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 無題》作者:天心公六百年前遷徙地。楊柳依依望馬轡。趙錢孫李各西東,創(chuàng)業(yè)艱辛心欲碎。
萬里英魂何所寄 風拂煙霞花亂墜。
古槐斯處孕新槐,提起家鄉(xiāng)常滴淚。
《玉樓春 古稀戀》作者:學信落絮飄飛郊外路。歲歲思君君不赴。夢中奇遇醒時無,誰把青春年少誤。
鬢染發(fā)白人已暮。歲月匆匆情永駐。
屢翻書信抖無休,老淚縱橫真愛吐。
(注:看視頻古稀尋親有感,隨填《玉樓春》一首記之)
《玉樓春 夏雨》作者:胡志遠(ZhiYuan)水點榴花煙雨處,院外難尋芳草路?;h笆窗望送清涼,不見麗人檐下佇。
淅瀝隨風潛入戶,枕上瀟瀟聞滴樹。
不求有夢伴孤眠,但解情愁佳訊顧。
(詞林正韻)
《玉樓春 如意少》作者:老劉野煙一帶萋萋草,鶗鴃數(shù)聲愁客老。番番佳期不消停、無限風華如意少。
那時錯過桃花早,欲共扁舟逢藕小。
誰憐春夏兩閑愁,夢欲成時皆是了。
(詞林正韻)
《玉樓春 北方農(nóng)家度夏》作者:不易吟者燕山一脈春常駐,俯瞰京津如踞虎。長城北望越千山,都市南來連萬戶。
蒼松伴霧云邊佇,石徑凌峰飄渺處。
入山才見兩重天,盛夏清涼風滿路。
《玉樓春 憫竹》作者:培蘭之趣炙陽連日蒸難斂,闌外黃眉低綴卷。瘦竹斜掛柄猶白,非映青山難入眼。
高節(jié)氣潤虛懷掩,硬骨輕身栽舊院。
憐君含水洗浮埃,為愛借居柴陋檻。
《玉樓春 望》作者:銜山斜陽江風淅淅嵐煙卷,水渚沙汀鷗鷺旋。夕霞一抹墜澄江,迷眼江花紛亂綻。
煙波浩淼風帆遠,流水悠悠人不見。
幾番移步卻回頭,楊柳梢頭鐮月現(xiàn)。
(詞林正韻)
《玉樓春 雨前》作者:木蓮燕子低飛頻點水。陰郁墨云堆暗昧。亂風揚起柳橫枝,噪雀寂然翻卷尾。
夜雨將來生溽氣。白發(fā)騎行排縱隊。
車輪滾過遠浮塵,汗浸長衫人愜意。
(詞林正韻)
《玉樓春 無題》作者:鴻雁千嬌百媚鶯聲脆,纖指奉樽添酒味。酒場斗罷續(xù)歌場,醉眼朦朧花影墜。
五更夢醒人憔悴,羅帳燈昏常懺悔。
壯年今歲景參差,落寞浮生何所畏
(依詞韻第三部)
《玉樓春 暑煴思荷》作者:無形水,田霧靄連天煙蔽樹,昏日霓輝萋草路。蟬聲驕唱向天涯,暑氣橫流侵繡戶。
獨坐遙思涼愜處,怕飲香茗催汗注。
碧波荷影久相違,阡陌炙石南苑路。
《玉樓春 游泳樂吟》作者:曉汶艷陽如火長空吐,楊柳含煙搖曳舞。暑天常在岸邊徊,游泳舒身涼意慕。
經(jīng)常泅渡心花怒,入水蛟龍波里處。
鮮荷嬌媚映清流,鷺鳥喚鳴聲律酷。
(詞林正韻)
《玉樓春 莫使忘憂霜鬢露》作者:豫劼夏日南風湖水皺,菡萏香蒲均碧透。紅花綠葉露晶瑩,水亦接天風景秀。
九曲廊橋眉黛瘦,折柳伊人牽素袖。
黃花爛漫忘憂愁,莫使憂愁霜鬢露。
《玉樓春 曲院花港游》作者:東哥水上雙飛鷗白鷺,曲院荷風橋畔駐。芙蓉波影灑金蓮,碧葉接天人共度。
花港游魚浪起舞,池島曲橋欄俯注。
牡丹國色玉樓春,萬紫千紅香滿樹。
一一(詞林正韻)
《玉樓春 一夜亂風吹不定》作者:甘瀾一夜亂風吹不定。飛絮落花鋪滿徑。子規(guī)啼血報春殘。滿目不堪蕭索景。
燕去巢空梁上靜。淚雨霖鈴孤枕冷。
昏天黑地月如鉤,燭燼燈殘難入夢。
(新韻)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樂府, 民歌, 梅花, 女子思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發(fā)如小烏鴉那樣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搖著小船的兩支槳就可到西洲橋頭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吹拂著烏桕樹。
樹下就是她的家,門里露出她翠綠的釵鈿。
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采紅蓮。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
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
把蓮子藏在袖子里,那蓮心紅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卻還沒來,她抬頭望向天上的鴻雁。
西洲的天上飛滿了雁兒,她走上高高的樓臺遙望郎君。
樓臺雖高卻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欄桿上。
欄桿曲曲折折彎向遠處,她垂下的雙手明潤如玉。
卷起的簾子外天是那樣高,如海水般蕩漾著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綠。
如海水像夢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憂愁我也憂愁啊。
南風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她相聚)。
鑒賞《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樂府民歌中少見的長篇。全文感情十分細膩,“充滿了曼麗宛曲的情調(diào),清辭俊語,連翩不絕,令人‘情靈搖蕩’?!薄段髦耷房芍^這一時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喚起女子對昔日與情人在西洲游樂的美好回憶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自此,縱然時空流轉,然而思念卻從未停歇。接下來是幾幅場景的描寫:西洲游樂,女子杏紅的衣衫與烏黑的鬢發(fā)相映生輝、光彩照人;開門迎郎,滿懷希望繼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門采蓮,借采蓮來表達對情人的愛慕與思念;登樓望郎,憑欄苦候,寄情南風與幽夢,盼望與情人相聚。這其中時空變化,心情也多變,時而焦慮,時而溫情,時而甜蜜,時而惆悵,全篇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都流動纏綿。
《西洲曲》在藝術上有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動態(tài)中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門中露翠鈿”一句,生動形象地通過動作表達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蓮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它集中筆墨描寫主人公的含情姿態(tài),借物抒情,通過“采蓮”“弄蓮”“置蓮”三個動作,極有層次地寫出人物感情的變化,動作心理描寫細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疊字和頂真的運用?!伴_門迎郎”場景中,四個“門”字的疊用,強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來,而不時從門縫向外張望的焦慮心情?!俺鲩T采蓮”場景中,又連用七個“蓮”字,著意渲染女子纏綿的情思。而頂真的運用使得句子靈活生動,朗朗上口。
第三是雙關隱語的運用。雙關隱語,是南朝樂府民歌中一個顯明的特征,它在詩經(jīng)時代的民歌和漢魏樂府民歌中很少見。一說“蓮”與“憐”字諧音雙關,而“憐”又是“愛”的意思,隱語極言女子對情人的愛戀。同時,“蓮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純潔,而“蓮心徹底紅”是說感情的濃烈。這些雙關隱語的運用使詩歌顯得含蓄多情。
創(chuàng)作特點1.心思巧藏,以動作展現(xiàn)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喚起對過去西洲梅下相會的回憶,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紅”的“單衫”,梳起了“鴉雛色”的頭發(fā)。一折、一穿、一梳,動作看似隨意,卻展現(xiàn)出癡心女子對愛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詩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寫出少女沉浸于憶念、相思中。風吹葉落,她誤以為情人足音,乃“門中露翠鈿”,從門縫中探出頭等候情人的到來。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懷,但情人依舊是無影無蹤,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為了掩過鄰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門去采蓮。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覺,受窘為難的心態(tài),一起涌向心頭。這種含羞的姿態(tài),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飾的動作,描繪的惟妙惟肖,躍然紙上。于平常的動作中,巧妙地刻畫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對愛情胸懷一顆赤誠之心。
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保ɡ畎祝把鲱^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保窀琛蹲右顾臅r歌》)這些詩句是托月寄情,而這一作品則是托“梅”托“蓮”來表達相思?!皯浢废挛髦?,折梅寄江北”,折梅表達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興?!吧徎ā?、“蓮子”、“蓮心”,由外而內(nèi)“徹底紅”?!吧徯摹奔础皯z心”,“徹底紅”即紅得透徹,喻愛情的赤誠堅貞,語意雙關。“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雁可傳情,然而,“鴻飛滿西洲”,卻沒有傳來情人的音訊,極寫相思之深;“海水夢悠悠”,“海水”“悠悠”,喻終年的相思沒有窮盡,托物寄情??傊?,詩歌善于以眼前的尋常之物,或起興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語意雙關,婉轉傾吐真情,耐人尋味。
3.時節(jié)變遷,巧用民間詞語
早春時節(jié)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單衫”,仲夏之時“伯勞飛”,于初秋“采紅蓮”,值仲秋“弄蓮子”,到深秋“望飛鴻”。詩中巧妙地運用民間豐富的詞語,表明了季節(jié)的變換,條理井然,時序漸進。女子相思懷念的深情,娓娓動聽地敘述在詩的字里行間。
爭議這首《西洲曲》,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辭”類,認為是“古辭”。《玉臺新詠》作江淹詩,但宋本不載。明清人編的古詩選本,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這個問題,很難成定論。但從內(nèi)容和風格看,它當是經(jīng)文人潤色改定的一首南朝民歌,十分精致流麗,廣為后人傳誦。
此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換韻,節(jié)與節(jié)之間用民歌慣用的“接字”法相勾聯(lián),讀來音調(diào)和美,聲情搖曳。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它“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確實道出了它在藝術上的特色。然而,如何正確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卻是學術界爭議已久的問題,直到目前為止,也未能統(tǒng)一認識。
這首詩主要是寫一個少女,刻劃她思念情侶的熾熱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稱口吻來寫,也不作詩人第三人稱的客觀描述,而是讓這位少女的情侶用“憶”的方式來抒寫,所以全詩都作男子訴說的口氣。后來杜甫的《月夜》,寫詩人對月懷念妻子,卻構想妻子對月懷念自己,正是使用同樣的手法。通過她的種種情況的描寫,生動地塑造了一位美麗輕靈、純潔多情的少女形象。這是全詩在藝術構思上的總的構想;若不這樣理解,那將是越理越亂,最終變成一團亂麻,使人讀來神秘恍惚,造成似懂非懂的印象。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xiàn)實到夢境,對鐘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 *** 彩。表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純熟的表現(xiàn)技巧。
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lián)而下的接字法,頂真勾連。全詩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絕。
最早著錄于徐陵所編《玉臺新詠》的《西洲曲》,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潛稱其“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古詩源》卷十二),陳祚明則謂之“言情之絕唱”(《采菽堂古詩選》),其藝術魅力自不容置疑。但與一般南朝樂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極為難解,研究者甚至稱之為南朝文學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見《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陳志明文)?!段髦耷返恼Z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質樸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難解并不在字詞的生僻、晦澀,而是整首詩的詩意難以得到一個貫通全篇的暢達的解釋。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詩歌所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等,都有幽暗不明之處,難以得到一個一致的解釋。也許正因如此,“有人說這詩是若干短章的拼合,內(nèi)容未必是完整統(tǒng)一的”(余冠英《談西洲曲》)。但誠如余先生所言:“這話我卻不敢信,因為詩的起訖都提到‘西洲’,中間也一再提到‘西洲’,分明首尾可以貫串,全篇必然是一個整體,且必然道著一個與西洲有關的故事?!?同上)可以說,如果《西洲曲》不是一個整體,那么所謂“《西洲曲》標志著南朝民歌在藝術發(fā)展上的最高成就”(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便無從談起。因此,求得《西洲曲》詩意的完整而暢達的解釋,便直接關乎其文學史地位的評價。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對《西洲曲》這篇名作的“猜想”遠未完成,而不僅僅是一個“詩無達詁”的問題。
余冠英先生在《西洲曲》的注釋中說: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對所歡的思和憶。開頭說她憶起梅落西洲那可紀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給在江北的所歡,來喚起他相同的記憶,以下便寫她從春到秋,從早到晚的相思。詩中有許多辭句表明季節(jié),如“折梅”表早春,“單衫”表春夏之交,“采紅蓮”應在六月,“南塘秋”該是早秋(因為還有“蓮花過人頭”),“弄蓮子”已到八月,“鴻飛滿西洲”便是深秋景象。(《漢魏六朝詩選》第三卷)
這一具有經(jīng)典性的解釋,至少意在解決這樣三個問題:第一,這首詩是一個多情女子對自己情郎的思念之歌。游國恩先生曾以為《西洲曲》從開頭到“海水搖空綠”句皆為男子口氣,只有末四句為女子自道心事;葉玉華先生則認為全詩部是女子的口吻(參見余冠英《古代文學雜論·談西洲曲》)。余冠英先生確定“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對所歡的思和憶”,而以為“篇末四句當然是女子的口氣,這四句以上卻不妨都作為第三者的敘述”(同上),可以說已經(jīng)解決了這個問題,研究者已無疑義。第二,詩中女子居于江南,而其情郎住于江北,西洲則是二人共同紀念的地方。余先生說:“西洲固然不是詩中女子現(xiàn)在居住之地,也不是男子現(xiàn)在居住之地,它是另一個地方?!畏潦且粋€名副其實的江中的洲呢?”(同上)第三,這首詩寫的是“四季相思”。
顯然,上述三個問題正是理解《西洲曲》的關鍵。如果說,第一個問題已不成問題,研究者早已取得共識;那么,后兩個問題雖很少有人再有疑問,但筆者感到,要想貫通全詩,其中仍有阻隔。首先,女子居于江南,其情郎居于江北,這是沒有問題的;但西洲與江南、江北的關系是什么呢?一般據(jù)詩中“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二句,認為西洲距女子居處不遠,或謂即在江南,或謂距江南岸不遠而兩槳可渡。那么,其與江北便相距甚遙。但是,詩末卻說:“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边@兩句千古傳頌,正因其涉想新奇,情思無限;它寄托的顯然是這位女子對情郎的思念之情,如果西洲離女子居處不遠,“吹夢”又有何必要?其次,正如余冠英先生所說:“這首詩表面看來像是若干首絕句聯(lián)接而成,其實是兩句一截。”(同上)所謂“兩句一截”,正是從詩意著眼的;所謂“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正說明整首詩詩意的完整、統(tǒng)一而渾然一體。以“兩句一截”的形式而寫“四季相思”,不僅少見,而且很可能會破壞詩意的完整、統(tǒng)一。詩歌所寫,乃一位女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尤其是她的一連串的動作;這一連串的動作怎么會分到四季寫呢?比如,從開門盼郎至出門采蓮.從采蓮南塘至低首弄蓮,這顯然是這位女子的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怎么可以分散到幾個月去寫呢?現(xiàn)代影視藝術有所謂“蒙太奇”的藝術手法,通過鏡頭的剪接、組合,可以有較長時間的跨越、銜接而產(chǎn)生連貫的效果。但省略的時間亦必須有結果體現(xiàn)出來,連貫只是效果的連貫,決不可一個連續(xù)的動作跨越很長時間。因此,如果說《西洲曲》寫的是“四季相思”,即在現(xiàn)代藝術也是頗難理解的,更何況它是千余年前的作品呢?不過最后一句說“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我想也可以理解為本詩描寫的是一個人的夢境,這樣詩中四季更迭的紛亂意象就不難理解了。
以上兩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詩歌所涉地點不確或理解有誤,便難以真正弄清其所涉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幽暗不明,便使得整首詩詩意難以連貫,許多解釋也就齟齬難合。其實,詩歌的末四句為女子自道向無異議,而“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則明確地顯示出西洲即是這位女子的情郎所居之地,它正在江北。只有如此理解,才能真正確切把握“南風吹夢”的詩意。范云《閨思》詩有“幾回明月夜,飛夢到郎邊”句,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句,皆從《西洲曲》化出;他們對“南風吹夢”詩意的理解,正說明西洲只能是情郎所居之地。溫庭筠《西洲曲》謂“西洲風色好,遙見武昌樓”。武昌在長江南岸,既云“遙見”則西洲可能正在江北。而據(jù)“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之句,可知詩中女子距南塘之地不遠?!缎绿茣さ乩碇尽氛f:“鐘陵,貞元中又更名,縣南有東湖。元和三年,刺史韋丹開南塘斗門以節(jié)江水,開陂塘以溉田。”耿湋《春日洪州即事》亦云:“鐘陵春日好,春水滿南塘?!笨梢娔咸猎阽娏旮浇丛诮窠髂喜浇?。因此,詩中女子乃居于南昌附近,其與西洲相去遠矣;所謂“南風”、“吹夢”,正以此也。借用余冠英先生的話說:“‘江北’可不見得近啊!要是近,就不會有這許多夢,許多愁,也就沒有這首詩了?!?《談西洲曲》)筆者以為,西洲正在江北,《西洲曲》所謂“江北”亦正指西洲。
確定了詩歌所涉地點,則詩意的貫通便較為容易了。首二句“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并非寫梅落西洲、女子折梅?!跋隆闭?,到也。溫庭筠《西洲曲》謂:“悠悠復悠悠,昨日下西洲。”“下”正是“到”的意思。南朝民歌《那呵灘》亦有:“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江津灣。”其意甚明。但“憶梅下西洲”也并非這位女子要到西洲去折梅花,而是說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罢勖芳慕薄笔菍Α皯浢废挛髦蕖钡难a充說明,或謂首二句就是一個倒裝句?!罢勖贰笔沁^去所為,“憶梅“才是此時所思。只有如此理解,方與下文所寫季節(jié)相合。如上所述,謂此詩為“四季相思”實難講通,這不僅因為詩意難貫,而且通常所謂詩中表明季節(jié)的辭句,其實不然。如謂“單衫”句表春夏之交或春天,“單衫”豈止春天可穿?“杏子紅(黃)”與“鴉雛色”相對而言,所指為“單衫”色彩,亦不表明季節(jié)。又如謂“日暮伯勞飛”表夏天,更屬望文生解?!抖Y記·月令》誠有“仲夏鵙始鳴”之載,《詩·豳風·七月》亦有“七月鳴鵙”之句,“鵙”即為伯勞;但伯勞“始鳴”與“伯勞飛”井非一回事是顯然可見的。因此,《西洲曲》所涉時節(jié)決不用“猜”,“采蓮南塘秋”已作了明確說明;至于采蓮時節(jié)又有“蓮花過人頭”亦并不奇怪,故亦不必再分初秋、中秋和深秋。所以,秋天便是《西洲曲》的季節(jié)背景。“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江淹《別賦》),正是在秋日懷人時節(jié),這位女子想起自己曾寄梅花一事,從而有所盼望。先說“憶梅下西洲”,而后補充自己曾經(jīng)“折梅寄江北”,正表明心情的迫切和思念之深重,極為切合此時女子的心態(tài)。實際上,憶及折梅、寄梅之事,只是一個“引子”,是綿綿之思的開始。
詩篇在寫了女子想到西洲以后,插敘了一下女子的打扮及其美麗的容貌,即“單衫杏子紅(黃),雙鬢鴉雛色”,這可以說是一種體察入微的心理描繪或烘托。本來,“西洲在何處”的交代緊承“折梅寄江北”正合乎邏輯;然而女主人公既想起了情郎,想起了自己曾折梅寄往江北,因而她多少抱有情郎可能歸來的希望,下文所謂“開門郎不至”正說明了這一希望的存在。正因有這個希望,她才在想到了情郎之后,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裝束和姿容,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要是情郎已站在門外了呢?所以這兩句正絕妙地刻畫出女主入公此時的心理活動,而不只是對其裝束的簡單交代?!拔髦拊诤翁?兩槳橋頭渡”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現(xiàn)出此女子對其掛懷之情;之所以值得如此魂牽夢繞,正因其為情郎所在地。所謂“兩槳橋頭渡”,一般釋為劃兩下槳就到了,所距很近。其實這是誤解。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樂》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彼^“兩槳”,指的就是船的兩個槳;在《西洲曲》中,藉以指船。其意是說,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過江,此亦正說明西洲在江北。以上六句所描繪的乃是一個靜坐相思的女子的形象,而非正乘船到西洲采梅的女子形象。如此理解,則與下文正好貫通。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是對女主人公居住環(huán)境的描寫?!豆盼氛f:“博勞好單棲?!彼裕@里的環(huán)境描寫也是一種象征,顯示了這位女子的孤獨和凄清。“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則靜坐相思的女子形象方直接呈現(xiàn)出來。如上所說,盼望郎歸已在情理之中,而歸來又并不是現(xiàn)實;“開門郎不至”就既寫了現(xiàn)實的嚴酷,又暗含了女主人公的希望。靜坐相思無望,便“出門采紅蓮”,以遣不盡的相思之情。然而,既然帶著思念的心情“出門”,則相思之情注定非但難以去除,反而因采蓮而加重。以下對采蓮情節(jié)的細致描繪,正體現(xiàn)了這種情形。研究者早已指出,“蓮”與“憐”諧音雙關,則“青如水”的“蓮子”正是女主人公純潔愛情的象征,也就難怪其如此愛憐,以至于“置蓮懷袖中”了;“蓮心徹底紅”,可以說是他們之間愛情的象征。在此情形之下,這位女子盼郎歸的心情也就更加迫切,以至于“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了。詩歌對女主人公翹首以望飛鴻的描繪可謂生動傳神,韻味悠長?!巴w鴻”既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然動作,又是一種有目的的盼望——盼郎不至而盼有信來,所謂“鴻雁傳書”。然而信也沒有。以下所謂“鴻飛滿西洲”,并非女主人公看到了大雁飛滿西洲,而是一種猜度之詞。其意是說,時值秋日,“鴻飛應滿西洲”,而人皆謂“鴻雁傳書”,為何你竟無音信?正是帶著這種疑惑的心情,這位女子“望郎上青樓”了?!扒鄻恰?,漆成青色的樓,在南朝所指不一。曹植《美女篇》云;“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眲t“青樓”指顯貴家之閨閣。《南齊書·東昏侯紀》謂:“世祖興光樓上施青漆,世謂之青樓?!眲t“青樓”指帝王所居。梁詩人劉邈《萬山見采桑人詩》有:“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青樓”便指妓院了。“望郎上青樓”句顯示了《西洲曲》帶有文人詩的色彩。青樓雖高卻仍然望不見,望不見又并不甘心,便有了“盡日欄桿頭”的執(zhí)著。所謂“盡日”,乃夸飾之詞,是說凝望有時,而非終日佇立。較長時間的扶欄眺望,自然會注意到平常所不注意的事情;所謂“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寫出女主人公此時百無聊賴的心境,與上文“單衫”兩句恰成鮮明的對照?!半p鬢鴉雛色”還顯示著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如玉”則表現(xiàn)出愁悵和怨恨,因為此時是空有“垂手明如玉”,盡日望郎郎不歸!這種心理活動的描繪是白描式的,甚至“不著一字”,然而又是細致入微的,可謂“盡得風流”,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詩歌的獨特風韻?!皺跅U”二句寫女主人公對近景的仔細而又是漫不經(jīng)心的注意,“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二句則
是對眼前遠景的觀察。余冠英先生說:“以上二句似倒裝。秋夜的一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滉漾。一說內(nèi)地人有呼江為海者,‘海水’即指江水?!?《漢魏六朝詩選》第三卷)魯迅先生在小說《白光》中有這樣的描繪:“空中青碧倒如一片?!逼渚痴啤扒镆沟囊黄{天像大海”的“海水搖空綠”。不過.從下文“海水夢悠悠”句看,“海水”似有實指,而不僅僅是一個比喻。與其說“海水”即指江水,勿寧說它指的是湖水。這不僅因為內(nèi)地許多湖即名為海,而且上文所引《新唐書·地理志》正指出南塘附近有一“東湖”。
詩歌至此,女主人公盼君君不歸,等書書不到,心情陷入無端的愁悵?!昂K畨粲朴?,君愁我亦愁”,她不僅自己愁思綿綿,而且也想到了情郎同樣會愁緒滿懷;他們的愁思像藍天、湖水,無邊無際,纏綿不絕。此時,便只有在夢中相見的希望了?!澳巷L知我意,吹夢到西洲”,這是想像,更是希望;這一想像和希望既合情合理,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奇鮮美、生動感人。它是情之所至,那是因為女主人公自“日暮”盼郎,經(jīng)歷了南塘采蓮、望郎登樓等一系列活動,至此天色已晚,她必須就寢休息了,盼望夢中相見是所剩惟一的希望;它涉想新奇,乃是因為她并非如一般所謂自己多么希望能夢見情郎,而是把自己的心事訴諸南風,請南風把自己的夢吹往西洲,帶到情郎的身旁。這種含蓄、細膩、婉轉的表情方式,集中而典型地體現(xiàn)出南方民歌的藝術特色及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創(chuàng)作背景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一說是產(chǎn)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一說是江淹所作,為徐陵《玉臺新詠》所記載。還有一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癡。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屏山遮斷相思路,子規(guī)啼到無聲處。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02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