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jīng)常中斷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閱讀,也不知這習慣是好還是不好。就是讀著讀著,讀到文中引用的文獻,提到的某本書,有時是一部電影,有時是遇到個冷知識,或生僻的字詞……就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去查閱搜索那個字,那個冷知識,那部電影,那本書。查閱一個字或搜索一條知識點很簡單,秒秒鐘搞定;但一部電影,一本書,一打岔,一分心,可能就順著去看電影,讀另一本書了……結果就覺得很浪費時間。我好像,很久很久都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的歡喜了。這不,朋友在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書送給我讀。兩本小說,大部頭,一本麥家的隨筆,比較薄。我就先讀隨筆。麥家在文中提到自己的幾部中篇小說,我都沒讀過,對《紙飛機》和《陳華南筆記本》最感興趣,就中斷了隨筆,去找了這兩部小說來看。這一中斷,那本隨筆就擱置了。最后一篇《與季亞婭對話》,只剩了幾頁,隔了好多天才讀完。然后,這期間,我不知在每天的碎片化閱讀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也許應該叫刺激,開始讀余華的隨筆集——《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華真是個寶藏作家?!兑恢庇蔚胶K兯{》上映后,很多人發(fā)現(xiàn):呀,原來余華是被寫作耽誤的段子手哇,他才是個脫口秀演員啊。我也打算近期重讀《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在細雨中呼喊》這三部小說。隨筆中,有篇文章提到80年代,他在魯迅文學院上學期間,每周都會去朱偉家,為的是看錄像帶電影。朱偉當時是《人民文學》的編輯,后來去三聯(lián)書店主編了《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余華寫他去另一個朋友家看錄像帶電影——我坐在并不比電梯寬敞多少的客廳里,從下午一直到深夜,我忘記了和吳濱劉霞說了什么話,也忘記了這對十多年前就分手的夫婦請我吃了什么,我只記得中間看了一部讓我銘心刻骨的錄像帶電影,英格瑪·伯格曼的《野草莓》。我立刻放下Kindle,上豆瓣搜了一下文中提到的這部電影,《野草莓》。拍攝于1957年,評分8.8,看上去不錯。余華說:“在我的記憶里,第一次看的錄像帶電影就是伯格曼的《野草莓》。”我把這部電影納入自己的片單了。這時候,還沒打算立刻就找來看。余華接著寫自己的觀影經(jīng)歷: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把八部革命樣板戲看了又看,把《地雷戰(zhàn)》和《地道戰(zhàn)》看了又看,還有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和《勇敢的人們》等等,還有朝鮮電影《賣花姑娘》和《鮮花盛開的村莊》……又說:當我在一九八八年看完第一部錄像帶電影《野草莓》時,我震驚了,我第一次知道電影是可以這樣表達的,或者說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電影。那天深夜余華離開朋友家,已經(jīng)沒有了公交車,他一個人步行了二十多公里路回魯迅文學院,已經(jīng)是凌晨了??赐晡哪┑囊痪?,“錄像帶電影《野草莓》給予我的感受是:我終于看到了一部真正的電影?!蔽伊⒖谭畔隆段覀兩钤诰薮蟮牟罹嗬铩?,看到至少四家網(wǎng)站有《野草莓》的資源,我選了B站。把《野草莓》看完,至今還沒回過神來,沒回到余華的隨筆中。以前在網(wǎng)絡上看電影電視劇我不喜歡開彈幕,覺得吵,鬧,亂。如今偶爾會開彈幕,能一窺觀影者心態(tài)?!兑安葺肥遣咳鸬潆娪埃臄z于1957年,當然是黑白片。雖然年代久遠,但其題材仍然具有社會現(xiàn)實意義。還感觸到的幾點:瑞典五十年代就很富裕啊,伊薩克醫(yī)生有私家車,住大豪斯,家居陳設放在今天也引領潮流。這跟我小時候看到《追捕》時的心情也是一樣的:真由美家不僅有汽車,居然還有飛機!B站上《野草莓》彈幕里不斷彈出:編導專業(yè)來打卡~為了作業(yè)來的~影視編導學員打卡……等等??梢?,這真的是世界電影史上一部經(jīng)典的影片,入了教材的那種??吹綇椖簧铣霈F(xiàn)“余華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余華《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來的……”我啞然一笑。寫下這篇,梳理了一下,決定以后:盡量不中斷閱讀,而是列一個“觀影清單”和“待讀書目清單”。又想,會不會,清單中的,又被擱置了起來 哎呀,人生果然是“時時刻刻的不知如何是好”。相關文章成就美好生活
看見生活中的美好
慢慢地學會了生活
一部七十多年前拍攝的電影,把我震撼了
觀影記:這個社會會好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6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傳遞好觀念:好詞好句(180)
下一篇: 傳遞好觀念:好詞好句(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