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wǎng)絡
柳在詩詞中
,代表著離情別意。人們在送別時,有無限春光
當春天來臨時,柳條抽芽
30首柳的詩詞,其中
《楊柳枝詞》
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
永豐西角荒園里
《送別詩》
隋·無名氏
楊柳青青著地垂
柳條折盡花飛盡
《賦得江邊柳》
唐·魚玄機
翠色連荒岸
影鋪秋水面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勸君更盡一杯酒
《新柳》
宋·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
未必柳條能蘸水
《柳含煙·隋堤柳》
五代·毛文錫
隋堤柳,汴河旁
龍舟鳳舸木蘭香,錦帆張
因夢江南春景好
,一路流蘇羽葆。笙歌未盡起橫流
,鎖春愁。《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楊柳枝》
唐·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
,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詠柳》
宋·王十朋
東君于此最鐘情
,妝點村村入畫屏。向我無言眉自展
,與人非故眼猶青。縈牽別恨絲千尺,斷送春光絮一亭
。葉底黃鸝音更好
,隔溪煙雨醉時聽。《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詠柳》
南北朝·蕭綱
垂陰滿上路
花絮時隨烏
欲散依依采,時要歌吹人
《詠柳》
唐·韓偓
裊雨拖風不自持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
《柳》
唐·張旭
濯濯煙條拂地垂
請君細看風流意
,未減靈和殿里時。《洞仙歌·詠柳》
宋·蘇軾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
,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
仍更是
、骨體清英雅秀。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
,綠葉成陰,無個事
、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題柳》
唐·溫庭筠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隨靜婉歌塵起
,影伴嬌嬈舞袖垂。羌管一聲何處曲
,流鶯百囀最高枝。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墻兩自知
。《淡黃柳·詠柳》
清·納蘭容若
三眠未歇
,乍到秋時節(jié)。一樹料陽蟬更咽
,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卷葉,空凄切
。長條莫輕折
,蘇小恨,倩他說。盡飄零
、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
《小雅·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
俾予靖之
,后予極焉。有菀者柳,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
,無自瘵焉。俾予靖之
,后予邁焉。有鳥高飛,亦傅于天
。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曷予靖之
,居以兇矜《踏莎行》
宋·周紫芝
情似游絲
,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
,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
,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明朝且做莫思量
,如何過得今宵去!《卜算子·新柳》
清·納蘭容若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風
,翦出鵝黃縷。一種可憐生
,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新柳》
唐·司空曙
全欺芳蕙晚
撩亂發(fā)青條,春風來幾日
《新柳》
唐·賈棱
御苑陽和早
托根偏近日
秀質方含翠,清陰欲庇人
輕云度斜景
裊裊堪離贈
王孫如可賞,攀折在芳辰
《柳花詞三首》
其一
開從綠條上
故取花落時
其二
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
撩亂舞晴空
其三
晴天闇闇雪
無意似多情,千家萬家去
。《浣溪沙》
宋·晏幾道
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
。舞煙眠雨過清明
。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無情
。《五月水邊柳》
唐·崔護
結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淺
睡臉寒未開
搖空條已重
似醉煙景凝
絲長魚誤恐
悵別幾多情,含春任攀搴
《西橋柳色》
清·許德溥
渠畔龍宮枕大堤
羊腸白道穿云出
沽酒清陰時系馬,招涼短檻幾留題
更添蠟屐游山興
《柳枝》
唐·牛嶠
解凍風來末上青
無端裊娜臨官路,舞送行人過一生
《解連環(huán)·柳》
宋·高觀國
依依灞橋怨別
悵歲久
念曾系花驄
弄影搖晴,恨閑損
隔郵亭,故人望斷
《華清宮前柳》
唐·王建
楊柳宮前忽地春,在先驚動探春人
曉來唯欠驪山雨
《邊城思》
南朝梁·何遜
柳黃未吐葉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xiāng)來。
《柳》
唐·羅隱
灞岸晴來送別頻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柳》
唐·鄭谷
半煙半雨溪橋上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勤政樓西老柳》
唐·白居易
半朽臨風樹
開元一枝柳
《贈柳》
唐·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橋回行欲斷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唐·李商隱
其一
暫憑尊酒送無憀
人世死前唯有別
其二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唐·李白
漢陽江上柳
樹樹花如雪
春風傳我意
寄謝弦歌宰,西來定未遲
《垂柳》
唐彥謙
絆惹春風別有情
楚王江畔無端種
《柳》
唐·李嶠
楊柳郁氤氳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
列宿分龍影
短簫何以奏
《長亭怨慢》
宋·姜夔
余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
漸吹盡
、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
閱人多矣
,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
,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
,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shù)。韋郎去也
,怎忘得、玉環(huán)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算空有并刀
,難剪離愁千縷。新書出版征集令
弘揚詩詞文化,譜寫時代強音
。大賽不限新舊發(fā)布與否
,不限題材,是純詩比賽,經詩人自選,初復評委詳細評點等層層篩選,最終獲得400首左右優(yōu)秀點評作品(400首左右包括大賽前300首,以及各初評5分6分但未入選大賽前300首的作品),網(wǎng)上閱讀時效而方便,但不易于收藏和保存《《 大賽》作品集2017 第一期》暫定名
《《 大賽》作品集2018第二期》暫定名
《鄒路詩詞》28元包郵
收藏:首屆 大賽詩評及排行榜
《 》主編鄒路的七言絕句選
《 》主編鄒路詩詞(詞選)
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支持詩詞事業(yè),一次性贊助訂購20本,我們另設詩詞欄目,為您選登一首詩詞作品,與大賽優(yōu)秀作品同集出版。歡迎大家贊助出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長按二維碼添加微信)
【預訂流程】加主編微信15367893786
,紅包或者微信轉賬,提交郵寄地址,不會微信紅包或者微信轉賬的詩友與主編私信匯款方式。風聲
、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寫詩填詞
○
家事、國事
、天下事,事事關心。有詩還有遠方...
薦號1
李白杜甫的詩
簡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詩,走近詩仙詩圣
,體味李白杜甫的詩意人生!薦號2
唐詩宋詞古詩三百首
簡介:腹有詩書氣自華
,品質就用讀詩開始...賀知章的《詠柳》詩詞原文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詩詞賞析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
首句寫柳樹
,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第二句就此聯(lián)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
。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總的來說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詩內容如下:碧玉妝成一樹高
全詩的字面意思: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
全詩賞析: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1.寫柳的古詩及其賞析對柳的吟詠: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維(唐) ——《渭城曲》 “楊柳青青江水平 “最愛湖東行不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碧玉妝成一樹高 還有云霞出海曙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還萱草 唐 杜甫《臘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洛陽東風幾時來 唐 韓愈《感春五首》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煙水初銷見萬家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 唐·劉方平《代春怨》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風弱知催柳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弱柳千條杏一枝 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宋·張來《春日》 東風有信無人見 宋·蘇軾《一叢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 宋·李清照懈戀花》 楊柳不遮春色斷 宋·陸游《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棄疾《感皇恩·為范倅壽 春色撩人 清·洪異《長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維(唐) ——《渭城曲》 “楊柳青青江水平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錢塘湖春行》 亂條猶未變初黃 碧玉妝成一樹高 2.關于柳的詩句及含義鑒賞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 隋堤上 從“折盡向南枝”和“柔條過千尺”這樣的詞句中 送別時不僅折柳相送,餞行飲酒自然是少不了的 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 (2003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秦樓月,年年柳色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 蘇軾有《楊花詞》)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 如“柳絲”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 為這 不到十天 李只得以實相告 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 尋好夢 二 折柳送別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 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謂津亭所便 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 但是,我以為關于柳的詩句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