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活充滿苦惱的問題人去拜訪一個智者,一見面就迫不及待地問了好多問題。
智者說:你的問題太小了,我看不見,所以我無法回答。
那人問:那我怎么樣才能讓你看見呢
智者說:你靜靜在山上跟隨我一年,等問題長大了你再問,我一定回答你好嗎
那人懷疑而不滿地說:你也許并不智慧,根本解決不了我的問題,到一年后誰知你會不會再往后推呢
智者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豈能言而無信
智者身邊的一個弟子插嘴道:你就相信吧!我當(dāng)初和你一樣,就是這樣解決的!我擔(dān)保你。
那人非常好奇,又問智者弟子道:那你最后問了哪些問題呢 他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智者弟子說:我即使告訴你也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還是先把心安下來,跟隨、聽話,到時不就知道了嗎
那人因為要等待答案,所以就跟隨在智者身邊。
很快,一年時間到了。
智者在一個夜晚把那人叫到一個陌生雜亂的房間,坐下來提醒說:根據(jù)約定,現(xiàn)在你可以問任何問題,我立刻就回答你!
那人沉凝片刻,驚奇歡喜地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那么多的問題都不見了呢
智者笑了笑說:時間不會說話,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它會造就人類兩種可能。
第一種,曾經(jīng)的問題依然存在,說明你一年來在原地踏步。
第二種,曾經(jīng)的問題自我消化,說明你已經(jīng)增長了智慧。
那人若有所思的說道:可是,為什么在山下那么多年,我的問題依然存在,而到山上僅僅一年就把所有難題都給解決掉了呢
智者突然將燈吹滅,對那人說道:請幫我倒一杯水好嗎 我想潤潤嗓子。
屋子里一片黑暗,那人問:水在哪里呢 杯子又在哪里呢
智者說:就在你背后的墻角。
那人很不理解,跌跌撞撞地,好不容易在黑暗中倒好水,卻不知道智者在什么方位了,就問:你能出點(diǎn)聲嗎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智者回答道:我在這里!
那人又跌跌撞撞地,都快把水都快灑完了。
等拿到智者面前,又一下撞到智者,把水灑在了地上。
這時智者點(diǎn)燃燈,微笑著說道:我已經(jīng)回答你最后一個問題了!聽懂了嗎
那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智者示意那人靠近,然后湊到他的耳邊,輕聲地說道:黑暗中所存在的問題,在光明中就不再是問題了,不是嗎
只有把智慧打開,你才能活在光明之中......
假如說宇宙的質(zhì)量不夠大的話,在若干年后它就會收縮,最后變成一個點(diǎn),成了它最原始的狀態(tài),那時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時我們這些在煩惱著的人都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沒什么好想的啦,對嗎?
但是在宇宙之外,還可能會有其他的宇宙,那是我們可能永遠(yuǎn)無法知曉的世界,但是物理學(xué)家們說那是有可能存在的
我建議你去看看宇宙學(xué)或哲學(xué)的書,或許能給你一點(diǎn)啟示
神跡現(xiàn)象確實是有的,如大師圓寂后留下全身舍利,舍利子等等的。但不能確認(rèn)你聽到的是否真實。
佛教更重要的是智慧,圓滿的。
我們學(xué)習(xí)佛法的目的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角度。釋迦牟尼佛在 《妙法蓮華經(jīng)》 中告訴我們,他之所以傳授佛法,就是為了能夠令眾生獲得無上的智慧。佛的智慧、覺悟的智慧。我們?yōu)槭裁捶且羞@個智慧呢?因為沒有這個智慧我們會痛苦。唯有這個智慧能夠解決、免除我們的痛苦。
世間人們也有快樂、也有痛苦。其實我們所說的快樂,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樂。準(zhǔn)確的說應(yīng)該是痛苦的緩解,而且是短暫的緩解。比如我們吃飯時候很快樂,那是因為緩解了饑餓,緩解了我們對美食的貪欲之苦。假如這個欲念我們并未滿足,它就是痛苦的。
又如富有的快樂,不過是貧窮的緩解。如果金錢真的能夠帶來快樂,那么就不該有那么多有錢的人自殺。他們太痛苦了,以至于認(rèn)為相比之下死亡或許更快樂。當(dāng)然相比較而言,貧窮更讓人痛苦,這也是事實。
人們絕大多數(shù)尋求的快樂都是如此。尋求痛苦的解脫。
佛法則不然。佛法探求的是這個痛苦的根源在何處。假如這個根源沒有找到,那么痛苦就會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即使有短暫的緩解,就是我們說的快樂,也無法永遠(yuǎn)保留。
痛苦是如何來的?它是從一個誤會來的。從一個錯誤的認(rèn)知而來。佛法叫這個為無明 ?!秷A覺經(jīng)》 講: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rèn)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諏崯o花。病者妄執(zhí)。由妄執(zhí)故 。
我們錯誤地認(rèn)為這個身體就是“我”,而我們能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想到的。就是我們的心。這身心相加就構(gòu)成了“我”。這個“我”就成了最為切實的依靠。有了“我”的認(rèn)知,接下來自然就會有了“我所擁有的”就是“我所”。我所喜歡的、我憤恨的、我反對的、支持的、我相信的、不相信的等等。這都是“我所”。
有了這兩點(diǎn)。我和我所。一切痛苦就產(chǎn)生了。經(jīng)云: 計我我所,造集諸業(yè),受生死苦 。我喜歡的,但得不到,就會痛苦?!拔摇毕霌碛袐?、妻美眷,但得不到,就會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我”仇恨什么,卻無法毀滅之,就會痛苦。甚至這一切我都厭倦了,想找個法子能夠讓自己不痛苦,想成佛成仙,追求不止,一樣產(chǎn)生痛苦。
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這種痛苦如果能夠暫時緩解一下,就是我們稱為的歡樂了。當(dāng)然這個歡樂難以持久,不會永恒。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歡樂。真正的歡樂應(yīng)該是如同金剛一般,堅固不壞的。真正的快樂不假他求,本來既有,無人能奪,不會增減,恒久不壞。如果需要借者什么努力、什么條件才能實現(xiàn),那么肯定不是什么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一定是本來就有的,而且不會變異,否則就又會變成了痛苦的緩解。
如果真的有這種快樂,而且是我們本來就有的,那么它在何處,我們?nèi)绾误w會不到呢?
這是因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有效的屏障。把快樂障礙了。我們用“我”和“我所”把本來就有的快樂給阻礙了。如同擁有無數(shù)財富的人,卻拒不認(rèn)為自己是這些財富的主人。我們錯誤的認(rèn)可了一個身體和心靈、于是放棄了原本圓滿無上的快樂。
或許有人會說,真的嗎?這個快樂真得由我們的五欲更快樂嗎?真的比美味、(男、歡、女、愛)、財富珠寶更令人快樂?是的。這個快樂比前面說的一切五欲快樂來的更好,更完美。因為它沒有限制、沒有負(fù)累、是自由的、沒有開始和終結(jié),圓滿無缺、永恒不變。而且不會帶來一絲痛苦。
這個快樂是難以用語言描繪的。更是我們還背負(fù)著種種阻礙和枷鎖的時候無法想象的。就如經(jīng)典中講的: 何況 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但可以保證的是這個快樂源泉絕對要比言語所能形容、允諾的一切都更加完美,更加圓滿。
雖然這個世界還不時有那么些許快樂讓我們感受,可是你是不是不知為什么還會覺得:真的受夠了。這里簡直就是如同著火的房子一樣令人不安和痛苦。我們該如何解脫這種痛苦,并獲得真正的快樂呢?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非常清楚地指示了直捷的方法: 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斷除“我”和“我所”,清除這個憑空設(shè)置的障礙,那么真實本性就在這里,絲毫未動。
如何斷除呢?這個障礙是憑空設(shè)立,并無真實可循,本來沒有,本自虛幻。如同空中幻化的花朵,本來就不存在 ?!墩疾焐茞簶I(yè)報經(jīng)》 講: 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乾闥婆城,如空谷響,如陽焰,如泡,如露,如燈,如目曀,如夢,如電,如云 。 都是變幻不定、虛幻不實的。
對治這個虛幻不實的障礙我們該怎么做呢?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 知幻即離 。你只要知道它、觀察它、了解它。認(rèn)識到它的性質(zhì)本不存在,不是真實。自然后面會遠(yuǎn)離這幻化的一切。遠(yuǎn)離這幻化所帶來的一切影響。自然而然逐步擺脫它。
我們平時很在意“我”的思想。它這樣想,我們就這樣,它推理我們就承認(rèn)、他憶念我們就重視、它渴望我們就認(rèn)同。這一切我們只要了解觀察,認(rèn)識它、遠(yuǎn)離它。不支持它、不認(rèn)可、不認(rèn)同,甚至不在意它。枷鎖會逐漸脫落。一切自然顯現(xiàn)。
唯心識觀 中地藏菩薩講: 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yè),悉當(dāng)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dāng)察知 ………… 當(dāng)應(yīng)如是守記內(nèi)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學(xué)唯心識觀 。
在一切時間、一切地點(diǎn),隨我們身口意所有造作,都應(yīng)該觀察、追究其從何而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心念。所有境界的苦樂、悲歡都來源于心念。否則不會有人看圓月而傷感,有人看圓月而心悅。凡是我們內(nèi)心的所有心念、感受、思維、判斷,我們都一一審視。
隨時問我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慢慢就會知道這一切不過是虛幻不實的妄念,因為它隨時變化、隨生隨滅、生滅不已。根本沒有一個永恒、固定。
未完待續(xù)。
【轉(zhuǎn)自地藏論壇 禪凈雙修無上寶(4)-金剛大樂】
你的想法是不是受禪宗的“鉆牛角尖理論”影響,一位圣王說過現(xiàn)在的宗教不能使人得度了,所有的宗教都走入了末法(都不靈了)。
其實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幻覺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它比較短暫,不夠立體而已。比如虛擬世界,你能說它不存在嗎?它也是真實存在的。佛教所說的空是執(zhí)著無存而非物質(zhì)空。假設(shè)全是空的那么你為何會思考這樣的問題?你為何還要吃飯睡覺玩?你的狀態(tài)是可以理解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物質(zhì)(包括你的思維、我現(xiàn)在打出的字、時間,空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34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面試
下一篇: 徒勞無功想把這個社會看清