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第二期《演員請就位》在熱搜榜上,又有新話題了。
這次不是討論演員的演技如何,而是明晃晃的“陳凱歌擠兌李誠儒”的字眼。
這事兒是怎么來的呢 源于《無極》這部電影的評價。
01
陳凱歌的“我執(zhí)”
談到《無極》,老實人李誠儒委婉地表示,看了影評后,沒去看,因為自己不喜歡形式大于內容的作品。
當然,李誠儒也捧了捧《霸王別姬》,看過不下七八遍,好的一定要多看。
陳凱歌呢 他坐不住了,感覺李誠儒話里話外都在說《無極》是爛片沒必要看唄。
于是開始一段小型演講,用上各種高深莫測的詞匯,還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明里暗里擠兌李誠儒是不愿意進步的“夕陽老人”。
引經(jīng)據(jù)典,陳導確實是個文化人沒錯,然而因為別人說不喜歡你的作品就開始陰陽怪氣地擠兌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當然啦,李誠儒不是被諷刺得最厲害的一個。當年,剛剛入行做主持人的劉巖采訪陳導正在上映的《無極》,問道:“假如票房不如預期會不會傷到你的自尊 ”
陳導頓時就接受不了了,現(xiàn)場發(fā)飆,把對方罵的連續(xù)做一個月的噩夢。
說真的,電影做出來是給別人看的,無論是李誠儒還是劉巖都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態(tài)度端正,沒有攻擊性。
陳凱歌完全可以一笑而過,但他沒有,這種“護犢心切”,不依不饒,然而敗了路人緣,顯得沒有風度,失了體面。
所以,這場無煙火的嘴仗,李誠儒不爭而勝,陳凱歌似勝實敗。
陳凱歌懟李誠儒上了熱搜之后,很多網(wǎng)友都紛紛發(fā)言,大家對《無極》這部片,基本上是一個字“爛”。
這意味著什么 如果一個人說你做的這個東西不好,可能是他的眼光有問題,如果一群人說這個東西不行,陳導大概就得直面自己的錯誤。
這不是天下皆醉我獨醒的清明,更多的是,陳凱歌的“我執(zhí)”,把自己拘禁在自我里,自大、自矜,容不下別人和不同意見,就如同自己囚禁了自己。
02
“不騙自己,不騙別人”很難
馬東認為,做內容的人,尤其是做過成功內容的人容易自大。
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恰好是容易自大的這樣一位名人。
這半年來,海外的疫情比較嚴峻,本該是全球聯(lián)合共同抵御病毒的緊急時刻,網(wǎng)上卻出現(xiàn)了一些不理性的聲音。
特別是特朗普一口一個“中國病毒”,故意轉移矛盾煽動對立。比如在白宮的記者會上,特朗普演講稿上的“Corona Virus”(冠狀病毒),被手動改成了“Chinese Virus”(中國病毒)。
這一幕被中國記者拍下來了,這種明目張膽的甩鍋,讓吃瓜群眾搞不懂邏輯了。
歸根結底,是他自己本來就自戀好斗,睚眥必報,想政治的辯論中無情撕碎對手。
還有一位成功學作家拿破侖·希爾,他出過很多種成功書籍都在中國大賣。
他有本書叫《韭菜的自我修養(yǎng)》,里面他自黑得很徹底,讓讀者有種錯覺,他是個謙卑的明白人。
可是,他私下里,確是另一副面孔。
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擁有一定的人流,而且這些人流是高價值人流,所以你的核心競爭就在這里,接下來是什么呢 你怎么去忽悠這件事,你不要把忽悠理解成貶義?!敝劣谀切┍缓鲇频耐顿Y者么,他親切地稱他們是:“傻X?!?/p>
是的,他在割韭菜的同時,還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要踩低別人。自大又自戀。
何止是名人,包括我們自己依然拋不開自戀這旋渦。
我曾經(jīng)看過一本書《自戀時代》里面講到:
“在當今沉溺自拍、社交媒體驅動的文化中,自戀幾乎成為“虛榮'的代名詞。很多人喜歡把這個詞安在引起公共媒體 的行為不端的著名演員,還有Instagram上不斷發(fā)布漂亮自拍的朋友?!?/p>
現(xiàn)在,看起來幾乎每個人都很自戀。
我們習慣性上傳頭像之前,用美顏、濾鏡,把自己調到最美的角度,在傳上社交軟件,希望得到一致贊美,要是別人說一句:“濾鏡太厚,磨皮太過”,立刻就不高興起來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大概是謙遜并非是人的本性,自大、驕傲與自戀才是。
03
接受自戀,追求謙卑
在武志紅的心理學中,他提到:“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三大動力?!?/p>
所以,我們生來就是自戀的人,只是在成長路上沒有讓自己的認知升級,一直停滯在自我滿足的幻境里。
他認為,謙遜并不是人的本性,自大、驕傲與自戀才是。如果我們骨子里的自戀并沒有轉化,卻極力去表現(xiàn)得很謙遜,那么,謙虛只是表面的、意識的,甚至是假自我的,而骨子里的、本性的自戀還是滿滿的。
所以,怎么樣才能走出自戀的怪圈呢
如果你是成功者,心理學家們認為,想要讓自己看起來謙卑,一個很實用的辦法是,讓成功的人士進行適當?shù)淖猿?,這樣就不會顯得他很自大。
作為普通的我們來說,要培養(yǎng)謙卑就得栽跟頭。在我看來,過分自大,就是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做成,對自己的實力、顏值等有過高的評價,只有在實際生活中遇到挫折,慢慢改變自己的“無所不能”的認知狀態(tài),才能走出“老子天下無敵”的想法。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我覺得非常有幫助。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去正視這一點:個人能力并非固定不變的,是可以通過刻意努力提升的。
我們遇到問題時,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樂于挑戰(zhàn)“自我”,腳踏實地,接受現(xiàn)實中的失敗,并且不會把任何一次失敗看作決定性的。這樣我們就能養(yǎng)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不逃避問題,認識到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并非唯一且行之有效的選擇。
謙卑地建立新的自我,追求無我。正如李嘉誠所言:“ 一個自我中心的人看世界,和真誠有本心的人看世界不同?!?/p>
你也可以每天起床面對鏡子說:“今天,我謙卑了嗎 ”比起自戀、自大來說,謙卑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廣闊的天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88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現(xiàn)實世界專治各種不服
下一篇: 今日討論:高考之后,人生沒有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