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 )
麗水的景點較多,比較分散。我們去了仙都、云和梯田和古堰畫鄉(xiāng)。各有各的美,但是我最喜歡仙都。除了鼎湖峰奇特一些,仙都的單個景點也就尋常,個別景點不乏刻意,有牽強附會之感。
但是,這些看似平常的景點融合在一起,卻是一幅極美的畫卷。緣何如此 我也覺得奇怪。仔細一想,可能是此地山水如小家碧玉,無驚艷之處,卻處處清秀可人。它實在是修身的好處所。
下榻之處,屋前一大片溪水,名白巖潭。有緩流吟唱,有飛流急湍,水底細石可見,溪邊雜樹倒映,石板橋橫貫東西,從溪上逶迤而過。一老農立溪水中,淘洗剛拔出來的花生。一男人斜倚歪脖樹,悠然垂釣。身處此境,釣的未必是魚,是那份無所用心的隨意。
峰巒聚于四圍,無雄奇之處,亦無磅礴之勢。然各具形態(tài),清新秀美,抱溪而立,山水相映,自然成趣?;涞木奘?,與傾斜的山體相接,便為“合掌巖”——像是雙手合十的佛掌;大肚巖側面看,果如一大肚腩,憨憨可笑;小赤壁、仙榜巖、龍耕路、仙水洞,或以形肖,或以意勝,或因典故所傳,或因尊師煉丹于此。
和名山不同,此處古人碑刻較少,看見了幾塊,字跡模糊,其中有南朝陶弘景所作《水仙賦》,還有唐朝陸龜蒙的詩刻及序。
我們寄宿的下洋是千年古村,有一祠堂,乃是此處大姓劉氏祖祠。自兩宋年間,劉氏先祖入居此地近900年。走里面看,廳屋三進,古舊的原貌依然可見,修葺之處主要在正廳。廳旁置桌椅,四五村民閑適圍坐,一二小兒嬉戲,見此悠然,恍如隔世。
下洋村居仙都景區(qū)西邊的入口。車行不久,便至鼎湖峰。
到鼎湖峰一帶,山水更為渾然一體。人工的痕跡卻也明顯了,風情街,長廊,廟宇,皆為旅游開發(fā)而置于景中。但是,鼎湖峰的巨石臨湖而矗立,頗有氣勢。再加上此處溪流更為開闊,水勢略急,一朵朵青萍浮游而下,岸邊古樹或臥或倚,或高大偉岸,或虬枝古樸,山擁水而靈氣動,水抱山便風韻生。
電影《道士下山》取景于此。在一石壁之上,“道士下山”四個金字赫然,雖有廣告效應,卻破壞了此處景致的自然美。
仙都乃“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以前,當地人的生活應該很苦。耕地極少,風景雖美,卻不能當飯吃。平地耕作,溪邊筑屋,老屋子和新樓房交錯,看得出這些樓房是開發(fā)旅游后建造。
浙商和徽商有歷史上的輝煌,創(chuàng)造了龐大的商業(yè)帝國,直到今天仍然是重要的商屆力量。古徽州有一句民諺“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一二歲,往外一丟?!薄@“一丟”便是丟出門,跟著別人經商,到山外面謀生,為自己也為家人討生活。浙商也是如此,生活所逼,不得已離鄉(xiāng)背井,有一天衣錦還鄉(xiāng),翻造老屋,重修祠堂,光宗耀祖便是這些在外闖蕩的商人一生最完美的目標。
窮則思變,浙江人善經商,大抵是生活逼出來的。
窮山惡水,而今是金山銀水。于我而言,仙都之美,在三:由于地處浙西南邊遠之地,游人較少,信步其中,愜意隨心,正所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沒有過度開發(fā),原生態(tài)尚存,有自然的質樸;不忸怩,不造作,商業(yè)的氣氛不濃,除了一些民宿和農家樂,村民們還是耕作自給。雖有一些村民售賣本地土特產,卻并不推銷,眼里有期盼,人卻很本分。
如果以美人比美景,仙都如美麗村姑,中意大家閨秀的人,未必肯欣賞她。若游客蜻蜓點水,匆匆而過,仙都之行未免乏味。
游仙都,須身入其景,心入其境,與山水相融。最好是小住數日,陰晴,晨昏,麗日,雨霧,各有其妙。
離開民宿時,向那位女老板要了一張名片,想著以后再來。名片上的名字是:劉初見。我一笑,問:這是你的本名嗎 她懵了一下,答:從小我就叫這個名字??!我爸取的。說完,她一指旁邊的老者。
初見!這個名字此時此景真是貼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886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湖老了
下一篇: 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