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氣晴好的午后,蜷在陽臺上的躺椅里看書。
那躺椅是在一個家居展會上買來的。想象中,躺在那里讀書是很愜意的。但是,自搬來就放在陽臺上,孤寂了一個夏天。
夏日,陽臺的溫度比室內(nèi)高出許多,像蒸桑拿。陽臺不是讀書處,有舒服的躺椅也不行。
陽光透過玻璃窗瀉進(jìn)來,灑在身上,暖洋洋。坐久了,就能感受到光影的移動,忽然也就聯(lián)想到:
那個寫下“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人,一定是在近黃昏的時刻,看到光的影子一點一點移動,直到黑影漫上天際,夜幕降臨,發(fā)出由衷的感慨。
就像子在川上曰的,“逝者如斯夫”。
那個寫下“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人,一定是個老者吧 他感嘆時光易逝,感慨時光寶貴,知道黃金也買不來光陰。
據(jù)資料,“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語出《增廣賢文》。
我第一次知道這句話是在哪里 是不是羅大佑的《童年》
不知道,不記得了。
如果不是思維發(fā)散想到這一層,也不會找尋“一寸光陰一寸金”最早的出處。
原來是在《全唐詩外編》。早年,王貞白曾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讀書,用詩詞記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是王貞白在讀書之時有感而發(fā)寫下的一首惜時詩,是自己讀書生活的寫照。
看來是我想多了。
一千多年前的王貞白寫這首詩時,還是個勤奮讀書想考取功名的年輕書生。暮春時節(jié),他寄居道觀,正專心研讀周公孔子之教義,有個道人看他讀書癡了,就來引逗他……
隔了一千多年的光陰,我們還能腦補當(dāng)年的場景,是這首七言律詩傳遞出來的畫面感,實在是很強大。想他驀然一笑,放下手中書卷,一首詩涌上心頭。
而我,到底還是容易在讀書時走神的。
沐浴在陽光里,感受到光影一寸一寸地移動,遂又想起小時候,我其實不記得了,聽我媽講的。
70年代的北方農(nóng)村,家家戶戶沒有鐘表,不知道時間,不知道“現(xiàn)在幾點了”。
問天是不是快亮了,用“雞叫幾遍了”來判斷;是不是該做午飯,準(zhǔn)備晚飯,看“太陽照到哪里了”來決定。一年四季,總是以光影做參照物。
若是陰天呢 我沒問過??赡堋按蠹s摸”吧
那時,我六歲還是七歲,也可能是五歲。幫不了大人干什么活,但拔爐門讓爐火升起來的事已經(jīng)會了。我媽下地干活前,拿根樹枝在地上劃一道線,交待我說:“日頭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把爐門打開?!?/p>
我們老家把太陽叫“日頭”。日,讀yi。去聲。
我完全不記得這件事了,不知道自己小時候還中過什么用。
偶爾聽我媽說起,就像聽別人家小孩的故事,覺得那光陰離我遠(yuǎn)得很。
可是,卻在這幾天晴好的午后,清晰地“看到”了當(dāng)年的畫面——
一個小女孩,一邊玩,一邊不時盯著地上的陰影。那是太陽跟房子交接的地方,光一寸一寸地移動,房子的影子被拉長,終于到了樹枝劃了一道杠的地方……
她趕緊去把爐門打開。等煤球爐子的火升上來,等媽媽回家做飯。然后,是“燈火可親,家人閑坐”。
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了,一寸一寸地丈量,是多少寸的光陰流逝了呢
相關(guān)文章想起童年拾柴禾
在時光的流逝中開悟
所謂的“擁有”,只是一段時光而已
歲月可曾饒過誰
歲月凋零,悲中有美
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比我們童年時更幸福嗎
雙十一活動,8套鎮(zhèn)店之寶上線——詳情見次條內(nèi)蒙、海南、甘肅、寧夏運費較貴,每套需補收15元運費差(新疆、西藏。青海不發(fā)貨),由于天氣、疫情臨時通知不能發(fā)貨的地區(qū)請諒解!點擊 下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6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丁讀書:好詞好句(174)
下一篇: 小丁讀書:好詞好句(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