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14日,我從二附中初中畢業(yè),離開上海到安徽和縣插隊。雖然,67屆初中上山下鄉(xiāng)的之前,已經(jīng)有同學提前去了江西井岡山農(nóng)村、黑龍江建設兵團,但是,大部隊去的則是安徽巢湖地區(qū)。其中,1月14日第一批到和縣,十多天后的第二批是肥東。因此,學校特地派出老師先去當?shù)乜疾?,回來后開會向我們介紹了情況。
安徽和縣依長江而建,東流的江水在這里折回轉向北方奔流。和縣歷史悠久,風光迤邐,人文薈萃。這里也是我們走向社會的第一站,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西梁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崩畎自娭械奶扉T山,如今稱東、西梁山,在安徽境內。其中,西梁山在和縣,東梁山在江對岸的當涂。西梁山臨江懸崖峭壁上,有王羲之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今天已經(jīng)成為旅游景點。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單位組織共青團員清明掃墓,我們來到了西梁山的革命烈士塔下。聽當?shù)氐睦先苏f,渡江戰(zhàn)役前夕,戰(zhàn)士們吃過飯后全部將碗丟到地上。碗碎,表達了出征前戰(zhàn)士們破釜沉舟、視死如歸的決心。次日,百萬雄師過大江。為吸引敵人兵力,和縣段的隊伍提前一小時出發(fā),犧牲很大。1952年,縣人民政府在山頂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當年的軍號聲、吶喊聲已經(jīng)遠去,彌漫的硝煙早已散盡。幾十年來,有一代代前來瞻仰的青年,有江上往來船只,飛翔鳥兒的日夜陪伴,革命烈士不會寂寞。
“陋室”
唐代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劉禹錫擔任和州刺史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不過,現(xiàn)在的“陋室”,則是清乾隆年間,知州宋思仁在舊址上的重建。1986年,省、縣撥款對“陋室”進行了修葺,向外開放參觀。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和縣建筑設計室工作,我們辦公的規(guī)劃建設局大樓距離“陋室”很近。記得那時候門前有一條細細的水流和一座小小的土山包。當年沒有旅游的喧囂,鮮少參觀者,一切都顯得古樸而清凈。
我喜歡下班后一個人站在小小的院落中,看夕陽下的樹影在白粉墻上搖曳。靜靜地感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的深邃意境。寂靜中,仿佛能夠聽見一千多年前文學大家們的吟詩聲、談笑聲和悠遠的素琴聲。
80年代中旬,“陋室”舉辦了一次潘玉良畫展??丛鳎軌蝮w會作品的精髓。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我接連去了幾次。參觀的人不多,可以從容地欣賞,細細地品嘗每一幅畫?;仡櫄v史,斯人已乘仙鶴去,留得文采代代傳。
雞籠山與香泉河
“兩月青山不暫離,入城未見有山時。萬峰送我都回去,只有雞籠未肯辭?!边@詩是宋朝大詩人楊萬里對雞籠山的贊美。
從這里到我當年插隊的陶店,直線僅10公里。勞動的時候,抬頭就可以看見遠處的“大雞籠”,時不時能聽到農(nóng)民講山上和尚的故事。雞籠山也是我們去縣城的必經(jīng)之路,可是在和縣多年,我竟從未去過。直到去年,才還了幾十年的夙愿。
雞籠山向東北13公里的香泉,是我當年邁向農(nóng)村的第一站:由于下雪,車到香泉后折返,把我們“扔”在半道上。當天,我們只得寄宿在香泉的農(nóng)民家,第二天才在當?shù)馗刹康膸ьI下,翻山步行十多公里到達陶店,開啟了我的知青生活。香泉的溫泉非常有名,從北宋開始,王安石等歷代文人來香泉時,均留下了題詠。我插隊的時候,看到當?shù)匾恍└刹亢娃r(nóng)民,每年都會專程去香泉泡溫泉?,F(xiàn)在這里更是建成了香泉度假村,吸引了眾多的游客。
烏江楚霸王祠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睋?jù)歷史記載,公元前202年,項羽與劉邦決戰(zhàn)于垓下,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劍自刎。項羽無奈帶著殘部,南逃至今天的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一帶。前有長江阻隔,后有追兵將至。他不愿意丟下部屬獨自渡江逃命,將烏騅馬托付給烏江亭長后,自刎于長江邊的鳳凰山上。
項羽死后,當時就墓葬了他的殘骸和血衣。后人于這里建亭祭祀。唐初建祠,由書法家李陽冰題“西楚霸王靈祠”。傳說項羽未成帝業(yè),他的祠是不能建百間的,所以當年建的“霸王祠”是99間半。千百年來,經(jīng)歷戰(zhàn)火,到現(xiàn)在建筑已所剩不多。
1984年,“霸王祠”重建完畢,門匾由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上世紀80年代,我分別陪同上級單位、協(xié)作單位去過烏江“霸王祠”,可惜沒帶照相機留影。
作者介紹:
錢初穎,二附中67屆(2)班初中畢業(yè),在安徽和縣插隊、工作近20年。上世紀80年代末,調江蘇太倉,在科技條線工作至退休。
主要出版:《畢加索》《米開朗基羅》《金色的日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8年;《花與微笑》編寫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15年。
主要作品:《淺談城市住宅區(qū)設計的幾個問題》城市問題/1991.10;《太倉市產(chǎn)業(yè)布局研究》江蘇科技信息/2019.8。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托。
揚州故事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滔滔的長江,東依靜靜的京杭大運河,歷來就是風光秀美的風景城、人文薈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揚州的名稱,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其由來是因"州界多水,水揚波",遂以"揚"為州名。
揚州建城始于2400余年前的春秋時期,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揚州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注:詩中的揚州不是現(xiàn)在的揚州市,而是當年的揚州府。包括現(xiàn)在的南京、鎮(zhèn)江、揚州一直到蘇州一帶。州府行政中心還是在南京)
春秋時代的運河,漢代廣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剎大明寺,隋代迷宮、隋煬帝陵,唐城遺址,宋元時期的普哈丁墓、仙鶴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時期的樓、臺、亭、閣、園林等,更使古城揚州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李白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平添了揚州這座古城名邑的無限風韻。
古詩里的春天總是最美好的,萬物蘇醒,春光明媚,什么都是剛剛開始的,什么都是希望滿懷的。在這個春天里,應該到揚州去看一看,這個時候正是那里最美的時候。那里的天氣,那里的煙柳,那里的瓊花,都帶著濃濃的春的氣息。
出自唐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作品原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jiān)。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后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12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金山公園游記(花無屆第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