述就使了陰招,就派刺客刺殺了劉秀手下的兩個漢軍主帥。沒想到竟然得逞了。
而后,公孫述占卜,卦象上顯示公孫述能贏。于是,公孫述率領數(shù)萬人攻打吳漢,戰(zhàn)斗從早晨一直持續(xù)到下午,士兵們因為無法吃到飯而感到很疲憊。這時,吳漢又有人突襲公孫述的軍隊,公孫述重傷,無法再領兵打仗。
于是,公孫述把兵符交給了他的手下延岑。第二天早上,延岑覺得敗局已定,就向吳漢投了降,為報先前吳漢兩位將士被殺之仇,延岑立即被處死了。后來公孫述病重而死,劉秀最終贏得了天下。
總結(jié):兩漢之間的這些年,可以說是天下大亂、戰(zhàn)爭四起,都說亂世出英雄,在兩漢之間,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想要一統(tǒng)天下的英雄,他們雖然稱帝,卻很少被世人記得,的確有些讓人難過。
但凡爭霸,總有勝負輸贏,劉秀最終打敗一個個對手,一統(tǒng)天下。雖說那些失敗的英雄不免讓人覺得可惜,但從大局上來講,只有統(tǒng)一天下,才能減少紛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國家才能更好的發(fā)展進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劉秀的功勞更是偉大的。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漢朝各皇帝名字,國號,都是什么? 1、高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06年2月-195年4月在位。
2、孝惠帝劉盈:公元前195年4月-188年8月在位。高皇帝之子。 3、前少帝劉恭:公元前188年9月-184年4月在位。孝惠帝劉盈之子。 4、后少帝劉弘:公元前184年5月-180年9月在位。孝惠帝劉盈之子。 5、太宗孝文帝劉恒:公元前180年9月-157年6月在位。高皇帝劉邦之子。 6、孝景帝劉啟:公元前157年6月-141年1月在位。孝文帝劉恒之子。 7、世宗孝武帝劉徹:公元前141年1月-87年2月在位。孝景帝劉啟之子。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 8、孝昭帝劉弗陵:公元前87年2月-74年4月在位。孝武帝劉徹之子。年號始元、元風、元平。 9、廢帝·昌邑王·?;韬顒①R:公元前74年6月,在位僅27天。孝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髆之子。 10、中宗孝宣帝劉詢:公元前74年7月-49年12月在位。孝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jù)之孫,劉進之子。年號本始、地節(jié)、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11、高宗孝元帝劉奭:公元前49年12月-33年5月在位。孝宣帝劉詢之子。年號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12、孝成帝劉驁:公元前33年6月-7年3月在位。孝元帝劉奭之子。年號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緩和。 13、孝哀帝劉欣:公元前7年4月-1年6月在位。孝成帝劉驁之侄、孝成帝弟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年號建平、太初、元壽。 14、孝平帝劉衎:公元前1年9月-公元5年12月在位。孝成這劉驁之侄、孝成帝弟中山孝王劉興之子、孝哀帝劉欣堂弟。年號元始。被王莽毒死。 15、少帝劉嬰(孺子嬰):公元6年3月-9年1月在位。孝宣帝劉詢玄孫、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煬侯劉勛之孫、廣戚侯劉顯之子。其實前兩年孺子嬰是以皇太子的身份攝政,并未正式稱帝。劉嬰于公元25年被殺。 16、世祖光武帝劉秀:公元25年6月-57年2月在位。孝景帝劉啟玄孫,景帝生長沙定王發(fā),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買,買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年號建武、中元。 17、顯宗孝明帝劉莊:公元57年2月-75年8月在位。光武帝劉秀之子。年號永平。 18、肅宗孝章帝劉炟:公元75年8月-88年1月在位。孝明帝劉莊之子。年號建初、元和、章和。 19、穆宗孝和帝劉肇:公元88年1月-105年12月在位。孝章帝劉炟之子。年號永元、元興。 20、孝殤帝劉?。汗?05年12月-106年8月在位。孝和帝劉肇之子。年號延興。 21、恭宗孝安帝劉祜:公元106年8月-125年3月在位。孝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孝德皇)劉慶之子。年號永初、元初、永寧、建光、延光。 22、少帝·北卿侯劉懿:公元125年3月-125年10月。孝章帝劉炟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 23、敬宗孝順帝劉保:公元125年10月-144年8月在位。孝安帝劉祜之子。年號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 24、孝沖帝劉炳:公元145年1月-145年1月在位。孝順帝劉保之子。年號永嘉。 25、孝質(zhì)帝劉纘:公元145年1月-146年6月在位。孝章帝劉炟玄孫、千乘貞王劉伉曾孫、樂安夷王劉寵之孫、勃海孝王劉鴻之子。年號本初。 26、威宗孝桓帝劉志:公元146年6月-167年12月在位。孝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孝穆皇)劉開之孫、蠡吾侯(孝崇皇)劉志之子。年號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 27、孝靈帝劉宏:公元168年1月-189年4月在位。孝章帝劉炟玄孫、河間孝王(孝穆皇)劉開曾孫、解瀆亭侯(孝元皇)劉淑之孫、解瀆亭侯(孝仁皇)劉萇之子。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 28、少帝·弘農(nóng)王劉辯:公元189年4月-9月在位。孝靈帝之子。年號光熹、昭寧。190年被毒殺。 29、孝獻帝劉協(xié):公元189年9月-220年10月在位。孝靈帝之子。年號永漢、中平、初平、興平、建安、延康。被迫禪位于曹丕。 另外還有因為其子即位而追贈為皇的有: 孝德皇劉慶:清河孝王。孝章帝劉炟之子,以其子孝安帝劉祜即位追尊為皇。 孝穆皇劉開:河間孝王。孝章帝劉炟之子,以其孫孝桓帝劉志即位追尊為皇。 孝崇皇劉翼:蠡吾侯。孝穆皇劉開之子,以其子孝桓帝劉志即位追尊為皇。 孝元皇劉淑:解瀆亭侯。孝穆皇劉開之子,以其孫孝靈帝劉宏即位追尊為皇。 劉仁皇劉萇:解瀆亭侯。孝元皇劉淑之子。以其子孝靈帝劉宏即位追尊為皇。 其他像更始、劉盆子這些人,歷史上一般不承認他們是漢帝。漢代歷代皇帝名號及名字是什么?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劉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廢帝劉恭BC187年高后呂雉攝政 第4任廢帝劉弘BC187年高后呂雉攝政BC187—BC179年攝政8年 第5任文帝劉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劉啟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劉徹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劉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劉賀BC73年 第10任宣帝劉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劉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劉驁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劉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劉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劉嬰公元6—9年王莽攝政4年西漢王朝END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長安(陜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國15年 玄漢王朝23—25年首都長安 第1任更始帝劉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漢王朝共1帝立國3年 東漢王朝25—220年首都洛陽 第1任光武帝劉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劉繡) 第2任明帝劉莊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劉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劉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殤帝劉隆106年 第6任安帝劉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劉懿126年 第8任順帝劉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沖帝劉炳145年 第10任質(zhì)帝劉纘146年 第11任桓帝劉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靈帝劉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劉辯190年 第14任獻帝劉協(xié)190—220年在位31年東漢王朝END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兩漢共29帝立國411年END誰知道漢朝所有皇帝的名字順序?謝謝了 高祖劉邦前206年——前193年
惠帝劉盈前194年——前186年 文帝劉恒前179年——前157年 景帝劉啟前156年——前139年 武帝劉徹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昭帝劉弗陵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宣帝劉詢本始元年(前73)——黃龍元年(前49) 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前48)——竟寧元年(前33) 成帝劉驁建始元年(前32)——綏和二年(前7) 哀帝劉欣建平元年(前6)——元壽二年(前1) 平帝劉衎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孺子嬰居攝元年(6)——初始元年(8) 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明帝劉莊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章帝劉炟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和帝劉肇永元元年(89)——永興元年(105) 安帝劉祜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順帝劉保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 沖帝劉炳(永熹元年〔145〕) 質(zhì)帝劉纘(本初元年〔146〕) 桓帝劉志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靈帝劉宏建寧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獻帝劉協(xié)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 在漢代可視為“帝”的有30多個,我這里只寫了“二十四帝”。 呂后在惠帝后雖擅政8年,《史記》也將她列入“本紀”,但她并未直接稱“帝”;惠帝后有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留傳下來的“少帝”,昭帝后有一個繼位僅27天的劉賀,安帝后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懿,靈帝后也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辯,這4個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戰(zhàn)爭中,劉玄雖稱帝,也建有年號,但并未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王莽雖與漢關系緊密,但另立一朝。所以,這七個人均不計算在內(nèi)。所有漢朝皇帝的名字是什么? 西漢
高祖 劉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劉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長子 文帝 劉恒(公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中子 景帝 劉啟 (西元前188~前141) 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 武帝 劉徹 (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 昭帝 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漢武帝幼子 宣帝 劉詢(前92—前49),,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jù)之孫。 元帝 劉奭 (前75—前33),漢宣帝長子 成帝 劉驁(前51年-前7年),漢元帝長子 哀帝 劉欣(前27年~前1年),漢元帝庶孫 平帝 劉諱衎(前9年-6年)漢元帝的孫 更始帝 劉玄 (?—25年 劉秀的族兄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公元前6~公元57)劉邦九世孫 明帝 劉莊 (28—75 劉秀第四子 章帝 劉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兒 和帝 劉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殤帝 劉隆(105年—106年),漢和帝次子 安帝 劉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孫子 順帝 劉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沖帝 劉炳 143年—145年 順帝之子 質(zhì)帝 劉纘138年—146 章帝的曾孫,孝王劉鴻兒 桓帝 劉志(132~167)章帝曾孫 靈帝 劉宏(156~189年)章帝玄孫 獻帝 劉協(xié) 189年-220年 漢靈帝的兒子漢朝皇帝的所有宮殿名稱及用處漢代長安城內(nèi)的宮室,有未央宮、長樂宮、桂宮、北宮、明光宮,另外在城西緊挨著未央宮的有建章宮。其中自惠帝以來,皇帝居未央宮,太后居長樂宮。自武帝時營建建章宮,武帝常居,昭帝亦常居。未央、長樂、建章,為西京三大宮,地位非其余宮室所能及。
1、未央宮:皇帝居所,政令中心
自未央宮建成之后,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成為漢帝國200余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jīng)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西漢以后,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2、長樂宮:太后居所
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guī)宮殿,位于西漢長安城內(nèi)東南隅,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居于此宮、漢高祖之后為太后居所,惠帝以后的漢帝居未央宮。
3、桂宮:后妃居所
桂宮是漢武帝時期后妃居住生活的宮殿,建筑十分奢華,其中桂宮二號遺址是桂宮中最大的一個宮殿遺址,它分南院和北院兩個部分,面積4000多平方米。
此前,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曾兩次對這里進行了發(fā)掘。國家文物局、陜西省和西安市文物保護部門對桂宮二號遺址的保護非常重視,并期望在保護形式上有所突破。
4、明光宮:祈求神仙降臨
明光宮建于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位于長城樂宮北,具體地點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其地望當年在清明門大街以北,宣平門大街以南,安門大街以東,東城墻以西范圍之內(nèi)。
據(jù)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所說,明光宮與長樂宮。桂宮以及未央宮之間皆有閣道相連。
建造這座宮殿的目的有點特殊,是為了祈求神仙降臨。“明光”之名,本指神話傳說中晝夜常明的丹丘,是神仙之地,意為供神仙享用的宮殿。
5、建章宮:朝會、理政
建章宮建于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guī)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武帝曾一度在此朝會、理政,其宮殿建筑毀于新莽末年戰(zhàn)火中。
建章宮遺址位于三橋鎮(zhèn)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帶,在漢長安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確認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臺和太液池等遺址?!度o黃圖》載:“周二十余里,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p>
-未央宮
只要提到女皇帝,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武則天,在中國古代,出現(xiàn)的皇帝很多,但僅僅只有武則天這一個女皇帝,因此有很多人都特別佩服武則天。但其實,若真正去了解中國歷史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可不僅僅只有武則天這一個女皇帝,之前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其他的女皇帝,但她們不被正統(tǒng)歷史所承認,也不為眾人所知。
第一,北魏元姑娘。
北魏元姑娘也曾經(jīng)當上皇帝,只可惜的是,歷史上并不愿意承認這個女皇帝。元姑娘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要感謝一個人,這就是胡太后,是胡太后將她捧上皇帝的寶座。元姑娘的父親是北魏孝明皇帝,他剛剛登基的時候,年齡還比較小,暫時還不能夠處理朝政,就只能將所有的政事都交給胡太后來打理。
等到北魏孝明皇帝年紀漸長時,就想要自己來掌控朝權(quán),不愿意聽從胡太后的命令,而胡太后也不愿意將政權(quán)交出來,兩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是很好。后來胡太后主動出招,直接將孝明皇帝毒殺了,自己牢牢地掌控了政權(quán)。孝明皇帝離世后,政權(quán)被胡太后掌控在手中,但胡太后不能自己做皇帝,就必須要找一個傀儡皇帝,孝明皇帝生前的子嗣并不多,僅僅只留下元姑娘這一個女兒,因此元姑娘就被胡太后扶持為皇帝啦。
雖然元姑娘被尊稱為皇帝,但北魏政權(quán)并沒有掌握在元姑娘的手中,真正掌權(quán)的人是胡太后。元姑娘年幼之時,胡太后對她還比較信任,讓她做皇帝,但等到元姑娘長大后,胡太后就不再信任她,也就將她的皇位罷免了,從此之后,元姑娘就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也不知道這個可憐的女孩最后的結(jié)局如何。
第二,唐朝陳碩真
初唐時期,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過,有很多老百姓就想要謀反起義。有一個名叫陳碩真的女孩,她自稱自己為九天玄女,還稱自己是老天爺派下來的,要帶領老百姓建立新的政權(quán),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不少單純的老百姓相信了陳碩真的話,陳碩真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后來竟然發(fā)展上萬人,她的野心就越來越大。
陳碩真已經(jīng)不滿足于做九天玄女了,后來竟然還真的建立了自己的新政權(quán),自立為女皇帝,但可惜的是,這個政權(quán)并不穩(wěn)定,陳碩真最終還是敗給唐朝軍隊了,她的女皇帝夢想也就此破滅。陳碩真雖然自立為帝,但她的政權(quán)不被正統(tǒng)歷史所認可,她的女皇之位也就不被認可啦。
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僅僅只有武則天這個女皇帝,還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兩位女皇帝,但元姑娘能夠做皇帝,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她僅僅只是祖母胡太后的傀儡,并沒有真正掌控朝權(quán),陳碩真是靠自己的能力,當上了女皇帝,但不被正統(tǒng)所承認,因此相比較而言的話,這三人當中,還是武則天最厲害,也僅僅只有她,是正統(tǒng)認可的女皇帝。
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一共歷經(jīng)289年,被歷史承認的有二十一位皇帝。在二十一位皇帝中,有二十位皇帝是姓李的男皇帝,一位是女皇武則天。不被歷史承認是一個小皇帝唐殤宗李重茂。由于李重茂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的傀儡,在位時間一共十七天,自然也不會被正史所承認。
我們看到,武則天在繼承皇位,把國號改為周,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女人當皇帝的歷史。在武則天當皇帝時候,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少見的太平盛世。但是,她篡奪了李唐王朝的政權(quán),讓李家的舊臣都是憤憤不平。于是在武則天晚年時候,以張柬之為首的李唐王朝忠臣們就發(fā)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讓位,把皇位傳給兒子唐中宗李顯。
李重茂也是唐中宗李顯的第四個兒子,武則天在為時候被封為北海王,之后也被封為溫王。當武則天下臺,唐中宗李顯復辟的時候,本身也是一個沒頭腦的昏君,一個壞毛病就是怕老婆,剛繼承皇位就立野心勃勃的韋氏為皇后,并且仿效李治,讓韋氏皇后參政。
之后,韋后與武則天家族的武三思勾結(jié),干預朝政,唐中宗李顯恍如一個傀儡皇帝。當韋后專政之后,李顯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有了專政的野心,野心漸漸膨脹,想學武則天再創(chuàng)一個女人專政的朝代。李顯卻也是沒出息的人,只知道遷就老婆與女兒。
當時,韋后與安樂公主為了奪取政權(quán),就下狠心把李顯給毒死。在這一點可以看到,韋后與安樂公主可謂是心狠手辣,人神共憤。韋后也忘記一點,武則天不是毒死丈夫唐高宗李治的,是得到兒子禪讓的。為了平息眾怒,在心腹大臣的提醒之下,只能找一個傀儡,也就是在歷史上不被承認的唐殤宗李重茂登基為皇帝。
當時,李重茂年僅十五歲,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被拉上皇帝的寶座。實際上,這一切也都是韋太后的計謀,在韋后登基之后,立女兒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繼承皇位,可以看到這一對母女倆的陰謀是非??膳拢?/p>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武則天的好運氣與能力!在傀儡唐殤宗上位十七天,這一件事就遭遇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反對,所以,當了十七天皇帝的李重茂,甚至還沒有掌握過真正的權(quán)力,就遭遇唐隆政變被趕下臺,之后唐睿宗李旦重新上臺。
唐睿宗李旦正好也是李隆基的老爸,是太平公主的哥哥。之后,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lián)手,以禁軍誅殺了韋后與安樂公主的勢力,讓政權(quán)又回到李唐王朝的手中。
歷史就是這樣巧合,由于李重茂的退位,使大唐有了?開元盛世?。卻也因為李隆基的繼位,也有了大唐由盛轉(zhuǎn)衰從此一蹶不振的?安史之亂?。
共有308個,包括武帝,不包括王和候。<font color="blue"><font size=3>明成祖 朱棣(十)<br> 將首都遷移到北京,在漢人皇帝中是很有膽魄的,永樂大典也是學術(shù)界的珍寶,并排鄭和七下西洋使華夏威名遠波,可惜重用宦官,禍害后世。<br> 唐玄宗 李隆基(九)<br> 李隆基論政績和才智應該排前四,可惜他不僅前明后昏,導致了安史之亂,還因為貪戀美色,強占兒媳、并將兒子“賜死”,實在令人寒心、發(fā)指。 <br> 元世祖 忽必烈(八)<br> 又一次統(tǒng)一全國,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一,因為吐蕃第一次正式納入中華的版圖,(可惜沒把小日本納進來),我們今天的版圖就是從元朝繼承下來的。(可惜小了很多),武功蓋世,但文治稍差.<br> 宋太祖 趙匡胤(七)<br> 使自五代十國100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統(tǒng)一。不僅是個有作為的皇帝,還是個重情義的皇帝,雖忌憚手下人的重兵,卻不用漢高祖、明高祖的伎倆殺人,用喝酒聊天的方式就OK了。對后周的皇室也很禮遇。不殺人、不流血就改朝換代了。只可惜未完成全國統(tǒng)一. <br> 清高宗 弘歷(六)<br> 乾隆不僅是杰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完成了“康乾盛世”的偉業(yè)。文才也不錯,一生留下4萬于首詩,可惜傳世之佳作不多;還酷愛收收藏古玩、字畫。但屢下江南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好大喜功是其最大的缺點。<br> 秦始皇 贏政(五)<br> 把他排第5也太委屈他了。如果說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上┬斜┱?、殺戮太重。不過長城雖勞民傷財,卻為后世流下了偉大的工程。很多制度被后世沿用,直至今日。焚書坑儒是其最大的敗筆。<br> 漢武帝 劉徹(四)<br> 大敗匈奴,震華夏威風。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各盡其職,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東方朔、張騫、祖父偃、司馬遷、董仲書??芍^是群星閃耀。晚年雖有過錯,但還知道下罪己昭。<br> 隋文帝 楊堅(三)<br> 結(jié)束了從西晉以來長打270多年的分裂??婆e制更是影響深遠。提倡節(jié)儉、體察民情在帝王中不多見的。只是生性猜疑,事必躬親“欲以一人之智,斷天下之務”。我最欣賞的一個皇帝可惜竟被自己的偽君子兒子害死。<br> 唐太宗 李世民(二)<br> 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16歲勤王便展露頭角,20歲以明滿洛陽。禮賢下士、深得人心,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登基后對內(nèi)修生養(yǎng)息、恢復生產(chǎn),對外抵抗外敵、開疆擴土。難得的是能居安思危、納諫如流。 <br> 清圣祖 炫燁(一)<br> 平定內(nèi)亂、加強集權(quán)、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完整版圖、抵抗外侵。康熙大帝文韜武略、文治武功,天生就是個當皇帝的料。將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滿清政府代向了輝煌的“康乾盛世”。康熙還家教嚴格,子孫中沒有一個紈绔。還學灌古今,對西方的自然科學也很有研究。他基本上做到了那個時代一個圣君所能做到的一切。<br> </font></font>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4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